一代名家 丹青流芳——怀念恩师吴传麟先生

2015-02-15 14:56:00来源:大众网 作者:
分享到:

吴传麟先生是我的恩师,更是我国书画界的一代名家。他在艺术创作的高峰期英年早逝,为我们留下了许多遗憾,但也给我们留下许多宝贵的艺术财富。回忆向先生学习书法绘画的岁月,使我感慨万分。

  吴传麟先生是我的恩师,更是我国书画界的一代名家。他在艺术创作的高峰期英年早逝,为我们留下了许多遗憾,但也给我们留下许多宝贵的艺术财富。回忆向先生学习书法绘画的岁月,使我感慨万分。

  我与先生相识,是在佛教圣地五台山。那是1987年,我时任五台山茅蓬山庄总经理。当时先生由人民美术出版社派到山西编撰《中国美术全集》古代建筑部分,到五台山考察古代寺庙建筑。朋友们把先生介绍给我,当得知他在人民美术出版社就职时,我大有相见恨晚之感,告诉他我曾跟随人美社的秦岭云老先生学习绘画。那一天我们谈到很晚。

  1989年,我已调回北京工作,接到先生的请柬,邀请我参加他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的画展,我们又一次见面。1990年1月8日,我在北京国安宾馆举行了拜师仪式,美术界老前辈刘开渠、沈鹏先生亲临现场见证了先生荣收我为入门弟子的全部过程并题词祝贺。从此,我和先生正式建立了师生关系。当时师从先生学习绘画的弟子已先后有数十名,还有众多通过各种绘画研究班追随他学习艺术的学生。他为我国的美术教育事业呕心沥血,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他从我的具体情况出发,制定了一套培训计划,由浅入深,逐步提高。十余年的时间,我受益匪浅。尤其是他关于书法绘画的创新理论,常常使我听起来耳目一新,用起来得心应手。

  一、遵循传统与笔法创新

  先生作书作画强调坚持传统。他常说作画一笔一画都要有出处。他在创作花鸟画时的天趣洋溢、活色生香,出自清代画家石涛,又得到俞致贞、郭味蕖等名师传授。他的老师李苦禅先生那种劲拔淋漓、气象万千的画风对他影响也很大。他笔下的荷花、水仙、海棠、雏鸡、芭蕉、葡萄、野花等等,既有古人笔意,又有现代气息,无不用笔挺劲爽利,既使人欣赏到花鸟画的自然之美,又使人能体会到用笔的节奏之美,从而感受到花鸟画传统与笔法创新的艺术魅力。

  先生致力于国画的笔法创新。他是在探索用新的思想和感情表现对象时,发展传统笔法。他画山水画时气韵生动,大气磅礴,常用的破笔式烘染和皴擦,源于金陵画派国画大家傅抱石、亚明等。

  先生注重国画中的以形写神,不仅仅满足于对客观的描写,更高地要求以景写神,形神兼备。在创作中以写神的笔法传递作者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他笔下的高山大川、田园小景,无不浸透着一股股神韵。这神韵就是我们常说的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以古为师,以古为镜,是中国画得以发生、发展、推进的根本特色。但对古人的东西不是生吞活剥,因循旧章,而是加以融会选择,取其精髓,进而开创自己独有的艺术道路。先生在作画中,对古人的用笔方法仔细推敲、去粗取精、博采众长,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用笔方式。如先生的国画《三峡即景》,就体现了他用笔方式的独特性。在一笔一画、皴皴擦擦之间,把无数画家描述过的三峡,以崭新生动的形象展现在我们面前,使人过目不忘。

  中国画的特色在于用线造型,并通过线条作为抒情的形式。山水最易落入俗套而千篇一律,应该不失合理而全然的时代风貌。作于2002年的《漫天飞雪眩双眸》,是先生山水画的代表作。画中用笔苍劲老辣,皴擦有道。画中那在大雪中依然瘦骨挺立的树木,那被皑皑白雪覆盖的小小亭台,那因雪而停泊的小船,在先生笔下是那样的生动有趣,浑然一体,令人看了以后久久不能忘怀。

  二、追求境界与墨法创新

  先生强调新意不在墨迹之间,而在于境界。一切技术都服从于意境。画家作品的优秀程度,取决于意境的高低,既依赖于画家对客观事物的感受,又依赖于对墨法的掌握。

  先生作画用墨用色艳丽淹润,他崇尚中国画艺术系统的多元化格局,认为这是造就新的墨迹语言的保证。水墨性语言将成为中国当代艺术中独树一帜、意味深长的艺术表达。要通过虚实、疏密、粗细、轻重、浓淡、长短等无穷的变化,表现出墨的节奏、韵律感和情趣的艺术境界。

  《水墨江南》是先生水墨技巧表现的力作。画中没有用颜料,却把江南水乡描绘得栩栩如生,人们如同进入了一个五彩斑斓的世界。《忽于水底见青山》墨法跌宕起伏,充分运用了宣纸的特点,晕染效果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给人一种奇峰异水、清新淡雅的感受。

  先生在墨色运用上博采兼施,水墨淋漓,不拘一格。根据画面的不同意境,时而用润墨点染,时而用枯笔皴擦;时而以劲峭的线条勾勒,时而以晕漫的水墨铺洒;时而设色浓丽,时而墨调极为简淡。可谓变化万千而无所囿。《藤桥》则是先生巧用墨色的经典之作,在藤条环绕树木的森林之中,几位乡村医生沿着小桥急急向密林深处走去,使人看到救死扶伤的赤脚医生在为农民健康奔波。在树林的表现手法中,他大胆运用层层渲染的墨与色,把原本枝叶茂盛的森林密处表现的淋漓尽致。

  三、尊重自然与精神创新

  先生强调在自然中寻找表现的内容和素材,重视到大自然和现实生活中去直接观察、感受,善于在自然万千的景物中挖掘出足以充分表达时代的主题和素材。先生的山水画,在继承传统,特别是五代宋元优秀山水画成就的基础上,亲历祖国的山山水水,他对名山巨川、晨霞暮霭,乃至一草一木,无不身怀感情地纵观细察。

  先生强调要大胆地进行精神创造。他常说:苦老(李苦禅先生)的雄鹰非止一种自然鹰,而是结合了雕、鹫、鹰、隼多种猛禽而首创的独特意象。要充分发挥自身的能动性,赋予大自然以新的寓意和精神。作品必须充满作者的感情,充满作者对大自然的讴歌的激情。不仅忠于自然,而且有着主观创造的倾向,这也就是主观情感体验的第二自然。艺术创造境界尽管取之于自然,但在笔墨之间表现的千里江河,却是在意识中想象的、美的、生动的艺术新境界和新的理想空间感觉。画面上不仅要求表现客观世界,同时要表现主观世界。

  《江南诗思入画图》就是先生既尊重自然,又超越自然的力作。他把江南山山水水、一草一木的特点研究得深刻彻底,刻画的细致入微,把近处远处的风帆带有写意地描写得潇洒生动,略带夸张地把农家房舍点化得恰到好处。使人即看到了和谐的自然山水风貌,又看到作者热爱祖国山河的主观情感体验。

  纵观先生所作,无论是巍峨山峦、广阔江湖,抑或村野小景、柳岸孤舟,多带有他的情感信笔写来,人物点景似象非象,随意点染却气势磅礴,意境深远,逸趣天成。

  四、注重修养与风格创新

  先生作画功底深厚,反应了他深厚的书法修养和文学修养。文学不仅指诗词、散文、小说等,还应包括哲学、宗教、政治等因素,只有修养上去了,才能在绘画中有所创新。

  先生的书法也与绘画相得益彰,他深深理解李苦禅先生“书至画为高度,画至书为极则”的教诲,早年就苦练书法。记得他曾对我提起,在“文革”期间拿着自己的书法作品到李苦禅先生处求教,受到李老先生的严厉批评,指出这样练下去就会走入歧途,先生为此苦恼不已,静下心思研习探究,终于从黄庭坚、米芾等古代名家中走出来,形成了具有自己独特风格的书风。

  画家本人的知识素养、思想水平和道德意识的程度,是促进其人格、人品形成的重要基础。他受传统文化的熏陶,诵习诗文史籍,看他的绘画和书法,可以看出是他学问、思想、人格的高度统一的结果,是画家的性格、个性以及时代特色的充分表现。

  先生丰富的修养,使得他的山水画具有自己独到的风格、阔大的胸襟和精神气量。他常说作画最注重内在的气质。祖国的山水在画家笔墨耕耘下展现其无穷的奥秘,给人以高尚隽永的艺术享受。

  回顾过去,先生既是艺术创新的一系列理论的积极倡导者,又是认真实践者,是当代书画界一代名家的典范。适逢人民美术出版社编辑出版发行《中国当代名家画集·吴传麟》,我的心中无比高兴。我们观看先生的作品,更加怀念先生的音容笑貌、谆谆教导,怀念他毕生追求真善美的艺术苦旅,怀念他一代名家的精神风貌。

  愿先生的丹青作品赢得人民更加广泛的热爱,从而流芳百世。

  【作者简介】马继东,1953年生,中国军旅画家、美术评论家、作家,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国际美术家联合会理事,中国书画艺术学会理事;MBA,高级工程师。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曾参加某边境自卫还击作战,第二届联合国驻柬埔寨维和行动中国工程兵部队大队长。中国人民解放军某研究所所长,大校军衔。著有长篇报告文学《红与蓝》、《维和劲旅》、《走出国门》等。八十年代末期由刘开渠、沈鹏先生出面,入室吴传麟先生观波楼,经历了艺术深造阶段。秦岭云先生对作者国画作品的评价是“意境极妙”。吴传麟先生对其书法作品的评价是“习书春秋数载,师宋代苏轼、黄山谷诸家,用笔铁画银钩,开张飞动,颇具大家风范”。

  马继东

  2012年3月

【更多新闻,请下载"山东24小时"新闻客户端或订阅山东手机报】
【山东手机报订阅:移动/联通/电信用户分别发送短信SD到10658000/106558000678/106597009】

本文相关新闻
分享到: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夏莉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