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住乡村老师“一个都不能少”

2015-03-10 09:35:00来源:大众网 作者:刘雁
分享到:

多一分实在的补助,就多一分留住的念想;多一分人文关怀,就多一分留下的希望。每个孩子,都能平等的享受到同质的教育资源,真正实现“一个都不能少”,首要就得让乡村教师“一个都不能少”!

  文/刘雁

  每年的两会时间,作为最受关注的话题之一,教育都是绕不开的热门。李克强在政府报告中说“要继续促进教育公平”,这是政府工作报告连续第二年,把教育公平单独拿出来谈。教育不公平首先体现在城乡差距上。

  差距之下,就是乡村教师老的老,走的走,农村教育很危险。全国政协委员、民进湖南省副主委汤素兰说:“教育不公平会带来恶性循环,越是老少边穷地区的孩子,越不能得到好的教育;如果没有接受良好的教育,他们很难创造美好的未来。”

  乡村教师,是乡村温暖且优雅的背影,是无数从乡村走向城市的孩子长大后的深情回想。乡村老师,是孩子们获得知识的重要源头,是人生成长的引路人。当越来越多的乡村文化在日渐凋蔽中滑向文化荒漠,一座座曾经朝气蓬勃乡村校园在野草中荒芜,那些长在乡村的孩子受教育权如何得到保证?教育必须让孩子一个不能少,可是留不住乡村老师,孩子们的求知渴望就会变成风中泡影。

  留住乡村教师,是教育的天然要义。可是,乡村教师工资低、待遇差的骨感现实,却生生的横亘在生存与理想之间,并拉起了鸿沟。毕竟,物质是让满足生活所需并且获得满足感与幸福感的必要条件,在这刚性之需面前,我们有什么理由要求乡村教师去“无私”的奉献?据全国政协委员、华中师范大学党委书记马敏去年到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自治州调研发现,过去农村教师的收入是农民工的两三倍,现在农民工的收入是农村教师的两三倍。而华中师范大学雷万鹏的调研结果是,2013年,超过3/4的农村教学点教师年收入低于3万元。低收入所丧失的尊严感,让乡村教师“身在曹营心在汉”、“孔雀东南飞,拼命挤进城”……而来自福建秀屿区的一组关于教师流失的数据生动的说明了问题的严重性:

  2010年21人、2011年43人、2012年50人、2013年46人、2014年前10个月43人……

  教育塑造乡村的灵魂,而教师是这灵魂的核心。留住乡村教师,农村才有希望。要解决乡村教师的现实问题,必须诉诸于合理的制度设计。设计的良性导向是既要保证乡村教师的收入丰足能够满足生活幸福感所需,又能保障他们在事业上有成就感安心从业,还要使之在情感上有归属乐于从业。而最直接的方法往往最好用,就是提高乡村教师的收入。凡是到边远贫困地区为教育做贡献的人,实际收入都应比在城市工作的人高,而且在职称评定、升职、加薪、任用、进修等方面均享有优先权。以责权对应的原理,兼顾乡村教师方方面面的所需所求,使坚守乡村的教师无论从财力、精神都能得到合理性补偿,才是留住乡村教师的合理化路径。 

  比如修订特教津贴执行标准,大幅提高特教津贴待遇,建立待遇享受与服务年限相对应机制,建立农村特别是边远贫困地区从教的特殊奖励与激励制度,并且在养老保障体制里充分考虑特殊教育教师的从业经历等等,比如地方政府、相关部门和乡村学校给予他们更多关心和照顾,帮助乡村教师解决在周转房、医疗、交通、子女就学等方面所面临的困难,切实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这些都是温暖而实在的举措。

   多一分实在的补助,就多一分留住的念想;多一分人文关怀,就多一分留下的希望。每个孩子,都能平等的享受到同质的教育资源,真正实现“一个都不能少”,首要就得让乡村教师“一个都不能少”!

【更多新闻,请下载"山东24小时"新闻客户端或订阅山东手机报】
【山东手机报订阅:移动/联通/电信用户分别发送短信SD到10658000/106558000678/106597009】

本文相关新闻
分享到:

初审编辑:王磊

责任编辑:牛乐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