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风骤雨荡敌寇 英雄儿女战鲁中

2015-07-15 15:53:00来源:大众网作者:

  中共临沂市委党史研究室

  鲁中地处山东腹地,抗战时期是山东的战略中心地带,山东党政军民领导机关常驻于此,是敌我必争之战略要地。

  鲁中抗日根据地,包括胶济铁路西段以南,津浦铁路济南至兖州段以东,滋(阳)临(沂)公路以北,沂、沭河以西的广大地区。境内山脉连绵起伏,有泰山、沂山、蒙山、鲁山等山脉,地势十分险要。区域面积约2.8万平方公里,含20余县,1.5万余个自然村,人口约500余万。

  在抗日战争的烽火岁月里,鲁中根据地军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投奔到抗日救国的滚滚洪流之中,与日本侵略者进行了殊死的战斗,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大的贡献,在中国人民抗战史上写下了光辉的篇章。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中共山东省委根据中央关于在敌后放手发动群众,独立自主地开展游击战争,开辟敌后战场,建立抗日根据地的指示和北方局提出的“每一个优秀共产党员,应该脱下长衫到游击队去”的号召,制定了在全省分区发动武装起义,建立抗日武装的计划。省委直接领导了徂徕山抗日武装起义,创建了八路军山东人民抗日游击第四支队。与此同时,鲁中的沂水、莒县、博山、淄川、安丘、临朐、昌乐、益都等地党组织,响应党的号召,也纷纷竖立起抗日武装起义的大旗,组建了一支支抗日武装,抗日武装斗争的燎原之火迅速燃遍鲁中大地。    

  1938年5月,郭洪涛来山东任省委书记。不久,山东省委改为苏鲁豫皖边区省委。边区省委根据中央“省委工作的中心应当放在鲁中区,开始依靠新泰、莱芜、泰安、邹县的工作基础,努力向东发展,尤以莒县、蒙阴等广大地区为重心”的指示精神,制定了《发展和坚持山东游击战争的战略计划》,确定了“在鲁中,创建以沂蒙山区为中心的抗日根据地”等内容。计划经中央批准后,省委率四支队辗转进入沂蒙山区腹地。从此,鲁中军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开始有计划地创建和发展抗日根据地。     创建抗日根据地,党的建设是关键。边区省委(后改为中共山东分局),大力加强党的建设,指示各地从部队中抽调相当数量的党员骨干回到地方,恢复、发展和调整党的组织。鲁中地区先后建立健全了10多个县党组织,并建立起鲁东南、淄博、泰山、鲁南、尼山等特委。随着各地各级党组织的恢复、建立和发展,大批优秀的鲁中儿女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仅泰山区一年内就发展新党员近万名,其中莱芜县占一半以上,全县80%的村庄有了党员。沂水县党员从几百人迅速发展到2000多人。1940年10月,鲁中区党委正式成立,统一领导鲁中党的各项工作,鲁中抗日根据地的领导力量得到进一步的加强。

  随着各级党组织的发展,鲁中抗日武装建设也不断得到加强。沂水、莒县、蒙阴、博莱边区、临费边等地都建立了党领导下的抗日武装。为了实现开辟鲁中抗日根据地的战略目的,边区省委先后调第三支队一部、第七、第八支队、五支队一部到达鲁中根据地。1938年12月27日,八路军山东纵队指挥部在沂水县王庄成立。山东纵队的成立,标志着山东人民抗日武装由分散的各自为战的游击队,成长为在战略上统一指挥的游击兵团。这支部队,成为坚持敌后山东抗日游击战争的重要力量,为鲁中抗日根据地的创建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军事保障。山东纵队在和日伪军不断斗争中,逐步发展壮大,战斗力日益提高。至1939年底,全军共作战2000余次,毙伤日、伪军4.1万余人,收复县城和重要城镇20余座。与此同时,鲁中抗日根据地正确贯彻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对国民党第十军团军团长石友三,鲁苏战区总司令于学忠,山东省第三区行政专员张里元以及其他实力派爱国民主人士都进行了细致的统战工作,壮大了抗日的武装力量。

  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对创建山东抗日根据地的十分重视,作出了“派兵去山东”的伟大决策。继派罗荣桓、陈光率八路军第一一五师主力入鲁后,又派徐向前、朱瑞到山东工作。1939年8月,徐向前、朱瑞抵达鲁中山区,组建八路军第一纵队,统一指挥山东和苏北的八路军部队。八路军主力一部入鲁及第一纵队的建立,对于坚持和发展鲁中抗日根据地、整顿和发展抗日武装都起了重要作用。此后,八路军第一一五师和山东纵队在战斗中都迅速发展壮大,第一一五师统一整编成7个教导旅、7.6万人,山东纵队编为5个旅、4个支队。

  1939年5月24日,山东分局作出《关于山东工作方针原则的决定》,提出抓紧建立专署、县、区抗日民主政权等有关根据地建设的方针,指示各地党组织抓住时机,建立抗日民主政权。自此,鲁中区党组织加强了根据地的抗日民主政权建设。自鲁中地区第一个县级抗日民主政权——淄川县抗日民主政府成立起,莱芜、博山、莱南、临朐、新泰等县的抗日民主政权纷纷成立,同时建立了泰山、沂蒙、滨海等专署,并普遍建立了区、乡、村基层抗日民主政权,实行了政权的“三三制”配备。1940年7月,山东省各界代表联合大会在鲁中沂临边青驼寺召开,大会选举产生了山东省临时参议会和山东省战时工作推行委员会以及各界群众抗日救亡团体的省级领导机构。从此,鲁中沂蒙地区作为指导全省贯彻党中央指示、推动抗战的基地职能进一步强化。

  为了巩固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地位,鲁中八路军部队坚持“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的方针,针对国民党顽固派制造的摩擦和军事挑衅,进行了有力的反击。击毙了制造“太河惨案”、“雪野事件”和“淄河事件”的“反共摩擦专家”秦启荣,给敌顽以极大的震慑,较为有效地保卫了根据地。

  日本侵略者为了加强对占领区的控制,消灭我抗日武装力量,对鲁中日根据地发动疯狂的大“扫荡”。自1939年6月,敌人出动两万余人对鲁中山区发动了第一次大规模“扫荡”起,“扫荡”频率越来越频繁。从1941年3月至1942年10月,日本侵略者对鲁中发动千人以上的“扫荡”近20次,万人以上的有两次,小的扫荡几乎天天都有。1941年11月,敌人5万余人对鲁中抗日根据地中心地带沂蒙山区抗日根据地发动的“铁壁合围”大“扫荡”,是日军侵略山东历史上出动兵力最多的一次。日军在“扫荡”中,实行惨无人道的“三光”政策,大量安设据点,构筑封锁沟、封锁墙,严密“封锁”、疯狂“蚕食”抗日根据地。一时,鲁中根据地人口减少了70万,村庄减少了2000多个,敌伪在鲁中的据点增至368处,大块根据地被分割成许多互不相连的小块根据地,上下左右联系困难,地方武装与基层党支部也遭受很大破坏。

  面对敌人的疯狂进攻,鲁中党政军民与敌人展开了英勇顽强的反“扫荡”、 反“封锁”、反“蚕食” 斗争。取得了马牧池突围、留田突围、大青山突围的胜利,进行了杨家横战斗、五井战斗、孙祖战斗、石岚山伏击战、柳洪峪战斗、绿云山战斗、苏家崮战斗、旋崮顶突围战、对崮山突围战、吉山战斗、马鞍山及鹿角山保卫战、粉碎环蒙封锁线战斗、南北岱崮阻击战等战斗。在反“扫荡”斗争中,鲁中地方武装积极配合主力部队,采用麻雀战、地雷战、车轮战、推磨战、蜂窝战等战术消灭了大批敌人,出现了“南岩民兵”、“兴旺庄民兵”、“金高大队”、“左太传爆炸队”等英雄群体和徐敏山、张秀海、金维三等一大批富有传奇色彩的英雄模范人物。

  在反“扫荡”、反“蚕食”反封锁斗争中,党政军民遭受巨大的损失,山东省战工会副主任兼秘书长陈明、山纵宣传部长刘子超、鲁中军区司令员刘海涛、鲁中区党委社会部部长朱玉淦、国际友人汉斯·希伯、省妇救会常委陈若克、泰山地委书记汪洋、省战工会秘书长李竹如、沂蒙地委组织部长潘维周等壮烈牺牲,八路军主力部队减员达1/3以上,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损失更是无法计算。

  鲁中人民在反“扫荡”中,英勇顽强,无私奉献,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事迹:新泰县围山庄村民英勇抗击日伪军,以牺牲72人,负伤30余人的代价,毙伤日伪军80余人;沂南县鲁山后、艾山后等5个村的群众,冒着生命危险分散掩护了八路军130余名伤病员;沂水县桃棵子村妇女祖玉兰和沂南县横水村妇女明德英精心照顾受重伤的八路军战士,被誉为“沂蒙红嫂”; 沂南县东辛庄的王换于,精心护理伤病员,照顾革命后代,被誉为“沂蒙母亲”……

  1942年春刘少奇来山东指导工作后,鲁中根据地开展了减租减息运动;实行了精兵简政;进行了巩固党的工作,培养发展了近万名党员;进行了整风学习,提高了干部的马克思主义水平。从而粉碎了敌人的“清剿”、“蚕食”,巩固了抗日根据地。1943年春,鲁中根据地实行了党的“一元化”领导,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关于抗日根据地的“十大政策”,全面开展了大生产运动,使根据地逐渐恢复并获得新的发展。7月,鲁中八路军山东军区部队收复沂鲁山区,改变了根据地的局面,鲁中军民终于度过了黎明前的黑暗,看到了胜利的曙光。

  为了争取抗日战争的彻底胜利,鲁中党组织根据党中央及山东分局的指示,进一步开展了以“减租减息、增加雇工工资”为主要内容的群众运动,充分调动了广大群众的抗战积极性,群众参军、支前热火朝天。鲁中根据地的大生产运动、拥政爱民拥军优属活动和整风学习运动更加普遍、深入,取得了更加显著的成绩。在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下,鲁中八路军迅速扩大,主力部队已经拥有3个主力团、4个基干团及一大批县、区地方武装,民兵组织在数量和质量上也有很大的发展。

  从1944年开始,随着国际反法西斯战争的节节胜利,鲁中军民向敌人发起了攻势作战,先后进行了著名的沂水、蒙阴攻坚战,葛庄、石桥伏击战,讨厉(文礼)等战役,收复沂水、莒县、泗水、蒙阴等县城,解放了大片国土,鲁中抗日根据地得到空前扩大,全境除部分县城、铁路沿线日伪军据点外,各地已连成一片。

  1945年8月15日,日本帝国主义宣布无条件投降,鲁中军民经过八年的浴血奋战,终于迎来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在整个抗日战争中,鲁中军民共对日伪军作战6920次,击毙日军11600人,击伤13152人、俘虏212人,击毙伪军20828人、击伤25317人、俘虏56985人,缴获炮331门、重机枪142挺、轻机枪976挺、步马枪49005支、短枪3354支、各种弹药30万发,为中华民族的独立建立了不朽业绩。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牛乐耕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