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行车条约”引发“蝴蝶效应” 众网友回忆暖心经历

2015-08-28 16:03:00来源:大众网作者:马俊骥

  编者按:

  8月23日,来济南参加第22届国际历史科学大会的美国历史学家鲍德威教授不小心坐错了公交车,他感觉路线不对,便在临近的公交站下车,打算走到山东大厦。一位骑着自行车的“济南大叔”注意到了他,停下自行车,两人用中文攀谈起来,直到把鲍德威送到了山东大厦,并主动提出将自行车借给他。推辞不过的鲍德威与“济南大叔”口头定下“自行车条约”,约定等大会闭幕,按照留下的联系方式还车。

  一路上,两人互不知道对方的身份,但却像两个跨越半个地球的老头儿在午后闲谈,又像是两个多年未见的老友在追忆往事。大众网记者对这个温情的故事进行连续采访,推出系列融媒体报道《漂洋过海来“骑车”》。

  飘扬过海来“骑车”(5) 

  “自行车条约”引发“蝴蝶效应” 众网友回忆暖心经历

8月27日,第22届国际历史科学大会上,美国史学家鲍德威接受记者采访。大众网记者 王长坤 摄

美国著名历史学家鲍德威和济南大叔借给他的自行车

  大众网济南8月28日讯记者 马俊骥)8月26日晚,大众网以特稿的形式第一时间报道了美国史学家鲍德威(David D. Buck)与一位济南大叔立下“自行车条约”的温情故事。特稿发布后,引发了众多媒体和网友的广泛关注,这位热情、自信、知礼的济南大叔获得了点赞,还引发了“蝴蝶效应”,很多人回忆起了自己亲身经历的暖心故事,让人感动。

  8月26日晚,大众网以《本网特稿:一位美国史学家和济南大叔的“自行车条约”》为题第一时间报道了来济南参加国际历史科学大会的美国史学家鲍德威(David D. Buck)因为坐错了公交车而迷路,遇到一位热情的69岁济南大叔,济南大叔为方便鲍德威在济期间生活,执意将他的自行车借给鲍德威,两位老人口头订立了“自行车条约”的温情故事。报道一经发出,广大网友纷纷给热情、自信、知礼的济南大叔点赞。

  网友“疙瘩不是萝卜”说,给这老人点赞,给济南人点赞!网友“嘉艺”称,这是济南人的骄傲。网友“宝晨学晓”说,人性使然!良心向善!还有不少网友被这两位萍水相逢的老人之间平和、从容、真挚的友情所感动。网友“泰安百晓生”说,这真是“漂洋过海来骑你的自行车”呀!网友“戚小七”说,这真的是跨越了半球的爱呢。

  在这样一段温情故事的感动下,不少网友回忆起了曾经的暖心经历,很多故事让人感动不已。网友“刘易斯六六”说,还记得初到济南上学时迷了路,跟个大爷问路,但因为他的济南话实在听不懂,他就直接带着我走了几里路到目的地。走过这么多地方好像只有济南能真正给人宾至如归的感觉。

  网友“康康”说,毕业那年有一天凌晨4、5点,在济南东站下车,天气不好,下着小雨。一位满头白发的老人在公交站牌旁边,挨个给外来打工或是求医的人指路,告诉他们坐几路最近,怎么转车最便宜。当我坐车离开时,透过车窗看到大爷湿透的白衬衫,贴在瘦弱佝偻的脊背上,又一次感觉到这座待了四年的老城的温暖。

  网友“那些花花花儿”说,2007年下雨发大水,二环东路的水没到大腿根,一位年纪不小的人一直站在水里提醒着路人:绕着点走,有下水道??从那一刻,我爱上了济南。

  微博“大V”、济南市司法局工作人员卞志强评论认为,这则“自行车条约”没有纸面上的条款,只是两个人在马路边的口头约定。这份口头“自行车条约”比“立字为据”的条约更珍贵。珍贵在于彼此的友好和诚信,在于与人为善的和谐,也在于蕴藏着的精神文明。

  微信扫描二维码浏览更多内容:  

   

   

  鲍德威眼中的中国40年 人际关系是最好的变化 

  美国著名历史学家,斯坦福大学历史学博士,威斯康辛大学密尔沃基分校(University of Wisconsin-Milwaukee)历史系荣休教授,中国城市史和区域史研究专家……头顶多个光环的鲍德威丝毫没有“史学大咖”的架子,如果不是因为参加会议的那一身正装,人们多半会把他看做邻居家和蔼可亲的普通老头儿。操着一口流利的中文,79岁的鲍德威讲起了他大半辈子与济南这座城的不解之缘。 

  一位美国史学家和济南大叔的“自行车条约” 

  8月23日,来济南参加第22届国际历史科学大会的美国历史学家鲍德威教授不小心坐错了公交车,他感觉路线不对,便在临近的公交站下车,打算走到山东大厦。这时,一个骑着自行车的济南大叔注意到了迷路的鲍德威教授,于是在他身边停下来,两人用中文攀谈起来。 

  鲍德威的“还车计划”:想跟“济南大叔”吃顿饭、聊聊天

  正在济南参加国际历史科学大会的美国历史学家鲍德威和一位“济南大叔”之间的“自行车条约”引爆了网络,令无数人为之触动。今天下午,这个约定的主人公之一鲍德威(David D.Buck)教授接受大众网访问时说,大会结束后,他打算给那位“济南大叔”打个电话,两人一起去吃顿饭,好好聊聊天。

  中美老人的“自行车之约”是对“德”的完美注释

  两个年龄加起来148岁的老人,就这么在泉城济南的街头相遇了。济南大叔“欲将热情付单车,我坦然,你快乐,有朋自远方来,不分中国美国。”

  

初审编辑:刘宝才

责任编辑:毛德勋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