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居民忆郯城大捷:坟头弹壳成堆 老树弹孔密集

2015-07-15 11:11:00来源:大众网作者:林鹏

  编者按:    

  今年9月3日,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日。在中国人民艰苦卓绝的抗战历程中,山东形成了鲁中、鲁南、渤海、胶东、滨海五大根据地,另外还有40个县组成了冀鲁豫抗日根据地的重要部分。在党的领导下,山东军民团结一心不怕牺牲、浴血奋战,不但实现了民族独立,而且加强了山东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党建等各方面的建设,对中国人民抗战胜利起到了重大的战略作用。    

  为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7月7日,全球首个网上虚拟现实抗日战争纪念馆——网上山东抗日战争纪念馆开馆,纪念馆将通过全景式三维立体动态浏览技术,向全球网民实景再现山东抗日的丰功伟绩、历史贡献。即日起,大众网记者分赴山东抗日根据地,重走山东抗战路,为广大网民、读者讲述难以忘却的山东抗日故事,线下线上同步探营网上山东抗战纪念馆的精彩亮点。  

  重走抗战路(26)

  老居民忆郯城大捷:坟头弹壳成堆 老树弹孔密集

87岁的陈焕林老人正在讲述郯城大捷故事。

护城河北侧的皂角树,树身曾经有密密麻麻的弹孔,由于年代久远,弹孔已不见。

郯城老县城北门,如今已经变为郯子公园入口之一。

  大众网记者 林鹏

  今年86岁的陈焕林老人,1929出生于郯城县。他15岁参军,此后跟随部队转战各地,直到1955年退伍回家。郯城大捷之时,陈焕林尚未参军。由于他的家距郯城老县城北门直线距离不足200米,时年14岁的陈焕林对这次大捷有着深刻的印象。7月2日,大众网记者来到郯城县郯城街道办事处西关居委会陈焕林的家中,听他讲述郯城大捷的故事。

  1943年1月19日夜,解放郯城的战斗打响。在陈焕林老人的印象中,那年冬天特别寒冷,护城河冰冻厚度将近20公分,人都可以直接在上面行走。 “战斗打了两天两夜,晚上连觉都不敢睡。”陈焕林老人回忆说“嗖嗖”的子弹声音来回呼啸,让人毛骨悚然。听当时枪声,主要以晚上攻城为主。晚上的子弹声音更密集,响声大又急促。陈焕林和家人都不敢外出,全部猫在家中。孩童们在大人的吓唬下,大都不敢外出,好玩的陈焕林偶尔会跑出去。

  如今陈焕林居住的房子,就是小时候老宅所在地。“那时候不像现在四周都是楼房,房子前面就是一片坟场,还有一片空地。”陈焕林告诉大众网记者,战斗结束后,陈焕林和村中小孩一起出去玩,发现地里随处可见子弹壳,尤其是坟头跟前,子弹壳成堆。陈焕林告诉大众网记者,最少的弹壳堆也得几十颗弹壳,那是部队以坟头作为掩体留下的弹壳,以此可见当时战争的激烈程度。部队将许多不便带走的攻城梯子和担架遗弃在护城河中。不少尸体也在部队撤退之后,被当地居民掩埋。在护城河北岸,与北门斜对着的一棵百年皂角树,也历经了这次战斗。战斗结束后,陈焕林来到皂角树前,看到树干上密密麻麻都是弹孔。还有些弹头直接深入树皮之中,陈焕林想用工具把单头挖出来,可再怎么用力,也没有剜出来。大众网记者看到,这棵古树虽已中空,却依旧枝繁叶茂,焕发着勃勃生机。70多年过去了,皂角树上的弹孔已经不在,但是这棵古树依然矗立在河边,静静地向后人诉说着那段历史。

  “郯城大捷,是八路军‘翻边战术’攻克县城运用的范例,”原郯城县委党史办原主任宋保武告诉大众网记者,敌人侵犯我根据地兵力强大而无法阻挡,为迫使其退兵,八路军趁日军大部队出动,攻打日军后方,是为“翻边战术”。而攻克这个县城的“翻边战术”,此后被推广到各个根据地。此战术有效地阻止了了敌人的蚕食与扫荡。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王晓亮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