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共产主义的理想追求

2015-09-23 16:18:00来源:文汇报作者:黄力之

  习近平总书记2015年1月同中央党校第一期县委书记研修班学员进行座谈时的讲话公开发表了,其中有些内容,如“实现共产主义是我们共产党人的最高理想”,“对马克思主义虔诚而执着、至信而深厚”,对当前中国社会、特别是党政领导层面的精神构建、理想追求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应该深入学习领会。

  共产主义即我们的道与义

  面对“官不大,责任不小、压力不小”的县委书记,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只有理想信念坚定,心中有党、对党忠诚才能有牢固思想基础。理想信念动摇了,那是不可能心中有党的。大家要真正做到对马克思主义虔诚而执着、至信而深厚。

  他还特别阐述了共产主义问题:共产主义决不是“土豆烧牛肉”那么简单,不可能唾手可得、一蹴而就,但我们不能因为实现共产主义理想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就认为那是虚无缥缈的海市蜃楼,就不去做一个忠诚的共产党员。革命理想高于天。实现共产主义是我们共产党人的最高理想,而这个最高理想是需要一代又一代人接力奋斗的。如果大家都觉得这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没有必要为之奋斗和牺牲,那共产主义就真的永远实现不了了。我们现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向着最高理想所进行的实实在在努力。

  应该说,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共产主义的阐述既穿透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历史,也穿透了20世纪的中国革命史,拨去了一个时期以来曲解共产主义、放弃共产主义的层层浮尘,让每一个共产党员,每一个拥护党的领导的群众,再度受到共产主义红星的照耀,心灵为之颤动。

  党的十八大以来的中国,正在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对我们的党员干部来说,面临的拷问是,如果我们不是为了那些物质利益、特别是不正当的物质利益而奋斗的话,那么我们的目标是什么呢?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作了毫不含糊的回答,那就是共产主义。

  古往今来,一个人真正确立自己的理想和奋斗目标以后,就会以此制约自己的一切行动。如果这个理想和奋斗目标不是物质利益至上,不是物欲主义追求,而是以公众、人类社会的美好明天为憧憬,那么精神之高尚就是必然的诉求。因此,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要求领导干部自觉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道德修养,要不断体会和弘扬先人传承下来的传统美德,如“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君子喻于义”等等,为为人处世、安身立命提供重要启示。

  被称为古之先贤者,必定不是物欲主义者,更不可能是贪官污吏,他们追求的就是理想世界,因此他们总是以道义二字要求自己。梁漱溟先生依自己对中国思想史的观察,认为自先秦之后,“‘理’‘欲’之争,‘义’‘利’之辨,延二千余年未已,为中国思想史之所特有,无非反复辨析其间之问题,而坚持其态度。”这就说明,即使多人以物欲为人生,总还是有坚守其道的贤人。

  共产主义者当然不是以古之圣贤的理想为自己的理想,我们的理想就是共产主义,在此意义上,共产主义即我们的道与义。在经历了市场经济的“软刀子”考验之后,回归共产主义的理想追求,这是观念史辩证法的否定之否定运动。

  破除对共产主义的误读

  关于共产主义本身,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站在21世纪的历史制高点上,通过辩证法的运用,破除了种种误读,实现了远大理想与当下现实的对接。

  首先,共产主义不是“土豆烧牛肉”那么简单。这是指共产主义运动史上曾经存在的误区,所谓“土豆烧牛肉”即苏联赫鲁晓夫的口号,将共产主义物质标准化。这样带来两个后果,一方面,只要物质标准本身不那么高,那么共产主义太容易;另一方面,将共产主义理解为物质上的实现,那就取消了理想的崇高性,容易庸俗化。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对共产主义作了初步的、但却是深刻的概括,他将共产主义视为私有制社会的积极扬弃,能够从根本上终结人性的异化现象,从而使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成为现实。他以超越前人的历史视野宣告,共产主义是人和自然界之间、人和人之间,以及人自身的内在选择、设计之间的斗争的真正解决,是历史之谜的解答。显然,这完全不是建立在物质生活标准之上的,而在一定物质文明成就的基础之上的人之理想状态的标准,这个标准超越了物质,也超越了过去的阶级社会中人们的解放诉求,因此,这是一个前所未有的伟大社会理想。这样的理想成为自愿高尚的人们的一生之追求,完全是顺理成章的,没有人可以否认马克思论断的价值内涵。

  无论是从世界普遍的物质文明状态,还是从人类社会关系的“丛林性质”以及人的素质状态来说,共产主义尚处在理想之中,就像天际的闪耀的红星,它温暖着我们,但还不能到达。

  其次,共产主义并非遥不可及,更不能以远为放弃之理由。正因为最高理想的实现是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所以需要一代又一代人接力奋斗。荀子云“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用在这儿完全合适。在现实意义上,我们现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让国家更加富强,人民生活更加幸福,就是向着最高理想所进行的实实在在努力。

  关于共产主义因远大而不容易的性质,马克思亦早有预见,他说“历史将会带来这种共产主义行动,……在现实中将经历一个极其艰难而漫长的过程。”对于共产主义运动来说,如果在某些阶段出现过“快速进入共产主义”的口号,因此而有了某些简单化乃至粗暴化的做法,那么我们要说,这不是马克思的责任,共产党人应当科学理性地总结一切经验教训。

  之所以说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站在21世纪的历史制高点上,就是因为它涵盖了从世界到中国的相关经验教训。

  为什么在改革开放、市场经济选择的时期,会发生较大面积的腐败以及作风衰退的现象呢?2008年,中国社会科学院的一项公开的调研显示,在部分党员、领导干部和学者中,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逐渐淡化,甚至丧失。在调查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产生危机的原因时,超过半数以上的受访者认为是部分领导干部和教育者自己不信仰共产主义了。数据未必完全具有科学性,但是党员领导干部中出现的问题的确不是个别的、少量的。这也是不争的事实。

  腐败问题、作风问题不完全是思想观念问题,比如制度就很重要,但其与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失落也有着必然的联系。在2013年8月19日关于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就曾指出:在我们党员、干部队伍中,信仰缺失是一个需要引起高度重视的问题。在一些人那里,有的以批评和嘲讽马克思主义为“时尚”、为噱头。当这些人以批评和嘲讽马克思主义为乐趣时,我们没有办法去相信他们的内心会向往全人类的解放,会摆脱物欲主义的异化禁锢。相反,所有为共产主义奋斗,为中国人民的幸福而奋斗的人,没有一个人会嘲讽共产主义这个伟大的文明目标。

  需要指出的是,邓小平在1989年曾经尖锐指出,他所提出的包含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在内的“四个坚持”,“不是没有讲,而是缺乏一贯性,没有行动,甚至讲得都很少。不是错在四个坚持本身,而是错在坚持得不够一贯,教育和思想政治工作太差。”在此意义上,习近平总书记的此次讲话再一次印证了十八大以来党的新气象、国家的新气象。

  (作者:黄力之 中共上海市委党校马克思主义研究院教授)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王雨萌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