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的“僵尸肉”

昨天,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联合海关总署、公安部发布《通告》,称今年查获的走私冷冻肉品中有的生产日期已达四五年之久。7月12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等三部门发布通告回应,证实存在“僵尸肉”。
男子买鸡怀疑遇“僵尸肉”,老板为证清白要回鸡汤自己喝。大足区公安局供图  怀疑买到的冻鸡是“僵尸肉”,大足男子韦某找到商铺老板退货。余某闻过鸡汤后并未发现有异味,对于鸡肠、鸡头的异味,他认为是韦某...

“僵尸肉”中的“噱头肉”

6月份,中国海关总署在14个省份统一组织开展打击冻品走私专项查缉抓捕行动,成功打掉专业走私冻品犯罪团伙21个,初步估计全案涉及走私冻品货值超过30亿元人民币,包括冻鸡翅、冻牛肉、冻牛猪副产品等10万余吨。
海关总署今年初部署对包括冻品在内的重点商品物品开展集中专项打击。“新华视点”记者调查发现,这些走私冻品包括牛肉、鸡肉、猪肉等冻肉品,还有三文鱼、银鳕鱼等海产品,不少冻品因超过保质期腐败变质,有打私民警表示“此前甚至还有二战时期一些国家为战争储备的冻品走私入境”。

真假大PK,谁之逆袭? 更多>>

时评:剥离“噱头肉” 更多>>

讨论“僵尸肉”不能只关注“年龄”

昨日,食品药品监管总局、海关总署、公安部联合发布了《关于打击走私冷冻肉品维护食品安全的通告》。“僵尸肉”呈现的新闻伦理和食品伦理问题,应该“花开两朵,各表一枝”,不能只关注新闻伦理而忽视食品伦理,...<详细>

“僵尸肉”真假之争别沦为纯粹口水仗

“僵尸肉”真假之争,争的是事实真相,忧的是食品安全。“僵尸肉”真正的问题不在于“肉龄”,而在于安全,在酷暑中即使一块鲜肉也会在短期内变质,那么“冻肉走私”中食品安全隐患可想而知。<详细>

执法信息公开及时“僵尸肉”之争就少

若相关执法单位能在发现并查处了“毒(坏)食品”后,第一时间让民众知晓,而不是让媒体到处去“打听”,那些不确定的“僵尸肉”报道必然会少得多。只要是过期的肉,四五年也好、几十年也罢,叫“僵尸肉”也好、过...<详细>

别让“僵尸肉”风波失焦

新华社6月23日的报道将过期多年的走私冻肉称为“僵尸肉”,并使用了“70后猪蹄”“80后鸡翅”等表述,虽然生动却不够严谨。即便媒体报道存在表达瑕疵,也不能将过期走私冻肉的问题,简化为“僵尸肉”是否存在。<详细>

怎样表达和回应对“僵尸肉”的质疑?

正因为把目前所有的记者行为看作是接近真相的过程,我认为洪广玉对李丹最初报道的质疑,本身是没有问题的。以此规则来看李丹与洪广玉的举证责任——他们都是探索真相的新闻记者而不是相关行政部门的责任者,那么...<详细>

“僵尸肉”真伪论争还打了谁的脸?

这几天,微信朋友圈流传着一个热点,这个热点热在,一是所有人都关注的食品安全,就是最近炒得非常火的“僵尸肉”报道。也才不会让“史上最严食品安全法”实施一年后,还面临僵尸肉事件的尴尬考验而无所作为。<详细>

点击添加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