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旬老夫妻14年“漂泊”,住进公租房有了自己的“家”

2015-04-13 07:42:00来源:大众网作者:王宗阳

  编者按: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山东全省上下把改革作为应对经济新常态,谋划发展新优势的重要手段,以强烈的进取意识和担当精神不断推动各领域改革向广度和深度拓展。

  改革的宏大叙事,由千万个体故事写就,每个人都可以成为改革的代言人。4月1日起,大众报业集团推出“改革创新行进中·山东故事”融媒体报道,在大众日报、大众网、山东手机报、山东24小时新闻客户端,大众日报、大众网官方微博,官方微信同步推出系列报道,通过综述、故事、专访、图表、视频、大数据等形式,多平台立体化呈现山东改革的焦点、亮点和热点,讲述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改革故事。

  “改革创新行进中·山东故事”安居篇(1)

  □讲故事

  6旬老夫妻14年“漂泊”,住进公租房有了自己的“家”

杨惠英时常回忆起这一幕:看到摇号大屏幕上出现了自己的名字,忍不住激动地握拳流泪。

老两口住的是15层的小高层,自己还选到了10楼,心里很开心。王有声告诉大众网记者,这房子无论样子、采光啥的,他都很满意。

  大众网济南4月13日讯记者 王宗阳)“我来看房子就看了60趟,期间发生的事全记得,你信吗?”4月11日,在济南市西蒋峪公租房小区,年过6旬的王有声、杨慧英老两口在10楼的房子里晒着太阳,说起5个月前拿到房子的钥匙,他们还是觉得有些“幸福来得太突然”。看着眼前这40平米冒头的小房子,老两口眼中很满足,给大众网记者一件件地细数着,他们是怎样结束14年到处租平房的“漂泊史”,从10平米的门头房中搬进了新居。在西蒋峪公租房小区,像王有声、杨慧英这样曾经的无房户夫妇不是少数,正是享受了山东保障房工程的福利,他们才有了属于自己的“家”。

  时间回到2012年12月24日。当时,济南市出台了有关公租房申请办法的相关事宜。面对着未知的结果和困难,杨慧英是铁了心的要申请,"只要有一线希望,就要争取,这是咱们应该享有的权利。"当天下午,杨惠英和老伴拿着报纸就直奔房管局,询问需要准备的材料。

  老两口光是准备材料,就跑了3个多月,不过想到以后很可能将住上楼房,他们义无反顾。对于60岁的老人来说,到处租房的日子太过漂泊。与许多想在乡下住平房种种菜的老人不一样,他们选择租平房住,只是为了生计。2000年,他们的老平房拆迁了,由于手头没钱,他们就选择了货币补偿,就此拉开了到处找房、租房的“漂泊史”。然而,在外面租一户楼房,至少要一两千,他们舍不得。前几年,他们在甸柳小区租了一间10多平米的小平房,月租只要600元。即使如此,这对于老两口来说,也是一笔不小的开张。王有声说,他们是下岗职工,这笔开销占到了当时月收入的1/3左右,为了节约,老两口就在小平房里支了张床睡觉,剩下的地方进点生活用品,做点小买卖贴补家用。

  那段生活拮据、忙碌,这对60多岁的夫妻都想有一个稳定的家,想住下来踏踏实实过日子。在此之前,他们已经找了3处平房,但是因为各种原因,住的时间不长,总是搬家让他们渴望有个自己的家。

  2013年4月8日,这是老两口很难忘的一个日子。当他们将准备好的所有材料交上后,就“偷偷”跑来西蒋峪看看房子啥样。说起这一幕,今年65岁的王有声眼神中充满了甜蜜。“俺俩第一眼看这房子,就都喜欢上了。当时只是外部建好了,房子还没有门,里面正在装修。所以我们就整天来看,想看看哪栋楼最好。”

  此时,老两口已是“身在甸柳心在西蒋峪”。从第一次看房,到2014年11月拿钥匙,隔上一两个星期,他们就坐着公交车来看看,算算要来了60趟了,他们到现在都能回答出“什么时候安的门、什么时候装修好,甚至早上几点阳光可以照到卧室……”

  漫长的等待终于迎来了结果。2013年11月22日,在济南市2013年度公共租赁住房分配摇号直播现场,60岁的市民代表杨惠英坐在台下,看见大屏幕上蹦出老伴的名字后,百感交集,难抑泪水。10多年来一直租住在十几平米小平房里的老两口,终于如愿摇中了西蒋峪公租房项目的楼房。

  “那一幕我咋能不记得哩?她当时给我说,摇上了摇上了,310号!我想,310是我们的幸运数,这不好日子也就开始了。”王有声对大众网记者打趣道,住了一辈子平房,连租房都是平房,现在一下飞上了10楼,多敞亮。儿子带儿媳妇回来,她都夸这房子不孬,自己也觉得倍有面儿。

  如今的日子,让老两口有了奔头,王有声一样一样地算着:每个月房租只有300来块钱,比住平房都便宜一半。而且厨房里的橱柜、油烟机燃气灶、热水器等都是免费提供,也节省了我装修买家具的钱,把过去的家具拿过来,就直接能住了。小区里有规划建的市场,如果想出去买东西,现在小区附近的龙奥大道有151路、K139路和BRT5三趟公交车,挺方便的……

  大众网记者从济南市房管局了解到,西蒋峪位于济南东部等住户需求量较大区域,也是济南最大的公租房项目,可容纳3594住户,在选址龙奥、开发区、高新区之初,就综合考量到医疗、交通、商业等因素,出行方便,距离山东省立医院东院、武警医院都比较近。同时,小区还规划建设幼儿园、小学以及副食品市场,周边配套功能齐全,与普通商品房小区并无二致。

  这个项目还在全省创新推出了一些特色服务,比如全年无休(报修)服务模式,为住户提供及时、高质量的房屋维修服务,小区物业还推出“区片管家服务”模式,提供8小时接待,24小时电话值守等服务。

  □说政策

  保障房建设的“山东经验”

  西蒋峪公租房项目是山东保障房建设的一个缩影。山东省住建厅相关工作人员介绍,这是针对过去保障房项目选址偏远、配套设施不完善等问题,济南市积极创新服务安居惠民的举措。其中,济南11个廉租房小区采取小地块建设、市中心选址,6个公租房项目均分布在城市二环路周边,与配套设施零距离对接,做到了方便宜居,让数万户住房困难家庭住得满意,实现了“叫好又叫座”。

  济南市的“城中心选址、小地块建设”举措,也是山东省保障房建设的第一个亮点做法。山东省住建厅有关负责人表示,住房困难群众普遍经济基础薄弱、受教育水平低、就业不充分,多从事体力型服务行业,同时有不少老年人、残疾人、未成年人,对教育、医疗、交通等政府公共服务依赖度很高。保障房选址具有不可逆性,如果选址不当,就会增加他们的生活成本、降低他们的生活质量,严重的甚至影响生计。为此,山东省将保障房的选址配套问题摆在突出位置来抓,尽可能将保障房安排在地质条件安全可靠、环境适宜、公共交通相对便利和商业、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设施及市政配套相对完善的区域,为困难群众创造低成本的生活就业环境。

  大众网记者了解到,截至目前全省已累计建成各类保障房370余万套,城镇保障性住房覆盖面达到20%。今年,山东还将开工建设和购买保障性住房53.7万套。在这项工作中,山东省也将充分发挥另一个亮点做法——在商品房小区中配建保障房,避免出现“贫民窟”问题。

  在商品房小区中配建保障房,可以尽力避免保障房大规模集中建设及困难群体集中居住,可能带来的社会阶层分化、居住空间隔离、社会管理难度加大等问题。建设地点的相对分散,使困难群众能够依据自身需要就近选择房源,能够与其他社会群体共享市政基础设施,共享政府公共服务,同时住区周边餐饮、环卫等岗位还能缓解其就业问题,增强困难群体的自身发展能力。为此,山东省政府明确规定, 在新建普通商品住宅项目中按原则上不低于10%的比例配建保障性住房,配建比例达到30%以上的,采取核补下年度农转用指标等方式予以奖励;各地利用存量土地进行保障房建设的,在完成供地后,省里等额奖励新增建设用地指标专项用于普通商品住房建设。(大众网记者 王宗阳)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刘宝才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