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农民栖霞安家记

2015-04-30 18:56:00来源:大众网作者:王遥驰 刘若镜

 编者按: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山东全省上下把改革作为应对经济新常态,谋划发展新优势的重要手段,以强烈的进取意识和担当精神不断推动各领域改革向广度和深度拓展。 

    改革的宏大叙事,由千万个体故事写就,每个人都可以成为改革的代言人。4月1日起,大众报业集团推出“改革创新行进中·山东故事”融媒体报道,在大众日报、大众网、山东手机报、山东24小时新闻客户端,大众日报、大众网官方微博,官方微信同步推出系列报道,通过综述、故事、专访、图表、视频、大数据等形式,多平台立体化呈现山东改革的焦点、亮点和热点,讲述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改革故事。 

  “改革创新行进中·山东故事”财政篇(2) 

  

陈兴美(左)和他弟弟陈亮在栖霞的家中留影。

    大众网烟台4月29日讯记者 王遥驰 刘若镜)虽然老家远在福建,但在栖霞买房以后就完全没有了“外地人”的感觉;虽然户口还在老家,但和本地居民一样享受医保,孩子上学不用再交借读费……谈起在栖霞生活的好处,今年39岁的陈兴美如数家珍,他觉得自己在栖霞真正有了家,他和家人已经成为栖霞的“新市民”。

  20年前,19岁的陈兴美怀揣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离开老家福建莆田,来到烟台栖霞投靠亲友,找了份建筑材料加工的活计。在随后的几年中,他居无定所,哪里有活干,哪里就是家。1998年,他的大儿子出生时,陈兴美仍然过着“四处为家”的生活。2006年,大儿子到了上小学的年龄,陈兴美每年要向学校缴纳近3000元借读费。

  2003年,陈兴美的二儿子出生,陈兴美缴纳了一笔数目不小的罚款。想到将来两个孩子上学,每个都要缴纳借读费,陈兴美觉得有点“不划算”。

  “只要在栖霞城里买了房,就能跟栖霞人享受一样的待遇。” 陈兴美的老板告诉他,对于社保、医保跟市民同一基数标准这些他并不十分清楚的“福利”,陈兴美并没有很在意。但他在心中算了另一笔账:“两个孩子每年6000元借读费。如果买了房,5年就可以省下三万块。”

  2008年,陈兴美和妻子俩人每年的收入可以达到8万左右,省着点花按歇买套房,对他们来说并不算特别困难。他和妻子商量了一下,在栖霞市区翠屏街道买了一套约70平米的房子,正式把家安了下来。

  从那一年开始,孩子上学不用再缴纳借读费了。如今,陈兴美的二儿子已经读小学四年级了,学校距离他家的房子只有不到5分钟的路程。而买房之后的更多“好处”,陈兴美也逐渐体会出来:从前没有医保,看病吃药心里直打鼓,如果遇到需要住院的情况,更是因为全部费用都由个人承担而心里“发慌”;如今,他和妻子俩人都有了医保,平时去药店买药可以“刷卡”,住院能够“报销”,这让他们觉得,栖霞真正是他们的“家”了。

  陈兴美一家的故事,只是生活在栖霞的外来务工人员和进城农民的一个缩影。栖霞市财政局副局长刘昕瑶告诉记者,长期以来,栖霞市对像陈兴美一样的外来人员保持欢迎的姿态:只要买房,无论大小,就可以享受与当地居民相同的待遇。当一个外来务工家庭在本地购买住房以后,家庭中的孩子便由借读生身份转为本地市民身份,用于补充办学经费的借读费缺口由财政补贴跟上解决。不但如此,购房者及其家属都可以和本地市民一样享受医疗、养老等社会保障。

  近年来,栖霞的城市化进程加快推进,越来越多的农民“转身”变成“市民”。如何使农民快速融入城市成为城市转型中亟需解决的问题。以房为核心的整套福利政策为所有如陈兴美一样的外来人员以及通过买房由农村来到城市居住的居民搭建了公共服务平台,涉及包括医疗、养老等一系列可以灵活选择的项目。来自栖霞市财政局的相关数据表明,从陈兴美2008年买房当年的22815万元,到2014年的49552万元,短短6年间,仅年度教育支出一项,栖霞财政支出就上涨了117%。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孙华飞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