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软着陆就业是定力 经济界委员数据说明“中国信心”

2016-03-08 06:43:46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王磊

  点题:近日,境外一些人称中国经济将硬着陆、崩溃,企图利用耸人听闻的言论唱衰中国经济。中国经济能否保持中高速增长,不仅关系着国家的稳定,也影响着老百姓的就业和民生改善。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围绕中国经济的信心和定力在哪里,供给侧改革如何推进,扩内需最大的潜力在哪里,以及6.5%-7%的经济增速对老百姓有什么实际意义等问题,大众网记者采访了经济界的多位全国政协委员。

全国政协委员、工信部原部长李毅中在小组讨论中发言。

全国政协委员、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在小组讨论中发言。

全国政协委员车迎新接受记者采访。

全国政协委员贾康接受记者采访。

全国政协委员杨凯生接受记者采访

  大众网北京3月5日讯特派记者 王磊)“我对中国经济有信心。”近日,在全国两会上,当被问到是否看好中国经济未来的发展时,厉以宁、贾康和杨凯生等经济界全国政协委员都给出了肯定的回答,他们说,信心来自国内经济运行基本面的客观分析,更来自当前就业率这个定力。在经济结构调整的过程中,供给侧制造业升级如何转换动力,需求侧的最大潜力又在哪里?全国政协委员、工信部原部长李毅中用大数据分析提出,传统产业升级重在通过技术改造盘活存量,战略新兴产业发展要提速实现新旧动力转换。厉以宁用调研数字证明,新城镇化是最大的内需潜力,并建议内需挖潜首先要让农民进城有房住。

  中国经济会崩溃吗,信心来自哪里?

  3月4日,全国政协委员、经济学家厉以宁在参加经济界小组讨论发言时坚定地说,他对中国经济有信心,当前失业率控制在合理区间,且现在没有必要用大幅贬值来促进出口。与厉以宁有着同样观点还有全国政协委员、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原所长贾康。

  “中国经济总体是软着陆过程。”3月5日,贾康在接受大众网记者采访时说,中国经济目前回旋的余地比较开阔,在经济下行过程中也有亮点,特别就业等方面的表现给我们增加了底气和定力,可以在容忍一定阵痛的过程中加快发展方式转变。

  对于人民币汇率问题,3月5日下午,全国政协委员、工商银行原行长杨凯生分析说,人民币没有持续贬值的基础,目前国内经济运行的基本面还是好的,比如CPI还控制在计划目标范围之内,包括今天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提到2016年的CPI涨幅目标在3%左右,这样的通胀水平本身就不具备本币贬值的基础。杨凯生还说,要正确看待外贸负增长,如果把去年进出口的实物量和价值量相比较,两者的情况并不一样,特别是进口,去年大宗商品的进口从实物量方面来说是增加的。只是由于大宗商品的价格变动,导致在价值上有所减少。

  杨凯生认为,为刺激出口而让人民币贬值的基础不存在,像有些人说中国经济的运行拖累了世界经济的发展是不对的。全国政协委员、农行原监事长车迎新也认为,中国经济崩溃论纯属无稽之谈,唱衰中国经济的言论不仅是对当前经济的不客观评价,也低估了政府宏观调控的能力。

  供给侧,制造业升级新旧动力如何转换?

  在今年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强持续增长动力,促进制造业升级。

  对此,全国政协委员、工信部原部长李毅中建议,通过支持传统产业升级改造,加快培育发展战略新兴产业,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提高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综合效能。

  李毅中说,传统产业升级要靠技术改造盘活存量,目前这个存量大约有100万亿,因为技术改造比投资新建成本要少两倍。根据工信部相关大数据统计,如果中央财政拿1个亿支持技术改造,就能带动各类新增投资20个亿,项目投产后新增产值30亿,新增利润3.1亿。

  在加快培育发展战略新兴产业方面,李毅中建议,一定靠自主创新掌握最新的、核心的技术,不要走个别产业技术依赖国外的弯路,且将技术产业化,比如电动汽车、机器人和高端通信设备等。在“十三五”末,战略新兴产业要占GDP的15%,要通过加快增加新兴产业在GDP的比重,快速弥补旧产业掉下来的部分,实现新旧动力转换。

  需求侧,城镇化这个最大潜力如何挖?

  在需求侧,在今年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还提出深挖国内需求潜力,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城镇化是我国最大的内需潜力和发展动能所在。

  对此,厉以宁通过调研的数据描绘了这个最大内需潜力。他说,他去年到陕西、贵州、辽宁、广东、河北和内蒙等六省市进行了调研,中国农民工数量在2.6亿-2.7亿,有4000多万的留守妇女、4000万留守儿童、4000万左右的留守老人,这几个数字加起来约4亿人,现在扩大消费需求方面上不去,就要加快推进新城镇化。

  “新城镇化关键要让农民进城有房住,人只要有房子就会买东西,比如家具等。”厉以宁说,以人为中心的新城镇化,首先要解决农民工进城后的住房问题,也是

  扩大内需的重要手段,通过廉租房或平价房让农民在城里有房住,跟家人在一起,不仅解决了夫妻分居问题,也解决了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问题。

  为啥是6.5%?这些数字对老百姓有啥意义?

  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今年的GDP增幅目标为6.5%—7%,为什么是6.5%?贾康解释说,6.5%是按十年间人均收入和GDP翻一番倒算出来的,围绕“小康社会”有两个硬指标,即到2020年,GDP和人均收入都要比2010年“翻一番”,所以“十三五”期间年均GDP增速底线为6.5%左右。

  社会各界如此关注GDP增速,这个数字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有何意义?“去年经济增速是6.9%,与其相对应的新增就业人数为1300万。”杨凯生说,经济中高速增长利于就业和民生改善,因为有一定的经济增长速度才会带动一定的就业岗位增加,国家才会有更多的税收来源,才能有更多的钱来改善民生和完善各项社会福利保障事业。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孙翔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