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老兵”菏泽寻根是文化自信的真切诠释

2016-07-05 20:40:00来源:大众网作者:王封

  大众网评论员 王封

  此心安处是吾乡。7月4日,81岁的“台湾老兵”高秉涵首次携家人回到菏泽老家高孙庄村祭祖,引发社会广泛关注。在启程之前,高老特意致电大众网记者说,这次返乡带着孙辈的初衷,就是让从小在台湾长大的孩子们认祖归宗、正本清源,让孩子们了解故乡、热爱祖国。

  哀哀父母,生我劬劳。著名媒体人柴静曾经眼含热泪对高秉涵做过一次访谈节目《归去来兮》,给人留下最深印象的是,母亲当年时常哼唱的摇篮曲:“冷风兮兮,冷雨凄凄,流浪的人儿需寒衣。”高秉涵终生难忘:“我需要寒衣,冷雨、冷风中,我需要温暖,需要妈妈。”可以想见,13岁离开家乡,多少个夜晚,高秉涵梦里依稀慈母泪,思乡断肠人在天涯。

  其实,叶落归根,回家对于高秉涵而言,已经不单纯是个人的情感与家事,同时也凝聚和承载着无数经历坎坷的“台湾老兵”绵绵无期的乡愁。高秉涵从1991年开始义务寻亲,20多年来已将100多位“台湾老兵”的骨灰罐带回了大陆老家,帮助他们完成遗愿。无私与忠义的他,成为海峡两岸骨血相连的亲历者、见证者和使者,也因此获评“2012感动中国年度人物”。

  为何那么多的“台湾老兵”,尽管大陆的亲人不在了,依然毅然决然地选择了魂归故里?对此,高秉涵深有感触:家和国,就是一个人的窝。故乡,永远是心灵的皈依之地。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传唱了千余年的唐诗,沉淀出中国人血脉深处难以割舍的家国情怀。这是一种文化认同,更是一种文化自信。

  高秉涵此番携家人回菏泽寻根祭祖,直接体认了良好家风的重要性。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资料显示,高秉涵出生在一个书香门第和革命世家,外祖父是清末 最后一批公费生留学生,在日本追随孙中山加入同盟会,是资深的国民党元老派。他的父母在菏泽农村创办新式小学,发展乡村教育。母慈子孝,从高秉涵至今记得母亲当年吟唱的摇篮曲可见一斑。伫立父母墓前,高秉涵与晚辈一起重温了孩提时代的母爱与温暖,优秀的家风激励着每一个人成长 。

  高秉涵此番携家人回菏泽寻根祭祖,让从小在台湾长大的孩子们体悟到了何谓“看得见的乡愁”。这种“看得见的乡愁”,不再是传说中的邮票和船票,而真的是“一方矮矮的坟墓”和“一湾浅浅的海峡”;这种“看得见的乡愁”可能没有青山绿水,可能有些贫穷落后,但直观真切,让人刻骨铭心,这是高家后人的“根”之所在,“魂”之所系。他给孙女取名叫高佑菏,寓意天佑菏泽,以此纪念故乡。在高孙庄村有一条“春生路”,是用高秉涵的乳名命名。这条路虽然不宽阔气派,但是值得高家后人骄傲的金光大道。不论再过多少年,在台湾成长起来的这些孩子,都将永远记得她们的血脉之源在大陆的那头,一个叫菏泽的地方。

  高秉涵此番携家人回菏泽寻根祭祖,体现了对祖国的热爱,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高度自信。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七一”重要讲话中强调: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

  老兵不死,只会慢慢凋零。游子们走得再远,也记得回家的路。“台湾老兵”的乡愁,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和家国情怀,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这也是鼓舞我们不懈奋斗、锐意进取的精神力量。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毛德勋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