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著名小麦专家、山东农大教授余松烈在泰安逝世

2016-04-20 15:27:00 来源: 齐鲁壹点 作者: 分享到

  中国现代小麦栽培学奠基人,著名小麦栽培学家、科学家、教育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山东农业大学教授余松烈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2016年4月20日12时20分在泰安逝世,享年96岁。沉痛悼念余松烈先生!伟人已逝,精神永存!

  余松烈是中国著名的小麦专家。于1921年3月13日出生于浙江省慈溪县(今慈溪市)。1942年毕业于福建协和大学农学院。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通过朋友介绍到老解放区山东农学院工作,被分配在农学系。他著作等身,并且是桃李遍天下,光院士就有近百人,其中最著名的应是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李振声了。

  (李振声)

  余松烈长期从事“冬小麦精播高产栽培技术”的研究与示范推广,为山东乃至黄淮海地区小麦种植做出了巨大贡献。

  对山东深厚的感情

  1950年秋,余松烈在山东农学院创建小麦育种和栽培试验田,从事“小麦周期播种试验”和分枝小麦栽培技术研究,以及利用种间杂交改良分枝小麦的工作,直到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这是他在山东从事小麦研究的第一阶段。在这期间,通过田间科学实践多次到农村蹲点,以及与中国著名劳动模范裴继臣共同劳动,学习总结他的小麦丰产经验等,余松烈开始对山东的小麦生产有所了解,对山东农业、农村、农民有所认识并初步建立了感情。

  1974年,余松烈主动要求到滕县农村下放劳动锻炼,一直到1978年返回学校。这五年是他一生最愉快、最紧张、最兴奋的时期,虽然生活比较艰苦,劳动比较繁重,但始终沐浴在农民群众的温暖友情之中,是他向劳动人民、向生产实践学习的最佳时机,业务上有了很大收获。他走遍滕县的丘陵、涝洼和平原,学习了高产单位的经验,也发现了后进单位的问题,既找出滕县小麦生产中存在的普遍性问题,也研究了个别单位的特殊情况,逐步做到对滕县的小麦生产心中有数。在这个基础上,他开始为当地干部技术人员讲小麦课,到社、队进行技术指导,创办了滕县“五七”农大,为当地培养了农业技术人才,受到当地干部和群众的衷心爱戴。

  1980年,他在59岁时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78年,余松烈返校工作,任农学系主任和栽培生理研究所所长。他以较大的精力投入“小麦精播高产栽培技术”的研究与示范推广工作,几乎跑遍了山东省所有的丰产县,并到河北、河南两省进行宣传普及。在这段时间内,根据不完全记载,他共讲课和在田间进行技术指导200余次,听众包括各级有关领导和技术人员10万余人次。

 

初审编辑:王晓亮

责任编辑:张艳

推荐阅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