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齐鲁文化喀什行”山东精品剧目交流演出

2016-07-22 13:43:00 来源: 《中国文化报》 作者:

  7月17日晚,大型整理改编剧目柳子戏《张飞闯辕门》在新疆喀什地区疏勒县影剧院精彩上演,也标志着“2016齐鲁文化喀什行”山东精品剧目交流演出圆满收官。充满古韵的柳子戏、华美的戏曲服饰展,连续3天的山东剧目专场,让当地观众感受到了浓浓的“齐风鲁韵”。

  精益求精 保证质量

  “乐队声音太强了,现在听不到演员的声音。”7月17日一早,山东省柳子剧团乐队指挥就带领乐队进行紧张的试音,字幕、灯光、道具等各个环节也开始了演出前的合成准备。舞台一侧,该剧导演周伟正在为饰演“书童”的两个演员说戏。柳子戏《张飞闯辕门》尽管已在全国各地演出60余场,但为了保证演出质量,每到一地,这样的拉排环节必不可少。

  “举黑虎旗的演员再走一遍位,后面的队形是散的,你们要记住自己站的位置,上台时不能再乱了。”开场的部分几遍下来,导演冉虹有些急了,“这个舞台比一般的长,要把圆场这些招式都用上,一旦松散了整体上既没有气势,也不美观。”

  冉虹介绍,为将这台剧目生动地呈现给喀什观众,创作团队力求在各个环节精益求精,为此,剧团组建了90余人的演出及后勤保障队伍,7月初就有工作人员前往喀什打前站,演员们则分3批乘坐两天一夜的火车到达新疆,陆续进入演出前的准备。同时,剧本文学也进行了进一步打磨提升。如,为增加剧目的紧凑感,留徐庶一场删除了原来剧本中张飞想娘的一段戏,更加突出了张飞与徐庶的兄弟情义,而诸葛亮的首次出场亮相,则增加了一支柳子戏经典曲牌[娃娃调],既让前后衔接更顺畅,又表达出他的谋略与大志。

  东柳古韵 征服观众

  “字幕千万要精确到位,要让观众看得懂。”《张飞闯辕门》已获文化部“三个一批”戏曲剧本创作扶持、山东舞台艺术精品工程等荣誉,但跋涉4000多公里“走出去”,观众会认可吗?这也是山东省柳子剧团团长刘晖担心的问题。

  演出现场,当张飞一改往日的鲁莽,为迎接诸葛亮“出山”亲自当起轿夫,在载歌载舞的场景中,身着短官衣的张飞与以往形象形成鲜明对比,让观众耳目一新。而“三闯辕门”中,张飞承继了传统折子戏中的表演范式,通过“推摇山膀”“倒丁字步”等特殊的身段动作,将“莽张飞”粗鲁却不乏可爱的真性情展露无疑。一场众和、锣鼓击节的柳子戏特色音乐——[青阳高腔]也引发了观众浓浓的兴趣,幕后演员的“帮腔”同样赢得阵阵掌声。

  “剧情感觉有些生疏,但表演完全看得懂,音乐形式很特别。”艾热帕提江是喀什地区疏勒县文工团演员,经常到各地参加交流演出的他表示,柳子戏对于当地多数人来说属于新鲜事物,“里边表达出的传统文化让我印象深刻。”

  当地观众阿布都艾尼说,两周前就听说这里要来演柳子戏,但对于什么是柳子戏,自己上网浏览后才知道。“介绍中说这是一个古老、质朴的剧种,看着表演逐渐进入剧情后,我才发现讲的是一段三国故事,也真正觉得这是一个独特的舞台表演形式。”

  文化魅力 添彩交流

  山东省柳子剧团负责人表示,将柳子戏具有代表性的剧目拿出来,以经典的唱腔、表演等展示齐鲁地方戏风韵,既有利于不同表演样式之间的交流、互动,也是对山东本土文化的一次传播。

  《张飞闯辕门》演出之外,7月15日,由山东省柳子剧团、省京剧院、省艺术研究院等多家班底联合呈现的首部原创中国服饰意象艺术大型展演《大羽华裳》也在疏勒县影剧院与观众见面,戏曲舞台上的水袖、头饰、蟒袍、靠旗等,通过演员的展示,不仅呈现了如诗如画的美感,也让观众对其用途有了深入的了解。

  “我们乐见这样的文化交流。山东是孔孟文化的发源地,有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喀什在古代‘丝绸之路’及当今‘一带一路’建设中都有着重要的区位优势,乐器、刺绣、舞蹈等本土文化也颇具代表性,两地文化的互动,能够让大家打开视野,相互学习。”前来观看剧目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校教育长、教授段良表示,自己以往对山东的戏曲剧种了解并不多,观看节目后对齐鲁文化有了更为直观的了解,并对继承、发扬传统文化的必要性有了进一步认识。

  喀什地委宣传部副部长、山东省援疆指挥部办公室副主任张同海介绍,近年来,山东省与喀什地区文化交流活动频繁,先后组织了两次喀什文化齐鲁行、三次齐鲁文化喀什行活动。今年5月,在“情系新疆万里行——济南市儿童艺术剧院优秀剧目巡演”中,儿童剧《宝贝儿》等5部剧目行程数万里在喀什各县巡演百场,惠及新疆5万余名少年儿童。同时,山东还支持喀什打造了大型现代舞剧《疏勒之恋》、歌剧《永恒的刀郎》,组织拍摄首部反映当代喀什青年创业生活的电视连续剧《喀什噶尔人家》等,实现了鲁喀文化交流的常态化、制度化。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尹延杰

推荐阅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