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谢桐:大医精诚 妙手仁心

2016-05-06 18:04:00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王谢桐擅长高危妊娠诊治、产科危重病人抢救、难产处理、产前诊断等,许多高龄或特殊孕妇都是专程来找他诊治。大众网记者 王长坤 马俊骥 摄 

    大众网济南5月6日讯(记者 马俊骥 王长坤)一名想要学习无线电的少年,高考时“不情愿”地进了医学院,又“误打误撞”地进了妇产科,如今成为泰山学者特聘专家、全国首屈一指的妇产科权威……山东省妇产医院副院长、省立医院妇产科常务副主任兼产科主任王谢桐教授的经历看上去充满“变数”,但事实上,不管干什么,他的细心和责任从未变过。

  产科医生,他们的每一个病人,背后都是至少两个生命和多个家庭,肩上的责任尤为沉重,他们是新生命的守护者,必须付出多几倍的细心。大众网记者跟随王谢桐坐诊,亲身体验他一天的工作状态,深刻感受到了守护新生命的大医精诚、妙手仁心。

  王谢桐的助手在解答患者问题。大众网记者 王长坤 马俊骥 摄 

  一位孕妇,两个生命,多个家庭

  4月25日,星期一。

  早上7:00,山东省立医院中心院区产科门诊前的两排长椅上就已经坐满了候诊的孕妇。今天是王谢桐教授在此坐诊的日子,作为全省乃至全国首屈一指的产科权威专家,每周一,王谢桐在此坐诊时,这里都会迎来一个就诊“小高峰”。

  与医院其他科室不同,妇产科门诊前,一块“男士止步”的牌子格外显眼。一位医院保安“把守”在这里,为保护女患者隐私,除非特殊情况,所有男士家属都要等候在门诊外的休息区。王谢桐坐诊时,休息区的座椅常常“供不应求”,不少家属或者席地而坐,或者自带小凳子,等候在门诊外面。

  早上8:00,王谢桐走进诊室,不少经常来此检查的孕妇及家属和他俨然已经成了朋友,彼此热情地打着招呼。上次就诊时提到的症状缓解了没有?医嘱注意事项坚持了吗?王谢桐几句询问,就能看得出他对患者情况极为熟悉。

  今年51岁的王谢桐是泰山学者特聘专家、首批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学科带头人、博士生导师,从事妇产科工作已近30年,专注产科工作20年,高超的医术和时时为患者着想的医德仁心让他成为省内产科最为“抢手”的医生之一。大众网记者从山东省立医院官网的预约挂号系统上看到,王谢桐的门诊号提前一个星期就已约满。4月25日上午来就诊的患者也多是预约的,她们大多有孕在身,都耐心地等在诊室门口,等待护士叫号。

  大众网记者注意到,随着全面两孩政策的放开,来就诊的很多是30岁以上、正准备生育二孩的孕妇。王谢桐擅长高危妊娠诊治、产科危重病人抢救、难产处理、产前诊断和优生遗传咨询等,许多高龄或特殊孕妇都是专程来找他诊治,这些孕妇背负的往往不仅是至少两个生命以及背后的多个家庭,有的甚至为实现做母亲的梦想已努力多年。

  4月25日中午,王谢桐利用中午时间做一台减胎手术。大众网记者 王长坤 马俊骥 摄 

  一个决定关乎生命,一个建议关乎责任

  对于每位前来就诊的孕妇,王谢桐都细细询问她们的身体情况、感受如何。由于产科检查涉及不少“难言之隐”,大众网记者注意到,在与孕妇交流时,王谢桐总是尽量压低声音,有些细节,不需要孕妇说透,王谢桐就能凭借丰富的经验,将它写在病历上,不少孕妇在一旁看后,连连点头。

  由于孕妇身体情况特殊,不大的诊室里,除了王谢桐和两名负责整理病历、录入信息的助手可以围坐在办公桌前,他所带的学生和其他医院前来学习的大夫都只能站在墙边,将有限的椅子和空间让给身体不便的孕妇。

  诊室一角,用围帘隔出一块“私密空间”,里面是检查床,一上午的坐诊中,王谢桐不停地在办公桌和检查床之间“奔忙”着。两者之间两三米的距离,王谢桐为节省时间,总是大踏步地一两步从桌前迈到检查床前,细致检查完毕后,再大踏步地回到桌前,伏案记录检查结果。

  并不是所有孕妇都是前来做产检安胎,一位孕妇前来咨询想要做流产手术,王谢桐详细地询问她的生活习惯、身体情况,结合病历以往记录,耐心地给出建议:能留下就留下,尽量不要流产。“每个孕妇身上都是两个甚至更多的生命,医者父母心,作为医生,在尊重患者意愿的同时,一定不能怕麻烦而听之任之,必须给出专业、科学的方案,这不仅是医生的职业道德,更是责任。”王谢桐对大众网记者说。

  4月25日中午,王谢桐在为一台减胎手术做准备。大众网记者 王长坤 马俊骥 摄 

  为保胎手术减胎,成就患者做母亲的愿望

  上午11:30,其他诊室有的医生已经结束了上午的接诊去吃午饭,王谢桐还在认真解答几位患者的问题,直到11:45,最后一位患者离开,王谢桐才快步走出诊室。就当大众网记者以为他可以休息一下去吃午饭时,王谢桐却告诉记者,他中午12:00还安排了一场手术。“这位患者要做减胎手术,如果今天不做,她就要在医院里再住几天等着,产生不必要的花费,所以今天中午我抽空给她做了。”王谢桐告诉大众网记者,所谓减胎手术是在多胎妊娠中,以手术终止发育不良、畸形或者过多胎儿的继续发育,从而减少孕妇和胎儿的并发症,以此保证孕妇的健康和安全,确保健康胎儿的正常存活和发育。

  以前,很多必须要减胎的情况无法用手术解决,孕妇只能选择流产。2010年,王谢桐做了国内首例射频消融减胎手术,在6年时间里已经做了超过50例该类手术。每一例手术的成功,都意味着有至少一个新生命被保住了,甚至意味着孕妇此生做妈妈的希望保住了。

  大众网记者了解到,曾有一位患者,婚后五年未孕,经过促排卵治疗后怀孕,B超诊断为八胞胎。如此多胎儿,很难妊娠成功,只能实施减胎术,但是这么多胎儿数目的减胎,还没有人做过。这位孕妇和家属万分急切地找到了王谢桐,王谢桐经过认真诊断,毅然决定承担风险,实现孕妇做妈妈的梦想。决定实施手术后,王谢桐多次组织科里的相关专家,为患者设计了严密、科学的手术方案,先后实施三次减胎手术,每次只减去两个胎儿,共减去6个胎儿。在接下来的几个月内,王谢桐主动联系这位孕妇,进行严密的妊娠期监护和科学的健康指导。最终,这位孕妇自然分娩,产下一对健康可爱的龙凤胎。王谢桐的努力,换来的是一对健康的新生命、实现了一个母亲的深挚愿望,挽救了几个家庭的幸福。类似这样的事件,在王谢桐工作中已经数不胜数。

  4月25日,直到12:40,手术做完,王谢桐监测确认手术成功后,才匆匆来到医院餐厅吃午饭,此时饭菜已经凉了。他快速吃完,来不及休息,就要赶快返回诊室接诊下午的患者。在离开诊室去做手术时,王谢桐看到有预约了下午诊治的患者已经等在诊室门口了。

  繁忙的诊室里,王谢桐接诊,助手也要负责解答患者的一些疑问。大众网记者 王长坤 马俊骥 摄  

  即使“不情愿”,既然选择就要做到最好

  1995年率先开展脐动脉血流检测技术,提高了高危妊娠的监护和治疗水平;2002年率先开展超声引导下绒毛吸取术,使早期妊娠的产前诊断得以实现;2007年率先开展CHO四边形缝合治疗产后出血,成功地为多名产妇保留了子宫;2009年使用中期妊娠减胎术达到国际先进或国内领先水平;2010年带领产科团队入选国家级临床重点专科;2011年在国内率先开展射频消融减胎术,解决了复杂性双胎的减胎问题;2013年带领团队开展腹主动脉阻断下辅助凶险性前置胎盘手术成功并在全国推广;2015年省内率先开展胎儿镜下激光凝固胎盘吻合血管治疗双胎输血综合征并获得成功……

  王谢桐的履历中,一系列“率先”记录着他在产科工作中取得的光辉成绩,但是很少有人知道,如今这位医学“大牛”高考时的理想是学无线电,即使“不情愿”地学了医,也是把外科作为第一志愿,进产科纯属“误打误撞”。

  1981年,16岁的王谢桐参加高考,父亲希望他学医,而他的理想专业却是当时火热的无线电。父亲让他用成绩说话——如果高考成绩物理、数学比生物、化学分数高,就去学无线电,反之则学医。结果可想而知,他的生物、化学分数较高。就这样,王谢桐带着一点“不情愿”走进了山东医科大学(今山东大学医学院)的大门。

  5年学习,王谢桐对医学渐渐产生兴趣,尤其喜欢操刀动手术。1986年,大学毕业的王谢桐分配到山东省立医院,毫不犹豫地把外科作为第一志愿,结果却被分到妇产科。一个大男人,却去了妇产科,王谢桐一开始也感觉很别扭,抱着“没有不好的科室,只有不愿干的医生”的想法,他从踏入妇产科的第一天起,就以百分之百的努力提升磨练自己。平日里,他抓住一切机会向前辈老师学习,提升临床技能;周末,他一大早就赶到病房查房,一查就是十年。1994年,山东省立医院筹建产科,29岁的王谢桐被选为产科副主任,成为当时医院最年轻的科室领导。

  4月25日上午,山东省立医院西院区妇产科门诊外,来此诊疗的患者们等候在走廊两侧的长椅上。大众网记者 王长坤 马俊骥 摄 

  如履薄冰敬畏生命,大医精诚坚守责任

  “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王谢桐这样形容他的行医之路。

  “我们行医做手术,出了一次误诊或者差错事故,你也许认为这只是1%或1‰,但对于病人和家属来说,那就是实打实的100%呀。”王谢桐说,孕产妇尤为特殊,她们一人承载的是多个生命,产科医生的责任也沉了几倍,而且产科病人多、急诊多、危重症多。胎儿在母体中,瞬息万变,特别对危重病人来说,时间就是生命,提前一分钟处理,就有可能挽救母亲和孩子两条生命。自1986年参加工作以来,王谢桐始终严格要求自己,每一个病例,都要仔细处理,从最普通的剖宫产到濒危病人的抢救,都慎之又慎,一丝不苟的完成,挽救了不计其数的危重孕产妇的生命。

  产科工作忙,计划性差,无论是上班时间还是休息时间,哪怕正在吃饭,或是在睡梦中,只要是工作需要,王谢桐总在第一时间出现在病人面前。不仅在本院,周边地区的医院产科也把他当成了“听班医生”,经常一个电话王谢桐就打的去参加病人的抢救。

  “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这一段唐代“药王”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要方》第一卷中对“大医精诚”的论述,王谢桐时时吟诵,在他心里,以一位白衣天使的良知,为无数患者排忧解难,尊重病人的医疗权利,重视患者的痊愈渴望,以浅显确切的解答排解病人的顾虑,以最经济的治疗方案力求最佳的治疗效果,这是他对自己最朴素的要求,但是越是朴素的,往往越是难以做到的,这背后是几十年如一日的坚守和磨练。

山东省立医院产科已经成为省内本专业规模最大的学科之一,是卫生部批准的首批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单位,是目前省内唯一产科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和省内唯一产科学博士点。图为产房里,医生护士在为一名孕妇做检查。大众网记者 王长坤 马俊骥 摄

  身先士卒打造能带团队的团队,让更多的患者受益

  如今,作为产科博士生导师,王谢桐在不断提升业务水平的同时,开始把更多的精力用在带研究生、培养下一代产科医生上,他希望更多有技术有志向的年轻医生加入产科,为产科发展注入新鲜血液,打造出一支永远充满活力的过硬团队。

  如何打造过硬团队?王谢桐说,他总结出的经验是团队带头人首先要“身先士卒”,所谓“其身正,不令而行”,他作为团队带头人,要时刻作出表率,身体力行胜过千言万语。“这个技术我能掌握,这个困难我先上!”王谢桐说,从成为产科主任后,他就时刻以带头人的要求检视自身——学术上,他要求自己掌握的新技术最多,发表的相关论文最多,开展的疑难杂症诊治最多,让同事们内心信服;工作中,他以“我先干”的标准要求自己,身患艾滋病的孕妇住院分娩,他第一个为产妇检查;甲流来袭,他第一批参加“甲型H1N1流感”重症孕产妇诊断治疗方案的制订;大年三十,他带头值夜班,赢得了同事的尊重。

  王谢桐认为,除了身先士卒,一个合格的团队带头人还要善于“用人”,“要充分发挥团队中每个成员的聪明才智,让他们不断提高和进步。不能光会‘跟着干’,要人人都能独当一面,为他们以后带团队打下基础。有了能带团队的团队,才会‘遍地开花’,才能持续发展”。

  就这样,在王谢桐的带领下,山东省立医院产科已经成为省内本专业规模最大的学科之一,是卫生部批准的首批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单位,是目前省内唯一产科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和省内唯一产科学博士点。去年,王谢桐被评为泰山学者特聘专家,他带领的团队,分成六个组,围绕不同的研究方向,为提升全省乃至全国的产科医疗水平努力着。

  4月25日下午5:00,王谢桐结束了一天在诊室的坐诊,但是这里坐诊结束并不代表他可以下班,还有一场特殊的坐诊等着他。他脚步匆匆地赶到了医院产前诊断中心远程遗传咨询门诊,通过网络视频,远程坐诊,为来自临沂和寿光的两位高危孕妇提出了医疗方案。“现在科技很先进,在济南就能给全国各地的病人看病。”王谢桐说,“这是好事,我会这医术,通过网络,就能为尽量多的患者解除病痛,这样把作用最大化就是最好的了。”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张晓琦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