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团走进沂蒙听红色故事上特殊党课,“第一碗饺子”的故事令人落泪

2017-06-29 17:20:00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庄滨滨

  大众网临沂6月29日讯 29日上午,2017北京网络媒体红色故土行代表团来到临沂莒南山东省沂蒙党性教育基地,基地特聘教授、临沂市委党校原副校长、教授柴鸥林以“弘扬沂蒙精神锤炼增强党性”为题,对代表团作专题辅导报告。柴鸥林通过大量生动感人的革命故事,从沂蒙精神的由来、内涵、现实意义,及锤炼增强党性的路径选择等方面,对沂蒙精神进行了诠释。

29日上午,山东省沂蒙党性教育基地特聘教授、临沂市委党校原副校长、教授柴鸥林为代表团作专题报告。

  柴鸥林说,沂蒙精神的核心内涵是“爱党爱军、开拓奋进、艰苦创业、无私奉献”,这十六个字是从革命战争年代无数先烈的英勇事迹中总结提炼出来的。他举例说,在临沭县曹庄镇朱村,当地农民至今保持着除夕第一盘饺子祭烈士的传统。而在这背后,是一段军民生死与共的悲壮历史:1944年1月24日,农历除夕,临沂的日伪军决定趁村民放松警惕,出动大批兵力偷袭朱村,对朱村进行报复性"扫荡"。当天,驻守在八路军滨海部队的一名战士正巧回家探亲,发现敌人的阴谋后,马上返回连队报告。连长立即集合队伍,紧急赶往朱村,在离朱村不远的地方,打退了敌人的进攻,朱村老百姓安然无恙,八连在这场战斗中却牺牲了24名战士。从此以后,每年除夕,朱村家家户户下出来的第一碗水饺都端到村头的烈士纪念碑前,纪念英勇牺牲的八路军烈士。

代表团集体上党课,学习沂蒙精神。

  柴鸥林说,共产党员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重要位置,人民跟着共产党走,这是沂蒙精神产生的大逻辑。从本质上来看,沂蒙精神是由一种原生态的“大忠大爱大义大勇”,在山东党政军卓有成效的群众工作哺育之下,升华形成的对党对国家对人民军队的忠诚热爱和积极进取精神,最为关键的是“忠诚进取”四个字。

  柴鸥林说,在革命战争年代,涌现出了沂蒙红嫂等爱党爱军的模范先进人物,那段真实的历史不容怀疑和否定。他举例说,1942年10月,沂水县王庄乡的张大嫂已经有了一个健康的三个月大小的孩子。这时,一名八路军战士的妻子也生了个小女孩,皮包骨头马上就活不下去了,小女孩被交给党组织,辗转送到了张大嫂手中。张大嫂喂孩子的时候总是先喂八路军的孩子,因奶水不够,自己的孩子饿地哇哇哭。最后,被寄养的八路军后代长得非常健康,而张大嫂自己的孩子却因缺乏营养不幸夭折。

  “沂蒙精神是一座不朽的丰碑,以人民的名义永驻共产党人心中。”在沂蒙精神与锤炼增强党性的路径选择方面,柴鸥林说,多元社会迫切需要主流价值观的引领,坚定和重塑政治信仰,保护和净化心灵。在方法论方面,要敬畏人民、敬畏历史、敬畏组织,弘扬严的精神和实的作风,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讲座过程中,柴鸥林生动的讲述赢得了阵阵掌声,有的代表还流下了泪水。北京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副巡视员、机关党委书记马春玲说,沂蒙精神对于我们今天抓党建具有重要的指引作用,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要通过媒体平台,进一步弘扬传承沂蒙精神。代表们纷纷认为,这场特殊的党课对于深入学习和掌握沂蒙精神,真正践行和弘扬沂蒙精神,具有很好的启发作用。(大众网-山东24小时客户端记者 庄滨滨)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孙翔

推荐阅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