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关停搬迁企业59家 临沂"绿色引擎"助产业升级

2017-08-24 14:52:00 来源: 沂蒙晚报 作者: 王泓钧

  三年关停搬迁企业59家,中心城区内钢铁、建陶产能退出超过60%;八大传统产业转型升级,2021年总产值可达1.5万亿元;到2020年,全市城区空气PM2.5浓度下降到68,森林覆盖率提高到38%……一组组目标数据振奋人心。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打造生态宜居城市必先科学谋划布局,近年来,临沂市发改委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关于环保工作的部署要求,立足职能,狠抓落实,突出抓好规划编制、产业转型、项目管理等重点工作。


我市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加快木业产业转型升级。

  “退城进园”显成效 三年关停搬迁企业59家

  2015年以来,按照全市大气污染防治攻坚行动部署要求,我市制定了《临沂市中心城区工业企业“退城进园”实施方案》。方案明确了冶金、焦化、化工、建材、热电等重点产业的空间布局和搬迁要求,规划设立了专业产业园区,制定了产业准入标准,提出了土地、财税、融资等配套政策措施。确定利用三年时间(2015-2017),关停搬迁企业59家,中心城区内钢铁、建陶产能退出超过60%。

  其中,2015年我市共关停企业17家,其中包括江鑫钢铁2台508立方米高炉、盛阳集团一台450立方米高炉在内的钢铁产能150万吨,焦化产能150万吨,钢管产能6.5万吨,建陶生产线25条产能1.1亿平方米。2016年,我市共关停企业23家,关停了包括三德特钢在内的钢铁企业5家,产能455万吨,建陶企业15家,水泥企业1家,化肥企业2家。

  为从严控制新增大气污染物排放及“两高一资”项目建设,我市建立投资项目立项会审制度,对钢铁、水泥等产能过剩行业项目做到了“零审批”。凡需立项的重大项目,在项目立项前,召开办公会,对投资项目的产业政策、产业布局等逐项进行集中审查把关,集体研究决定项目的可行性,对不符合产业准入的项目,坚决不予受理。通过集体审查把关,从源头上严控不符合产业政策、工艺技术落后的项目建设。

  同时,积极完善投资项目事中事后监管制度。坚持“放管并重、放权不放责”,建立了随机抽查事项清单、随机抽查企业名录库和执法检查人员名录库,对重点项目开展情况特别是重点项目环保手续、环保设施建设定期实施督查。针对全市近年来实施的重大工业项目、使用上级补助资金的重点建设项目,先后开展了投资项目“回头看”、重点项目联合督查、迎接国务院第四次大督查中央预算内投资自查等专项活动,出台了政府投资项目稽查方案,项目事中事后监管进一步制度化、规范化。

  八大产业转型升级定目标 2021年总产值1.5万亿

  纺织服装、建材、木业、机械、冶金、化工、食品、医药八大传统产业是我市的支柱产业。我市已规划八大产业转型升级的目标,即到2021年,我市力争将食品、冶金、建材培育成为“三千亿级产业”,将机械、化工、木业培育成为“两千亿级产业”,将医药、纺织服装培育成为“千亿级产业”,总产值可达到1.5万亿元。

  今年的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正确处理“稳”和“进”的关系,在经济增速保持合理区间的前提下,下大力气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做大做强实体经济。为把产业转型升级部署进一步落到实处,我市下发了《全市八大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责任分工方案》,明确了转型升级时间表、路线图、责任状。总的思路是,按照“敲开核桃、一业一策”的要求,统筹推进八大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通过发展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实现产业智慧化、智慧产业化、跨界融合化、品牌高端化,培育壮大经济发展新动能,加快新旧动能接续转换,为“大美新”临沂建设提供坚实支撑。

  为把产业转型升级工作落实落细落准,方案对八大传统产业初步提出了转型升级的主攻方向,提出“十个一”具体要求,即成立一个领导小组,明确一个牵头部门,开展一次深度调研,出台一个实施意见,召开一次动员大会,成立一个行业协会,建立一套政策体系,打响一个区域品牌,举办一次行业展会,建立一套推进机制。

  目前,各个产业转型升级推进工作进展顺利,取得了初步成效。木业产业率先出台了转型升级意见及责任分工方案,提出建成全国最大的高端品牌板材生产基地和国内重要的高档家居制造基地。按照省政府统一部署,我市还出台了《化工产业安全生产转型升级专项行动实施方案》,从现在起到2022年,开展为期5年的全市化工产业安全生产转型升级行动。其他产业的转型升级方案也都在加紧调研编制中。上半年,全市八大传统产业实现产值4432.8亿元、增长11.8%。

  2020年城区PM2.5浓度降至68

  在坚持绿色发展、生态立市的过程中,我市注重规划引领,是强化顶层设计,强化目标约束。我市将生态环保工作纳入《临沂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专设第四篇“生态文明篇”,提出“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实施生态立市战略,推进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打造生态宜居城市。落实大气污染防治、城市水环境综合治理、城乡环境综合整治三大工程。促进资源节约循环高效利用,提高生态文明意识,建设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

  根据省任务要求和我市实际,合理确定生态环保目标:全面完成省下达的能源、水资源、建设用地总量和强度双控等约束性任务目标。到2020年,全市城区空气PM2.5浓度下降到68;44个水功能区合理监测率达到100%,流域水质考核责任断面达标率达到90%;全市能源消耗总量控制在3100万吨标准煤以下,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降至0.65吨标准煤左右;森林覆盖率提高到38%。

  根据产业布局、目标任务,我市确定了四项重点举措,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增进生态环境修复保护,加强资源节约和污染治理,创新生态文明建设制度。我市建立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实施土地差别化管理,试点推进土地市场诚信体系建设,深化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创新,对资源开发利用、生态环境保护、国土综合整治和基础设施建设进行综合部署。推进“水生态”“林生态”建设,严守耕地红线,促进土地资源集约利用,建设生态矿业,科学合理利用矿产资源。强化污染治理,推进大气固废污染防治。强化能耗控制,推动重点领域节能减排。严格水资源管理,不断提高用水效率。推动资源再利用,构建资源循环利用体系。构建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深化自然资源有偿使用价格机制,搭建市场化交易平台,建立生态文明考核评价机制。

  沂蒙晚报记者 王泓钧

 

初审编辑:魏鹏

责任编辑:石慧

推荐阅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