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光:多举措抓环境整治 乡村再展新容颜

2017-06-16 16:36:00 来源: 寿光文明网 作者: 王萍

  “环境干净了,村民爱护环境的意识也高了,村里没有人乱扔、乱倒垃圾。”记者在稻田镇西稻田村注意到,村庄道路干净、整洁,村民生活自在悠闲,67岁的村民韩大姨感慨称,“俺们村能有这样美的环境,都是城乡环卫一体化的结果。”

  其实,这仅仅是寿光市实施城乡环卫一体化,治理农村生活垃圾的一个缩影。近年来,为深入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加大容貌秩序和环境卫生整治力度,寿光市住建局通过宣传发动、集中整治和完善制度等一系列措施,扎实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寿光市农村环境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

  制度保障:一体化的“管理”枢纽

  “以前,特别羡慕城里人干净整洁的生活环境,俺们怎么就生活在垃圾遍地、臭气熏天的环境里?”韩大姨曾质疑过自己的生活环境,也盼望着改变,而今她的愿望已经实现。

  近年来,寿光市将开展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作为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一项重大决策,当作全市农村百姓切身利益的一项民心工程切实抓好做好。

  目前,寿光市城乡环境卫生的巨大变化与多年来政府在管理方面的建章立制是分不开的。从2010年开始全面推行城乡环卫一体化,相继出台了《城乡环卫一体化实施办法》、《城乡环卫一体化实施办法补充规定》、《农村环境卫生保洁清运考核办法》等,对村庄保洁及生活垃圾的收运方式、人员配备、监督考核等都做了明确规定。把农村与城市的环卫工作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通过统一规划,统一安排,在让城市居民享受优美城市环境的同时,将环卫资源和服务不断向农村延伸,让广大的村民也得到切实的实惠。

  资金保障:一体化的“长效”枢纽

  洛城街道饮马村村道错落有致,村容村貌干净整洁,硬化的村道上连垃圾的影子都看不到。村民范宝民热情地向记者诉说着村容村貌的改变。“以前没有集中收集点,村里到处可以丢垃圾,环境卫生差。”经过几年的整治,一切都发生了变化。范宝民指着不远处的垃圾桶说:“现在只需要把垃圾扔进桶里,每天都会有清运车把垃圾收走。”

  农村垃圾治理能否可持续,资金保障是关键。对于大家普遍关心并且直接关系到环卫工作好坏的运行资金保障问题,寿光市创新思路,健全了资金保障机制。寿光市农村每年的生活垃圾清运费和部分垃圾处理费由各镇街区承担,垃圾处理费的大头仍由市财政承担。村庄保洁和路域垃圾清运处理费用由市、镇两级财政承担。所有环卫资金,不论是由市财政还是镇级财政负担,都统一由市财政负责统筹。这样,有了资金保障,解决了后顾之忧,环卫部门的精力就可以更好地放在具体的工作中了。

  垃圾中转站:一体化的“设施”枢纽

  在侯镇的生活垃圾中转站,生活垃圾被机器徐徐吊起、倾倒,然后被压缩成一块四方的“厚饼”,如此压制三块“厚饼”后,被垃圾清运车运走。在这个中转站,类似的“节目”每天都在上演。这样的压缩式垃圾中转站在我市建有21座,每座日处理能力100吨。这些垃圾中转站成为我市实施城乡环卫一体化成果建设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寿光市不断加大对农村环卫基础设施的投入。按照每20户1个的标准配备了近1.9万个垃圾桶,按照每75户1人的标准配备了3350名保洁员。每天由村庄保洁员将村里产生的生活垃圾收集至垃圾房或垃圾桶,然后由垃圾清运人员将这些垃圾运输至设在各镇街的垃圾中转站。经压缩后,再转运到市垃圾处理厂进行无害化处理。目前,全市975个行政村都由环卫集团实行统一保洁,生活垃圾得到及时清运并进行无害化处理,寿光市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已实现了全覆盖。

  良好口碑:一体化的“舆论”枢纽

  “以前,我们大扫除产生的垃圾,没有合适的地方倾倒,只能到村北沿着河坝倒。一个地方只要有了一点垃圾,大家便跟着倒,很快就成了大垃圾堆。”上口镇上口三村的村民介绍,自从村里购置了垃圾桶,有了保洁员,再没有村民往大街上乱倒垃圾的现象了,村容村貌也有了大的提升。

  在实施城乡环卫一体化的过程中,寿光市通过多种方式进行舆论宣传,积极营造维护环境卫生的氛围,不断提升城乡居民的环境卫生意识。尤其是村庄环境变清洁之后给村民带来的身心愉悦的感觉,让村民自发地维护着这优美的环境。现在,村里的生活环境好了,村民的卫生意识也逐步树立起来,垃圾全部入桶。

  “生活垃圾袋桶装,门前屋后扫清爽。日产日清无死角,干净整洁心情好。”目前,这句由村民自发编制的顺口溜已成为我市农村风貌的真实写照,村民们已享受到了跟城里人一样的环境卫生服务,美丽的“菜都”更显出其靓丽的风采。(寿光日报记者王萍通讯员梁海涛李润志)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石慧

推荐阅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