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投入9亿元建设环卫设施 城乡环卫一体化让乡村美丽蝶变

2017-06-16 16:38:00 来源: 大众日报 作者: 肖会 王兆锋 席真 王聪

  本报聊城讯 4月12日,在聊城市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推进会上,高马村给了大家一个惊喜:路边开满鲜花,干净的广场设施完备,宽阔的鱼塘碧波荡漾……

  该村是东昌府区新农村建设及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按照美丽乡村建设的要求,高马村对主街路面实施硬化、美化、亮化工程,建设了1500平方米的文体法制广场,配齐了文体设施。铺修排水沟3500米,刷新墙面6万平方米,绿化面积4200平方米,安装路灯80盏,最近,村里又增添了3个景观窗,新建了至善亭和绿地,并把20亩鱼塘升级改造,使其集垂钓、观赏于一体,进一步提升了村庄的整体形象。村民们说,这都是城乡环卫一体化推进给村庄带来的巨变。

  据介绍,聊城实施城乡环卫一体化工程以来,全市已投入9亿元用于建设环卫设施,并按照每10户一个的标准配齐了统一制式垃圾箱。还配置了1000多辆密闭式专用运输车辆,实现了从村到乡镇转运站,再到垃圾处理厂。全市135个乡镇(办事处)全部建成了垃圾中转站,基本满足了垃圾收集、清运需要。在此基础上,聊城还不断探索长效机制推进城乡一体化工作。各县(市、区)立足辖区特点,发挥区域优势,经历了由集中整治到常态化管理的发展过程,从典型带动到亮点纷呈。

  东昌府区拓展思路,首创了五级管理运行模式,区级管理、乡镇考核、管区负责、网格管理和村民自治同步实施。基本实现了“户集、村收、镇运、县处理”的城乡环卫一体化体系,消除了垃圾围村围镇现象,农村环境发生历史性的巨大变化。

  冠县积极探索实践,创新三项模式,按每处转运站服务7万人左右标准,建成10处垃圾分拣转运站,节约建设用地80亩、建设资金2000余万元,运营成本每年节约200余万元。成立市场化运作的垃圾处置服务中心,全面负责垃圾分拣站建设与管理、村庄环卫日常保洁工作,统一操作规范,减少中间环节,有效解决了管理松散、标准不一和垃圾搬家等问题。全县10处分拣站日收集垃圾500吨左右,经过机械分拣,60%就地处理,40%焚烧发电,运输及处理费用比压缩转阿降低50%,每年节约资金700余万元,40%的垃圾还创造了新价值。目前,冠县建成垃圾分拣站10处,垃圾搜集车77辆,配备保洁人员2200余人,走出一条“垃圾分拣减量、资源再生利用,规范长效运行”的环卫一体化新路。

  此次现场推进会,总结全市城乡环卫一体化推进工作取得的成绩,并对继续深入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进行了再动员、再部署。全市将用3年时间,基本构建起完备的垃圾分类投放处理体系。会议由聊城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刘升勤主持,全市相关部门负责人和各县(市、区)主要领导参加了会议。

  据了解,2011年乡村文明行动开展以来,特别是2014年9月全市启动大规模农村环境集中连片整治后,聊城各级统一思想、迅速行动,扎实开展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全面实现了“户集、村收、镇运、县处理”的城乡环卫一体化体系,消除了垃圾围村围镇现象,农村环境发生历史性的巨大变化。“各级各部门要进一步增强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的责任感和紧迫感,突出重点,强化措施,通过推进垃圾分类、加大经费投入、规范运行管理、强化舆论引导等方式,全面提升城乡环卫一体化水平。”聊城市委副书记陈平说。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石慧

推荐阅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