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基层感受时代脉搏 不负使命书写“秋天故事”——新闻媒体记者“十九大时光”蹲点采访报道综述

2017-11-02 10:19:00 来源: 新华社 作者: 施雨岑、王思北、胡浩

  新华社北京10月25日电 题:深入基层感受时代脉搏 不负使命书写“秋天故事”——新闻媒体记者“十九大时光”蹲点采访报道综述

  新华社记者 施雨岑、王思北、胡浩

  凛冽江风中,中国日报记者田雪绯站在祖国东疆大地上,思绪万千,甚至忘记了自己冻得红肿的脸。

  连日来,她和黑瞎子岛边防派出所官兵一起收听党的十九大开幕会、学习十九大报告。回想起大会开幕当日,巡江战士在黑龙江上唱起“五星红旗迎风飘扬……”那一刻,田雪绯仍心潮澎湃。

  党的十九大召开前夕,全国各新闻媒体派出众多记者奔赴大江南北,以手中之笔描述这个注定要载入史册的金色十月,用镜头展现一个个“秋天故事”的动人瞬间。他们将此次蹲点采访收获的满满感动,化为鼓舞人心的报道,点亮全社会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憧憬。

  振奋,聆听时代进步足音

  10月的北京已露秋寒。周日一大早,北京朝阳医院里已是人来人往。

  工人日报记者邓崎凡来到这里,探访血管外科副主任医师宋盛晗一天的工作。看到分级诊疗给百姓带来的好处,听到患者对医护工作的满意,邓崎凡感叹,“健康中国”已从自己脑海中的概念变成了触手可及的现实。

  伟大的时代,从不缺少精彩的故事。

  青藏高原喜马拉雅山北麓,西藏山南市浪卡子县普玛江塘乡沐浴在明媚的阳光里。

  时隔6年,当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记者曾晓东再次走进这个海拔5373米的高寒之乡,除惊喜于这里生活条件改善之外,也深感当地干部的艰辛——由于自然环境恶劣,他们中不少人患有高血压、关节炎等疾病。

  “有人说,在普玛江塘乡躺着都是对祖国的一份贡献。这里的干部却说——不仅要站着,更要奉献。”一颗颗滚烫的赤子之心,让曾晓东触碰到生命的厚重。

  在陕西西安的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年轻的建筑师们正“为百姓努力拓展幸福空间”忙碌工作。光明日报记者叶乐峰在完成采访后,被这群年轻人的崇高追求深深触动。

  “能够在这个特殊的时间节点走进基层,感受时代前进的足音、探寻一张张笑脸背后的故事,我感到十分振奋和荣幸!”叶乐峰说。

  思考,化作人生前行动力

  仲秋时节,湖北京山县新市镇城畈村气温骤降。原本有些担心采访“遇冷”的人民日报记者程远州到达这里后,感受到的却是群众火一般的热情。

  村民们争相向他诉说城畈村股改的故事。鲜活的人物和故事让程远州思考:如何写出改革落地生根后百姓沉甸甸的获得感?“有效也是必须的方式就是扎根基层,因为只有站在田埂上,才闻得到稻花香。”程远州说。

  一座座村寨就像天上飘下的花瓣,散落在郁郁葱葱的山坡上,如诗如画。这是经济日报记者魏永刚对佤族村寨新居的第一印象。

  在马不停蹄走访了云南西盟佤族自治县5个乡镇后,魏永刚深刻认识到安居工程对于佤族跨越发展的重要性。他选择将“阿佤人民住上新居”作为自己报道的主题。

  “新闻写作表达需要讲故事,但新闻采访不是找故事。新闻采访本质上是一种社会调查,其认识范围要比简单寻找几个故事更宽广和深刻。”魏永刚说。

  漫山遍野的绿松红叶映入眼帘,山西右玉县马头村的秋日风情令赶了6个小时路的农民日报记者马玉精神一振。谁能想到,如今诗情画意之地,14年前还是万亩荒山,黄沙遍地。

  “我有一个‘生态梦’,就是将荒山变成绿地。当这个梦想遇上国家的好政策,就变成了现实。”当地植树模范李云生的话语,深深感动着马玉。他说:“采访不能停留在单纯挖掘新闻人物和故事,读懂故事背后的时代意义、传播其社会价值,是我未来努力奋斗的目标。”

  激情,照亮未来美好蓝图

  郑州,中国铁路枢纽。郑州东站高铁候车大厅里,南来北往的乘客行色匆匆。不少旅客欣然接受了新华社记者孙清清的采访,畅谈对党的十九大的感受和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待。

  中国高铁不断提速,让很多乘客发出了“离家更近,离梦想更近,离美好生活更近”的感叹。孙清清说:“每一个接受采访的人都有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小梦想’,这些‘小梦想’似涓涓细流,汇聚成‘中国梦’的浩瀚江河。”

  脚下沾着泥土,心中满是真情,新闻才有力量。

  云南腾冲,恰逢最美的秋收时节。中央电视台记者崔晨韬在此采制的《扮靓山河 喜迎盛会》的新闻播出后,当地不少观众表示,更加坚定了守护家乡绿水青山的决心。

  党的十九大召开前夕,中央和地方媒体统一推出“十九大时光”专栏,连续刊播重点报道,以有场景、有细节、有温度的报道,表达百姓心声,为盛会营造气氛。

  新华社自10月11日起播发“十九大时光”栏目稿件,“来自基层蹲点现场的报道”以小案例展现国家发展的宏大主题,取得良好的传播效果;中国青年报在一版开设专栏,用青年党代表的感人故事激励年轻读者奋发上进;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播发上百篇报道,展现“老外”对中国发展成就的赞叹;中国新闻社记者采写系列报道,反映海外华侨华人点赞祖国发展、共同瞩目盛会……

  “腿上有泥,内心高远。”盘点此次蹲点的收获,记者们表示,身处伟大的时代,我们要立足广袤大地,捕捉鲜活选题,记录下波澜壮阔的历史变革,塑造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努力成为时代风云记录者、社会进步推动者。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王云峰

推荐阅读
  • 揭秘中国北斗是怎样炼成的:能否和GPS一决高下

    11.png

    任何一个大国重器的诞生,似乎都避免不了和发达国家同类产品拼力比试、同台竞争甚至“掰手腕”的命运,作为要走进寻常百姓家的导航利器,北斗更是如此。11月5日晚,我国最新一代导航卫星北斗三号首次发射后,人们便迫不及待想知道走向全球的中国北斗,究竟能否和GPS...[详细]

    11-13 08-11中国青年报
  • 多省份启动2018年高考报名 都有啥新变化?

    11.png

    目前,距离2018年高考还有200余天,一些省份的高考报名工作已陆续展开。据媒体报道,青海2018年高考的报考人员范围有所放宽,从2018年普通高考开始,该省将允许具有高级中等学校毕业同等学历的社会青年参加普通高考报名。[详细]

    11-13 08-11中国新闻网
  • 90后飞行员来自“飞行世家” 祖孙三代都是飞行员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校友中,有这样一位年轻帅气的校友,他叫陈伟来,生于1994年,是一位帅气的90后飞行员。去年毕业于沈阳航空航天大学民航学院飞行技术专业,现就职于吉祥航空公司,担任副驾驶一职。更值得一提的是,他来自于一个高颜值的“飞行世家”,爷爷、父亲、...[详细]

    11-13 10-11大众网
  • 山东对水环境保护与污染防治情况开展专项审计

    记者从山东省审计厅获悉,山东日前启动了针对水环境保护和污染防治政策措施落实情况的跟踪审计,水环境保护政策制度建立执行情况、水污染防治专项资金筹集管理使用情况为此次审计重点。[详细]

    11-13 15-11东方网
  • 中国国际文化传播中心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签订合作协议

    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博科娃(左二)签署协议。新华网巴黎11月13日电(记者张雪飞)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与中国国际文化传播中心9日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巴黎总部签署战略合作伙伴协议,开启双方在文化、教育、科学、体育等领域全面合作的新篇章。[详细]

    11-13 15-11新华网
  • 纽约地铁广播改称呼 华裔民众持不同看法

    据美国《侨报》报道,美国纽约大都会运输署10日宣布在广播和员工与乘客沟通时将取消“Ladies。地铁局给员工列出了多个代替名词,如“乘客们”、“旅客们”及“所有人”等,MTA表示地铁和巴士系统中录音广播未来将陆续改变。[详细]

    11-13 15-11中国侨网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