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得像大学生的第一书记成了村里的“男神”

2017-11-13 13:56:00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韦辉 林鹏

     

  学思践悟十九大·扶贫干部篇

  长得像大学生的第一书记成了村里的“男神”

   大众网记者 韦辉 林鹏

  位于临沭县石门镇的大官庄村,是省定贫困村。今年2月份,国网山东电力公司派驻第一书记刘斐来到村里,架电、修路、上光伏发电、加强班子建设……一系列措施的落实,使村容村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做到脱真贫、真脱贫”,深受鼓舞又感责任重大的刘斐,带领村民们加快了致富的步伐。于是,建设扶贫车间、打深水井……一个个新计划即将实施,让村民们对未来的美好生活产生了无限憧憬。初冬时节,大众网记者沿着第一书记的扶贫脚步,来到临沭县石门镇大官庄村实地采访。“只要各项工作抓实、落实好,我们有信心让村里贫困户全部脱贫!”对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脱贫攻坚的任务,刘斐意志坚定。

  

  刘斐(右)在村民家中走访,征求对村里工作的意见

  老党员质疑:刚毕业的大学生 能带好俺们村?

  1979年出生的刘斐,长相秀气,戴着一副眼镜,再加上年轻人的穿着,“一副刚毕业大学生的样子,这样的人能把咱们村带好?”第一次见到刘斐,今年68岁的老党员王文生心里直犯嘀咕。有人劝老王:别看刘书记年轻,在重要岗位上锻炼过,做事稳重牢靠。“我就不信,咱们走着瞧!”耿直不服气的老王,和那人抬起了杠。

  老王的嘀咕不无道理。这位党龄超过40年的老党员,是60年代的初中生,在村里属于“文化人”。从1973年开始,他就在村里担任团支部书记,后来当支部委员。1986年前后村里换届,老王便不再担任职务。虽然如此,老王对村里的事却很上心,也自认为看得透彻。

  然而,刘斐却用实际行动,打消了这名老党员的疑虑。“夏天时候,刘书记骑着电动车挨家到老党员家走访,还背着相机给村里的活动拍照。”王文生说,特别架电期间正值酷暑,刘斐戴着草帽和大家一起在工地,让他逐渐对这位“大学生”改变了想法。

  眨眼间,刘斐驻村已经八个月。伴随着村里的大变样,老王打心眼里由衷地佩服这个后生。最初的质疑和判断,全都烟消云散,刘书记确实为村里办了不少实事。“改造电网、抓党建、助推产业发展……”老王扳着手指头,和记者唠叨起来。

  

  走在大官庄村,干净整洁的路面让人感受到新农村建设的成就

  改造电网 具备和城里人一样的用电条件

  今年2月,当刘斐来到这个沭河旁的村庄时,电不足、路难走、设施少等一系列问题摆在了刘斐的面前。村里仅有的一条水泥路,还是2000年前后修建,其他的道路都是土路,晴天有土,雨天有泥。

  落后的基础设施,深深刺痛了刘斐。这样的条件,何谈发展?刘斐暗下决心,先把硬件设施提升上去。作为出身电力系统的第一书记,刘斐利用自身优势,先从改造电网上做起了文章。

  当时,整个大官庄村的电网属于90年代改造,4000人的村子仅有两台变压器,设备线路老旧,全村户均容量不到1千伏安,每当夏、冬两季用电高峰期,村里变压器超负荷是常有的事。

  村书记陈冠生告诉大众网记者,受制于特殊历史条件限制,1998年进行过一次农网改造以后,20年间基本上就没再进行过大规模集中配网改造。不仅私拉乱扯情况严重,安全性也较差。

  “主要原因在于村子大,变压器数量和容量又少。”刘斐多次与临沂供电公司相关部门协调,结合大官庄村房屋、街道布局等现状、着眼于村庄和未来的发展规划考虑,确定了大官庄村中低压配网整体改造规划,总投资465.66万元。

  如今,电网改造项目已经完成。一个村子的变压器达到了8台,刘斐自豪地说,大官庄村配电网已达到了城区百姓用电标准。原来每户配电容量不到1千伏安,改造完后户均用电容量达到2-3千伏安,达到甚至超过全省农村平均配电水平,居民用电再无后顾之忧。

  “今年夏天即使最热的时候,我们家的2台空调,加上冰箱、热水器、电视机可以同时使用,完全没问题。”村民赵相朋的话,道出了村里电网改造的成效。

  

  粉刷一新的墙面,扮靓了美丽乡村

  建强班子 老党员率先垂范村里工作好开展

  “农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刘斐深知,帮扶工作既要“帮”更要“扶”,给钱给物不如建个好支部。带领广大党员和群众一起脱贫攻坚,“留下一支带不走的队伍”才是长久之计。

  为加强村委班子建设,刘斐一方面固化村班子例会制度和村班子定期专题学习制度,完善党员电教室功能,改善办公学习条件。一方面规范村级权力运行,发挥党员的决策、管理作用,全面推行村级事务规范化管理,推进以法治村,严格执行“四议两公开”,推行村务公开“阳光工程”。同时,在班子成员中开展谈心活动,交流感情,交流工作,增强班子成员凝聚意识、团结意识,提升班子整体能力。在刘斐的努力下,如今的大官庄村人心齐了,干劲也足了。

  人心齐,泰山移。党员凝聚力增强,参与村里事务的积极性也大大提高,为村里各项工作的开展打下了坚实基础。“作为党员,村里大会小会我都参加。美丽乡村、扶贫车间、修房屋街道以及大队部维修,都征求我们的意见。刘书记每个月还组织党员学习,我们参与村里的事务越来越多。”王文生说。

  班子强了,党员的带头作用日益凸显。“像清理杂草、绿化带里的垃圾,只要老党员一带头,其他人基本上就没啥意见了。”刘斐说,治理汪塘期间,需要流转部分土地,部分村民持不同意见。结果,党员们带头同意土地流转,工作很快就完成了。

  大官庄村今年夏天修路,村里党员陈冠德家在路边有个厕所成了障碍。陈冠德二话没说,把厕所给拆了,没向村里要一分钱补偿。村里修渠道时,党员潘学正家的树碍事了,老潘丝毫没犹豫,直接让挖掘机把树铲了。不管干啥事,只要党员带头,事情就好办多了。如今,村里的党员有了新的任务,王文生说,他们每周都要在村里轮流值班,负责给村里的雪亮工程看监控。

  

  村委大院的仪器上,光伏发电项目带来的收益清晰可见

   发展产业 扶贫就业车间和光伏发电为村里“造血”

  作为临沭县最大的自然村,大官庄村现有1000多户、近4000人口。“人口多往往意味着村情复杂,在其他村看来是小事,可到了俺们村就是大事。那些年,村里不光基础设施建设跟不上,精神文明建设也不行。”陈冠生说,截至2016年底,村里建档立卡贫困户210多人,占总人口的5%。其中,65周岁以上的贫困户有50多人。

  “扶贫不能只靠“输血”更要“造血”,得为村里长效脱贫想办法。”刘斐从驻村的第一天起,脑子就没闲着。

  刘斐积极拜访发改、规划、扶贫、农业等多个部门,咨询扶贫惠民政策,办公桌、床头摆放着各种相关书籍,一有空就翻阅研究。“分布式光伏扶贫”、“扶贫就业车间”、“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特色农业大棚”……一个个产业扶贫项目在刘斐的脑海里闪现、稿纸上成形。

  利用财政拨付的专项光伏扶贫资金,在原有45千瓦光伏扶贫项目的基础上,大官庄村今年投资40万、新建了个70千瓦的项目,发电量并入国家电网。两个项目每年大致可带来10万元的收益。贫困户每人每年3-4百元,剩余资金归村集体。

  10月18日,刘斐组织村里党员干部收看了党的十九大开幕式。对于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脱真贫、真脱贫”,刘斐说“备受鼓舞同时深感责任重大”。

  “做到这六个字,必须得有久久为功的恒心和毅力。”刘斐说。于是,村西头建扶贫车间厂房的计划加快推进。初步和租赁方达成协议,搞服装加工。租赁方每年向村集体缴纳5万元的承包费,并优先吸纳村里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吸纳40-50人就业,保守估计,每人工资在2000元以上。扶贫车间建设招标已经开招,两个月建设工期,年底之前开工。

  “引进服装加工等产业,由租赁方进行管理并缴纳承包使用费,这样既解决了老百姓就业问题,还能优先吸纳贫困户就业,增加村民或者贫困户收入。”刘斐算了一笔详细的账,项目开工后,加上光伏扶贫等方面的补贴,村里的贫困户有望实现全部脱贫。

  

  刘斐(中)正带人研究打井事宜

  打井解忧 村里人以后能吃上优质自来水

  老话常说,“宁在一点打井,不可到处挖坑”这几天,在临沭县石门镇大官庄村,细心的村民们发现,村东头经常有一波技术人员在转悠。

  “我们准备在这里打口深井,解决村里的吃水问题。”刘斐指着村东头路边的农田说。

  村里老人讲,大官庄村以前吃的水,主要来自村里的泉水。不仅水质差还经常不够用。2004年,村里沾了县城的“光”,用上了通往县城供水的主管网饮用水。因为县城用水量大,村里自来水“时灵时不灵”。好在村里原来有个泉子,村民可以在自来水和泉水之间来回“切换”。“ 水量不够暂且不论,每立方2.5元的水费对村民来说偏贵。”陈冠生说。

  “连最基本的吃水问题都解决不了,还能干啥?”刘斐决定,给村里打一口新井,彻底解决村民生活用水问题。“我们曾在南边大汪塘附近勘探,结果出水量较小。”刘斐说,几番比较,村东头不仅出水量足,而且取样检测发现水质很好,最终决定选址于此。勘探结束后,就马上开始打井,预计半个月就能将井打好,争取让水早日通到村民家中。

  即将打的新井,有效地避免了以往用水的弊端。刘斐说,按照工程规划,这口井有两百多米深,再过半个月就能出水了。预计日出水量能达到120立方,能有效满足村民基本用水情况。而且这次的水价也很实惠,每立方1.5元,比以前便宜1块钱。

  “刘书记确实做了很多实事,不服不行!”眼见村里一个个项目落地生花,更多像王文生一样的党员,对刘斐投上“满意”票,大事小事找他拿主意。

  村里赶时髦的人,说得更直接:“现在不都兴‘男神’、‘ 女神’嘛!俺觉得,刘书记就是俺村里的男神!”

  刘斐说,扶贫工作虽然有了阶段性成绩,但不能见好就收,自己会一直和乡亲们一起,为大官庄村的脱贫致富继续努力,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高娜

推荐阅读
  • 2017压力最大十大职业公布 来看看你上榜了吗?

    QQ图片20171116084607.png

    生活节奏太快,“工作压力大”可能已经成为现代人的口头语了,但实际上,有些岗位的人担惊受怕、压力巨大已是家常便饭。11月9日,应急救援人员在河南省濮阳市中石化中原油田国家级危化品应急救援(实训)基地仿真火灾救援演练。[详细]

    11-16 08-11北京晨报
  • 震后100天探访九寨沟:依然美得想哭

    11.png

    时间如九寨沟的水缓缓流过,正慢慢抚平这里的伤口。如今,九寨沟内,进入景区的第一个海子芦苇海,水色早已恢复碧蓝,大片芦苇荡在微风中飒飒起伏。11月8日,四川省政府印发《“8·8”九寨沟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下简称《规划》),明确九寨沟力争用3年时间基...[详细]

    11-16 08-11华西都市报
  • 成都理工大学一教师被指骚扰女学生 学校回应

    chengdu.png

    据成都理工大学官方微博消息,成都理工大学今日通报《关于网络自媒体爆料该校某刘姓教师有关问题》的处理结果。成都理工大学通报称,针对网友反映的情况,学校党政高度重视,立即成立调查组,对该教师进行停职调查。[详细]

    11-16 09-11中国新闻网
  • 沿街张贴小广告 “贴藓族”被行政拘留一天

    记者郑周贇、通讯员魏红玉报道:随处张贴,乱涂乱画的沿街小广告,严重地影响市容市貌,是城市治理的一大顽疾。11月13日上午,东湖区墩子塘综合执法队队员在日常巡查时,发现一名中年男子手提塑料袋正在张贴印有“电信宽带400元/年”内容的广告。[详细]

    11-16 17-11中国江西网
  • 第三批赴南苏丹(朱巴)维和步兵营第一梯队凯旋

    11月16日,中国第三批赴南苏丹(朱巴)维和步兵营第一梯队180名官兵乘坐联合国包机返回郑州,载誉归国。梁章金摄  人民网11月16日朱巴电 11月16日,中国第三批赴南苏丹(朱巴)维和步兵营第一梯队180名官兵乘坐联合国包机返回郑州,载誉归国。[详细]

    11-16 17-11人民网
  • 全球15000名科学家再次发出“人类警告”

    近期,全世界超过15000名科学家发出警告,提醒人们警惕地球面临的危机。科学家们警告说,由于人口增长迅速,人类依然面临着有限资源被过度消耗带来的生存问题,如果全世界不立刻采取行动,生物多样性将面临灾难性的损失,给人类带来无尽的痛苦。[详细]

    11-16 17-11人民网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