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全域联动打造新增长极

2018-01-18 15:21:00 来源: 大众日报 作者: 肖芳 宋弢

  “东部地区转型发展增长极”,是《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建设总体方案》为全省经济龙头青岛安排的“角色”。《方案》要求,青岛发挥海洋科学城、东北亚国际航运枢纽和沿海重要中心城市综合功能,打造东部沿海重要的创新中心、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

  转型发展,需要全域联动。对青岛全域新旧动能转换进行谋篇布局,一方面要避免不同区域之间的同质竞争、重复建设,另一方面要统筹考虑各区域的经济基础、资源禀赋和内外部条件,使之找到更适合自己的角色定位。这种区域产业布局的调整,往往带来经济地理版图的重塑。青岛市发改委副主任张旭东表示,青岛已经列出一份“重点空间规划清单”,为各区市发展搭起了各具特色的产业“擂台”。

  其中,“领头雁”是“四区一带多园”,即西海岸新区、蓝谷核心区、高新区和胶东临空经济示范区四大国家战略承载区,胶州湾老城有机更新示范带,以及胶州、平度、莱西等多个国家、省级开发区。其他区域则各自打好“优势牌”——崂山区着力在科技创新、财富金融等前沿领域走在前列,李沧区打造青岛国际院士港,城阳区推动世界动车小镇等单元建设,市北区建设全球区块链产业聚集高地,市南区发展区域总部经济,胶州推进空港综合保税区建设,莱西打造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即墨区发展汽车产业,平度打造“农创平度”品牌。

  正所谓搭起擂台好唱戏,目前,青岛这出新旧动能转换“大戏”开始渐入佳境:西海岸新区集中推进总投资达到5000多亿元的600个重点项目,华大基因北方中心启用,联通大数据中心、阿里云大数据学院签约落户;蓝谷核心区推进国家海洋设备质检中心、天然气水合物试采基地等重点项目建设,新引进院士、专家等各类人才300余人;高新区成为国家第二批“双创”示范基地,集聚腾讯双创小镇、百度智创基地等新动能项目;胶东临空经济示范区落户航空制造维修、首都航空总部基地等20个重点项目……

  新经济催生新动能,新动能依赖新经济,青岛对此有清晰的认识——青岛将紧紧抓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千方百计“做强做高优势特色产业、培育壮大新兴未来产业、改造提升传统支柱产业”,促进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

  青岛市发改委主任李刚介绍,青岛促进产业提质增量主要有两个“牛鼻子”,一是“双百千”行动,一是“一业一策”计划。

  具体说来,按照传统产业、优势产业、特色产业、新兴产业、未来产业五大发展方向,编制98个行业“一业一策”行动计划,优选集成电路、医药制造、机器人等重点行业率先突破发展。在此基础上,又制定出台《青岛市“双百千”行动方案(2017—2021年)》,出台33条扶持政策,争取到2021年实现“双50”的目标,即主营业务收入达到百亿级的行业突破50个,其中千亿级行业9个;本地主营业务收入达到百亿级的企业突破50家,其中千亿级企业2家。

  无论是“行动”还是“计划”,最终着力点都在项目上。为做好项目落地工作,青岛开启了“清单”式工作模式:列出重点项目服务清单,开展“千个项目进现场、项目进展月调度、项目提速大督查”等活动,为项目“上户口”“送红包”“配保姆”,推动总投资过万亿元的1200个亿元以上项目加快建设;列出产业精准招商清单,聚焦先进制造业、现代金融、总部会展、科技研发、文化旅游、医疗健康等20个领域,集中走访世界500强等重点企业,推进招商引资实现新突破。

  新旧动能转换是一场持久战,需要抓项目,更要抓保障,可谓“功夫在诗外”。制度、人才、技术、资本等创新要素能否源源不断地有效供给,决定了项目是否眼前有活力、长远有持续力。

  为此,青岛提出“三大支撑保障”,从人才智力、制度环境、基础设施三大方面,营造国内一流的营商环境——推进百万人才集聚行动和高校引进提升工程,留住40万驻青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力争2022年人才总量超过230万人、在青高等教育机构达到50所以上;深化“放管服”改革,尽量让企业“少跑腿”,尽量帮企业降成本,尽量为企业多融资;完善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重大水源工程,力争济青高铁和青连铁路年内建成通车、潍莱高铁全面开工。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孙翔

推荐阅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