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力深化改革扩大开放

深入推进“三去一降一补”

围绕钢铁、煤炭等重点行业,坚决淘汰落后产能,有效化解过剩产能;坚持住房的居住属性;支持企业通过债转股、股权融资等措施,积极稳妥去杠杆;进一步降低企业制度性交易和生产经营成本;在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创新发展、生态建设等方面补短板。

加快推进基础性重大改革

推进“放管服”改革,深化国企国资改革,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完善省以下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收入划分相关制度,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扎实推进济南区域性产业金融中心、青岛财富管理中心等建设,优化金融生态。

实施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

深度参与“一带一路”,发展跨境电商、综合服务、市场采购等新业态新模式,优化投资环境,培育壮大山东本土跨国公司,支持开发区率先复制自由贸易试验区成熟经验。

着力强化创新驱动

塑造更多依靠创新驱动、更多发挥先发优势的引领型发展,加快建设创新型省份。

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推动“山东制造”向“山东创造”“山东智造”跃升。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政产学研金服用”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高水平建设山东半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强化创新人才支撑

积极参与国家“千人计划”“万人计划”,完善提升“泰山”系列人才工程,精心打造“齐鲁”系列实用人才工程。

推进制度管理创新

加快推动政府职能从研发管理向创新服务转变;支持省属主要科研院所与高等院校融合发展;建设统一完善的政务服务平台。

着力做强做优实体经济

制高点

抢占新兴产业制高点

积极培植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工业设计等特色新兴产业。

新辉煌

再创传统产业新辉煌

大力发展智能制造、绿色制造、服务型制造。推进“山东标准”建设,推动经济发展进入质量品牌时代。

大文章

做好产业跨界融合大文章

推动农业“接二连三”;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推动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推动旅游业与上下游产业融合;大力促进产城融合;打造国家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示范省。

着力发展现代农业

1.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

围绕“吃得安全、吃得放心”这一社会最大关切,狠抓农产品标准化生产;高水平建设黄河三角洲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

2.培植壮大农业“新六产”

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园区、科技园区、创业园区“三园同建”,推动终端型、体验型、智慧型、循环型“四型发展”,促进产业链延伸、价值链提升、供应链贯通“三链重构”。壮大农村电商、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等新业态新模式。

3.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

推行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积极发展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社会化服务组织;稳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加快农村产权交易市场建设,探索开展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等改革。

着力优化协调发展格局

1深入实施区域发展战略

开展“两区一圈一带”提升行动;提升青岛西海岸新区辐射带动作用,提高省会城市首位度,积极推进黄河生态经济带建设;全力支持雄安新区建设,深度对接京津冀协同发展等国家战略,进一步提升山东在全国发展格局中的地位。

2扎实推进新型城镇化

强化济南、青岛核心城市功能作用;加快城市“十个系统”建设;深化农村“七改”。

3加快建设海洋强省

以青岛蓝谷建设为核心,发挥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等重大创新平台支撑引领作用,打造海洋科技高地;实施“透明海洋”工程,以国家深海基地等为依托,建设全国深远海战略保障基地;大力发展海工装备、海洋生物医药、海洋文化旅游等优势产业,建设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

4重大基础设施互联互通

加快推进“外电入鲁”、“两网两通”、航空水运、轨道交通、黄水东调、高速光纤网等重大工程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