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传习,凝聚乡村向上向善力量

2018-08-08 08:13:00 来源: 大众日报 作者:
  本报记者 孟一 姜国乐

  本报通讯员 梅花 陈曙光

  

  6月3日,在曲阜市尼山镇圣源村的新时代文明传习所,儒学讲师郭清在给村民们讲课。参加上合组织首届媒体峰会“孔子故里行”的吉尔吉斯斯坦文化、信息和旅游部副部长杰米尔别科娃,在征得老师同意后悄悄坐到了两位听课妇女中间。“透过大家聚精会神听课的神情,看得出这课一定是讲进心里了。”她竖起大拇指称赞。

  在杰米尔别科娃看来,众多普通村民能聚在一起聚精会神听文化课,很不可思议。村民们告诉她,正是村里建起的新时代文明传习所,为农民搭起了学习现代文明和传统文化的平台。

  “村里的老少爷们儿注意了,明天上午济宁学院的老师要来给咱的小娃娃们教画画!”6月23日是个周六,趁着村民吃过晚饭出门活动的“黄金时段”,小雪街道南雪村的大喇叭响起来,村新时代文明传习所主任邵敏急匆匆地赶到广播室下通知。

  6月24日一大早,传习所的大门还没开,门口就围满了孩子。志愿者按照孩子们的年龄设置了不同的绘画课程,可以容纳40多人的传习所一个空座都没剩下。在家长们看来,跟着大学生志愿者们学习,不仅让乡村孩子拓宽了视野,更重要的是学会了怎么做一名符合时代标准的少年。村民王明星说,“周围环境是啥样,孩子就跟着学啥样。周围都是讲文明懂礼貌的人,孩子就往好的方向学!”

  新时代文明传习所的建立,也为村民加深对党和政府新政策的了解提供了平台。“现在一些村工作难做,难就难在老百姓对党和政府的政策了解不多、理解不深。”在一次村党支部书记交流会上,防山镇刘家村党支部书记王德明直言,一些村民“端起碗来吃肉、放下碗来骂娘”,很多时候是因为对政策的误解,新时代文明传习所开展的系列活动,让政府和农民有了互相了解的新渠道。

  据悉,曲阜在全市20个村率先建设新时代文明传习所,通过“讲、评、帮、乐、庆”等多种方式,弘扬主旋律和社会正气,改善农民精神风貌,提高乡村文明程度,并逐步在全市其他村居展开。

  传习效果好不好,关键看团队。曲阜市成立了由理论教育、科技文化、法律法规等部门工作人员组成的6支专业队伍,并调动志愿者等力量,发挥不同群体的优势,解读好政策、策划好活动,直抵人心。市里设立每年2000万元传习基金,用于加强传习所的阵地建设、队伍建设等。

  “在村庄建设新时代文明传习所就是要用老百姓乐于接受的形式把党和国家的好政策、好做法宣传到村、落实到村。”曲阜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艾国表示,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优秀传统文化等核心理论,到老百姓关心的惠民政策、农业技术、法律常识,再到关系到每个人生活质量的生活习惯、文明素养,都在传习之列。

  在曲阜农村,新时代文明传习所正逐步融入群众生活,目前曲阜各传习所编审教案85套,开展宣讲活动197场次,文化惠民活动166场次,法律知识宣传和法律援助活动43场次。村民还组建起11支新时代文明传习队伍,开展传习活动39次。

  曲阜息陬镇有个叫西夏宋的村子,孔子曾在这里给学生讲解崇德辨惑,后人把村西的小山命名为崇德山。今年建起新时代文明传习所以来,“崇德山下尚崇德”的氛围更加浓郁。村民们编排了一系列崇德颂德文艺节目,还受邀到周边村子展演。

  “每个村都围绕儒家文化挖掘本村特色,弘扬原生态的乡村文化,形成独树一帜的主题。”艾国告诉记者,有的村突出“和”、有的村突出“法”、有的村突出“德”。不仅如此,曲阜还加强对传统民居、祠堂家庙的保护,加强乡村记忆展示,防止“千村一面”。

  “曲阜的传习活动主要是以培育时代新人、弘扬时代新风为着力点,以志愿服务为基本形式,盘活已有的宣传思想教育各种资源。”曲阜市委书记刘东波表示,曲阜为此成立由市委书记挂帅的领导小组,并设立专门机构、专项资金,就是要充分回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精神文化的需求,凝聚向上向善的力量。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高崇敏

推荐阅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