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总书记的嘱托】昔日“荒茅田”变身脱贫样本

2017-09-20 15:48:00 来源: 新华社 作者: 周敏

  央广网北京6月20日消息(记者贵州遵义台李俊 周敏)据中国乡村之声《三农中国》报道,2015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到贵州省遵义市花茂村视察。在这里,总书记走进村民的超市,农家乐,在农家院里和村民座谈交流。他说“政策好不好,要看乡亲们是哭还是笑”、“怪不得大家都来,在这里找到乡愁了”。

  两年过去,这些话仍然让当地干部群众记忆犹新,也正是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两年来,村民们实现了百姓富、生态美,农民笑的目标。

  2015年6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曾来到贵州遵义市播州区花茂村考察,当看到鲜花盛开,道路两旁的房子干净整洁,他有感而发地说:“怪不得大家都来,在这里找到乡愁了。”习总书记的肯定也给了花茂村极大的鼓舞。两年来,花茂村由过去的荒田变成了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村庄。

  游客:遵义新农村建设比我想象的要好,来了以后看到这些山水还是大吃一惊,觉得很惊讶。

  游客:今天天气不错,带家人过来转一下,感觉还不错,这个风景啊,各方面都挺好的。

  走进贵州播州区枫香镇花茂村仿佛置身一个大公园,净整洁的道路,整齐漂亮的黔北民居,青山绿水将田园农家衬托成美丽的图画,扑面而来的是一股乡愁的味道。从2014年开始,花茂村就依靠乡村旅游开始了发展之路,不少村民渐渐开始做起了乡村旅游。看到村里环境好了,来的游客多了,村民母光灿看准了商机,开办了茂松源餐馆。

  母光灿:政府给我改造处理,修垃圾池,污水给我们处理了,环境变好了,垃圾也及时给我们处理掉,所以逐渐我们开餐馆的生意越做越好。

  花茂村在建设小康村道路上,重视环境保护,花茂村曾经这里是鸡鸭满地跑、尘土漫天飞的穷乡僻壤。如今成了一条热门的乡村旅游线路。村民赵澜玉:

  赵澜玉:我以前也是在外面工作,后面回来就感觉我们花茂各方面发展特别快,环境也非常好,感觉这里特别适合养老。

  为加大生态建设,目前花茂村天然气管道已经通到组,有200多农户用上了天然气。村民叶德坤:

  叶德坤:烧的天然气清洁干净,现在保护森林就改换了天然气。

  花茂村先后争取了上级扶持资金6000多万元,实施了退耕还林项目,建起一座污水处理池,每个村民组有三个垃圾池。花茂村村委员会副主任王野:

  王野:目前我们每个组都修了一个垃圾池,一般在二三十户人家比较集中的地方就修建了一个,垃圾装满政府就来把垃圾转运。现目前老百姓的素质提高了,每位老百姓只要看到路上、院坝边有垃圾的,自觉性都比较强都捡起来放在垃圾箱里面。

  作为乡村旅游的吸引点,打造了一条集陶艺体验、陶艺展示、旅游休闲为一体的陶艺文化创意一条街。现在,这里自主开发的以乡愁文化、长征文化为主题的文化创作类工艺品,已经达到50多种。“花茂人家”公司老板王治强:

  王治强:我们公司的话是以古法造纸为依托,然后呢,我们围绕了一壶酒,一张纸,一幅画,一盏灯,一把伞,一首歌,主要就是说就是想把我们花茂村的一些像我们的土陶文化,长征文化,乡愁文化,就是让更多人了解,让更多人来我们这里。

  九丰农业园区副总经理冯树会:

  冯树会:我们这个园区让游客可以亲身体验,感受到蔬菜是怎么种的,然后还可以自己采摘,在里面看技术人员和务工的在里面怎么操作。

  两年来,花茂的“乡愁经济”实现井喷发展。游客数量从前30万人次,猛增到13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35亿元。花茂村党总支书记潘克刚:

  潘克刚:总书记到我们这里来视察的时候,也就说了要看乡亲们是哭是笑。但是在我们发展一块工作上来讲,我们花茂主要是搞旅游发展,要保留我们的乡愁。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孙华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