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道里的和事佬:她为四万人家庭和谐护航

除了按辖区服务,随着政府职能不断转变,陈静所在的司法所还针对区域性的特殊需要设立专门调解委员会,专事专办。”陈静说,目前打造的“一站式”服务让居民能少跑腿、多办事,这些改变不止提升了政府工作人员的责任感,更提高了居民的幸福度。

  编者按 

  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40年砥砺奋进,40年众志成城,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了历史性巨变,令世界为之惊叹。即日起,大众网推出“四十年四十人”系列报道,聚焦改革开放40年来的山东,见证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盘点改革开放的风云人物,展现新时代改革开放的新举措、新亮点。 

  “四十年四十人”系列报道(11)

街道里的和事佬:她为四万人家庭和谐护航

  

  陈静在忙着各类工作

  

  面对有人来咨询法律相关的问题,陈静总是笑脸相迎,耐心回答

  

  调解纠纷是陈静最常做的工作

  

  家长里短的琐事,居民都习惯来找陈静说说

  

  整洁的各类功能室让司法工作更加温暖

  大众网记者 王亚男  

  邻里纠纷、家庭矛盾、法律援助……生活中的我们难免会碰到此类问题,而四里村街道司法所所长陈静就是这类情况的调停人。十年如一日,她穿梭于大街小巷宣传普法、维护和谐;一事转十年,她在平凡岗位上默默演绎自己的不凡人生。

  野蛮处理不再,有事找政府成习惯

  12月3日,大众网记者来到陈静的办公室时,她正在忙着整理材料,见到记者前来,她忙收拾桌面,笑称地方太乱。陈静告诉记者,四里村街道辖区有四万多人,而司法所里加上自己只有两名工作人员,人少事杂,难免忙乱了些。“我们的主要工作就是调解和矫正,不仅要维护辖区的稳定,还要对矫正人员进行再教育再改造。”陈静表示,要让矛盾不出居委会、不出办事处,是他们工作的目的。

  1991年陈静进入部队,2008年转业来到四里村街道,这调解的工作一干就近十年。陈静告诉记者,调解工作可大可小,大到触及法律,小到言语摩擦,都需要他们从中协调。要说改革开放以来自己工作上的转变,陈静觉得最明显就是居民态度的转变。“从前很多人遇到纠纷经常采取比较野蛮的方式解决,也不知道如何寻求法律援助。”陈静说,现在的辖区居民遇到问题都能找正确渠道,甚至主动寻求他们的帮助,真正让矛盾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陈静告诉记者,记得辖区有一位家住玉函路的刘先生因为车辆罚单问题找到调委会,虽然情绪激动但仍然希望能通过调解部门解决问题,最终调解员通过协调交警大队,不仅解决了刘先生的难题,还将该区域此类问题一并处理妥善。

  购买服务无偿提供,一村居一法律顾问全国推广

  谈起改革开放带来的利好变化,陈静颇为自豪。她说,为了辖区居民能享受更好的法律服务,市中区首先开始了“一村居一法律顾问”的推广活动,而目前这项政策已经在全国推广开来,让更多人得到实惠。“所谓‘一村居一法律顾问’,就是政府通过购买服务的形式,无偿为辖区居民提供法律服务,村居内法律顾问的信息都会进行公示,有需要的居民都可以拨打电话或者现场咨询。”陈静说。

  “过去一年能参与几百起调解,现在下降到了几十起,这就让我们能有更多时间去进行普法宣传和其他工作。”不光调解事件的下降,就连矫正人员的数量也是呈直线下降的,2011年社区有近30名矫正人员,而今年11月仅有两名,且该街道的重新犯罪率为0,这都是陈静和她的同事们尽心工作的结果。

  除了按辖区服务,随着政府职能不断转变,陈静所在的司法所还针对区域性的特殊需要设立专门调解委员会,专事专办。陈静告诉记者,四里村辖区有一处海鲜市场,由于行业性质导致该区域在过去的数年里经常出现矛盾,2014年,四里村街道为该市场成立行业性调解委员会,安排专业法律工作者服务该区域。

  人员队伍壮大,情法理结合打造一站式服务

  当被问到两个人是怎么做到能为几万人提供法律服务的,陈静说,原来确实忙不过来,每天都不得闲,常常顾得了调解纠纷顾不了普法宣传。“现在随着法律顾问和人民调解员的加入,我们的队伍不断壮大,现在整个街道有6个调解委员会45名工作人员,极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谈话间,陈静还拿来一本图册,上面是四里村街道2016年新建的宣告室、调解室、学习室等法律工作场所,照片上的各个功能室桌椅整洁、庄严肃穆又不失温馨。陈静告诉记者,以前自己的办公室就承担了这些新建场所的所有功能,有时前来办事的人能站满一屋子。陈静感慨道,现在不光有了这些新建场所,工作时还有记录仪全程录像,他们的工作干起来更顺畅了。

  “我们做这项工作要情法理相结合,从人民的利益出发,用法律服务人民,保护人民。”陈静说,目前打造的“一站式”服务让居民能少跑腿、多办事,这些改变不止提升了政府工作人员的责任感,更提高了居民的幸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