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来时路 昂扬再出发|写在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之际

总书记的殷切希望,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发展掉队的响亮警钟,相互激荡、融合共振,敞开了新时代山东改革开放的大门。(五)对改革开放40年最好的纪念,就是牢记总书记谆谆教诲,以更大力度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推动山东走在前列。

  本报编辑部

  (一)2018年就要过去了。

  时光的脚步总是匀速向前,不紧不慢,但总有一些特殊年份,因由时代的节点、发展的变革,在历史的长河中显得格外闪亮。2018,就是这样一年。

  这一年,改革开放的巨轮在激流勇进中来到了第40个寒暑。40年风雷激荡的伟大变革,40年波澜壮阔的发展壮歌,创造了让全世界刮目相看的东方传奇,我们这个国家发生了沧海桑田般的变化,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

  这一年,在山东发展史上,具有特殊的新的起点意义。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对山东工作多次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向我们发出了走在前列、开创现代化强省建设新局面的动员令。省委全面贯彻落实总书记视察山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团结带领一亿山东人民,在改革开放40周年的当口,重整行装再出发。新旧动能转换、乡村振兴、海洋强省、“双招双引”……一系列革故鼎新的大手笔,推动高质量发展全面起势,深刻改变了山东的发展格局,有力塑造出一个经济大省重新崛起的强劲态势。

  2018,不断有人说,山东变了,山东动起来了、干起来了。这种变化,重塑了发展氛围、激活了发展动能、振奋了上下人心;这种变化,给人以力量、给人以鼓舞、给人以希望。一如40年前的那个起点,尽管许多工作开篇不久,尽管一些领域落于人后,但我们充满干劲、斗志昂扬,我们拥有一个无比光明的未来。

  (二)也许只有回到最初的起点,才能知道我们已经走出多远。

  1978年11月20日,大众日报刊发了菏泽实行杀猪“两把刀”的经验,一把刀给食品站按计划屠宰,一把刀给社员,养猪人可以杀猪,可以自己吃,也可以自己卖肉。这篇报道在全省引起轩然大波,省财办要求菏泽地委立即纠正,负责同志写检查。因为当时农民可以养猪,但卖猪必须卖给商业局,杀猪必须统一杀,吃肉必须先领肉票再去买肉。

  今天的人们,如果没有亲历,很难想象发展刚起步时体制之僵化、物质之匮乏、改变之艰难。一个月后,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我们党果断作出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抉择,鲜明指出:“我们的一切政策是否符合发展生产力的需要,就是要看这种政策能否调动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处在历史十字路口上的中国,就此砸开枷锁,拉开了第二次革命的序幕,上演了人类发展史上的伟大奇迹。

  40年来,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闯过发展征程上的一道道激流险滩,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国之路、富民之路。几代山东人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与全国同频共振,筚路蓝缕、勠力前行,把一个封闭贫穷落后的省份建设成了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经济大省、文化大省,铸就了齐鲁大地翻天覆地的历史巨变。

  山东的这40年,是生产力大发展、综合实力大幅提升的40年。全省GDP年均增长11.5%,从1978年的200多亿元增长到2017年的7.2万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增长12.4%,以不到全国2%的土地,创造了占全国9%的经济总量。建立起门类齐全、实力雄厚的工业体系,经济结构实现了从“一二三”到“二三一”再到“三二一”的发展飞跃,以海尔、海信、潍柴、万华、如意等为代表的一大批山东企业驰骋于世界经济舞台。

  山东的这40年,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人民得到最多实惠的40年。改革开放以来,山东人民的生活,告别了“票证时代”,走过了“温饱阶段”,迎来了“全面小康”。城乡居民收入实现了百倍增长,社会保障网从无到有,越织越密实,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持续取得新进展。改革开放,让山东人创新创造、创业创富的激情喷涌而出,精神面貌和国民气质焕然一新。

  山东的这40年,是体制机制不断创新、改革不断取得突破的40年。从1978年春天,东明县把10万亩撂荒地分给农民自种自收开始,山东的改革由农村破题,各领域渐次突围,由浅入深、步步推进。特别是十八大以来,全面深化改革的主体框架基本确立,简政放权、财税金融、农业农村、司法体制等方面改革蹄疾步稳,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大大增强,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不断取得突破性进展。

  山东的这40年,是对外开放道路越走越宽广,扎根全国、融入世界的40年。改革开放以来,山东与22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经贸往来,累计设立外资企业7万余家,吸引了200多家世界500强落户,建成青岛、日照、烟台3个吞吐量过4亿吨的港口,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深入推进鲁港、鲁台等交流合作,对外贸易结构持续优化,双向开放的广度深度不断拓展。

  (三)“明镜所以照形,古事所以知今。”今天,我们盘点这些成就,不是为了陶醉于已有的成功,更不是要躺在功劳簿上止步不前,而是要在40年的变革中寻找那些隐藏在表象之下的规律和认识,从前人的实践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从而更加准确地把握目标定位,更加充满信心地踏上新时代的征程。

  史家有言,最难评价的是当代史。的确,短短40年的时间,齐鲁大地上演绎了太多的精彩故事,创造了太多的发展传奇,而且这些精彩每天都有新的延续,给人一种“身在此山中”的感觉。然而,从历史的山巅回望山东走过的40年,沿着现代化的主线细细探寻,除了国家层面的普遍经验,还有那么一些发展心得,值得我们格外珍惜。

  无论任何时候,改革开放的决心不能动摇、方向不能偏离、信心不能缺失。改革开放从来不是一帆风顺的。40年来,我们既遇到过“姓社姓资”“国退民进论”“民营经济退场论”等思想层面的干扰,也遇到过价格闯关、经济软着陆、金融危机等严峻的发展考验,但无论经历怎样的风雨、怎样的曲折,我们始终紧紧团结在党中央周围,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始终确保改革开放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历史已经证明并将继续证明,这份坚守,将带来丰厚的回报。

  面对任何困难,只有闯才有出路,只有改才有活路。狭路相逢勇者胜。山东40年的改革开放史,既是一部高歌猛进的发展史,也是一部攻坚克难、干在前、闯在前的探索史。山东人民在实践中探索出来的商品经济大合唱、贸工农一体化、莱西经验、诸城模式、寿光模式、潍坊模式等先进经验,不仅解决了当时当地遇到的发展难题,而且得到全面推广,在全国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引领作用。机遇面前、压力之下,最要不得的就是按惯例、往后看,因循守旧没有出路,畏缩不前坐失良机,这是几代山东人艰辛探索得出的经验,值得我们永远珍惜。

  推进任何改革,要达到政策预期,都必须抓住“人”这个最为根本的要素。山东改革开放能够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从根本上讲,源于对人的意愿的尊重,源于人的创造热情的激发。相信每一位改革的亲历者,在记忆里留下最深刻印象的,不仅仅是节节攀升的GDP数字,不仅仅是城乡面貌的巨大改变,还有身边一个个写满希望梦想、饱含时代温度的人生故事。站在更为宏阔的视角去打量这些故事,要围绕激活人的力量、挖掘人的动能去设计改革、优化改革,是我们的一条基本结论。

  不管任何干扰,认准一个目标,就要一张蓝图绘到底,一茬接着一茬干。对山东来讲,这个目标就是——强省。山东40年改革发展的历史,就是一部向着强省目标不断迈进的奋斗史。从“奋力振兴山东”到“大而强、富而美”,从“富民强省新跨越”到“绘就经济文化强省建设新愿景”再到“全面开创新时代现代化强省建设新局面”,40年来,随着时代的演进和实践的发展,山东的强省建设思路越来越深入、内涵越来越丰富、部署越来越全面。强省建设,是改革开放以来山东一切实践的主轴,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山东篇章,需要我们接力探索、接续奋斗,书写出新的时代精彩。

  (四)一个地区迈向现代化的征程是漫长的,但关键处只有几步。进入新时代,山东就处在这样的关键处。

  40年的发展与积累让我们拥有了一个厚实的家底,但也留下了资源型、重化型的产业结构,产业层次低、质量效益差、污染排放重等结构性问题始终没有彻底解决。更让人揪心的是,以移动互联网、集成电路等为代表的新一轮发展风口,没有在山东实现爆发,一些市县拿得出手的企业与产业,多年没有更新。随着产业升级和技术迭代步伐的加快,山东在新一轮区域竞争中掉队,并非危言耸听。

  前所未有的压力之下,新一届省委深入分析山东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审时度势、精心谋划、科学布局,用一系列的大规划、大思路、大手笔,把山东的改革开放推向了新时代的新高度,一幅对标先进奋起直追、万众一心走在前列的壮美图景正在齐鲁大地上徐徐展开。

  新时代山东的最新一个章节,是一个“春天的故事”。今年2月22日,春节后上班第一天,全省全面展开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动员大会在济南召开。直播频道里,亿万观众听到的,不是拿到十九大后第一个区域性国家发展战略的沾沾自喜,而是“山东落后了”的警钟。“标兵渐行渐远,追兵越来越近”“由别人追着跑到追着别人跑”“在区域竞争中已经不那么耀眼”……一系列振聋发聩的论断,直指山东发展的短板和弱项,犹如一声春雷,在齐鲁大地投下了一颗“震撼弹”,拉开了一场全省解放思想大讨论的序幕。

  3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山东代表团审议,要求山东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中走在前列,全面开创新时代现代化强省建设新局面。6月,总书记视察山东,对山东作出“四个扎实”的重要指示,为山东发展进一步把脉定向、提出明确要求。

  总书记的殷切希望,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发展掉队的响亮警钟,相互激荡、融合共振,敞开了新时代山东改革开放的大门。全省上下对标先进、创新求变、奋勇争先,深化改革、全面开放的格局加快形成,高质量发展全面起势。

  分量十足的改革举措接连出台。紧紧抓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把新旧动能转换作为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支点,公布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实施规划和实施意见,6000亿元动能转换基金设立,明确时间表、施工图、责任书,聚力打造“5+5”十强产业集群,打破既得利益格局,大力削减行政审批事项、深入推进“一次办好”改革,不折不扣抓好机构改革各项任务,财政金融、农业农村、军民融合等各领域新的改革部署接连推出,令人目不暇接。

  高标准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以扩大开放倒逼改革落实,不断放大上合组织青岛峰会办会效应,把“双招双引”作为推进新一轮高水平开放的重要抓手,举办央企助力新旧动能转换座谈会、青年企业家创新发展国际峰会、外交部山东全球推介、儒商大会2018、首届全国工商联主席高端峰会、香港山东周等一系列重大活动,一大批好项目和高层次人才落地山东。

  聚焦制度创新这个最核心改革任务。紧紧抓住有效制度供给这个最大短板,出台“国企10条”“非公10条”“对外开放20条”“人才新政20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45条”“扩内需补短板促发展42条”“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35条”等一系列新制度,同时坚持破立并举,集中清理与高质量发展不配套、不适应的制度文件,努力构建与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制度体系。

  全力以赴抓实改革任务落地。建立重点工作推进落实视频会议制度,围绕落实总书记重要指示要求,聚焦重点工作分析问题、交流经验、落实推进。激励与约束双管齐下,表彰担当作为,完善容错机制,强化制度约束,制定综合考核办法,加大改革督察力度,采用媒体监督、督察考核等多种方法,确保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各项举措落到实处。

  世界上最难的是自我改变。因为改变意味着放弃陈规、丢掉积习,甚至脱胎换骨。尤其是一个地区发展动能、发展氛围的改变,既涉及战略层面的大调整、大转向,也要有战术方面的精准发力、扎实推进;既要突破长期以来形成的发展惯性,也要妥善应对种种可以预料和难以预料的风险挑战。多年来,我省转型升级之所以有种种不如人意之处,归根到底,是我们面对发展的新趋势和时代的新要求,面对转型道路上风险、成本与收益的胶着博弈,变革的决心不够大、定力不够深、力度不够强。

  种种迹象表明,新时代以来山东发生的变化,不是政策层面的简单变换,而是一场深刻的革命性变革;不是发展表象的改变,而是动能之变、风气之变、人心之变。山东的改革开放故事,已经进入了全新的章节。纪念改革开放、感恩改革开放、推进改革开放,需要我们每一个山东人都积极地投身这场变革中,勇立高质量发展的时代潮头,全力以赴推动山东发展实现凤凰涅槃、浴火重生,顺利抵达现代化强省的彼岸。

  (五)对改革开放40年最好的纪念,就是牢记总书记谆谆教诲,以更大力度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推动山东走在前列。            

  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工作高度重视、寄予厚望,对山东提出的一系列重要指示要求,既有“两个走在前列,一个全面开创”这种总体性、纲领性的要求,又在高质量发展、乡村振兴、海洋强省、民生改善、对外开放等经济社会发展和党的建设各领域提出了深入细致的科学指导,为山东在新时代推进改革开放提供了根本遵循。

  “运用之妙,存乎一心。”我省一些单位,把总书记对本部门本领域作出的科学指导印成小册子、口袋书,人手一份,日常工作中随时可以翻看,指导工作很有成效。而有些地方,对总书记的重要指示要求,还没有做到真学真信,更谈不上真懂真用,在学用结合、指导实践、创造性运用的层面,还远没有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做法,这是工作部署没有落实到位的关键原因所在。

  以更大力度推进改革开放,最根本的,就是要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忠诚信奉者和坚定实践者。要坚定不移地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揽改革开放全局,把总书记对山东的重要指示要求贯穿到强省建设的每一个领域,落实到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每一个环节,使山东的改革开放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要深入学习领会总书记全面深化改革的方法论,全面准确地领会中央的各项改革部署,采取更加有力有效的措施,正确推进改革、准确推进改革、有序推进改革、协调推进改革,通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为山东走在前列提供强大动力。

  (六)对改革开放40年最好的纪念,就是继承前人敢闯敢试的开拓精神,解放思想、敢想敢干、敢领风气之先。山东40年的沧桑巨变,是干出来的、闯出来的。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山东代表团审议、深入山东考察时,对我省当年领全国风气之先的种种经验和做法念兹在兹。这是前辈们的巨大荣耀,更是对我们这茬人有力的鞭策、激励和督促。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没有思想的大解放,就不会有改革的大突破。当年,一场真理标准大讨论,犹如一道闪电划过夜空,拉开了40年改革开放的大幕。今年全省上下动起来、干起来的好形势,同样是从思想解放开始的。40年后再出发,凝聚共识的难度在增加,利益纷争带来的阻力在增大,改革的复杂程度、敏感程度、艰巨程度丝毫不亚于40年前。只有高举思想解放的大旗,坚定不移地以思想解放为先导,用解放了的思想荡涤一切横亘在发展道路上的错误认知,扫清一切体制机制障碍,新时代的改革开放才能轻装上阵、顺风顺水。

  干在前、闯在前,山东党员干部空间广阔、正当其时。今年以来,省委多次强调“一个符合、三个有利于、一个前提”原则,多次为敢想敢干、敢于负责的干部撑腰鼓劲,营造了创新实干、敢为人先的浓厚氛围。拿出自我革命的决心和勇气,继承前辈们“从没有路的地方闯出路”的那股子劲、那股子气,我们一定能够在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蹚出一条新路子,为山东发展赢得优势、赢得主动、赢得未来。

  (七)对改革开放40年最好的纪念,就是勇于担当作为,做好“眼前事”,把各项重点任务落实好。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主题,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责任。展望新的一年,我省动能转换、乡村振兴、海洋强省、“双招双引”等一系列改革发展重点任务,进入了施工高峰期、阶段目标冲刺期。能不能扎实推进、破旧局、开新篇、干出一片新天地,关键就看广大党员干部担当作为的力度与决心。

  多一份担当,多一分落实。省委指出,山东发展正处在深度调整期、瓶颈突破期、动能转换胶着期。“三期叠加”之下抓落实,犹如负重前行,相较于改革开放之初,对干部担当作为的干劲与激情、主动性和抗压性要求更高。这是因为,发展刚刚上路时,落实一项政策,如同疏通淤塞的河道,很容易“政策一出,各方放开干”;而步入“爬坡过坎”阶段,改革发展的势能在变小,落实的阻力在增大,一项项政策常常要顶着利益纷争、沉疴痼疾向前推行。这种情况下,尤其需要广大党员干部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带头冲锋、开山劈石。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改革推进到今天,比认识更重要的是决心,比方法更重要的是担当。”全省广大党员干部,要站在讲政治的高度,用忠诚和担当扛起抓落实的政治责任,把抓好重点任务落实作为树牢“四个意识”、践行“两个维护”的检验标尺,拿出“一日无为、三日难安”的精神状态,以快马加鞭、只争朝夕的干劲,满怀豪情地抓落实、抓推进,用新时代的新担当新作为,创造出经得起历史和人民检验的业绩。

  (八)齐鲁大地有着数千年的文明史,40年不过是短短一瞬,却永久性地改变了山东的发展面貌。一股昂扬向上的精气神,穿越40年的时空,推动着几代山东人奋勇向前,创造出山东历史上千年未有之变局。这,正是改革开放的伟大之处。

  抚今追昔,我们致敬来路,前人们在一片凋敝中起步,一个个动人的创业故事,一段段绚烂的发展乐章,永久地镌刻在历史的天空,照耀着我们前行;展望未来,我们期待明天,建成全面小康、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现代化强国……标示前路的新坐标,激励着我们书写新的山东故事、创造新的发展传奇。

  40年过去,我们一路高歌,成就辉煌;40年过去,我们重新出发,意气高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