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摘:中国人口的来源

2018-02-11 17:32:00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关于中国人的来源,现在有两种说法:一种是传统的本土说,认为中国人是在我们的土地上逐步发展而来的;另一种说法是外来说,外来说产生比较早,早期的西方人就认为中国的人口不是在本土上产生的,而是从外边迁来的。最近一些年来,遗传基因研究的发展为外来说提供了新的证据。中国两个重要的遗传研究中心同时得出结论,根据基因分析,中国人应该是十万年左右前从非洲迁来的。他们的结论跟原来的本土说并不矛盾。他们认为元谋人、北京人是一两百万年以前或者几十万年以前的人,后来消失了,或者迁走了。今天的中国人主要是来自非洲。在国际上,外来说比较占上风,而在国内,仍然是本土说占上风。这个问题的真正解决还有待遗传基因研究本身的发展,以及我们自己的考古和古代史的研究。但是我个人认为,不管这个问题最后怎么解决,都丝毫不能影响我们国家五千年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今天的十三亿中国人主要是依靠自然增长,也就是本土人口出生和死亡累计而达到的。另外还有一个因素就是机械增长,即外地人口迁入和本地人口迁出的结果。中国人口的发展主要是自然增长的结果,尽管也有迁出迁入,但是这个总数跟本土庞大的人口相比往往可以忽略不计。不过他们在民族、文化、宗教这些方面的影响要超过人口数量本身。历史上整体迁入迁出的有两个民族,一个是乌孙,一个是月支。这两个民族,原来生活在河西走廊的西部,后来受到匈奴的压迫,就整体迁到了伊犁河谷,有的迁到了今天的阿富汗、中亚这一代。另外还有一些人口陆陆续续迁到外面,比如秦朝的时候,不断有人迁到日本和朝鲜,还有人迁到越南。到了近代,更多的人迁到欧洲、美洲、大洋洲,他们就是今天留在海外的华侨,这也就是海外华人的来历。更早的人口迁移活动现在已经无法考证,早期迁出去的人早已融合在当地的人口中间。比如相传徐福从山东迁到了日本,这件事并没有完全确定。可以肯定的是,在秦朝或秦朝以前已经有中国人迁到日本列岛。这些人到哪里去了呢?他们都融合在日本人中间了,去朝鲜、去越南的中国人基本上也是这样。第二类迁入的人口相对比较多。有很多民族,它们原来的主体部分在中国,有的是跨境的民族,但是它们现在作为一个民族已经不复存在了,基本上都融合到汉族里了。比如匈奴、鲜卑、昭武九姓、突厥、回鹘、高丽、契丹、女真等。

  今天我讲的题目是中华五千年的历史经验。说是五千年,实际上越往后,咱们知道的事情越多。这五千年中间,越往后,对我们的关系就越深。从古代联系到现在,这个问题可以看得更清楚。我们常说“事后诸葛亮”,这是个贬义词,过去的事情发生了,事后你才提。如果从全面的角度理解这句话,也有很深的道理。因为总结经验,就是事后才能总结,当事情进行中间,你反倒看不清楚,事后冷静下来,看得才更清楚。古代有一个诗人说,“睫在眼前常不见”,就是说睫毛离眼睛最近,你反倒看不见它,越近的,越不一定看得清楚,就是这个道理。我们回头看一看五千年是怎么走过来的,因为正在走的时候,你看不清楚。我们上山最有经验,正在爬山的时候,只顾眼前那一点,看不清楚,可是到了一定的高度,在高处,回头望望你刚才走过的路,哪个地方有点弯路,哪个地方走错了,或是走不合适了,越到高处,看得越清楚。学习历史就有这么个作用,事后让你总结,回头看看,让你增加些知识,总结经验,吸取教训。这五千年我们走过来的路,有成功的,也有失败的,总起来说,成功的多,失败的少,所以才取得今天的成就。如果失败的多,成功的少,那么五千年越来越萎缩,就没有今天的局面了。

  最近我看媒体和一些书刊,对历史有些埋怨情绪,说当初要是辛亥革命以后,袁世凯不叛变多好,再往上推,戊戌变法要是成功多好,甚至抱怨五四运动,说五四运动否定得太多,现在看还得重新估价,诸如此类。这个看法我觉得是非历史的看法,也是不科学的。历史本身不会有什么错误,世界上发生的事情,就是客观事实,事实是不可改变的,也不可能按照你的意志来改变。但人在历史中间,处理问题的时候,对待历史所采取的措施会发生错误。这个错误不是历史本身造成的,这点应该说明。

  中华民族,这是个统称,细分下面有56个民族,汉族是其中之一,汉族以外还有55个民族,汉族的人数最多,占90%以上。这五千年是怎么走过来的,我们全部的历史也不能说详细,也不可能说得清楚,我们就拿几个大的变化时代来看。汉族,中华民族,它的形成,我想可以分成五个时期:第一个时期是春秋战国时期。春秋战国时期,是个民族大融合时期,融合交流,通过战争,经济交流,政治交往。第二个时期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前后将近三、四百年,也是个大的融合时期,在第二个时期里,很多民族共同向封建化进步。五胡十六国变化,是北方少数民族接受封建文化,特别是汉文化的一个过程。魏晋时期佛教来了,道教也有了,意味着宗教影响了民族文化的融合。第三次民族大融合就是隋唐时期。这个时期民族的融合又深入了一步,从南北对立的两个政权合成一个,隋唐统一了,合成一个统一的大国。这个时候的民族关系更深了,融合得更多了。比如,唐朝的皇帝,他的身份是汉族,其实他是个混血儿,他的母系是少数民族。窦氏、独孤氏、长孙氏都是北方的少数民族,皇族本身就是混血的一个家族。隋唐时代政府的重要官员,像将

  将军、官吏,好多都是少数民族。我们看农村里过春节贴门神,门神挂的两个像,一个是尉迟恭,一个是秦琼,门神尉迟恭就是新疆少数民族人,尉迟,从这个姓就知道是少数民族,唐太宗重用他,做禁卫军的领袖。隋唐时候,文官、武官不分种族,一律对待,升官一样的升,处分也一样的处分,融合得比较好。第四次是元朝,元朝是蒙古族统治,蒙古族人当皇帝了,可下面也用大量的非蒙古族的各级官员和士兵,蒙古族军是少数,大量的还是汉族及其他民族。元朝是皇帝改朝换代,皇帝换了,可是指导治国的方针及治国的思想,完全继承了宋朝的,甚至是宋朝以前的一些制度。元朝在全国地方州县普遍建立孔庙,云南有孔庙是从元朝开始的,继承了宋朝,奉孔子思想为治国最高准则。根据孔府的档案,从元朝开始,孔府的档案保存得较完好,没有遗失,中国的档案保存最完整的其中一个就是孔府。第五次是清朝,清朝满族入关,是一次大的融合。

  汉族是一个很优秀的民族。汉族有一个特点,那就是各族中间的通婚关系不是像别的民族限制得那么严、那么死,远缘通婚的比较普遍。我们从遗传的角度来看,近亲繁殖违反优生原理。古代早已发现近亲结婚子孙繁衍得不好。云南滇西地方的一个寨子,世世代代在小范围里内部通婚,据统计它那个地方痴呆症占10%,男人身高最高的是1.6米,历次招兵,体格检验都不合格。所以,一个族群封闭起来不和外边来往,近亲繁殖,就越来越退化,越来越退步。汉族不是这个情况。因为汉族有这么一个特点,从隋唐以后,种族歧视在中国不像世界上别的国家那么严重。所以,我们说中华民族是各个民族共同创造的,长期的几千年的交流融合、取长补短、互相交往这么过来的,形成了中华民族。从政治上来看五千年我们是怎么走过来的。最早国家很多,像禹有3000个诸侯,武王伐纣有8个,然后几百个诸侯参加战争,一个国家就一个部落,一个群体,头儿很多。经过发展,国家的数目越来越少了。到了战国时期,就剩了7个大的、强的国家,称战国七雄,最后就统一到秦了。这个统一是秦始皇个人的野心呢,还是什么原因呢?我看不能这么看,因为从民族交流来看,从经济的交流来看,已经有这个需要。所以,我们看春秋战国,百家争鸣,诸子百家都在提出治国平天下的方案,那方案中间各个学派都不一样。孔子也提出统一,以周天子为主。孟子也讲天下要定为一,要统一天下。荀子也要统一天下,韩非也要统一天下。老子、庄子好像没有讲到统一天下,可是讲到小国寡民。这个小国寡民,你仔细看,不是讲的国家要那么大,讲的是地方单位,基层组织要小,不是国家要小。因为老子、庄子都讲圣人治天下,这个圣人,不是一个村子的圣人,而是对天下来说的。在百家争鸣的不同中间,我们看到一个共同的地方。哪个共同地方呢?就是要求我们把天下怎么合在一起。有这么一个愿望,方法不同,手段也不一样。可是统一这个要求是一致的。思想家能看到历史的潮流,历史前进的方向,就是要统一。统一后,才可以避免好多没有统一前的毛病。

  怎么样把这个多民族的统一大国巩固下来,进行有效管理,是很困难、很麻烦、很不容易的。经历了差不多一千年之久的探索,才找到一个路子把它稳定下来,有效地统治起来。关键在哪里?最大的困难在于中央政府要绝对地统一,没有绝对的权力,它不能支配这个全局。这么大个面积等于整个欧洲,欧洲现在还统一不起来,还在争论,何况中国这么大面积?要有效地控制实在不容易。另一方面,还要老百姓维持生活,要保证生产,才能维持小农经济的正常发展。小农经济非常脆弱,一家一户,是生产单位,又是消费单位,经不起风吹雨打。一有天灾人祸,这个家的主要劳动力一生病,一下就垮下去了。既要维护、保证小农经济的生产,又要维持中央政府的绝对统治,这一对长期的矛盾当中,怎么取得平衡,让它有效地运转?找到这条有效的道路,差不多找了一千年。直到唐朝中期才开始找到这条道路,而从理论上提出则是《大学》这个书。《大学》字数不是太多,是《礼记》的一篇,唐朝就把它单独提出来,着重地讲《大学》。这个《大学》,主要讲什么呢?它就讲一个人从个人的思想活动、家庭关系、社会关系,一直到国王治国平天下,分8个步骤、8个阶段、8个层次。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是一个步骤。对内,是正心、诚意、格物致知,内心修养叫一个人从内心到行动都要纳入这个大一统的国家的要求范围之内。唐朝韩愈总结了《大学》的这个思想以后,宋朝就接受了。在唐朝以前,考试主要是考“五经”,宋以后“四书”代替了“五经”的地位。“四书”包括《论语》《孟子》《大学》《中庸》这四部书,宋明以后考试都用这“四书”,这是思想方面有这么个变化。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张艳

推荐阅读
  • 去年二孩出生占比超50% 多养一个不只是多双筷子

    二孩.jpg

    尽管去年二孩出生占比超过50%,但是全国出生人口和生育率依然较2016年下降 即便育龄女性数量在减少,“全面二孩”政策还是对人口数量提升贡献不小。重现人口红利的一个方式就是鼓励二孩,但这又意味着,一代育龄年轻人将背负上较大的抚养压力,形成矛盾。[详细]

    02-11 09-02工人日报
  • 雄安新区:探索住房租赁管理新模式

    住房租赁.jpg

    记者10日从河北雄安新区管委会了解到,雄安新区将以发展住房租赁市场为抓手,以大数据监管平台为依托,引入国内外知名房屋租赁管理机构,实施住房租赁积分制度,规范租赁市场,引导健康绿色的生活方式。雄安新区管委会有关负责人表示,新区住房租赁制度管理的总体...[详细]

    02-11 07-02新华网
  • 一场跨越千里的爱心接力!重庆老人济南卖脐橙 30吨两天售罄

    重庆老人袁志明带着30吨脐橙来到济南。山东广播电视台记者 陈志富 李平 摄  在济南年货市场,仅仅短短两个多小时,600多框橙子就销售一空。由于担心脐橙滞销坏掉,他只身一人带着30吨脐橙从重庆前往济南,在渝鲁网友们的爱心接力下,不到两天30吨脐橙便售罄。[详细]

    02-11 07-02华龙网
  • 杭州姑娘拼命减肥减成“纸片人”:1米67只有30公斤

    医生诊断,营养不良性肝功能损伤,神经性厌食症,临床立即联系营养科会诊。在多科室的联合治疗下,小婉在半个月内体重增加了8kg,肝功能指标基本正常,体内白蛋白含量也回升至正常。[详细]

    02-11 07-02钱江晚报
  • 特斯拉跑车将“跑向”太空何方

    美国“猎鹰重型”火箭近日搭载的一辆特斯拉跑车原计划飞向火星轨道,但跑车升空后偏离了轨道。这辆车将“跑向”太空何方。[详细]

    02-11 17-02新华网
  • 乌外交部:伊朗总统支持在塔什干开阿富汗问题会议

    中新网2月11日电。据俄罗斯卫星网报道,乌兹别克斯坦外交部新闻处11日表示,伊朗总统鲁哈尼在会见乌兹别克斯坦外长卡米洛夫时表示,他支持三月在塔什干就调节阿富汗局势问题举行会议的倡议。[详细]

    02-11 17-02中国新闻网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