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感情干,把成绩“写”在百姓笑脸上

2018-02-01 07:58:00 来源: 大众日报 作者: 李子路

  “习总书记在贵州视察时讲,党中央的政策好不好,要看乡亲们是笑还是哭。群众天天有笑脸,说明我们的服务到家了,我们党的政策到家了。”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肥城市王瓜店街道黄叶村党总支书记张吉和的这句话说到了代表们的心坎里。

  2002年时,黄叶村的经济收入是1.8万元。身为村支书的张吉和没少发愁,但他没有放弃,总想找个突破口,把摊子做大。“我们这里山多,搞荒山绿化是一条不错的出路,既可以改善环境,又能砍了卖钱,一举两得。”张吉和说。

  就这样一个简单想法,张吉和坚持了15年。开垦荒山时,张吉和跟村民们一起吃住在山上,挑最难的活干,那段时间瘦了一大圈。现在,黄叶村已经种了128万株松树。据泰安市林业局估算,5800亩山地的松树价值已经超过2个亿。“这不就验证了习近平总书记说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吗?”张吉和告诉记者,到了夏季,他总是喜欢到山上走走看看,望着满山绿色,心情特别舒畅。

  绿化荒山尝到了甜头,响应国家政策,黄叶村又搞起了土地流转、三产融合。种核桃、卖核桃油,种牡丹、卖牡丹油,搞石磨面粉加工厂……几年时间,围绕开发当地土特产,黄叶村已经成立了4家企业,保证了每年200万元纯收入。

  2017年底,黄叶村的集体收入达到了187万元,已经是15年前的100倍,全村316户家庭,100多户有小汽车。“我去年收入3万多块钱,很多村民收入都比我高,有的妇女留守村里干些农活,一年下来也能挣两万多块钱。”

  思路决定出路。有什么样的理念,就有什么样的工作措施。张吉和总结村里发展的经验,摸索出了“干部四带+群众四有”的工作思路。

  “干部四带”就是带着责任创事业,带着目标抓增收,带着方法解难题,带着感情搞服务。张吉和说,“作为党支部书记,我的第一责任是政治责任,就是保障党中央决策部署在我们这里得到不折不扣的落实。我还有经济责任,得让俺们村的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打心眼里说共产党好。”

  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突出抓好精神扶贫,注重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激发贫困人口内生脱贫动力。张吉和最看重这句话。村里成立了党员志愿扶贫队,一个贫困户腿有残疾,但是会养羊,党员志愿扶贫队和村里给他买了10来只羊,一年收入两万块钱。还有一个贫困户智力有障碍,张吉和就留他在本村干活,每月发奖金。张吉和说,“在农村扶贫,党支部就是医生,要和贫困户有互动,诊断出贫困户的‘病根’,开好药。”

  十几年前,村干部一年到头就忙活几件事——催耕、催种、收粮、收钱,用张吉和的话说,“老盯着老百姓口袋里那点钱”。现在,张吉和带领着村干部逐渐转变观念,搞起了村庄经营、服务群众。村党支部决定,拿出经营收入的一半用于民生,再拿出40%用于村集体经济发展,剩下的10%作为管理费用。

  现在,村里60岁以上老人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费用由集体承担,其余群众补助一半;给幼儿园、小学的孩子们每人每年免费做两身校服;独生子女户、双女绝育户的孩子上幼儿园、小学、初中均按月给予奖励补贴……一项项惠民措施让老百姓感到温暖。“我们抓基层工作得带着感情干,把成绩写在百姓笑脸上。”张吉和说。

  张吉和始终认为,农村党支部不光肩负着服务群众、为群众谋福利的义务,还肩负着组织群众、教育群众的责任。今年,村里成立了党的富民政策宣讲队,重点宣传改革开放40年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巨大成就。

  在张吉和心里有个小目标,用他的话说,这叫群众“四有”:年年有盼头,月月有钱挣,天天有笑脸,时时有梦想。他说,“到2020年要实现全面小康,我们村的人均收入也要突破2万元,村集体收入突破300万元,老百姓的日子一天比一天好。”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孙翔

推荐阅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