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2018专题汇总>2018全国两会>本网特稿

为乡村全面振兴贡献山东力量

2018-03-09 07:09:00 来源: 大众日报 作者:

  

  图:郯城县郯城街道陵坡村村民朱怀亮在晾晒收获的玉米。(□新华社发)  图:枣庄市千佛崖村党支部书记李晨(左一)向村民宣讲十九大精神。(□新华社发)  图:泗水县广泛开展乡村儒学讲堂活动。(□资料图)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决定着全面小康社会的成色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质量。要深刻认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扎扎实实把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好。”3月8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山东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引起住鲁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们的热烈反响。

  大家表示,一定贯彻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扎扎实实推动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推动乡村振兴健康有序推进,补齐农业农村发展短板,再创农业农村发展新优势,加快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为实现我国乡村全面振兴贡献山东力量。

  推动乡村产业振兴:

  推进农业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

  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山东团审议时指出,要推动乡村产业振兴,紧紧围绕发展现代农业,围绕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构建乡村产业体系,实现产业兴旺,把产业发展落到促进农民增收上来,全力以赴消除农村贫困,推动乡村生活富裕。要发展现代农业,确保国家粮食安全,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推进农业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提高农业创新力、竞争力、全要素生产率,提高农业质量、效益、整体素质。

  曹县磐石街道办事处五里墩村党支部书记王银香代表对总书记的这一要求深有感触。五里墩村曾经是一个远近闻名的贫困村,后来依靠发展立体种植和养殖业才逐渐富裕起来。王银香说,三农问题面广量大,其中很大一个问题就是农产品附加值太低,农业“脖子”太长,投入大、见效慢的特点突出。只有按照总书记提出的要求,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拉长产业链,才能增加附加值,让农民真正富裕起来。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就得让乡村成为农民安居立业的美好家园。”东营市市长赵豪志代表说,传统农业时常出现“丰产不丰收”现象,这值得我们深思。要增加农业的附加值,就要让农民群众不仅从土里挖金,更能从农产品品牌里挖到真金白银。东营要认真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选择一批基础条件好、产业优势突出、示范带动能力强的区域,规划建设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和田园综合体。围绕畜牧、食用菌、蔬菜等主导产业,加快发展工厂化农业,让优质农产品销得更远、卖得更好。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按照总书记讲话要求,构建乡村产业体系。”滨州市市长崔洪刚代表说,要在城市资本投资多元化的情况下,组织引导“城资下乡”,盘活农村资源。在滨州博兴,当地引导京博集团参与乡村振兴,与镇上战略合作,累计投资12.7亿元,完成了11个村的整村搬迁,节约建设用地2700亩。镇上将11个村的3.2万亩土地统一流转给京博,企业投资5亿元,建成了万亩生态林场和有机果蔬、食用菌、畜禽水产养殖三大生态农业基地。当地群众拿到每亩地944元流转费后,每年还可增收2到3万元,成为地道的产业工人。

  推动乡村人才振兴:

  把人力资本开发放在首要位置

  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山东团审议时强调,要推动乡村人才振兴,把人力资本开发放在首要位置,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让愿意留在乡村、建设家乡的人留得安心,让愿意上山下乡、回报乡村的人更有信心,激励各类人才在农村广阔天地大施所能、大展才华、大显身手,打造一支强大的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在乡村形成人才、土地、资金、产业汇聚的良性循环。

  “落实总书记要求,如何让年轻人愿意留在农村,留在农业,这是个非常值得研究的课题。”国家玉米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东)主任、登海种业名誉董事长李登海说,登海种业里有很多年轻的研发人才,要留住他们,既需要这些年轻人有为国家、为农业奉献的精神,也得让他们的付出有合理的回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农村的天地广阔大有作为,只要给年轻人足够的舞台、合理的待遇,就一定能吸引大批有志青年扎根农村、投身农业。

  茌平县贾寨镇耿店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耿遵珠代表说,总书记指出“打造一支强大的乡村振兴人才队伍”,这至关重要。他发现,现在很多村留下的多是“386199部队”,原来留守妇女还挺多,现在也都出去打工去了。为了吸引年轻人回农村,耿遵珠没少花心思。他说:“当务之急是发展产业,有产业就有就业,有产业就能吸引人才。”耿遵珠带领村民种大棚,从60多个小土棚一直干到全村户均3.4个大棚,保守估计户均年收入10万元。现在的耿店村成了“鲁西小寿光”,年轻人纷纷回村种菜,成了“棚二代”。要留住人才,配套设施也很重要,耿遵珠说:“村里富裕后,我们逐步建起了育苗场、批发市场、合作社,工作很方便,收入也不错;村民住上了楼房,通了暖气,有农家书屋可以看书,有广场可以健身,你说这年轻人还能不回来吗?”

  “互联网+农业”的快速推进,也为解决乡村振兴的人才难题提供了新可能。海尔集团与大蒜之乡金乡的合作让人眼前一亮。金乡大蒜的种植面积、产量、品质均居全国前列,但在飞速发展的互联网时代,传统的大蒜营销模式局限性日益显现,制约了这一农产品品牌的发展壮大。获悉这一情况后,海尔与金乡合作,将海尔研发的COSMOPlat工业互联网平台引入金乡大蒜的产销过程,完全颠覆了传统大蒜产销模式,为蒜农和蒜企分别提升30%的利润。

  海尔集团公司总裁周云杰代表说,农民的创造力、对事业的追求心,一点不比城市居民差。海尔工业互联网平台的植入,不是简单地给农民资金,而是给农民一个创业的平台,帮助他们具备创业的能力,这将把大量农村劳动力变成现代创业者。

  推动乡村文化振兴:

  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

  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山东团审议时指出,要推动乡村文化振兴,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和公共文化建设,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深入挖掘优秀传统农耕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培育挖掘乡土文化人才,弘扬主旋律和社会正气,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改善农民精神风貌,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

  “乡村文明是中华民族文明史的主体,村庄是这种文明的载体,耕读文明是我们的软实力。”省文联主席潘鲁生委员说,作为长期从事农村文化研究的专家,要以实际行动落实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继续做好“民间文化”“手艺农村”调研,服务发展乡村特色文化产业,推进文化惠民,带动文化致富,服务乡村“产业——生态——文化”一体化发展,以文化振兴服务乡村振兴。我们要积极传播和发展乡村文明,服务重建乡村的知识阶层,传播培育乡贤文化,鼓励大学生村官、退休教师等各方社会贤达投身乡村建设,推动人才回乡、信息回传,使优秀资源回到乡村、惠及乡村。我们要深入乡村加强文化调研,服务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以文化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建设乡村思想道德高地。我们要加强乡村宜居建设,保持乡土文化景观,提高乡建文化质量,服务打造与自然环境、历史文化匹配的美丽乡村,提振乡村自信和吸引力。“当前,我们正在响应总书记倡导的改善农村生活环境的“厕所革命”号召,开展设计服务民生的设计创作,从乡村现实出发、从村民需求出发,服务乡村宜居建设。”

  山东画院院长孔维克委员提出,在乡村文化建设方面,可以发挥孔子基金会的作用,通过在乡村建设孔子学堂的方式,把传统文化融入乡风民俗、日常生活,助推乡村振兴。孔子学堂是中国孔子基金会所倡导建设的大型公益性品牌项目,通过在城市、乡村各种机构、单位建立孔子学堂,建设中国人自己的精神家园。“孔子学堂的宗旨是写好字、读好书、做好人,这与我们传承乡土文化、培育乡村文明新风尚的宗旨不谋而合。孔子学堂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乡村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的重要阵地,通过在乡村建设孔子学堂,可把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机结合起来,使农民过上健康向上的文化生活。”孔维克表示。

  乡村振兴,离不开农民文化素质的提高。菏泽鄄城县董口镇前元村紧靠黄河大堤,属于欠发达地区。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张广营代表说,“30年前我刚当村主任的时候,全村上下最高学历就是高中,而且只有4个人,很多孩子考出去就不回来了。”现在这种情况已经极大扭转,但与城里相比,乡村教育仍有差距。2001年,前元村动工建设自己的第一所学校,现在这所小学已经发展成为董口镇的五所重点小学之一。今年张广营又争取到了新建教学楼的批复,可以容纳18个班的教学楼正拔地而起。“总书记的重要讲话,让我对乡村文化振兴充满信心,我们一定把乡村教育办好。” 

  推动乡村生态振兴:

  让良好生态成为乡村振兴支撑点

  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山东团审议时强调,要推动乡村生态振兴,坚持绿色发展,加强农村突出环境问题综合治理,扎实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计划,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完善农村生活设施,打造农民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让良好生态成为乡村振兴支撑点。

  “我完全拥护总书记的讲话,特别是他对推动乡村生态振兴的要求,非常重要、非常紧迫。近几年,各级政府对环保投入很大,村里周围的环境变化也很明显,河里再也见不到发臭的水了。但农村的生态环境治理,还有很多工作要做。”临邑县富民小麦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魏德东代表回忆说,他读小学的时候,每到夏天都要去村边小河里游泳。但近些年随着气候干旱,河里的水少了,水质也没法跟小时候比。现在即使再热的天,也很难看到有人去河里洗澡。“推动乡村振兴,必须是绿色发展,让农民能够生活在一个美丽的家园。”

  过度使用化肥,是造成农村土壤和水体污染的重要原因。国家缓控释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金正大生态工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万连步代表说,当下化学肥料的施用对我国粮食增产贡献巨大,但近年来化肥过量施用、盲目施用的问题日益突出,化肥平均利用率不足40%,导致土壤生态平衡出现问题,肥料的流失也造成了环境污染。“总书记强调要推动乡村生态振兴,落实这一要求,必须努力实现化肥使用量零增长。”万连步表示,要在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上,精准施肥减量,提高化肥利用效率,促进农业由过度依赖资源消耗向追求绿色生态可持续转变,走出一条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农业发展之路。

  “人居环境的改善,对乡村振兴是至关重要的。农村要有吸引力,除了产业要留住人,人居环境也是个重要因素。”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厅长王玉志代表说,与美丽乡村的标准相比较,现在的农村人居环境还是比较差,一些地方垃圾到处堆放,污水没得到有效治理,村容村貌也很单一。王玉志说,下一步,我省将认真贯彻落实习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按照乡村振兴的标准,开展农村人居环境三年整治行动,搞好垃圾处理和厕所革命。各地具体的办法,可以因地制宜,条件好的地方标准可以高一些,条件差的地方标准可以低一些,但一定要达到干干净净这个最低标准。此外,我省还将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像水、电、路、暖、气等,也是农村吸引力的重要方面,这些基础设施搞好了,农村才能真正宜居宜业。

  推动乡村组织振兴:

  确保乡村社会充满活力安定有序

  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山东团审议时指出,要推动乡村组织振兴,打造千千万万个坚强的农村基层党组织,培养千千万万名优秀的农村基层党组织书记,深化村民自治实践,发展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现代乡村社会治理体制,确保乡村社会充满活力、安定有序。

  人心齐才能人气旺。代表委员们对习总书记关于推动乡村组织振兴的要求深有感触:送钱送物不如选个好支部。一些经济不见起色、发展滞后的村庄,多少都存在班子涣散、人心不齐的现象,这与那些党建抓得实、致富有道的村形成鲜明对比。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落实习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以选好配强村两委干部队伍作保障。”农工党山东省委主委段青英委员说,村干部是干部队伍金字塔的“底座”,事关党的执政根基,必须抓住村“两委”干部队伍建设这个牛鼻子,引入优秀人才“活水”。段青英建议,实行村干部职业化,不设编制、不改身份,明确其为干部队伍一部分。其劳动报酬明确为工资,不低于当地农民人均纯收入2倍,列入国家和省市财政,按月支付、正常增长,养老、医疗保障不设门槛,全覆盖,干一年买一年保险,使村干部成为一种体面的职业。同时打通晋升渠道,乡镇公务员、事业单位定向村干部招考常态化,每年都拿出一定名额,从优秀村干部特别是支部书记中考选。

  “我们的实践证明,总书记对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要求,非常有指导性、针对性。实现乡村振兴,基层党组织必须坚强,党员队伍必须过硬。”这一点,沂南县铜井镇两泉坡社区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李树睦代表也深有体会。两泉坡村早年间派系对立严重,村里的工作开展不下去。村里吃水靠两眼泉,每到旱季,取水的村民从早到晚排长队。李树睦组织村两委干部、党员代表、村民代表研究打井,会上大家一致同意,但到了出工时却都打起退堂鼓。李树睦的父亲是一名老党员,关键时刻,挺身而出当义务工,这才带动起了村里的群众,打井得以顺利进行。如今,两泉坡社区老百姓的日子早就大变样,很多村民都开上了小汽车。为何能有这么大的变化?“村里每遇到大事,总是党支部牵头拿方向,大伙再商量,最后民主决策。”李树睦坦言,村干部首先要一身正气,还得多听取群众意见,这样才能办成事。

  推动乡村振兴健康有序进行:

  规划先行、精准施策、分类推进

  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山东团审议时强调,要推动乡村振兴健康有序进行,规划先行、精准施策、分类推进,科学把握各地差异和特点,注重地域特色,体现乡土风情,特别要保护好传统村落、民族村寨、传统建筑,不搞一刀切,不搞统一模式,不搞层层加码,杜绝“形象工程”。

  “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千万不能搞运动式,要按照总书记提出的要求,在做好规划的前提之下,一步步扎实推进。”王玉志说,美丽乡村建设必须因地制宜,要根据不同地域特色、文化传承做好规划,建筑不光要有居住功能,还要因山就势,保留好当地的特色文化,保持好乡村的肌理。他提醒,在乡村搞建设跟在城市不一样,乡村有乡村的风格,乡村有乡村的韵味。比如说山东沿海地区有海草房,沂蒙山区有石头房,鲁西北也有特色民居,这些特色要想保持好,就需要政府先把规划拿出来,做好典型示范,再一步步有序推进。

  “推动乡村振兴健康有序进行,总书记的提醒真是切中要害。”郓城宋江武术学校校长樊庆斌委员说,乡村旅游成为带动农民增收、乡村发展的有效载体,不少乡镇通过发展旅游成功改善了乡村环境,引领农民脱贫致富。但与此同时,巨大的市场潜力、政策的大力支持,再加上看起来很低的门槛,也容易造成有些乡镇有条件要上、没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旅游项目的现象,导致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比如只重规模不讲质量、不顾长远粗制滥造等。他说,搞乡村旅游也要把握总书记讲的“健康有序”的指导原则,要有自己特色,要统筹兼顾,要充分考虑文化底蕴,自然特色、交通条件、投入与回报等因素,切不可一哄而上,搞遍地开花。政府也要搞好统筹规划,对资源丰富、条件充足的予以重点扶持,变“撒芝麻盐”为“重点突破”。

  (□本报记者 廉卫东 魏然 杨学莹 赵琳 张春晓 李子路 赵君 齐静)

  (本报北京3月8日电)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王晓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