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舟共济,天下一家 让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的阳光普照世界

2018-09-27 09:54:00 来源: 大众日报 作者: 陈来

  亟须树立

  人类文明的共通意识

  清华大学国学院院长 陈来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文明是多彩、平等、开放、包容的,文明没有高下、优劣之分,只有特色和地域之别。文明差异不应该成为世界冲突的根源,而应该成为人类文明进步的动力。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习近平总书记所作的一系列重要论述,凝结着中华民族在长期文明交往中的思想智慧,反映了中国人对人类文明历史和现实的思考,也集中表达了中国共产党所秉持的文明观。上述文明观,立足于中华文明的精神,实际上表达了人类文明的共通共融意识。宇宙只有一个地球,人类共有一个家园。我们今天亟须树立这种人类文明的共通意识,在文明观上有整体意识、大局意识、一体意识,才能有效化解文明差异所可能带来的纷争与冲突。

  所有的人都是命运共同体

  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副院长、教授

  颜炳罡

  在儒家看来,宇宙是一大家庭,所有的人都生活在同一个天空下,这叫“天覆”,生活在同一大地之上,这叫“地载”。在天覆地载的意义上,所有的人都是命运共同体。天是父亲,地是母亲,在天父地母的意义上,所有生活于天地间的人都是天地的儿女,又称“同胞”,而万物皆是伙伴,这就是北宋哲学家张载的“民胞物与”的观念。

  儒家不是爱的空想主义,而是爱的现实主义,换言之,儒家不是空头讲爱,而更注重如何才能将爱进行到底,即爱的方法。从“近能取譬”到“泛爱众”,从“泛爱众”进而又回到“亲仁”,在“仁爱”的曲折中逐步被放大而又驱于冷静。孟子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是实现“泛爱众”的路径。韩愈在《原道》里说“博爱之谓仁”,“仁爱就是博爱”就是从这个意义上说的。

  从《培拉特紫色圣典》

  看民心相通

  阿尔巴尼亚科学院院士 沙班·西纳尼

  《圣经》是西方文明的重要承载,全世界目前有七个抄本,其中在阿尔巴尼亚留存了一本《培拉特紫色圣典》。这个圣经抄本是用紫色的羊皮卷抄写的,所以叫紫色圣典。这部6世纪的作品是阿尔巴尼亚最重要的圣典。

  二战期间,《培拉特紫色圣典》曾被严重毁损。新中国成立后,派来专家进行技术修补,帮助阿尔巴尼亚挽救了这个圣经抄本,挽救了这部承载我们文明和历史的圣典。前几年,圣典又进行了修补,中阿两国的专家通力合作,中国专家娴熟的技术展示了这个国家对于传统文化的珍视,让我十分感动。这两次修复,是两国人民伟大友谊的见证。

  当人类进入文明时代,中华民族用竹简镌刻文字,西方人在用羊皮抄写《圣训》。那时候,用羊皮和竹简都能够交流,在当今“互联网+”的时代,交通和信息如此便捷,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坐下来诚恳交流,有什么理由不让民心相通,有什么理由不让文明融合呢?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必须对话协商

  山东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孙聚友

  当前,人类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面临着此起彼伏的各种错综复杂的严峻挑战。构建人心和善、家庭和睦、社会和谐、世界和平、天下和合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当今世界的价值追求,是世界人民的呼声,全球各民族的诉求,人类共同的愿望。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以和平、发展、合作、共赢为宗旨,以和而不同为指导,旨在实现世界的和平进步发展,化解各种错综复杂的冲突、对抗。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持久和平的世界,开创人类命运的新纪元,必须要集合世界各文明的优秀思想。必须对话协商,通过以高超的智慧、精微而充分的商洽、商酌、商议,以取得共识互包、共鸣互信、共存互尊、共事互诚、共管互制,才能化解冲突危机,消弭恐怖战乱,逐渐弥合多元差异,以驶向一个真诚和平共治共处的新世界。

  从原始儒家汲取思想启迪

  苏州大学哲学系教授 蒋国保

  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信念,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正是人不可推卸而应当担当的使命。因为人欲正视自己的命运,首先就要真诚地相信人有着共同的根本利益、共同的基本愿望与要求,是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的命运共同体。

  原始儒家认为,人之所以有着共同的利益、共同的命运,是因为人作为不同于禽兽的特殊群体,其本性是相同的,在本性上都是一样的善良,能够把人当人待。把人当人待,是人能结成命运共同体的最根本的保证,体现了人作为道德存在而不同于其它动物的本质属性。人要体现自己的本质,就有必要结成命运共同体;人要结成命运共同体,无论什么人都要“仁以为己任”,将奉行“仁”作为自己应尽的做人职责。“樊迟问仁;子曰‘爱人’”,奉行“仁”,具体的讲就是以“爱人”作为处理人际关系的根本原则。利益当头,决不不择手段地损人利己,而是“己欲立而立人”,为他人着想,积极帮助别人与自己一起获得其正当的利益。

 (□记者 赵 琳 刘一颖         张依盟 整理)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石慧

推荐阅读
  • 个个有学上 人人可出彩(壮阔东方潮 奋进新时代——庆祝改革开放40年·数说)

    微信截图_20180927081044.png

    ”改革开放后哈佛大学聘任的第一位来自中国大陆的终身教授谢晓亮笑了,今年7月,他正式回到母校北京大学全职任教。……  一组数据再清楚不过:从新中国成立时10个人中有8个是文盲,到如今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超过13.3年,相当于大学一年级水平;[详细]

    09-27 08-09人民网-人民日报
  • 虚假诉讼罪如何认定,如何定罪量刑?最高法回应

    1ed6263b0d8147d1894803f725df0f53.jpg

    日前,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布《关于办理虚假诉讼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解释》明确,虽然不具备上述情形,但行为人具有虚假诉讼违法犯罪前科,或者多次实施虚假诉讼行为的,也应认定为虚假诉讼罪。[详细]

    09-27 08-09中国新闻网
  • 过半受访者建议父母生二孩前给大孩做好心理建设

    haizi.png

    武汉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徐少舟说,很多有二孩的家庭,父母都会注意培养孩子之间的情感,教育他们不分彼此。调查中,69.3%的受访者对处理家里两个孩子的关系感到苦恼过或仍在苦恼,其中28.3%的受访者依然苦恼,41.0%的受访者苦恼过,但都是一时的,30.8%的受访者没有...[详细]

    09-27 08-09中国青年报
  • 女子公交车上遭猥亵?警方通报称两人育有一女

    据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流市公安局官方微博消息,针对“公交车上一名女性被一男子强制抱住疑遭猥亵”一事,北流市公安局26日发布通报称,当事人罗某荣与苏某某已共同生活多年,并于2016年育有一女。[详细]

    09-27 08-09北京晨报
  • 白皮书有理有据 合作共赢是正途——国际社会关注《关于中美经贸摩擦的事实与中方立场》白皮书

    新华社北京9月26日电 题:白皮书有理有据 合作共赢是正途——国际社会关注《关于中美经贸摩擦的事实与中方立场》白皮书 德国经济研究所国际经济助理研究员马克斯·哈尼施告诉新华社记者,美国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和征收惩罚性关税,对全球多边贸易体系以及全球贸...[详细]

    09-27 10-09新华网
  • 新华时评:共赢才能通向世界更好的未来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4日发表了《关于中美经贸摩擦的事实和中方立场》白皮书,用客观全面的数据和事实再次证明了中美经贸合作是一种双赢关系,绝非零和博弈。中美经贸出现的问题表面看或许是两国之间的分歧,实则与全球经贸深度相关,将对全球经济走势带来外部效应。[详细]

    09-27 09-09新华网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