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海报新闻 媒体矩阵

大众网
全媒体
矩   阵

扫描有惊喜!

  • 海报新闻

  • 大众网官方微信

  • 大众网官方微博

  • 时政公众号爆三样

  • 大众海蓝

  • 大众网论坛

  • 山东手机报

山东手机报订阅方式:

移动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8000

联通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58000678

电信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97009

首页>2019专题汇总>省委经济工作会议>重磅评论

理上网来|山东引才如何更具“国际范”

2019

/ 12/27
来源:

大众日报

作者:

山东省委党校

手机查看

  国际人才竞争力,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活力、创新能力和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指标。近年来山东省引进外国人才规模不断扩大、结构不断优化、质量不断提高。但与广东、江苏相比,在引才力度、人才数量和结构、平台建设、创新创业环境等方面,仍存在一定差距。

  来看这样一组数据:

  据《中国区域国际人才竞争力报告(2017)》,在境外专家占当地城镇单位就业人员的比例方面,山东约为0.2%,而上海约为1.4%,北京约为1.0%,广东和江苏约为0.7%;

  企业负责人、高级管理(技术)人员、科研人员占长期专家的比例,山东约为60%,天津约为88%,广东、江苏约为80%左右;

  外来专家中最具创新性行业人才占比,山东约为40%,广东约为78%,江苏约为70%;

  长期专家占境外人才比例,山东约为50%,广东近90%。

  对比之下,山东省引进国际人才数量相对较少,且结构不尽合理,文教类专家占比大,经济类专家占比小。

  如何增强山东省对国际高端人才的吸引力,让山东引才更具“国际范”呢?这需要我们在掌握挖掘人才信息、完善人才引进制度、打造宜居工作生活环境等方面做好文章。

  NO.1|壹 大数据精准引才

  人才信息资源的掌握与挖掘,是推动国际人才集聚的关键环节。用好大数据,方能创新“聚才良方”,实现精准引才。

  “云平台”实现互联互通。搭建国际人才大数据平台,通过培育山东本土的国际化职业社交平台、国际猎头等途径,网联全球人才资源,实现大数据平台上的国内外人才资源互联互通。

  大数据实现精准引才。创新国际人才信息的发现机制,构建全球人才的综合性地图、专业性地图、区域地图等,并与山东产业发展(特别是新旧动能转换十强产业)进行信息关联。运用云计算服务系统,构建国际人才引进、使用、流动的风险评估与预警机制。

  用好大数据的预测机制。运用大数据构建人才集聚的预测机制,实施专项人才需求与短期人才需求预测,编制人才需求信心指数等,凸显预测机制的前瞻性与战略性,与国家战略相配合。

  NO.2|贰 用“好政策”搭“好平台”

  利用山东建设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的契机,用好政策,搭建平台。

  资助力度不能小。在引进国际一流的产业领军人才(如诺贝尔奖获得者或者某学科国际顶尖人才)和创新团队时,项目研究经费应向广东、江苏等省份看齐。完善各个单位部门积极对接引进国际人才的专项基金政策,设立引进国际人才专项基金。采用“政府资助+股权+债权”方式,以政府资金撬动银行、风险投资等社会资本投入,实现投资多元化。

  平台要与国际接轨。在现有国家级平台和省级平台的基础上,建设一批世界级实验室,吸引更多的世界500强企业来鲁,在山东吸引跨国公司设立全球性或区域性研发总部,吸引并集聚全球一流人才及创新团队。

  建设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基地,充分利用海外高端人才,探索搭建院士工作站、诺贝尔奖获得者工作站等,柔性引进海内外院士、诺贝尔奖获得者等顶尖领军人才。

  投资高校就是投资人才。要提高高等教育水平,增加对高校的基础设施和研发投入。在这一过程中,政府要重视对科研机构基础设施、设备器材、教学服务等方面的投入,而不是简单地利用高薪去吸引国际人才。

  完善国际人才评价和激励制度。围绕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创业生态链,进一步创新国际人才评价、激励制度。如构建市场化的国际人才评价体系,构建良好的创业融资环境,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等。

  NO.3|叁 软环境不可或缺

  北京正推进中关村大街国际人才社区建设,将打造国际高端人才公寓、特色街区,加强国际学校建设,健全国际人才服务体系,打造宜居宜业的“类海外”环境。

  借鉴这样的做法,在推动国际人才的无障碍居住和社区融入方面,山东也可考虑针对不同国际人才群体的集聚程度和文化的需求,在济南、青岛、烟台等城市,规划建设符合国际标准、具有山东特色的国际生活社区、国际消费街区。

  这不仅包括建设一定数量的公园绿地和先进的国际交通体系,还要创造先进的国际通信条件和便利的国际交流合作基础,使国际人才随时随地与国际产业发展的最新趋势进行紧密沟通和联系。

  此外,要培育具有国际化的人文环境,建设容纳多元文化的聚会场所;可试点社会力量举办外籍人员子女学校;完善国际人才医疗保障体系,降低国际人才就医成本。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王晓亮

相关推荐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