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岳谈|山东为什么总能涌现经典红色大剧

2019-07-06 06:35:00 来源: 大众日报·新锐大众 作者: 周学泽

“根之茂者其实遂,膏之沃者其光晔”,文起八代之衰的韩愈这句名言,正可以形容近年来山东红色剧目的创作。

一段时间以来,大型民族歌剧《沂蒙山》在北京、沈阳、福州和山东各地演出,掀起阵阵红色波涛,场内场外好评如潮;红色舞剧《乳娘》、吕剧《大河开凌》等红色剧目,也观者如涌,收获各方热赞。

这些以根源于齐鲁大地红色故事为题材的红色剧目,何以情动四方?山东为什么总能涌现经典红色大剧?

●真实而具有非凡感人力量

最感人的故事,永远扎根于现实。

红色剧目反映下的山东,是一片对中国革命作出特别贡献的神圣土地。1938年12月,毛主席高瞻远瞩,作出“派兵去山东”这一决定未来中国命运的战略部署。由此,八路军115师冒雪昂然赴山东,以沂蒙山为中心建立山东抗日革命根据地。在共产党的领导和影响下,山东3800万人和子弟兵共赴时艰,同仇敌忾,浴血奋战,在山东大地上演奏了一曲抗击侵略者的英雄史歌,用生命和鲜血为中华民族的独立和人民解放立下卓越功勋。

大型民族歌剧《沂蒙山》、红色舞剧《乳娘》、吕剧《大河开凌》三个红色剧目都是取材于上述背景下的山东大地,三个红色剧目的剧情地点分别是沂蒙山革命根据地、胶东革命根据地和广饶县。

山东广饶县是国内发现《共产党宣言》中文全译本最早版本的地方,沂蒙山和胶东是中国共产党在山东最重要的两块革命根据地,其中沂蒙山根据地分别是抗日战争期间中共山东分局、解放战争期间中共中央华东局的创设地和所在地,指挥指导全山东的革命工作。

三个剧目皆取材于历史真实。《大河开凌》的故事发生在1927年至1976年山东广饶县城和刘集村,讲述了一位普通农民与《共产党宣言》最早的中文译本相遇、相护相知相救相依相守的故事;《沂蒙山》以抗日战争期间大青山突围、渊子崖战役为创作素材,讲述了海棠、林生、夏荷等主要角色的个人命运与国家危亡交织在一起,牺牲小我、军民一心、团结抗战的故事。《乳娘》讲述了抗战时期胶东“乳娘”冒着生命危险哺育前线子弟兵后代和烈士遗孤的感人事迹,讴歌了山东女性在峥嵘岁月所展现出的人间大爱。

三个剧目中的很多情节细节,都有历史依据。比如:为保护《共产党宣言》红色小书不惜献出生命;新娘送新郎上战场,新郎牺牲在前线;生死关头,为了保护革命后代,不得不舍弃亲生骨肉;危急时刻,牺牲自己保护八路军。故事情节皆有所本,使剧目具有催人泪下的天然力量。据统计,乳山根据地300多名乳娘和保育员曾经养育了1223名革命后代,《乳娘》在国家大剧院演出时,曾经被乳山乳娘抚育的乳儿宋玉芳和于致荣两位老人现身舞台,震动全场观众。

《沂蒙山》主创人员则6进沂蒙山,多次走进山东省政府旧址、八路军115师司令部旧址、沂蒙革命纪念馆、孟良崮战役纪念馆、渊子崖烈士陵园等地,还与当地老者深入座谈,这使演员的言行举止充满真情实感。

●新时代呼唤更多红色历史经典

从1938年毛主席决定“派兵到山东”算起,时光已经走过80多年。即使那时呱呱坠地的婴儿,都已经到耄耋之年;那时正值青春年少的战士,存世者至少已经百岁左右。

往昔岁月一步步远去,故人渐稀,但历史使命仍在今天人们的身上延续。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革命老区山东临沂市考察时深情地说:“在沂蒙这片红色土地上,诞生了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儿女,沂蒙六姐妹、沂蒙母亲、沂蒙红嫂的事迹十分感人。”“沂蒙精神与延安精神、井冈山精神、西柏坡精神一样,是党和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要不断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发扬光大。”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接过历史的“接力棒”,年轻一代需要补足历史功课。只有传承好宝贵的红色基因,明白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走过的沟沟坎坎,和创造的一件件丰功伟绩,代代牢记,才能不忘初心,不迷失前进的方向和道路。

在新时代弘扬传承革命精神,是文艺工作者的使命与责任。让年轻一代熟知革命历史,创作高质量的红色历史剧目、电影,是重要的渠道。大型民族歌剧《沂蒙山》、红色舞剧《乳娘》、吕剧《大河开凌》等红色剧目的成功演出,为年轻一代打开了一扇了解革命历史的窗口,提供了高质量的精神食粮,这种创作思路需要继续坚持。

●山东革命历史,是一座需进一步深挖的红色艺术宝藏。

山东革命历史,是一座需要进一步深挖的红色艺术宝藏。据记载,在抗日战争时期,仅420万人口的沂蒙山革命根据地,就有120多万人拥军支前,20多万人参军参战,10多万将士血染疆场。

曾在山东奋战8年的罗荣桓元帅曾这样概括:“山东人民对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都有重大贡献,前后出的兵员总数在100万人以上。现在山东籍的干部遍布全国,有好几个军是从山东发展起来的”,“如果没有山东根据地,要集中那么多的兵力进军东北是不可能的;没有山东根据地,解放战争初期集中我军向北转移就没有立足点,对后来大江南北的作战支援也将是很困难的”。

正因为这样,我们看到1948年4月第一支打入南京国民党总统府的解放军部队,大部是原华野鲁中南纵队;1949年挺进北平的第一支解放军41军,正是1945年由山东解放区进入东北的部队。

毛泽东同志对山东在革命全局中的地位曾给予总结式高度评价:“山东把所有的战略点线都抢占和包围了。只有山东全省是我们完整的、最重要的战略基地。北占东北,南下长江,都主要依靠山东。”

“主要依靠山东”,充分说明了山东革命根据地在革命全局中的突出作用。往后看,我们已经成功创作了很多反映山东革命历史的艺术作品;往前看,新时代催促我们还要下大力气挖掘更多山东革命历史中的光辉点,才能不负山东人民在革命中作出的卓越贡献。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王晓亮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