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020专题汇总 >谁不说俺家乡好 >耿店村 >最新报道
2020
06:29
来源

大众报业·大众日报

  “棚二代”成长记

  在希望的田野上,年轻人敢想敢干敢创新,为耿店村带来更多发展活力

  □记者 孙亚飞 通讯员 赵玉国 报道 今年,耿店村“棚二代”又新建大棚85个,改扩建大棚13个,全村大棚数量已超700个。图为航拍耿店村大棚布局。

  七八月份,正值聊城茌平区贾寨镇耿店村的蔬菜大棚休棚期,33岁的“棚二代”曹有忠却趁着别人农闲的时间挣了10多万。“今年葡萄首季下果,挣这些钱不算多。等明年葡萄正式丰产,梨树、桃树长成生果,一年纯挣40万不成问题。”曹有忠说。

  2018年,毕业于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的曹有忠返乡创业。从未接触过农活的他选择种棚,开始新一轮的学习。

  曹有忠投入20万元,建起了6个温室大棚,跟着同村种尖椒的村民边学边干。就在耿店村村民还在为“大学生跟着村民学扣棚”一事议论纷纷时,曹有忠另一个大胆决定直接在全村“炸了锅”——他要流转100亩土地建水果农场。

  村民多年来依靠大棚种植尖椒和西红柿,收入稳定技术成熟。很多村民劝曹有忠不要冒进,可曹有忠十分执拗,还说服了村支书耿遵珠支持自己的想法。

  “这些年,村里产业发展快,很多年轻人返乡创业实现了致富增收,就连总书记也点赞咱村。感受到国家对乡村振兴的支持力度,我决心回村试试身手。”曹有忠说,“我曾做过生鲜电商,知道产品品控在电商销售的重要性。我想继续做电商,希望依靠村里的配套服务发展果树种植,把产品品质掌握在自己手里。”

  经过开会研究,耿店村“两委”决定由村绿冠蔬菜合作社无偿提供占地25亩的11个大拱棚让他栽种葡萄,由村“两委”协调60亩土地和15亩土地分别供他栽种梨树和桃树。耿遵珠认为,曹有忠的选择将会为耿店村带来更多可能。

  曹有忠的闯劲在上一辈耿店人身上同样清晰可见。

  耿店村距离城区30多公里,没有发展工商业的基础,只得考虑在土地里“刨金”。2002年,三十出头的耿遵珠上任村支书。在分析了当时村里的实际情况后,耿遵珠认为要想提高村民收入,还得靠大棚菜。可当时种植多年的大棚芸豆因重茬出现大面积死秧,村民已对种棚心灰意冷。

  为了重拾种棚信心,耿遵珠带领耿店人到寿光参观,开阔眼界。党支部还直接从寿光聘请农业专家进村授课,指导村民种上了黄瓜、尖椒、西红柿。

  村民说卖菜难,耿店村就自建蔬菜批发市场;村民说土地流转难,耿店村就支部领办合作社;村民说买苗难,耿店村就引进优质育苗场……想民所想,解民所难,耿店村的蔬菜大棚又“活了”。

  2006年,首批“棚二代”享受到了耿店村产业转型的红利。“我的前两个棚,一开始种的就是芸豆,一年干下来最多挣5000块钱。后来,我跟着村里一起对棚进行了改造,铺设了滴灌,安装了自动卷帘机,棚里的作物也改种了尖椒。现在,我一个棚能挣5万左右,纯利润在2万左右。”“棚二代”耿立财说,他们这一代人种棚,已经与上一代不一样了。

  蔬菜产业焕发新生,吸引了86名“棚二代”带着“棚媳妇”“棚女婿”回村创业。今年,耿店村“棚二代”又新建大棚85个,改扩建大棚13个,全村大棚数量已超700个。

  “敢闯敢试,才有了耿店的今天。时代在发展,未来的农村属于年轻人。”耿遵珠说,耿店村现有的蔬菜产业,为年轻人创业提供了优质平台。他一直鼓励年轻人要靠脑子挣钱,做敢想敢干、敢闯敢试的耿店人。

  有了好平台,又有好的创业环境,“棚二代”们纷纷崭露头角。43岁的任传华,被村民称为“耿店棚王”。这位首次种棚几乎赔进全部身家的“棚二代”,认准了耿店村的蔬菜产业。他从银行贷款60万,再次建起10个冬暖式大棚。经过多年发展,如今的21个大棚成为任传华的最大资产。“行情好时,一年纯挣80来万。”

  依托村内“保姆式”配套服务,患有先天脊柱侧弯的90后“棚二代”耿付征不仅自己收获了2个棚,还帮着父亲管理棚,一年能挣10万元。买了车,买了房,还在村里入了党,耿付征的奋斗历程让村民赞不绝口。

  耿遵珠说,如今的“棚二代”脑子活、眼界广,敢做致富路上的追梦人。他们会为耿店村发展带来了更多活力、更大动力。

责任编辑:刘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