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5
  • 视频
  • 视频

《深圳的脚步》第3期(下)丨刘培超:站在山大的肩膀上,长在深圳的土壤里

来源:大众网发布时间:2020-08-21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张玉升 深圳报道

  4.运动启示:不断地归零,不断地坚持

  感恩于山大对自己和团队的培养,让团队拥有了踏实的技术功底,扎实的技术沉淀,以及来自众多山大老师、学长的大力支持。但创业何其容易,远远不是大学里想得那么简单。

  刘培超告诉我,创业的路上,困难一直伴随着他们,成长越快,困难越多。

  对他个人而言,直面困难的时候,还有一个运动的爱好,一直也在陪伴着他。

  早在2010年,刘培超在山大就开始了长跑,先是在学校操场上跑3圈4圈、8圈10圈,直到20圈......

  一开始完全不知道马拉松,后来碰到一些体育特长生,才知道马拉松是怎么回事。

  体育特长生问他:要不要去跑马拉松?刘培超回复:好呀。

  正是从那个时候开始,刘培超爱上了长跑,之后一直坚持,坚持每年跑一个马拉松,算下来,他总共跑过六个全马。

  时间来到2016年,创业来到关键期,每天晚上12点多回家,躺下就想睡觉,很难再持续地跑下去。

  但运动的脚步,怎么可能停得下?

  这不,前脚刚“荒废”长跑,后脚就玩上滑雪、冲浪、潜水、攀岩......

  为什么?刘培超自问自答:创业之后特别累,随时随刻都在想着工作的事情,好几个同事告诉他,连他出差睡觉说梦话,说的全是工作的事。

  如何从繁忙的工作中抽离出来?

  唯有运动。

  刘培超发现,只有在做极限运动的时候,自己是可以彻底放松的,因为要特别的专注,“一旦不专注,比如滑雪时还分心想工作,当场会摔的。

  继续以滑雪为例,每次滑完之后,刘培超说,他都会觉得特别的安静,特别的放松。

  放松之时,经常会冒出一些新的思路,“我的很多想法,都是在做完运动的这段时间里,迅速地想清楚的。”

  但滑雪只能在冬天,到夏天做什么?

  刘培超选择了冲浪,由冲浪而想探知海底的大千世界,又玩起了潜水......

  就像当年的长跑一样,在玩极限运动的道路上,越玩越投入,越玩越专业,越玩越有心得。

  刘培超觉得,玩任何一项运动,从入门到入迷,都是一个日渐精进的过程,这个过程,充满着挑战,充满着孤独,充满着痛苦。

  每一项运动,要想取得一丁点微小的进步,都要付出极大的代价和坚持。

  要不断地放弃舒适区,不断地获取新技能,从而带来愉悦的身体体验和运动体验。

  这过程,像极了创业。

  刘培超说,极限运动带给他至少两点启示:一是不断地归零,二是不断地坚持。

  企业成长的过程,无时无刻不面临着困难和挑战,当面对困难和挑战时,选择绕过去还是坚定地解决掉?

  从运动里,刘培超找到了答案。

  5.感恩深圳:前辈企业家和政府创造了创新的土壤

  回望在深圳的创业发展,刘培超由衷地说,自己是非常幸运的,要感谢的人有很多很多。

  首先是山大校友会,有很多人从不同的维度,在不同的阶段,都提供过帮助,算起来可能有上百位之多......

  初到深圳,像山东大学深圳研究院,深圳市山东商会,王立新会长等一大帮山大校友,“在我们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时,他们一句话或一个建议,就会让我们豁然开朗。”

  刘培超说,还有深圳市各级政府的领导、越疆的合作伙伴,以及投资人。目前越疆已经完成四轮融资,“在一些重要的时间节点,在团队最困难的时候,他们都挺身而出,选择相信我们,帮助我们”。

  刘培超感慨,来到深圳后,深感自己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深圳特区走过四十年,一代又一代的前辈企业家,创造了如今这么好的一个土壤——创新的土壤。

  “这个土壤,对于我们这一代创业者来说,是非常幸运的。”

  深圳之于其他城市,有哪些启示?

  刘培超表示,第一,在深圳,流动的人才特别多。“你可以找到各个领域的人,可以随时招聘到一个与企业发展阶段相匹配的人才。”

  比如拿财务总监来说,创业前期不需要财务总监,只需要一个会计就好,发展三五年后,需要财务总监时,如果在内地一些城市,能够匹配、能够流动的财务总监,根本就没几个。

  在刘培超看来,事可以将就,人不可以将就。因为人不可能一天两天就能改变,一旦他在这个位置上不合适,他会长期成为公司的短板,束缚公司的发展。

  第二,深圳的创投环境,特别的健全和健康。不管是四五人刚创业,还是要上市,都可以快速找到与企业相匹配的资金。拿创投机构来说,他们会根据你的状况来判断,没有资金,就投想法、投团队,投你未来的方向,投你这个行业未来的规模。

  “相比其他城市,在深圳创业,融资不会那么难,不会占用团队太多的时间,从而能够把更多时间放在公司的发展、产品的定义、人才的挖掘等方面。”

  第三,是深圳的政府角色和政策制定。刘培超以自身为例,“来深圳创业,一开始真的不知道官员在哪里,到第三年的时候都不知道政府在哪里,你问我区长是谁,区委书记是谁,我都不知道,但是我们知道,在这个过程中,从政府拿到了很多的补助。”

  他回忆,在创业到十几个人的时候,越疆收到来自政府的第一个100万元补助,然后陆续又收到各种技术的补助,但真的没有见过官员,都是直接从网上申报,专家答辩,过了,钱就到了账上......

  “只要你做的是最好的,就可以赢得这一块的支持,就是这样子。”

  刘培超说,近两年,越疆开始进入政府的视野,才有政府官员主动过来,询问公司有什么困难,有什么问题,可以随时通过视频呼叫......

  他特别举了一个例子,越疆前几年引进了一个高端人才,按政策政府补助是300万元,一开始一直没批,打电话问为什么,回答几个问题后,从网上补上,就过了。

  这就是特区政府的作风。

  刘培超表示,深圳的城市政策还有一个特点,“为了城市的发展,并不是为了绝对的公平”。

  此话怎讲?

  还是以人才政策为例,深圳到底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政府在制定政策时,很自然地会往需要的那个方向偏移。

  对此,网上也曾有人在吐槽,声称所获的奖项更高,却不在深圳的补助范围。在刘培超看来,这就是深圳通过制定人才政策在引导产业的发展。

  “即使你在某一方面取得很好的成绩,但不符合深圳的产业方向,你来了,短时间内无法形成配套,形成土壤,形成服务,我给你补助,也是白补。”

  6.支招山东:各地政府需要多一点耐心

  跟培超交流,一个不可错过的话题自然是山东,对于家乡的现在和未来,他有哪些观感和建议?

  “这两年回山东的次数比较多,跟济南还有青岛都有很多的互动”,刘培超表示,山东的底子厚,以重工业为主,从上世纪80年代到2000年这段时间,山东的发展在全国算是屈指可数。

  “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动能,从原有的工业到后面的互联网,到未来的智能制造,包括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不客气地说,山东错过了互联网那一轮的发展,不像浙江杭州那样,抓住了互联网电商的机遇。”

  但是我们也看到,近几年来,山东推进新旧动能转换,各地“双招双引”,做了很多的部署,像青岛正在赶学深圳,已派了三批接近500名干部来深圳,“山东目前这种渴望改变、渴望抓住新的机遇的这种心态、这个现状,是非常好的。”

  接下来,山东需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是耐心。

  培超表示,任何一个新兴产业的兴起,需要一个长期规划,不可能一蹴而就,不可能一两年就能够形成,短则三五年,长则十年八年,“山东各地的政府,应该需要多一点耐心。”

  第二点,“在山东,传统的人才其实一点都不缺,缺的是什么?缺的是流动性人才和创新性的土壤。”

  培超分析,长期以来,限于各种原因,山东优秀的大学生,从学校出来,争着考公务员,争着进央企或国企,不管出于旱涝保收还是面子问题,很少人愿意进民营企业,“这种心态,完全束缚了人的创造性”。

  如何鼓励流动性人才的诞生?如何鼓励更好的流动性人才愿意走出来?这是值得山东深思的问题。

  培超还是以自身在深圳的感受为例,在深圳,为什么创新型的企业、行业,能像韭菜一样一茬一茬地冒出来?“就是因为深圳的土壤比较丰富,在流动性人才、资金、政策上都非常灵活......”

  第三,观察和发展一个行业或产业,一定要站在全国甚至全球的度去看。

  “如果引进一个行业或产业,我们有没有时间、资源、人才政策与之匹配?能不能让它参与全球的竞争?最后成长为一个领域的龙头企业?”

  培超以深圳三家企业为例,华为、比亚迪、富士康,这三家企业给深圳的带动作用,给予深圳工业GDP的整体拉动,超乎想象......

  创业,在路上;成长,在路上。

  站在山大的肩膀上,成长在深圳的土壤里。

  这就是刘培超,一个85后山东年轻人,既是一个幸运儿,也是一个“狠角色”,“自己选择的路,跪着也要走完。”

  越疆必载质,历国将扶危。

  这两句诗,源自唐朝诗人陆龟蒙的诗词,一语道尽刘培超的抱负与梦想。

  中国,在发展;越疆,在发展;

  最后分享《我们就是这样一群越疆人》里的一句话——

  “我们用技术和钻研去突破每一道难题,赢得下一个挑战,建立民族品牌的自信与自尊。”

  深圳的脚步,中国的脚步

  2020年,是深圳特区正式成立四十周年。

  四十年来,深圳做对了什么?中国做对了什么?

  深圳的四十年,有太多的故事、有太多的经验,值得总结和评说。

  大众网·海报新闻广州新闻中心在2020年走进深圳,推出大型原创全媒体产品:《深圳的脚步——40位深圳人眼中的特区40年》,访谈40位在深圳打拼的行业精英,通过鲜活的个人讲述、个人评说,呈现深圳的四十年。

  2019年8月9日,中央公布《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从经济特区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深圳,在新时代被赋予新使命。

  2018年,深圳GDP首次超过香港;2019年,深圳GDP突破2.6万亿元,位列上海、北京之后,排名全国第三。亮眼数字、辉煌成就的背后,是开放多元、兼容并蓄的城市文化和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的特区精神,是千千万万的新深圳人,奔来深圳,融入深圳,扎根深圳,奉献深圳,成就深圳……

  深圳有今天,离不开党和国家的英明决策,离不开千千万万深圳人的接力付出和不懈奋斗,深圳的历史,由千千万万的深圳人挥洒汗水、共同书写;深圳的辉煌,由千千万万的深圳人共同成就……

  深圳的城市文化、特区精神,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像胎记一般,蕴藏在深圳辛苦打拼的每一位普通人身上,蕴藏在深圳飞速发展的产业和行业中。

  ……

  深圳历史,个人亲历;深圳经验,个人评说。

  深圳的四十年、深圳的经验,将透过40期鲜活的个人讲述、个人评说,走向山东,走向全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