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5
  • 视频
  • 视频

《深圳的脚步》第15期丨刘天华:“黑暗中对话”让我体会“施助者更快乐”

来源:大众网发布时间:2020-10-26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张玉升 深圳报道

  刘天华 简介

  1973年出生,黑龙江哈尔滨人,1997年毕业于长春大学特殊教育学院。3岁时发高烧引发青光眼,小学、初中及高中一直上特殊学校,大学毕业那年彻底失明。1997年初来到深圳,先在罗湖做了12年的盲人按摩师,后结识起源于德国的社会企业项目“黑暗中对话”,放弃按摩师,转做导赏员,一做就是8年,2016年在深圳开设“黑暗中对话”体验馆,任馆长,同时开展企业培训服务。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开业四年的体验馆关闭,目前正在寻找新的开设场地。

  跟刘天华的第一次交流是在微信上,他的快速回复,让我又吃惊又纳闷。

  我采用语音留言,以为方便他收听,结果天华回复飞快,全是打字秒回,偏偏不聊语音,我忍不住问将天华引荐给我的郭晓冰:

  “郭老师,他不是盲人嘛,微信回复怎么那么快啊?”

  郭笑着告诉我,刘天华特别有意思、特别阳光有正能量,“他是一个盲人,但你感觉不到他是一个残疾人,很多事情他都呈现出特别正常的一个状态,他炒股票,也会理财,甚至还要考CFP(金融理财师)……”

  如此好的访谈人选,当场敲定。

  见到天华本人,在其小区门口,他搭着妻子的胳膊快步赶来,顺畅地返回、上楼、进家、交流。天华无意中提及妻子是一位弱视人士,双眼视力只有0.1,他俩2001年结婚,育有一女,正在读小学。

  我再一次被惊到,刚刚的我,才是真的弱视呢。

  天华家的客厅沙发上,堆放着女儿几十个毛绒玩具;电视柜上,摆有数张女儿俏皮可爱的艺术照,温馨幸福的一家,扑面而来……

  刘天华已在深圳工作、生活了二十多年,未来还会继续下去。

  跟看不见深圳的天华聊深圳,是一种别样的感受,其“观察”之独到之深刻,让我频频点头之余,徒增一丝汗颜。

  1、深圳还可以更好:包容穷人,应该留存

  “我印象特别深的一个晚上,是迎接千禧年的那个晚上。”

  刘天华告诉我,1999年12月31日的晚上,他和成千上万的年轻人一道,从四面八方涌到深南大道上,一起迎接倒数时刻的到来……

  他记得很清楚,当晚自己顺着深南东路一直往西走,沿途身边全是迎接狂欢的年轻人,“那个时候自己很年轻,也没觉得自己是一个残疾人”,走着走着,与一帮陌不相识的青年男女相遇,大家一起来到深南大道上,喊着叫着、跳着唱着、释放着青春的活力与激情……

  彼时,是青春燃烧的岁月,也是激情燃烧的岁月。

  深圳正青春,深圳人也正青春。

  天华感慨,那个时候的深圳,全是年轻人,特别有激情,每一个年轻人来到深圳,心潮澎湃,充满憧憬,都觉得自己一定要做点事情、一定要有一番作为,“其实,每一个人都很穷,但每一个人都很快乐……”

  回想初到深圳之时,家人心存忧虑,天华告诉远在东北的爸妈,深圳之所以好,不是因为它看上去像北京、上海一样,到处都很漂亮,而是在深圳可以看到露宿者……

  “一个城市有露宿者,说明最穷的人也能在这座城市里生活下来。”

  想想看,一个露宿者,随便找一处桥洞,随便找几张纸皮,他就可以过上一晚上;一个拾荒者,在山上或犄角旮旯,随便搭一个窝棚,他就可以捡垃圾维生……

  在刘天华看来,深圳在高速发展、取得经济奇迹的同时,还能容得下非主流人士,比如露宿者和拾荒者,这体现了深圳的包容,也体现了深圳可爱的一面。

  但遗憾的是,近几年来,上述状况已然发生改变,一些东西也正在渐渐消失,“打个比方,拿城中村来说,是存在脏乱差,你可以好好管一管的,没必要一下子全部拆掉……”

  言及城中村,天华认为它的价值和作用被远远低估,城中村的便宜与便捷,为太多初来深圳的人,提供了一个落脚的地方,也是一个缓冲的地方,“不是每一人来到深圳都能立刻发财的,你不给他缓冲的机会,就是生生把他逼走……”

  深圳,正在越来越好,但实际上完全可以更好。

  天华表示,每一座城市都有很多的发展路径,好多城市牺牲了很多好的东西,建起来很多的高楼大厦,让自己看上去更光鲜……

  “像深圳完全有机会走出一条不一样的路,不一定要全部干掉原来好的东西,也可以发展得更好……”

  2、罗湖的按摩师们:钱虽赚到,亲情丢了

  听天华分享他对于深圳的“观察”与思考,让我大开耳界,由衷赞叹。

  深圳之于他,虽然看不见,但深圳的大事小情,都装进了他的脑子里、装进了他的心里。

  接下来,天华分享了一个鲜为人知的群体的故事,让人更是感慨。

  这要从他最初来到深圳从事的职业说起。

  1996年大学毕业前夕,刘天华申请到美国费城一所针对盲人的大学offer,还幸运地得到香港汇丰银行每年30万元的奖学金,孰料去美使馆办理签证,遭遇拒签。

  拒签的理由很是荒唐:你一个盲人,到了美国以后,一定会想办法留下来,不会再回国……

  拜托,去美国是去工作,好不好……

  拒签就拒签,转头来南方。

  刘天华先去福州工作了几个月,然后就来到了深圳。

  来深圳,做什么?做盲人按摩。

  “那个时候,在罗湖做按摩还是很挣钱的,客人全是过关而来的香港人”,与他一道做按摩师的,既有盲人,也有视力正常者,足足有四五百人之多。

  天华回忆,做按摩师,就是家和按摩店,两点一线,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很多按摩师一年的假期,你猜是多少?”

  未等我回答,他自问自答,“就是春节回老家过年的那半个月”。

  虽然挣到了一些钱,但长年累月的辛苦,超乎想象。

  更超乎想象的是,在罗湖打拼的数百按摩师,无论是否盲人,成家生子之后,无一例外,都把孩子送回老家,交由家人抚养,自己则继续留在深圳,定期寄钱回去,一年只在春节回去一趟……

  转眼,二十多年过去了,罗湖的按摩师们仍在罗湖,老家的“留守儿童”却不在老家。

  近些年来,让刘天华震惊而又叹息的一幕幕情形不时上演,那就是:罗湖的按摩师父母们,钱虽赚到了,却丢失了与孩子的亲情,那亲情无法弥补无法挽回……

  远离父母、远在老家的孩子,少有学习成绩好的,长大成人之后,纷纷进城,成为新一轮的底层打工者……

  “今年爆发的新冠肺炎疫情,是这么多年以来,那些按摩师朋友们得到的一个难得的长假,他们中的很多人,都选择回了老家,好好休息一回……”

  天华如是感慨。

  3、“黑暗中对话”:没有奢望,唯有做久

  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影响,波及到方方面面,不仅给罗湖的按摩师们带来了一个长假,也让刘天华深受影响,开了4年的“黑暗中对话”深圳体验馆,于今年3月份被迫关门。

  “黑暗中对话”体验馆起源于德国,是通过营造一个全黑的环境,为企业提供团队共融及领导力训练,很多个人也愿意入内体验一回看不见的感受……

  过去的三十多年里,“黑暗中对话”已在全球180余座城市,为超过1000万人开展黑暗体验,作为企业创新性团建解决方案的提供方,长期服务178家世界500强企业。

  刘天华的深圳体验馆,位于车公庙地铁站附近,每天上下班,刘天华都是选择坐地铁,一个人手执盲杖,独来独往。近期疫情趋缓,他时常外出,去给一些合作企业上培训课程,其余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待在家里。

  香港的“黑暗中对话”体验馆,我曾体验过两次,所以与天华聊起“黑暗中对话”,格外亲切,共同语言格外多。

  “从中,我收获了太多太多,其中最重要的,是让我体会到‘施助者更快乐’,是那种帮助到别人之后的成就感……”

  刘天华与“黑暗中对话”的第一次相遇,发生在香港,当时还在罗湖做按摩师的他,由于手艺出色,香港的老客户们索性邀请他和妻子去到香港,在香港做了四年多的按摩师。

  在香港,接触上“黑暗中对话”,从工作坊的导赏员干起,一步一步,做到观察员(教练)级,2016年,深圳的“黑暗中对话”体验馆正式开业,这是华南区的首家体验馆。

  疫情袭来,旧馆关门,新馆待开。

  今年被迫居家办公的这一段日子,刘天华也反思了旧馆在运营模式上存在的一些问题,其中主要是应对突发公共事件预案不足,再一个就是旧馆此前的租金成本太高。

  “希望接下来能找到一个新的地方,控制好成本,每月达到5万元这样一个收支平衡点,还是可以做到的……”

  天华表示,新馆设在哪里,尚未可知。接下来,他们不指望能做大做强,只希望能做得长久一些,让一帮老朋友在这个平台上经常见见面、聊聊天,除了养活一帮人,还能为社会创造一点价值,那就很不错了。

  访谈过程中,天华正儿八经、脱口而出一句话:“在深圳,我是可以给人指路的。”

  听得我简直要怀疑自己的耳朵,这哪里是一个盲人说的话呢?

  天华,不是开玩笑,也不是在吹牛,他真的可以做到。

  曾经,他一个人,深夜从深圳去到香港,再从香港乘机去维也纳,妻子只是把他送到深圳的地铁口,接下来,他一个人搞定全程,安全地去、安全地回……

  所以深圳于他而言,简直是小菜一碟。深圳的东西南北、四面八方、都装进了他的脑子里,他脑中有一个特别清楚的深圳地图……

  天华一脸严肃、认真地说:“我对深圳是特别有感情的,我的青春都是在深圳度过的;这座城市正在越来越好,它还可以更好……”

  墨镜,挡住了他的眼睛,我仿佛看到,他的眼睛里,闪烁着光芒……

  (访谈时间:2020年10月20日 访谈地点:深圳)

  深圳的脚步,中国的脚步

  2020年,是深圳特区正式成立四十周年。

  四十年来,深圳做对了什么?中国做对了什么?

  深圳的四十年,有太多的故事、有太多的经验,值得总结和评说。

  大众网·海报新闻广州新闻中心在2020年走进深圳,推出大型原创全媒体产品:《深圳的脚步——40位深圳人眼中的特区40年》,访谈40位在深圳打拼的行业精英,通过鲜活的个人讲述、个人评说,呈现深圳的四十年。

  2019年8月9日,中央公布《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从经济特区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深圳,在新时代被赋予新使命。

  2018年,深圳GDP首次超过香港;2019年,深圳GDP突破2.6万亿元,位列上海、北京之后,排名全国第三。亮眼数字、辉煌成就的背后,是开放多元、兼容并蓄的城市文化和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的特区精神,是千千万万的新深圳人,奔来深圳,融入深圳,扎根深圳,奉献深圳,成就深圳……

  深圳有今天,离不开党和国家的英明决策,离不开千千万万深圳人的接力付出和不懈奋斗,深圳的历史,由千千万万的深圳人挥洒汗水、共同书写;深圳的辉煌,由千千万万的深圳人共同成就……

  深圳的城市文化、特区精神,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像胎记一般,蕴藏在深圳辛苦打拼的每一位普通人身上,蕴藏在深圳飞速发展的产业和行业中。

  ……

  深圳历史,个人亲历;深圳经验,个人评说。

  深圳的四十年、深圳的经验,将透过40期鲜活的个人讲述、个人评说,走向山东,走向全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