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收益193万元,3万名群众脱贫 寿光产业扶贫走向品牌化

来源:大众日报时间:2020-04-10 08:37

□ 本报记者 石如宽 本报通讯员 杨 峻

4月4日,60岁的王炳仁一早就来到寿光市扶贫蔬菜产业园,钻进小西红柿大棚,清除枯叶。“只要认真干,一天至少挣150元,而且都是当天结算。”王炳仁说。

王炳仁是寿光市古城街道后王村人,一直单身,曾长期在多家村头蔬菜市场打零工。“打零工很自由,但收入不稳定,吃饭也不准时。”王炳仁说。

2017年,王炳仁来到寿光市扶贫蔬菜产业园,一年挣了4万多元。古城街道垒村74岁的单身老人郑百成,在扶贫蔬菜产业园看大门,月工资1800元。

“园区农忙高峰时有60多人打工,平时有30多人忙碌。其中,长期就业的有20多位贫困户。”寿光市禹泽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刘玉江说。

扶贫蔬菜产业园由寿光市扶贫办主导,禹泽农业运营。整个产业园建设总投资约700万元,其中2016年扶贫基金275万元。寿光扶贫办将基金整体委托给寿光市惠港投资开发有限公司运作,惠港以275万元基金入股,翰兴蔬菜合作社以流转土地及其资金入股,合作组建了禹泽农业,同时带动社会投资425万元。目前,扶贫蔬菜产业园有两个园区,共占地217亩多,建设蔬菜大棚21个,年产丝瓜、圆茄、番茄等绿色蔬菜150万斤,年纯收入达200万元以上。

“禹泽农业负责扶贫蔬菜产业园的运营,期限为13年,每年拿出40万元收益,用于全市绝对贫困人口及相对贫困人员托底脱贫。”寿光市扶贫办主任王光明说。

近年来,寿光市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立足蔬菜产业优势,发挥规模效应,统筹整合各类扶贫资金,针对寿光贫困户的特点(插花式分布,老弱病残多,无劳动能力的多),以产业扶贫为主要抓手,念好“品牌经”,重点打造“寿光扶贫”品牌园区,实现了产业规模大、产业质量高、品牌影响强、扶贫收益稳。

截至2019年底,寿光共统筹整合各类扶贫资金2500余万元,打造了扶贫蔬菜产业园、扶贫蔬菜无土栽培示范园、蔬菜标准化生产示范区等五个县级扶贫产业园和牛头镇扶贫车间、文家点翠园扶贫韭菜基地等镇级重点产业园区,每年可产生扶贫收益193万元。

扶贫收益可根据全市贫困户数量和贫困程度实际情况,合理确定用于兜底脱贫的资金和收回本金的比例,确保无劳动能力的贫困户长期稳定增收,可有效带动全市3万名贫困群众稳定脱贫。

为确保扶贫资金安全、收益稳定,寿光市大力实施“品牌提升”计划,按照“品质、品牌”这两品的战略思路,设计“寿光扶贫”标志,深入挖掘“寿光扶贫”的品牌作用,促进“消费扶贫”。

疫情暴发以来,扶贫企业的蔬菜滞销问题影响了扶贫产品的生产和销售。寿光市通过与品牌电商合作,采取“线上+线下”的模式,积极协调京东商城、建设银行网上善融商城等知名品牌电商,与扶贫产业园区建立稳定供销关系,开辟京东特产寿光扶贫馆、善融扶贫馆寿光专区,建设“寿光电商扶贫线下馆”。

寿光市还积极创新“社会+产业”的扶贫方式,整合引导蒲公英公益、善德义工等优秀“品牌”公益资源,与产业园区实现强强联合、优势互补,助力扶贫产业园运营发展。

(编辑:王乐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