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网首页 分站 网站导航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手机客户端 用户登录

快速导航

  • 2020-03-10
    10:45

    预防新冠肺炎,消毒剂你真的用对了吗?

      大众网·海报新闻济南3月10日讯(记者 董昊骞 通讯员 吕晓萌)最近,为预防新冠肺炎,误服消毒剂、混用消毒剂等引起人员伤害的事故多次出现。那么,究竟该如何科学使用消毒剂?正确的消毒方法又是什么呢?济南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家给出了建议:根据目前济南市的疫情现状,居家以卫生清洁为主,当遇到污染时应及时消毒。新冠病毒属于有包膜的病毒,抵抗力较弱,几乎所有的消毒剂都能将它杀灭,居家使用比较多的消毒剂为酒精和含氯消毒剂。

      消毒剂的正确使用方法:

      用于消毒的酒精浓度一般在75%左右,主要用于门把手、开关、手机、键盘、鼠标等小件物品和手的擦拭消毒,由于酒精属于易燃的危险品,不适用大范围的擦拭消毒和空气喷洒消毒,更不能往人身上喷洒酒精进行消毒。

      含氯消毒剂在家庭中应用比较广泛,平时居家消毒可以使用有效氯250mg/L~500mg/L的含氯消毒剂。市售的84消毒液浓度一般为5%左右,居家可用500mL的矿泉水瓶和瓶盖作为量具,配制适合家用的消毒剂浓度,取2瓶水加入1满盖消毒液混匀即可使用了。消毒时尽量采用抹布、拖布擦拭消毒,居家不推荐喷洒消毒。用干净的抹布、拖布蘸取消毒液,擦拭桌面、家具表面、地面等物体表面,消毒作用30分钟后,用清水洗净的抹布、拖布再擦拭一遍,去掉残留的消毒液。

      使用消毒剂进行消毒时,一定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消毒剂应单独使用,不要随意混用。

      消毒剂是化学品,每种消毒剂都有其独特的化学结构起到消毒作用,在不了解消毒剂的特性时,千万不要混用,若不小心混用,极有可能引起消毒剂失去消毒作用,还有可能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有毒有害物质,对人体造成伤害。比如,洁厕灵和含氯消毒剂混合使用产生氯气可引起人体中毒反应。另外,所有市售的消毒剂消毒效果都已经过验证,对特定的病原微生物其消毒效果是可靠的,不需要进行混配。

      消毒液应现用现配,配制好的消毒液不能存放。

      含氯消毒液具有刺激性,配制及消毒时应做好个人防护,戴好手套、口罩及眼镜,避免对人体造成伤害。

      含氯消毒液具有漂白及腐蚀作用,对织物进行浸泡消毒时,主要用于毛巾、浴巾、内衣、床上用品等的浸泡消毒,贵重衣物及用品不适合用含氯消毒液消毒。消毒时最好选用塑料容器。

      消毒剂不是内服药,用于外环境和皮肤黏膜的消毒,不能口服。

      用于皮肤黏膜消毒的主要有酒精、碘伏、碘酒等,其他含氯消毒剂、过氧化物类消毒剂等都是针对外环境进行消毒,使用前一定仔细阅读使用说明书,按规定使用消毒剂。另外消毒剂应放到儿童不易触及处,同时跟家中老人解释清楚消毒剂的用途,避免误服、误用消毒剂对人体造成伤害。

      酒精属于易燃易爆炸危险品,使用时一定要注意安全,不要大范围应用,远离火源。

  • 2020-03-10
    07:36

    口罩买卖套路多,连资质也能网购,你中招没?

      中新经纬客户端3月10日电(常涛 实习生郎竞宁)当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还在关键期,口罩需求量仍然较大,而供应量尚不足,“一罩难求”现象依旧存在。与此同时,一些不法分子却盯上紧俏的口罩,趁机“捞一票”。

      为提醒消费者擦亮眼睛,中新经纬客户端总结了口罩买卖过程中五种套路。此外,中新经纬记者调查发现,一些不法分子为取得消费者对其口罩质量的信任,竟通过网络渠道购买了生产、销售资质以及产品检测报告。

      资料图 口罩 中新经纬 常涛摄

      口罩买卖的五种套路,你中招没?

      套路一:以次充好

      网上有段子调侃:人生最悲哀的事是什么?没买到口罩;人生更悲哀的事是什么?口罩买到了,但是假的。

      这场疫情向人们科普了口罩的各种类型,比如什么是N95口罩,什么是医用外科口罩。以普通医用外科口罩为例,有人称其为“SMS结构”,S是指两侧单层的纺粘层,M则指中间单层或多层的熔喷层。口罩之所以能够隔离病毒,关键在于中间的熔喷层。

      但据中新经纬记者了解,现实中不少消费者买到了以次充好的“假口罩”。网友小A前段时间从淘宝上下单了一些口罩,“当时店主承诺是医用口罩,能够起到防护作用,我当时心里有些打鼓,最终还是下单了。”

      令小A没想到,等收到货时,卖家承诺的医用口罩竟只有薄薄一层。“薄的透亮,包装就是一个塑料袋,没有任何商标、合格证之类的标识。我收到货后立马就申请退货了。”这时,小A发现淘宝已判定此店铺有售卖假口罩行为,并将其关闭,同时告知消费者将退还全部货款。

      据阿里方面介绍,疫情期间,阿里已拦截、删除可疑问题口罩57万件,15家店铺因严重违规被永久清退,其中5家被移送执法机关、追究法律责任。

      和小A有类似遭遇的还有江苏南京的张女士。她向中新经纬记者介绍,1月30日,她通过微信群从某人手中购买了两盒医用口罩,但收到货时,才发现口罩“很劣质,很薄很透”。

      张女士买到的口罩 受访者供图

      当张女士提出退款要求时,对方则表示“收到退货才能退款”。张女士担心被退回的口罩会被再次售卖,导致更多人上当受骗,便“吃下了哑巴亏”。

      除了劣质口罩,还有消费者买了“过期口罩”。比如,在北京,多位消费者反映在物美多点App上买到了过期快8年的“古董口罩”。

      据媒体报道,王先生2月18日在物美多点App上花费500元购买了一盒SASN958617Mask口罩,该口罩一盒20只。王先生发现,口罩包装盒底部贴了一张写有“LotNo:09180”的标签,透过标签隐约能看到纸条下方有类似时间的数字标识。王先生揭开标签发现,上面写着生产日期为2009年6月,而截止使用日期是2012年6月。这意味着王先生花费500元在物美多点App上购买的这盒口罩已经过期近8年。

      套路二:偷梁换柱

      下的是N95口罩单,收的却是普通防护口罩;买时是口罩,收到货时却是手机壳、搓澡巾。中新经纬记者梳理发现,口罩买卖过程中,“偷梁换柱”也时有发生。

      据央视报道,辽宁盘锦警方近日破获了一起口罩诈骗案,涉案金额达数百万元。被害人郝女士原本打算购买一批口罩,支援一线,在向卖家支付218万的货款后,收到的却不是口罩,而是手机壳和一些书本。后据警方调查,犯罪嫌疑人李某不仅根本没有口罩的货源,而且已将骗取的钱财挥霍一空,大部分用在了网络赌博上面。

      来源:央视报道截图

      据沈阳发布,1月30日,沈阳市于洪分局城东湖派出所接到群众报警,称其在微信群内支付500元用于购买N95口罩,但收到快递邮寄的物品竟然是搓澡巾。与此同时,报警人还反映该微信群内有多人上当受骗。

      该犯罪嫌疑人肇某某已被警方抓获,涉案价值1万余元。3月5日,沈阳市于洪区人民法院公开宣判了这起涉疫情犯罪案件,罪名为诈骗罪,涉案被告人肇某某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两个月。

      套路三:虚假发货

      消费者喵喵(化名)近日向中新经纬记者讲述,自己2月初在某电商平台花高价抢购了几只口罩,经过漫长等待,订单显示已发货,但物流信息却迟迟不更新。“后来,平台给我发了一条短信,说我购买的商品涉嫌虚假发货。”喵喵说。

      业内人士介绍,这种情况商家是想利用消费者“时间长了订单就忘了”的特点骗钱。“物流信息迟迟不更新,时间一久消费者就忘了,钱会自动打给卖家,等想起来之时,只能通过平台申请退款。”

      除了虚假发货,还有一些会员制电商平台声称有口罩现货,吸引消费者购买会员。随后又以无货为由对口罩订单作退款处理,结果不仅商品费用没有全额退款,会员费也同样不能退还。

      中新经纬记者注意到,不少消费者在网络上投诉海豚家App,要求其全额退还口罩货款以及会员费,并质疑其借疫情吸引流量。

      海豚家App回应称,因供货商物资被政府征用,只能先退款。不过消费者并不买账,供货商声明的落款日期为2月1日,而此后几日海豚家App仍在出售口罩,引诱用户下单。

      不仅电商平台,有人在朋友圈买口罩时也遭遇到了“虚假发货”。

      3月4日,上海浦东新区检察院通报了这样一起案件:犯罪嫌疑人周某在无口罩货源的情况下,在微信朋友圈发布售卖口罩信息,被害人韩某看到后联系周某,以人民币6.5万元购买了1.5万只医用口罩,并通过支付宝、微信向周某转账3万元作为订金。周某为继续骗取尾款,采用虚假发货的方式佯装口罩已发货,在收到被害人尾款3.5万元后,将被害人微信及手机号码拉入了黑名单。

      套路四:哄抬价格

      国内买不到口罩,便有人将目光瞄准了国外代购。不过,据中新经纬记者了解到,你从美国、韩国等国家代购的口罩,可能经过了层层加价。

      中新经纬客户端2月曾报道,韩国部分供货商利用信息不对称,隐瞒库存、坐地起价,口罩的采购价已经从年前的3元人民币/只涨到了20-25元人民币/只,有商家的报价甚至一度达到48元/只。

      在日本,部分电商会高价倒卖口罩,有的价格甚至比市价高十倍。商家表示,由于供求关系的变化,口罩价格会自动变动,但以高价购入口罩的,绝大部分是中国人,并且都会大量订购,商家还称利润很大,一周赚了100万日元(约合人民币62969元)。

      套路五:捆绑销售

      当口罩成为紧俏品,为了利用它带动其他商品销量,有商家“机智地”想出了“捆绑销售”的策略。

      1月22日,有南宁市民向媒体记者举报称:南宁市东葛路老百姓大药房售卖“流感套装”,客人不能单独买口罩。

      青秀区市场监管局执法人员立即赶到现场进行调查,并依法对老百姓大药房连锁(广西)有限公司南宁东葛店店长王某某调查询问。王某某称,该店于1月22日将医用口罩、板蓝根颗粒、抗病毒口服液捆绑在一起销售,采取捆绑销售的方式是其本人决定的,事先未有报备总公司,当日17:20电话报告总公司运营总监吕某某后被总公司叫停。

      针对老百姓大药房连锁(广西)有限公司南宁东葛店捆绑销售口罩套装涉嫌违反有关法律法规的行为,青秀区市场监管局已于2020年1月22日依法进行立案调查。

      此前,多点App也曾被质疑涉嫌捆绑销售口罩。2月4日,多点APP上线了两款“口罩套餐”,除了5片韩国进口的KF94口罩外,还根据不同食材搭配了A、B两款套餐。此举引发众多质疑后,多点App未再销售口罩套餐。

      口罩“三证”可网购,100元买全套

      避开了上面五种套路,就一定能买到合格靠谱的口罩了吗?答案是不一定,因为卖家口中“我的口罩三证齐全,保证质量”可能是骗你的。

      中新经纬记者调查发现,一些售假、制假不法分子为取得消费者对其口罩质量的信任,通过网络渠道购买了口罩生产、销售资质以及产品检测报告,而他的货品则可能是“三无口罩”。

      据了解,卖家口中所谓的“三证”包括医疗器械生产许可证、产品检验检测报告以及生产企业营业执照。

      与“口罩资质”卖家的聊天截图

      一位“口罩资质”卖家告诉中新经纬记者:“三证照片一整套100元,有很多品牌厂家的,分布在河南、浙江、广东等地,确保真实,工商信息可以查到。”该卖家还承诺“一般消费者看到三证基本不会怀疑口罩是假的,可以放心使用。”

      据相关律师介绍,三无口罩,指无生产日期、无质量合格证(或生产许可证)以及无生产者名称的产品,或无生产厂名,无生产厂址,无生产卫生许可证编码的产品。冒牌口罩,指某些企业生产、销售的假冒3M等著名品牌口罩。假口罩,即质量不合格,未达到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企业标准的口罩,无法起到防护病毒的作用。

      生产、销售三无口罩、冒牌口罩以及假口罩均违反相应法律法规,可能构成生产、销售不符合标准的医用器材罪和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如无证生产,可能构成非法经营罪。

      北京市京师律师事务所律师孟博接受中新经纬客户端采访时表示,根据相关管理办法,伪造、变造、买卖、出租、出借相关医疗器械许可证件的,由原发证部门予以收缴或者吊销,没收违法所得;违法所得不足1万元的,处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违法所得1万元以上的,处违法所得3倍以上5倍以下罚款;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法予以治安管理处罚。依上述规定,对于伪造、变造、买卖、出租、出借医疗器械生产备案凭证、经营备案凭证的,由县级以上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责令改正,并处1万元以下罚款。

      据北京市消费者协会工作人员介绍,分辨口罩的真假可以通过几个步骤:

      第一步看包装,商品的整体包装是否完整、整洁;

      第二步看印刷,包括包装上商标、使用说明的字体印刷是否清晰、布局是否美观。市场上常见的贴有劳安标志的口罩,对于“LA”印刷的辨别尤为重要;

      第三步看标识,是否标有生产日期、生产厂家、国标号等标识;是否在保质期内。

      而对于医用外科口罩的鉴别,则是看它的包装上是否有“医用防护口罩”“医用外科口罩”等字样,如果仅仅显示“医用口罩”,这并不是医用外科口罩,其材质和性能都低于医用外科口罩。

      据了解,常见的医用外科口罩共有三层过滤,在购买之前可以确认一下在包装上是否有YY0469-2011的字样。符合YY0469-2011《医用外科口罩》标准的才是我们需要的口罩,消费者可通过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官网来辨别。

      此外,消费者还可以通过检查口罩贴面部一面是否有光泽,是否无碎毛、污点,口罩是否有异味等,来辨别真假。而通过口罩的印刷工艺也可以区分:真品的文字印刷采用激光蚀刻,且是45度斜纹,假货受成本和技术限制一般为油墨印刷,无法呈现斜纹,有的是不均匀的圆点。(中新经纬APP)

      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以其它方式使用。

  • 2020-03-09
    07:46

    疫情期间哄抬物价,要依法惩治!

      新华社北京3月8日电 题:疫情期间哄抬物价,要依法惩治!

      新华社记者陈菲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防疫物资用品成为市场“抢手货”,也容易成为不法分子非法牟利的对象。最高检日前公布的典型案例中,犯罪嫌疑人大幅提高所经营的药房20余种疫情防护用品、药品价格并对公众销售,趁疫情防控之机牟取暴利。最终几名犯罪嫌疑人都受到了惩处。

      【案例】犯罪嫌疑人张某、贾某系天津市某大药房连锁公司的实际控制人,犯罪嫌疑人苏某、王某分别系该公司下属药店的店长。2020年1月21日,张某、贾某决定提高公司下属药店所售疫情防护用品、药品的价格,趁疫情防控之机牟取暴利,并通知各店长执行。

      随后,该公司下属7家药店,大幅提高20余种疫情防护用品、药品的价格并对公众销售,其中将进价12元的口罩提价至128元,将疫情发生前售价2元的84消毒液提价至38元。从1月21日起至1月27日案发仅六天时间内,非法经营额达100余万元,严重扰乱当地的防疫秩序。

      1月27日,天津市公安局津南分局接到津南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的线索后立案侦查,并于次日将犯罪嫌疑人张某等人抓获归案,并对犯罪嫌疑人张某、贾某、苏某、王某等4人刑事拘留。

      公安机关立案后,津南区检察院第一时间介入侦查,先后四次与公安机关召开联席会议,建议公安机关及时固定涉案公司下属药店口罩、消毒液等物品的销售记录、出库单等证据,并对各药店销售情况进行审计,引导公安机关全面收集涉案证据。

      2月24日,天津市公安局津南分局对张某、贾某、苏某、王某等四人提请批准逮捕。津南区检察院通过网络远程提讯系统讯问了四名犯罪嫌疑人。

      经审查,张某等4人违反国家在预防、控制突发传染病疫情等灾害期间有关市场经营、价格管理等规定,哄抬物价、牟取暴利,严重扰乱市场秩序,情节严重,非法经营数额达一百余万元。当日,天津市津南区检察院决定对张某等4人以涉嫌非法经营罪批准逮捕。

      【释法】最高检有关部门负责人指出,在疫情防控期间,哄抬疫情防控急需物资或基本民生物品的价格牟取暴利,构成犯罪的,应当以非法经营罪定罪处罚。同时,随着疫情防控形势的变化,也要准确把握刑事政策,统筹考虑稳定市场秩序与恢复市场活力,为复工复产提供司法保障。

  • 2020-03-08
    07:33

    武汉新冠肺炎新增确诊病例跌破百意味着什么?

      新华社武汉3月7日电题:武汉新冠肺炎新增确诊病例跌破百意味着什么?

      新华社记者秦交锋、廖君

      3月7日公布的数据显示,武汉3月6日新增新冠肺炎确诊病例74例。这是自1月27日新增892例确诊病例后,武汉市一个多月来新增确诊病例首次跌破一百例。

      记者梳理湖北卫健委公布的疫情数据发现,自2月2日武汉新增1033例后,新增超过1000例一直延续到2月18日,达到17天;2月19日武汉新增确诊病例615例,跌破千后每天新增数百例延续到3月5日,达到16天。

      在3月6日国新办的发布会上,中央指导组成员、国务院副秘书长丁向阳介绍,当前,武汉疫情快速上升的势头得到了控制。疾控专家分析,新增确诊病例数据“下台阶”,说明武汉前期隔离传染源、阻断传播渠道的防控措施正在显现效果。

      据了解,目前新增确诊病例中,八九成来自疑似病例,部分来自密接人员确诊。与新增确诊病例下降趋势一致,疑似病例、密接人员的数据也在大幅下降。

      来自武汉市新冠肺炎防控指挥部的数据显示,3月6日,武汉现有疑似病人256人,当日新增46人;全市隔离点内密切接触者尚在医学观察9969人。11天前,2月24日,武汉有疑似病人1529人,当日新增282人,新增疑似病人数超过3月6日的疑似病人总数;尚在医学观察的密接人员21233人,是3月6日密接人数的2倍多。

      随着新增确诊病例大幅减少,累计治愈出院人数稳步增加,一增一减之下,武汉定点医院、方舱医院出现了“床等人”的现象。3月6日,定点医院可使用床位25481张,已使用床位16703张,空余床位8778张;方舱医院可使用床位13467张,已使用床位2247张,空余床位11220张。

      随着在院治疗人数减少,已有方舱医院“休舱大吉”。3月6日,武汉又一家方舱医院休舱,武汉光谷科技会展中心方舱医院在21名患者康复出院、1名患者转诊后宣布休舱。

      同样在3月6日,武汉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社区疫情防控组公示全市第一批无疫情小区、社区、村(大队)名单。截至3月5日18时,全市有无疫情小区2076个,无疫情社区79个,无疫情村(大队)1171个。

      据了解,无疫情小区认定要满足“疫情零发生,防控全到位”两大条件,缺一不可。创建无疫情社区,可以“点”带“片”、以“片”带“面”,最终实现无疫情城市,打赢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武汉保卫战。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新增确诊病例已经跌破百,但目前武汉住院治疗的患者还有2万人左右,救治压力依然很大,武汉还是全国疫情防控的重点地区。丁向阳说,“行百里者半九十”,当前,湖北和武汉的疫情防控任务依然艰巨繁重,唯有迎难而上,英勇奋战,才能克服困难,赢得胜利。“冬天已过去,春天来了。大家期待的那一天不会太远了!”

  • 2020-03-07
    09:50

    病毒会沾在头发上?速看这40个你关心的问题

      日前,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连续召开多场新闻发布会,对很多网友关心的疫情防控科普问题进行了解答,一起来看。

  • 2020-03-07
    06:53

    中国科研攻关助力新冠肺炎疫情“可诊、可治、可防”

    视频:国家卫健委:部分疫苗有望4月进入临床或应急使用来源:中国新闻网

    (抗击新冠肺炎)中国科研攻关助力新冠肺炎疫情“可诊、可治、可防”

    中新社北京3月6日电 题:中国科研攻关助力新冠肺炎疫情“可诊、可治、可防”

    中新社记者 李纯

    十余个部门组建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科研攻关组、聚焦五大主攻方向、9个工作专班挂图作战、42个国家应急项目先后部署……经过一个多月的努力,中国抗击疫情的科研工作取得积极成效。

    在6日的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科技部社会发展科技司司长吴远彬指出,新冠肺炎疫情可诊、可治、可防的态势基本形成。

    “可诊”怎么诊?

    试剂盒批准上市、检测“假阴性”、“22分钟出结果”……疫情发生以来,试剂检测的准确、便捷一直是社会公众关注的话题之一。据吴远彬介绍,已有14个检测产品获批并应用于临床,整体检测水平显著提高,能满足中国国内诊断检测的需求。

    据悉,最近两周内就有7款检测试剂通过国家药监局应急审批,正式用于临床。中国工程院院士程京介绍说,其中一款核酸检测试剂盒一次能对6种呼吸道病毒进行快速检测,不仅检测速度更快,也能帮助临床医务人员更好地进行鉴别诊断。

    “经过改革开放这几十年,我们检测疾病的技术储备方面有了相当雄厚的积累。”这位院士说:“所以我们有信心,靠我们自己研发的试剂完全可以完成所需要的工作。”

    即便如此,科研工作者仍未停止对检测试剂的攻关与完善。当天的发布会还透露,在前期针对以PCR为主的核酸试剂研发后,科研攻关组近期又部署了一批研发项目,包括核酸、抗原、抗体检测三个方面,现已陆续启动。

    “可治”如何治?

    突如其来的新发传染病疫情让“有病治病”这句俗语说起来简单、做起来难。如何使新冠肺炎“可治”?筛选研发药物、探索治疗方式自然是重中之重。

    吴远彬表示,科研攻关的一批药物和救治技术已在疾病救治中得到扩大应用,磷酸氯喹、托珠单抗、中医药有关方剂和注射液等一批推荐药物以及康复者血浆等治疗方法,已经纳入新冠肺炎的诊疗方案。

    在科技部生物中心副主任孙燕荣的介绍中,上述成果仅是药物研发工作的第一阶段。在当前已经进入的第二阶段中,科研攻关组细致梳理前期取得成果,以患者为中心、以武汉为重点,大力推进研发成果在武汉的应用。

    中西医结合、康复者血浆治疗、干细胞治疗、单克隆抗体、人工肝……与疫情初期相比,已经用于临床或正在进行研究的新冠肺炎救治方法明显增多。尽最大努力挽救患者生命,既是当务之急、重中之重,亦是疫情之下加紧开展科研攻关的题中应有之意。

    “可防”怎样防?

    “疫苗是预防传染病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科技发展中心主任郑忠伟在发布会上表示,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科研攻关组专门设立疫苗研发专班,在全国范围内筛选了第一批八家机构,沿着五条技术路线推进疫苗攻关工作。

    他透露称,目前的五条技术路线都在按照预期稳步推进。“估计在4月份,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部分疫苗有望进入临床研究或者应急使用。”

    作为用于健康人的特殊产品,疫苗对疫情防控至关重要,对安全性的要求也摆在首位。有舆论担心,在当前的应急体制下,疫苗研发的安全性能否得到保障。

    对此,郑忠伟手举一张展板介绍说,从毒株优选到产品注册,疫苗研发大致要经历十个过程。所有研究过程都有非常严格的标准与规范,保证临床研究及生产环节的安全性、有效性。

    他还表示,疫苗研发过程中,中国的研究单位和有关专家保持与世界卫生组织有关实验室的联系,共同探讨这一新病毒的疫苗标准。所有的研发流程都是在法律框架下,科学、规范、按技术要求推进的。“我们努力的方向就是在保证安全有效的前提下,使我国的新冠肺炎疫苗早日成功上市。”(完) 【编辑:于晓】

  • 2020-03-06
    07:24

    专家解读新冠肺炎第七版诊疗方案—— 持续改进 发挥中医药优势

      3月3日,国家卫健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七版)》(以下简称“第七版诊疗方案”)。通知要求,有关医疗机构要在医疗救治工作中积极发挥中医药作用,加强中西医结合,完善中西医联合会诊制度,促进医疗救治取得良好效果。第七版诊疗方案的中医药疗法有哪些改进,对于救治患者有哪些效果?本报记者专访了国家中医医疗救治专家组副组长、北京中医医院院长刘清泉。

      “相对于第六版诊疗方案,第七版的中医药疗法整体上改变不大,主要在危重症患者救治方面进行了修订和改善。”刘清泉介绍,这段时间以来,专家组经过研究,将救治方法和药物更加细化,把重点放在如何降低危重症患者的病亡率上。

      “我们提出了更多的药物治疗方法,希望医生在查房救治的过程中,针对患者进行更加个性化的治疗。”刘清泉说,中医讲究辨证施治,不同的患者之间病情不一样。第七版诊疗方案的中医药治疗部分只是给医护人员提供了一个可供更多选择的原则性的方案,保障他们在具体诊治患者的过程中有更多的选择空间。

      武汉的危重症患者很多都使用了呼吸机,如何发挥中医药的优势,减少使用呼吸机对人体产生的不良反应,让呼吸机能达到最好的状态,这是刘清泉和其他专家组成员一直在研究解决的问题。“第七版诊疗方案,也增加了中医药支持呼吸机治疗的方案。”刘清泉说。

      “新冠肺炎对于我们来说还是一个新发病。第七版诊疗方案对于中成药和中药注射剂的使用做出了更科学的规定。”刘清泉表示,中成药临床使用说明书中的规定使用剂量在实际救治的过程中可能不一定适用所有的患者,需要医生根据患者身体情况和病情进行判断。第七版诊疗方案更加注重中药注射剂在危重症患者救治过程中的使用。

      “第七版诊疗方案中针对危重症患者中医药治疗方案是专家组成员经过长时间跟踪危重症患者的救治形成的经验。”刘清泉介绍,特别是近20天以来,国家卫健委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成立了中西医协同救助专家组,对武汉市各个定点医院的重症病房、ICU进行了巡诊、会诊、查房等。“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对危重症患者病情和治疗的认识更加深刻。”刘清泉说。

      刘清泉表示,第七版诊疗方案整体上是对第六版的改进,对于广大医护人员救治新冠肺炎患者具有很好的指导作用。接下来,专家组会不断总结在救治患者过程中的有益经验,持续改进诊疗方案,“是否会推出新的诊疗方案要根据疫情的形势来确定。”

      《 人民日报 》( 2020年03月06日   12 版)

  • 2020-03-05
    07:17

    注意粪尿污染 新增血清学检测——详解第七版新冠肺炎诊疗方案

      新华社北京3月4日电 题:注意粪尿污染 新增血清学检测——详解第七版新冠肺炎诊疗方案

      新华社记者屈婷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4日发布新冠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七版)。相比第六版,这一最新“国家版”诊疗方案在传播途径、临床表现、诊断标准等多个方面作出修改和完善。

      提示境外输入风险

      第七版诊疗方案在前言部分,增加了以下表述:“通过采取一系列预防控制和医疗救治措施,我国境内疫情上升的势头得到一定程度的遏制,大多数省份疫情缓解,但境外的发病人数则呈上升态势。”

      前言指出,对新冠肺炎的临床表现、病理认识持续深入,诊疗经验不断积累,修订方案的目的是为了“进一步加强对该病的早诊早治,提高治愈率,降低病亡率,最大可能避免医院感染,同时也要注意境外输入性病例导致的传播和扩散”。

      传播途径应注意粪尿污染

      在备受关注的病毒传播途径上,第七版诊疗方案新增:“由于在粪便及尿中可分离到新型冠状病毒,应注意粪便及尿对环境污染造成气溶胶或接触传播。”此外,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依然是主要传播途径,特殊情况下也存在气溶胶传播的可能。

      新增尸检和穿刺组织病理观察结果

      第七版诊疗方案新增了“目前有限的尸检和穿刺组织病理观察结果”。具体是按照大体观、镜下观,分别对肺脏、脾脏及肺门淋巴结、心脏和血管、肝脏和胆囊、肾脏、脑组织、肾上腺、食管、胃和肠管等器官进行了描述。

      结果显示,新冠肺炎造成的病理改变以肺脏和免疫系统损害为主,其他脏器因基础病不同而不同,多为继发性损害。

      增加血清学检测

      在实践的基础上,一些新的检测手段得到认可。在此前核酸检测、病毒基因测序之外,第七版诊疗方案新增了血清学检测的手段,即新型冠状病毒特异性IgM抗体多在发病3-5天后阳性,IgG抗体滴度恢复期较急性期有4倍及以上增高。

      此外,在病原学检测上,第七版诊疗方案删除“为提高核酸检测阳性率,建议尽可能留取痰液,实施气管插管患者采集下呼吸道分泌物”,增加“采用RT-PCR或/和NGS方法”进行核酸检测,同时强调“检测下呼吸道标本(痰或气道抽取物)更加准确”。

      对孕产妇、儿童临床表现认识更深入

      第七版诊疗方案对孕产妇、儿童临床表现认识更深入。一是增加对孕产妇和儿童的临床表现描述,比如“孕产妇临床过程与同龄患者接近”;“部分儿童及新生儿病例症状可不典型,表现为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或仅表现为精神弱、呼吸急促”等。

      此外,成人的重型标准没有变化,增加儿童重型标准,具体为:出现气促,除外发热和哭闹的影响;静息状态下氧饱和度≤92%;辅助呼吸,发绀,间歇性呼吸暂停;出现嗜睡、惊厥等。

      增加“重型、危重型临床预警指标”

      为促进诊疗关口前移,尽可能减少轻症转为重症,第七版诊疗方案按照成人和儿童,分别增加“重型、危重型临床预警指标”。

      对于成人,临床预警指标为:外周血淋巴细胞进行性下降;外周血炎症因子如IL-6、C-反应蛋白进行性上升;乳酸进行性升高;肺内病变在短期内迅速进展。

      对于儿童,临床预警指标为:呼吸频率增快;精神反应差、嗜睡;乳酸进行性升高;影像学显示双侧或多肺叶浸润、胸腔积液或短期内病变快速进展者;3月龄以下的婴儿或有基础疾病(先天性心脏病、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呼吸道畸形、异常血红蛋白、重度营养不良等)、有免疫缺陷或低下(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者。

      增加“托珠单抗”用于免疫治疗

      第七版诊疗方案在治疗方面,作出不少更有针对性的修改。比如,在重型、危重型病例的治疗上,根据新的病理观察发现气道内可见黏液及黏液栓形成,因此在有创机械通气中,增加“根据气道分泌物情况,选择密闭式吸痰,必要时行支气管镜检查采取相应治疗”,以改善通气。

      在重型、危重型病例的治疗上,还增加“托珠单抗”用于免疫治疗,适应证为“双肺广泛病变者及重型患者,且实验室检测IL-6水平升高者”。方案还给出了具体用法、用量,提示注意过敏反应,有结核等活动性感染者禁用。

      此外,第七版诊疗方案进一步严格了疑似病例排除的标准,并将最后一部分的“解除隔离标准”改为“出院标准和出院后注意事项”。

  • 2020-03-04
    06:36

    紫外线灯杀毒误伤眼,混用消毒剂竟“放毒”,专家提醒—— 当心消毒不当误伤健康

      专家访谈

      □ 本报记者 李振

      疫情期间,无论是单位、企业还是家庭居室,开展环境消毒的频率大大增加。但在实际消杀操作中,不少地方也出现了紫外线消毒误伤眼,消毒剂混用杀毒变“放毒”等意外情况。就规范开展消毒等话题,3月3日,记者采访省疾控中心环境卫生监测评价所所长杨彬。

      “疫情期间常用的消毒剂主要有两类,一类是次氯酸钠,也就是我们常说的84消毒剂,一类是酒精。”杨彬介绍。84消毒剂中的次氯酸钠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产生次氯酸从而发挥消毒作用。酒精能够杀灭具有包膜结构的病毒,因此对包膜结构的新冠病毒有灭活作用。专家提醒,消灭新冠病毒最好使用浓度为75%的酒精。浓度过高,会使接触的蛋白质迅速凝结,在病毒表面形成一层起保护作用的硬膜,防止酒精进一步渗入杀毒。而浓度过低,又不足以杀死病毒。

      既然酒精和84消毒剂单独使用都可以消毒,那二者混合起来,杀毒能力会不会更强?“并非如此。”杨彬表示。酒精和84消毒剂混合使用,其各自含有的乙醇和次氯酸钠会被反应掉,降低消毒效果,此外二者混合后还可能产生有机氯化物,危害健康,因此不应将酒精和84消毒剂混用。84消毒剂也不能与酸性的消毒剂、清洁剂同时使用,比如洁厕灵。专家介绍,洁厕灵的主要成分是盐酸,盐酸与次氯酸钠混合后会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氯气。氯气是一种刺激并损坏呼吸道的气体,大量吸入的话,会使人咳嗽、呼吸困难,浓度过高甚至可能致人死亡。

      “使用任何一种消毒剂前,都必须认真阅读使用说明书,依据实际用途按使用说明书配制相应浓度的消毒剂。”杨彬表示。消毒剂的浓度、用量、消毒时间等都要严格按照说明使用。使用84消毒剂时应戴好手套和口罩,避免直接接触。在清洗一般物体表面时,与水的配比为1:100,消毒时间约为20分钟。另外,84消毒液的残留会对人们的身体产生一定的危害,所以使用84消毒液对餐具、茶具、厨房案板、儿童的塑料玩具等用品消毒之后,一定要反复多次用清水进行冲洗。酒精主要用于手和皮肤消毒,也可用于较小物体表面的消毒。使用酒精杀毒一定要远离火源,防止遇火引发火灾。

      消毒剂要规范储存。杨彬表示,84消毒剂本身具有挥发性,需要密封储存,放置于通风且儿童不宜接触到的地方。如果使用饮料瓶来调配84消毒剂,注意一定要在瓶身做好标志,避免儿童接触。配好的消毒剂一次用不完,也不要存留。“84消毒剂放置一段时间后,有效成分减少,消毒能力减弱,要用多少配多少,不要提前配好。”杨彬说。

      对于紫外线灯杀毒,专家表示,对新冠病毒确实具有消毒作用,但在操作中一定要注意个人防护。“长时间暴露在紫外线下,皮肤和眼睛会受到损害,因此使用紫外线灯杀毒时,人不要待在室内,进出房间时要覆盖好皮肤,戴上眼镜进行防护。”杨彬说。紫外线灯杀毒的时间不需过长,一般居家消毒30分钟即可。

  • 2020-03-03
    07:12

    中国疾控中心消毒学首席专家张流波谈公交出行防护 戴口罩第一条 手卫生最关键(服务窗)

      ●公交出行最好错峰,携带消毒和防护用品

      ●尽量避免接触公共物品或公共接触部位

      ●选择空气流通位置,如允许可打开窗户

      “公共交通工具感染风险,从低到高的顺序是共享单车、出租车、公交和地铁。”中国疾控中心消毒学首席专家张流波说,公共交通出行,戴口罩第一条,手卫生最关键。

      “乘坐地铁、公交等公共交通工具,要自行健康检测,若出现新冠肺炎的可疑症状,包括发热、咳嗽、咽痛、胸闷、呼吸困难等症状,不要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张流波说。

      乘坐公交地铁,最好错峰出行,同时携带好消毒和个人防护用品。在排队时,乘客之间要保持1米以上的距离。如果做不到,尽量避免面对面。不确定手清洁时,不要揉眼睛、鼻子,不要摸口罩外层。

      张流波提醒,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尽量避免接触公共物品或公共接触部位。如果接触,最好全程佩戴手套,一直到目的地再摘下来。摘掉手套马上去洗手,用含有酒精的手消毒剂、肥皂都可以,洗完手后用纸擦干。无需戴医用手套,只要是干燥且不露手指的手套就可以。如果没有戴手套,下车后又无法洗手,最好用手消毒剂进行手卫生。常用手消毒剂含醇,挥发快,杀菌效果好。如果有人对酒精过敏,也可使用无醇的手消毒剂。如果没有手消毒剂,用清毒湿巾擦一擦也可以。

      在地铁站内使用公共卫生间,如果接触拉手,可用消毒纸巾擦拭。大小便后,要用洗手液或香皂洗手,用流动的水冲洗。

      乘坐地铁或公交,最好选择空气流通的位置。公交车如果允许的话,可选择打开窗户。打喷嚏咳嗽时戴口罩或者用手肘遮挡自己的口鼻。还要主动记下自己的行程,万一出现不舒服,主动报告行程。

      乘坐出租车,全程佩戴口罩,上车前可用消毒湿巾擦拭车门把手,避免用手接触车内物品,减少与司机交流,打喷嚏时用纸巾遮住口鼻,或采用肘臂遮挡。在外界气温、行驶速度等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关闭车内空调,开窗通风。下车后要用免洗手消毒剂洗手。

      骑行共享单车,戴口罩,戴手套。如果没戴手套,可用消毒纸巾对手接触的车把等部位进行擦拭。骑行结束后,同样要做好手部卫生。

      《 人民日报 》( 2020年03月03日   13 版)

  • 2020-03-02
    06:44

    联合专家考察组:“非药物干预措施”显示强大作用

      2月16日至24日,中国-世卫组织联合考察组的25位专家用了9天的时间,分别到了北京、湖北、广东、四川这四个省份考察,并最终形成联合的考察报告,考察报告也在2月29日正式发布。这个国际防控阶段性报告涉及了哪些内容?中国—世界卫生组织新冠肺炎联合专家考察组中方组长、国家卫健委新冠肺炎疫情应对处置工作专家组组长梁万年为您解读。

      Q:报告提出对中国的建议中提到,先复工返程、再复学,要分阶段。未来会根据什么样的指标变化来具体安排?

      A:我们对病毒还有很多未知,这个疾病还有一些隐性感染者,想把传染源完全控制是有相当难度的。国外疫情爆发扩散阶段,如何防止疫情从国外输入又是我们面临的问题,复工、复产和复学会导致人口的流动和聚集,所以复工和防控需要我们更有针对性地分区分类施策,以县为单位,分为高、中、低三个风险区,有一些地方按照人群和工作场所进行更精细分类,主要指标有三个,第一个是疾病的现状和流行态势,第二个是新发病人数当中有多少是掌控之中的,复工之后有没有聚集性疫情,有没有社区的传播。更重要的是,我们是不是做好了相应的准备,防控措施到人到岗,包括物资的准备,要综合研判。

      Q:报告中,大篇幅提到了“非药物干预措施”,如何理解?作用如何?

      A:“非药物干预措施”就是社会干预,包括隔离,传染源的管理,包括老百姓的动员、增加社交距离等,这些措施显示了强大的作用。

      这个图是发病曲线图,本来的趋势是一直向上的,从理论上来说,没有特效药或者疫苗,人群普遍易感,但是达到高峰之后掉头往下,呈持续性下降,这一定是有措施起作用了,这个措施就是“非药物干预措施”。这个图说明了这个病是可控的,中国采取的果断措施改变了疾病的流行过程,为世界防控疾病筑起防线争取了时间,也提示其他国家不要犹豫,这样做就可以阻断疾病的进程,增强世界各国的信心。

  • 2020-03-01
    08:27

    出院患者如何在家中进行康复治疗?专家:能站少坐 能坐少躺

      2月29日下午,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新冠肺炎治疗与患者康复有关情况。针对出院患者如何在家中进行康复治疗,中日友好医院康复科主任谢欲晓强调,能够站我们就少坐,能够坐我们就少躺,如果是躺着我们也要争取多翻身。

      中日友好医院康复科主任 谢欲晓:如何在家中进行自我的康复治疗?在疫情期间不方便到医院的患者,首先最重要的是保证不要完全地卧床,在家里有限的空间尽量主动活动,能走至少我们可以采取踏步练习,能够站我们就少坐、能够坐我们就少躺,如果是躺着我们也要争取多翻身。

  • 2020-02-29
    06:42

    疫情形势向好背后,这几点需特别警惕!

      疫情形势向好背后,这几点需特别警惕!

      全国日新增确诊病例整体维持下降态势,湖北以外新增病例降到个位数,累计治愈出院病例超过3.6万……

      一个多月鏖战后,疫情向好态势越来越鼓舞人心,然而这背后还应保持时刻警惕。

      2月27日晚,来自云南的务工人员抵达广州南站。 程景伟 摄

      警惕反弹:

      复工复产可能导致聚集性疫情

      经济社会不能长时间停摆,复工复产成为眼下中国社会的关键词。

      春节过后,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复工率逐步提高。其中,山东、广东、浙江等省份近期公布的数据显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复工率均超过90%,部分城市已经达到100%。

      员工返岗,机器重启,经济“马达”再度轰鸣。

      然而,各地在抢时间、拼速度的同时,不得不看到,复工复产也带来了另一个问题——人员流动加大。

      这对于一个多月来已经取得的“战果”,无疑是巨大挑战。

      北京市朝阳区某单位发生输入性单位聚集性疫情:一名保洁员感染后,又导致同单位10人确诊,判定密切接触者178人。

      广州一写字楼中出现确诊病例,导致所在公司全体职工隔离停止办工……

      据不完全统计,近期已出现10余起复工后聚集性疫情发生,数百人被隔离。

      27日,国家卫健委主任马晓伟主持召开国家卫健委派驻湖北省工作组会议。

      对于当前疫情防控形势,会议作出这样的判断:随着复工复产复学和返程等人员流动,疫情反弹风险增高,有关国家确诊新冠肺炎例数增长较快,中国面临疫情输入风险加大,防控形势依然复杂。

      从现实来看,不少企事业单位员工来自全国各地,复工后疫情防控的难度加大,若没有做好严密防控,一旦出现问题,代价将更加巨大。

      2月11日,成都市高新区吉泰路附近一办公楼,一男子登记、测体温和消毒后进大楼。中新社记者 刘忠俊 摄

      警惕漏洞:

      各地管控协调还不够严密

      近日,武汉刑释确诊人员进京事件引起高度关注。事件被曝光后,各地各级迅速成立多个调查组。

      湖北省委书记应勇作出批示:在疫情防控最吃劲的关键阶段,竟发生此类严重违反离汉离鄂通道管控的事件,绝不能允许。

      在分区分级精准防控的大背景之下,不同等级风险地区如何守好各自阵地,同时加强管控协调,考验着治理能力。

      近期,也有不少地区在“松绑”之后变“松懈”:景区复开引来大批游客,民众摘口罩扎堆喝茶,人山人海去赶集……这些“撒欢”的行为,无疑又为疫情扩散提供了可能性。

      上述问题曝光后,很快引发了质疑,随后各地也迅速整改,部分相关责任人被追责。

      防控关键时期,任何一个漏洞都可能引发一系列严重后果。因此,现在各地必须坚持“全国一盘棋”,才能确保阶段性成果巩固,防止疫情反弹。

      来源:世卫组织官网

      警惕输入:

      境外病例激增,联防联控势在必行!

      中国全力战“疫”的同时,境外激增的确诊病例数字也令人不安。

      根据世卫组织发布的全球疫情数据,截至北京时间27日17时,过去24小时全球新增新冠肺炎确诊病例1185例。

      中国境外累计确诊病例达到3664例。此外,中国境外日新增确诊病例已连续第2日超过中国。

      再看近邻韩国、日本等国家,其疫情发展速度更是引人担忧。国家间的人员流动就有可能引发境外病例的输入。

      这一问题也引起了钟南山的关注,他在最近一次出席的新闻发布会上也发出了提醒。

      他强调,目前疫情形势发生了一些变化,国外增长得比国内快,突出的国家是韩国、伊朗和意大利。国外病例很有可能汇入回流感染国内。

      “所以我们要加强国际交流,分享经验,一起联防联控。” 钟南山表示。

      2月15日,江西省新余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PCR实验室内,检验工作者严格执行新冠肺炎病毒核酸检测的各项流程。赵春亮 摄

      警惕变异:

      病毒或与人类长期共存?

      更不能忽视的问题,是病毒这个“敌人”的狡猾。

      现阶段,虽然在临床药物、检测试剂盒、疫苗等领域的研发或试验上有所进展。但目前仍没有治疗该疾病严格意义上的特效药。

      根据国家知识产权局方面近日透露的消息,此前被看好的“瑞德西韦”临床试验结果也要到4月27日才能公布。

      在疫苗方面,国家卫健委副主任曾益新此前介绍,在确保安全有效可及的前提下,估计最快在今年4到5月份可有部分疫苗进入临床试验,或者在特定条件下争取进入应急使用。

      但,时间依旧很紧迫。

      虽然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26日在日内瓦表示,目前病毒未发生明显变异。但是流行期越长,也就意味着病毒变异的可能性越大。

      中国工程院副院长王辰就曾表示,新冠肺炎与SARS不同。SARS传播性和致病性都很强,很快把宿主杀死然后病毒自身也不容易存活。而新冠肺炎有可能转成慢性疾病,像流感一样与人类共存。对此,从临床诊治和生产生活防范方面都要做好相应准备。

      面对这一系列的不确定,

      万不可掉以轻心!

      作者:张尼

  • 2020-02-28
    15:02

    专家:疫情期间切忌用眼过度 先洗手再摸眼

      大众网·海报新闻上海2月28日讯(记者 闫明清 庄滨滨)疫情当前,“居家”和“线上”是主旋律,看电视、电脑和手机的时间也大大增加,这时该如何保护好我们的眼睛呢?上海市眼病防治中心主任医师邹海东在今天的新闻发布会上作了健康科普提示。

      切忌用眼过度。长时间近距离用眼(如玩手机、打游戏等)容易发生“视频终端综合征”,出现眼酸、胀痛,引发或加重干眼症,严重的会发生视力下降、神经衰弱和抵抗力下降等。因此建议成年人看手机和电脑20分钟后,要休息眺望远处至少20秒钟以上。适度的居家锻炼可改善干眼症状。

      防控儿童近视。近视没有特效药,家长重视最重要!要严格控制孩子近距离用眼时间,年龄越小,连续用眼时间应越短。阅读、写字时应确保光线适宜,要做到“一拳一尺一寸”。坚持上下午一天两次眼保健操。要注意,做操前一定要认真洗手。在通风防疫的同时,要在早晨、中午、下午的不同时间段,尽量让孩子到阳台、窗口或者自家院子里放松远眺,接触户外自然光,每天“目浴”阳光累计60分钟以上,这才能减少近视的发生。

      正确处理异物。居家锻炼或打扫卫生时,有异物(如灰尘、纸屑等)溅入眼内,千万不要用手揉眼睛,应轻闭双眼或稍眨眼,尽量让异物随泪水流出。如有消毒液不慎溅入眼内,不必慌张,应立即用大量纯净水、矿泉水,或者自来水冲洗眼睛至少15分钟。目前本市各家医院都已开通了线上医疗咨询服务,大家有问题可以通过线上咨询眼科医生。

      总之,疫情居家时期,提醒大家要牢记:自然光,防近视;多休息,勤做操;先洗手,再摸眼;轻眼病,缓就医;重眼病,马上治。

  • 2020-02-28
    15:02

    专家:市民外出时不用戴护目镜 不推荐孩子戴防蓝光眼镜学习

      大众网·海报新闻上海2月28日讯(记者 闫明清 庄滨滨)在今天的上海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系列新闻发布会上,上海市眼病防治中心主任医师邹海东表示,医护人员在医院坐诊时可以佩戴护目镜进行防护,普通市民外出时不用佩戴护目镜。此外,不推荐学生学生戴防蓝光眼镜或者使用投影仪学习。

      邹海东说,目前,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是新冠病毒主要的传播途径。作为眼科专家,还是要强调虽然新冠病毒主要是通过口、鼻粘膜传播,但眼结膜也为粘膜组织,易被病毒侵入,有可能发生病毒性结膜炎,所以大家要养成“勤洗手、正确洗手”的好习惯,千万不要用手尤其是在没有洗手的情况下揉眼睛。

      眼结膜又有其“特殊性”,不是直通呼吸道,进入眼结膜的病毒不会直接进入肺部,会先遇到泪液,而泪液本身具有稀释和抗病毒的作用,所以病毒飞沫入眼导致肺部感染可能性还是非常低的。

      针对很多家长为在线学习的孩子佩戴防蓝光眼镜、用投影仪替代电视等现象,邹海东认为,防蓝光眼镜设计的初衷是为了减少短波长的光线,包括蓝光对于人视网膜细胞的损伤,主要用于老年性的黄斑变性,对孩子来说,蓝光眼镜是否能减少孩子近视的产生,目前尚未定论。孩子戴了防蓝光眼镜会觉得电脑屏幕偏暗,可能会不自觉地调整亮度,这时带来的损伤仍然是未知的,所以个人不推荐戴防蓝光眼镜去阅读和学习。

      此外,相比于电视,孩子使用投影仪进行学习会觉得舒适,但是居家用投影仪必须有大的屏幕,用分辨率高的投影仪的,同时周边的环境要适宜,才能使孩子得到清晰的视觉。“无论是防蓝光眼镜还是投影仪,目前都没有科学的定论,认为这些手段可以减少孩子的近视发生、发展。目前唯一明确的两个途径是:增加户外活动时间,以及减少连续的近距离用眼时间,这样才能减少近视的发生和发展。”

  • 2020-02-28
    07:02

    钟南山回应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近期热点问题

      新华社广州2月27日电 题:钟南山回应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近期热点问题

      新华社记者肖思思、丁乐

      27日在广州医科大学举办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专场新闻通气会上,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组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就治愈病人检测“复阳”、复工复产中防控关键点等热点问题做出回应。

      出院病人“复阳”不代表还会感染 是否传染还要观察

      目前,四川、海南、广东等地在对新冠肺炎患者出院后随访中发现,个别患者在愈后核酸检测存在“复阳”的现象。怎么看?

      钟南山认为,新冠肺炎是新发传染病,还不知道它的过程,目前不能下绝对的定论。但是根据微生物的规律,一般只要患者身体里产生了足够抗体,这病人就不会再感染了。至于肠道粪便里有残余病毒,有可能是残余没排出。但会不会再传染给别人,这还有待观察。

      钟南山介绍,新冠肺炎和SARS有区别,除了肺纤维化等共同特点外,突出的特点是小气道里粘液非常多,阻碍了气道通畅。气道不通畅,容易导致继发感染。医疗救治团队正想办法在解决患者缺氧问题,已经有一些新办法在武汉进行了尝试,令患者的呼吸困难有所改善。

      复工复产暂未带来疫情高峰 仍需加强防控

      复工复产意味着大规模的人员回流,会不会出现疫情高峰?

      钟南山认为,因为强有力的干预措施和群防群控的意识,截至目前,并未出现病例数增长的高峰。尽管如此,在复工复产的同时,加强防控也要跟上。

      钟南山说,他的团队曾预测,在春节后大规模人员回流可能会出现一个疫情高峰,在人员回流后又出现另一个高峰。但目前27日了,没看见高峰的到来。

      “因为现在上下火车、飞机都要检查,大家都非常注意。一旦发现有发热,马上隔离,这就把传染病自然的传播规律完全打断。”钟南山说。

      关于加强复工复产后的疫情防控,钟南山有两个建议,一是加强对人员的检测,像富士康这样的人员密集企业,在员工来了一定要接受医疗双检测,一个是核酸检测,一个是IgM检测;二是所有工厂自来水龙头、厕所、下水道必须保持通畅。这样有信心能保证复工复产的安全。

      近80%急性传染病来自动物 吃野生动物是陋习

      钟南山表示,从过去几十年急性传染病的发生情况来看,近80%都是从动物来的。人和动物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密切,特别是有的地方吃野生动物,一些动物所带的病毒就往往会传给人。

      钟南山说,果子狸已明确是SARS病毒很重要的中间贮主。这一次,有些线索指向病毒的源头是蝙蝠,另一个研究发现穿山甲含有高度类似的同源性病毒。“市场上很多野生动物都带有冠状病毒,它们本身不会发病,但吃它们,就会出大问题。”

      进入21世纪后,世界已经爆发3次冠状病毒疫情,SARS、MERS、新冠病毒。“现在还不清楚,这个病毒是怎么来的?是不是之前就有的?谁是第一例?以前有没有?我不相信只是穿山甲携带,可能还有别的。”

      “滥吃野生动物是人类的陋习。”钟南山认为,很有必要全面禁止野生动物交易,革除滥食野生动物陋习,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

      这是一个人类的疾病,不是一个国家的疾病

      “疫情首先出现在中国,但不一定发源在中国。”钟南山说,“我们需要与国际更紧密的合作。这是一个人类的疾病,不是一个国家的疾病。” 目前,广州医科大学已经和国外大学加强合作。

      在这次疫情防控中,中国的制度优势正在体现。钟南山认为,针对有些国家疫情蔓延较快的情况,钟南山认为中国的机制做法可以参考。“所有急性传染病,首先要控制上游,要做到早发现、早隔离,这是最关键的举措。其次是收治上要到定点医院,集中治疗。”

      钟南山说,希望加强国际的合作交流,共同分享成功的经验,比如联防联控机制和早发现、早隔离等。他很愿意与全球及时交流掌握的防控有效方案和治疗方法,这样更加有助于控制疫情。

  • 2020-02-27
    16:13

    疫情期间如何就医看病?专家送您5个锦囊

      大众网·海报新闻上海2月27日讯(记者 闫明清 庄滨滨)新冠疫情期间,就医看病成了一道纠结的选择题。如何降低感染风险?健康科普专家、曙光医院主任医师崔松在今天的上海发布会上奉上了五个锦囊,让您安心就诊。

      崔松说,为了降低感染风险,原则上主张 “非必须,不要去”。必须去医院时,尽可能按照预约时段和科室就诊;尽可能按照预检分诊要求就诊;尽可能避免人流量大的时候就诊。

      除了记牢3个“尽可能”,上海市健康促进中心提供几个锦囊,让您安心就诊:

      第一个锦囊:看病前先做点功课。为减少就医人流,避免交叉感染,上海市卫生健康委、申康医院发展中心设立“上海市发热咨询平台”,开通热线电话33672885、33682885,同步开通“新冠工作室”微信小程序,为市民提供24小时在线咨询服务。许多医院也都开通互联网在线咨询服务,大家可以先上网查一查,或电话咨询一下,获得相关有用的资讯。

      第二个锦囊:熟悉就诊流程。当前医院门诊实行“全预约及实名制就诊”,请您关注医院开放时间,分时段预约挂号,错峰就诊。分时段预约看病,病人就诊体验好,医院管理也更方便。

      第三个锦囊:注意个人防护:全程佩戴口罩;避免用手触摸眼口鼻;尽量少接触公共物品,可以随身携带免洗手消毒液,或者及时洗手,随时保持手卫生。

      第四个锦囊:配合医院的体温检测和健康询问;排队时留有间距,尽量减少在院时间。

      第五个锦囊:回家后立即更换衣物并洗手,佩戴的口罩应丢弃,并注意自我健康观察。

      高血压、糖尿病这些慢性病患者一定要记住“药不能停”,若病情有变化或者有疑问,可以先和自己的家庭医生联系,也可以通过线上医疗平台进行咨询。

      疫苗接种应根据预约通知前往或主动预约接种日期,不需要一口气摒到疫情结束再去打,但要尽量减少陪护人员。强调一下,接种程序中所规定的推荐接种年龄在大部分情况下并不局限在某一天,只要仍属于推荐接种年龄范围,就不会影响疫苗效果,不必过于担心。但犬咬伤患者,应立即前往本市犬伤处置门诊接受规范处置。

  • 2020-02-27
    13:16

    疫情期间怎样科学测量体温?呼吸科专家权威解答来了

      大众网·海报新闻济南2月27日讯(记者 陈洋洋 通讯员 赵梅)近日,济南发布《关于实行发热患者“双测温两报告”管理的通告》,要求市民个人居家、工作或外出必须每日自测两次体温,体温超过37.3℃的必须如实报告。为什么每天要测两次体温,怎样科学测体温?近日,济南市中心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主任医师邢春燕接受记者采访,向市民科普相关知识。

    7C7C83A1-C755-4480-9EAB-91279D5C272E.jpeg

    济南市中心医院发热门诊

      “一般来说,体温超过37.3℃即为发热。”邢春燕介绍,人的体温是通过体温调节中枢来控制,使机体保持在一个在相对恒定的温度下,正常体温在36℃-37℃之间。

      邢春燕提醒,体温会随着人体活动状态和能量代谢的变化而发生生理性变动,如运动、进食、喝热水等都会给体温带来波动,但波动不会超过1℃。特殊时期,如果超出36℃-37℃这个范围,就要严密观察了。

      “一般情况下,市民在家会选择腋下测量体温,但是如果作为发热筛查,常用的则是测温枪。”邢春燕表示,测温枪通过体表测量温度,如额头、手腕等,但通过这种方法测量的体温会受环境的影响,需要注意调试。

      “通过测温枪测量体温时应至少在测量环境内停留5分钟以上,待与环境温度一致后再测量,否则将会影响测量结果。”邢春燕提醒。

      另外,人的体温具有波动性,下午的体温往往高于上午的体温。邢春燕建议,市民测体温时要上午、下午各测量一次。

      如果发现体温有异常,也不一定患了新冠肺炎。那么怎样区别普通感冒与新冠肺炎呢?邢春燕表示,普通感冒一般表现为鼻塞、流涕、打喷嚏、嗓子疼,往往不伴有全身发热、乏力症状,具有一定的自愈性,通过休息、调整饮食,症状可得到缓解或者消失。新冠肺炎一般表现为发热、乏力、干咳,或有些不典型的咽痛、腹泻,有些患者三至七天后会出现呼吸困难等临床症状加重的情况,另外,不同的人症状不同,需要及时就医诊断。

      专家简介:

    A184AD74-A27B-47AE-81A9-84ED8692469E.jpeg

      邢春燕,济南市中心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

      山东省医学会呼吸分会委员,山东省医师协会呼吸分会委员,山东省医师协会呼吸介入分会副主任委员,济南市医学会呼吸学会副主委,曾获山东十佳女医师、济南市十佳医师、济南市巾帼建功奖。发表论文10余篇,主编论著一部,国家发明奖一项。

  • 2020-02-27
    07:02

    生产生活秩序逐步恢复,仍需绷紧防控弦,专家提醒:非必要,勿聚集

      专家访谈

      □ 本报记者 李振

      近日,全国新增确诊和新增疑似病例显现下降,复工复产有序进行,生活秩序逐步恢复,一些省份陆续下调应急响应级别。这些积极信号的出现是否意味着我们可以松口气,工作生活中各种防控措施能否放松一些?日前,记者专访省委疫情处置工作领导小组疫情防控专家组成员、省疾控中心主任医师孙桐。

      孙桐表示,目前来看,全国疫情形势确实出现了积极向好的态势,2月24日我省也首次实现了确诊病例全天0新增,这些成绩的取得来之不易,对这些成果要倍加珍惜。

      “但出现向好态势不意味着拐点出现。”孙桐表示,疫情尚未结束,防护意识不能松懈,防护措施不能减弱。当前疫情形势依然严峻复杂,防控正处在最吃劲的关键阶段,远非“马放南山,刀枪入库”之时,对疫情防控还不能掉以轻心,仍要严防疫情反弹风险。如今,疫情防控已坚持了一月有余,正是容易出现麻痹思想、厌战情绪、侥幸心理和松劲心态的时候,一旦此时在意识上有所松懈,措施上有所放松,很有可能导致前功尽弃。

      “不参与任何不必要的聚集。”孙桐表示。近期一些地方出现了餐馆排队就餐、聚众喝茶等非必要场合的聚集情况,给当前疫情防控敲响了警钟——眼下还远非放松警惕的时候。专家呼吁,随着复工复产的陆续推进,工作生产场所的人员聚集在所难免,一定要保持严格防控,比如采取分区作业措施,降低人员密度,分散就餐,密闭场所作业必须佩戴口罩,缩短工作时间等。另外,尽管生活秩序陆续恢复,景区开放、商场营业,公共交通恢复,但仍然要避免扎堆,尽可能减少出游、逛街等非必要聚集。“非必要,勿聚集,疫情不结束,我们就要坚持不串门、不聚餐、少外出、少聚集,尽最大可能降低感染风险。”

      一些前期养成的良好卫生习惯需要继续保持。孙桐表示,疫情期间前往公共场所,还需要全程佩戴口罩,人与人之间保持1米以上的距离,注意手卫生,尽量避免用手触摸公共物品,接触扶手、门把手、电梯按钮、柜台等物品后,要及时在流动水下用洗手液或肥皂洗手,避免用手直接触摸口鼻眼。做好居家和工作场所的清洁消毒工作,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 2020-02-26
    07:35

    一夜之间卡口全撤、小区全开,有些地方步子迈得太大!

      最近,湖北以外新增确诊人数已降至个位数,全国越来越多小区、村庄、道路卡口开始解封。然而,有些地方解封节奏过快、方式过于“一刀切”,存在从严防死守转为“陡然降压”的倾向。“卫健局局长急死都没用,因为地方领导已经决定放开管控。”这种现象可能向公众释放错误的疫情信号,给基层防控带来新问题,甚至导致功亏一篑。

      当前,广东、江苏、山西等地已将防疫一级响应调整为二级响应,云南、甘肃、贵州、辽宁等地已调整为三级响应。但是,绝大多数地方的一级响应尚未解除,而且新冠病毒比较“狡猾”,仍要因地制宜、分区分级执行“内防扩散,外防输入”的防控策略。

      但记者调查了解到,有的地方头天还严防死守,第二天却集市人头攒动,最可怕的是很多人不戴口罩;有的地方头天只有一个出入口,外来人员严格登记,但第二天所有路口解封,人员情况难再掌握;有的小区头天还在严格测温,第二天所有出入口打开,防控措施大都消失或打折扣……

      恢复生产生活秩序固然重要,但须臾不能忘记“有序”二字。尤其对疫情相对比较严重的地区,从严防死守到“陡然降压”的冒进,可能会让此前的战“疫”前功尽弃。“在公共卫生安全防范上,向来是政府紧一寸,公众未必紧一寸;但政府松一寸,公众就会松一尺。”一些基层干部的担忧值得重视。

      2月21日,河南郑州,知名胡辣汤店“方中山”恢复营业,人山人海的排队场面让网民调侃这是“用生命在喝胡辣汤”。

      解封步子迈得太大,可能会释放错误的疫情信号。商场扎堆聚餐、网红店重现排队长龙、小区里三五成群聊天、不戴口罩赶集……近期这些放飞自我的现象,就与有些地方释放的“信号”有关。24日,武汉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紧急宣布,此前“放开离汉通道”的通告无效,应该也是要避免传递错误信号。当前,很多人已经在家憋了一个月,出门聚餐聚会的兴致很高,一旦解读到“全面解封,随意进出”的错误信号,后果不堪设想。

      解封步子迈得太大,会给基层防疫带来新问题。有社区干部反映,小区入口全面放开,社区工作者难以覆盖,只能靠物业和志愿者防控,基本措施只有测体温,对外来人员很难做到第一时间发现;有乡镇干部反映,村庄与城市小区不同,没有围墙,居住分散,所有卡口撤除后,对外来人口的进出几乎已无法监测管控;志愿者反映,劝阻市民聚集时,一句“你管什么,没看政府都放开管控了吗”让人无法招架。

      解封步子迈得太大,还可能让防控一线基层干部错误认为当前工作重心要从防疫转移到复工复产,而不是两者并重。一些还在坚守岗位的防控人员反映,当地防控策略大调整后,已搞不清当前哪些环节不需管、不能管,哪些工作仍然要管好,甚至产生出一种“与其违令得罪人,不如顺势当好人”的心理,对进出居民小区的外来人员、零星开门营业的市场商铺,管控越来越宽松,隐患由此出现。

      基层干部担忧:让群众摘口罩易,戴上口罩难;让群众摘了口罩再戴上,恐怕更是难上加难。尤其最近人口跨区域流动越来越多,如果“一刀切”解封,出现防控漏洞,会有“带病下乡”“带病回城”风险。近期,杭州等地在持续多日“零新增”后再响警报,教训值得警惕。

      习近平总书记23日在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上指出,我们必须清醒看到,当前疫情形势依然严峻复杂,防控正处在最吃劲的关键阶段。这个时候,必须高度警惕麻痹思想、厌战情绪、侥幸心理、松劲心态,否则将带来严重后果,甚至前功尽弃。

      最近,不少专家都在反复预警疫情防控不可懈怠。各地在解封过程中,一定不能走极端、“一刀切”,切莫因判断失准或为图省事,增加疫情失控的风险。根据本地的疫情实际,认真研究,科学决策,有序调整防控方案,做好精细化管理,才是对人民群众负责。

      防疫相关的各部门如何调和的问题,也值得思考。依法科学有序防控,就不能“拍脑袋”,要多听专业人员的意见建议,更不能政出多门、各唱各的调,要统一指挥,统一部署。此外,近期很多地方都在调整响应级别,不同响应级别对应的防控措施是什么、防控人员和普通居民要做什么、能做什么,也要有明确告示、详细提示,不能让基层防疫人员和百姓抓瞎。

      复工复产必须加快推进,但疫情防控容不得麻痹松劲,因为它没有一丝容错空间。这道长堤,容不得出现一只蝼蚁。如何妥善处理两者关系,考验地方决策者的治理能力。但不管怎么说,审慎稳妥地调整防控策略,千万不能留下防控漏洞,不能让疫情出现反弹,应该成为一种共识。(评论员周楠)

  • 2020-02-25
    07:35

    两部门印发新冠肺炎恢复期中医康复指导建议试行版

      新华社北京2月24日电(记者田晓航)为充分发挥中医药独特优势,加快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恢复期康复,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办公厅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日前印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恢复期中医康复指导建议(试行)》,从中药、中医适宜技术、膳食指导等方面提出详细建议。

      根据两部门发布的相关通知,在总结新冠肺炎中医康复经验基础上,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医疗救治组组织专家制定了这份建议。

      该建议适用于符合国家卫生健康委和国家中医药局联合印发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解除隔离和出院标准的恢复期人群。临床医师可参考该建议,根据患者个体情况给予相关治疗或康复指导,患者出院后亦可根据本建议采用适宜的自我干预方法。

      该建议介绍了肺脾气虚证、气阴两虚证的临床表现,分别推荐了相应的中药处方、中成药并介绍了服用方法,同时推荐了艾灸疗法、经穴推拿、耳穴压豆、刮痧、拔罐、针刺疗法等中医适宜技术。根据该建议,这些中药和中医适宜技术应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在“膳食指导”部分,总体建议是:膳食平衡、食物多样、注重饮水、通利二便,并注重开胃、利肺、安神、通便。同时提出根据食物属性和患者情况进行分类指导,并给出了六种症状下的推荐食物。例如,有咽干、口干、心烦等症状的,推荐绿茶、豆豉等;有失眠等症状的,推荐酸枣仁、柏子仁等。

      这份建议还推荐了八段锦、太极拳等传统功法。根据建议,轻型及普通型患者出院后,可采取多种功法;重型或危重型患者出院后,根据自身恢复情况选择适当的传统功法。

      此外,五行音乐疗法、移情易性法等情志疗法以及呼吸六字诀、呼吸疗愈法、“三一二”经络锻炼法等其他方法也在推荐之列。

  • 2020-02-24
    07:22

    引以为戒:这些案例告诉你,确诊患者是如何被感染的

      新华社武汉2月23日电(记者侯文坤)湖北省襄阳市疾控中心23日发布了该市第二份新冠肺炎疫情流行病学调查案例启示录。这些患者的感染过程让许多网友感慨,应引以为戒,防疫切忌放松警惕。

      外出不可无防护

      秦某,女,42岁,家住襄阳市襄城区某小区。1月22日坐公交去某超市采购,既没有戴口罩,也没做其他防护措施。恰好邻座乘客是武汉返襄人员,同样没做任何防护措施,成为传染源。1月24日,秦某感到咽痛和乏力,随后又出现干咳、恶心、呕吐等症状,去医院就诊后即被确诊为新冠肺炎。发病前,尚不知自己已感染新冠病毒的秦某还曾去公婆家聚餐,又致使两位亲人被感染。

      启示:病毒就隐藏在我们身边,在外出行时切记要做好个人防护,所有聚集、聚餐都会加大感染风险。广大市民一定要听从村和社区安排,做到“非必要,不出门;逢出门,必防护!”

      经营场所应注意防护

      黄某,男,38岁,家住襄阳市东津新区东津镇。黄某为个体经营户,店铺一直营业到大年三十,年前生意不错,却没注意做好自我保护,而顾客中就有武汉返襄人员。黄某一家6口同住,他的父亲在除夕前后出现发热干咳乏力等症状,到医院就诊后被确诊为新冠肺炎。黄某在两天后也出现类似症状,确诊后两人一同被隔离在医院,其他家人也被定点集中隔离。一大家人本该团团圆圆,此时不得不暂时分开。

      启示:各地企业陆续复产复工,千万不能只顾赚钱忘记防护。

      隐性感染需防范

      曹某,女,22岁,家住襄阳市襄州区某小区。1月21日由武汉乘车回到位于襄州区的家中,1月27日和1月29日其父母陆续出现发热症状,在襄阳市中心医院就诊于后被确诊感染新冠肺炎。曹某被医院隔离观察,并于2月2日检出新冠病毒核酸阳性,但一直没有任何临床症状。

      启示:新冠肺炎存在一定比例的隐性感染者,他们被感染后未出现临床症状,但仍具有传染性。因此在日常防护时,不能仅依靠对方有无发热、咳嗽等临床症状来判断其是否有传播风险,而是应尽量避免与他人密切接触,偶有接触时也一定要做好个人防护。

      自我判断不可靠

      李某,女,47岁,家住襄阳市樊城区某小区,常年在武汉工作。1月18日公司放假后自武汉到西安游玩;1月21日从西安返回襄阳。因感觉形势严峻又来自于武汉,便未与在襄阳的父母接触,独自在市区另一住所进行自我隔离。1月31日因其母亲年龄较大,身体不好,李某自我判断离开武汉已经快14天,并无任何不适症状,应该没有“中招”,便回到其母家中居住并照顾。2月初,其母与李某先后出现低热症状,共同前往医院就诊,最终确诊新冠肺炎收治入院。

      启示:李某自以为离开武汉的时间是最后可能接触病毒的时间,显然是不对的,因为在游玩、乘车、回家的过程中都有可能接触到病毒。隔离观察期至少要达到14天,不能心存侥幸,否则任性外出就可能传染他人,追悔莫及。

  • 2020-02-23
    16:44

    如何“吃”出抵抗力?营养专家:一日三餐四类食物

      (抗击新冠肺炎)如何“吃”出抵抗力?营养专家:一日三餐四类食物

      中新网北京2月23日电 (记者 孙自法)2月23日,农历已进入鼠年二月,这场全国上下众志成城的战“疫”历时一个多月仍在持续。疫情当下,对于公众而言,做好个人防护并提高自身抵抗力、加强免疫力至关重要。

      俗话说,人是铁饭是钢。饮食和免疫力之间有什么联系?战“疫”期间,如何通过饮食增强身体免疫力?饮食应该注意哪些问题?中国营养学会临床营养分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临床营养科副主任陈伟主任医师通过中国科协组织的网络采访逐一回应,强调要保持健康的一日三餐,每天要保证四大类食物,每天要保证12种以上食物,一周至少要吃25种以上食物。

      中国免疫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免疫学系黄波教授也指出,健康、合理饮食毫无疑问是维持整体细胞功能正常的基础。面对当前疫情,多食用香菇、枸杞、灵芝粉、黑木耳等食物,有助于提高免疫力,因为这些食物富含植物多糖,包括香菇多糖、枸杞多糖、灵芝多糖等,能够刺激天然免疫细胞表面的受体分子,使得免疫细胞处于一种预刺激状态。

      饮食和免疫力有何联系?

      陈伟介绍说,人体拥有三层“防御墙”对抗外界侵袭,第一层是皮肤,还有身体表面的黏膜,通过它们来对抗外界大约90%以上的病毒和细菌侵袭;如果病毒进入到体内,身体就启动第二层防护,通过黏膜分泌粘液以及吞噬细胞,能把外来病毒、病菌大多杀灭;如果很不幸有个别病毒进入到机体内甚至细胞内,人体第三层防护就会启动,由细胞内物质来产生抗体,通过抗体把入侵病毒去除。所以,这三层防线决定了人们机体绝大多数的免疫功能。

      这三层防御和饮食有关吗?陈伟指出,前面提到的黏膜分泌粘液,以及人体自身细胞产生的抗体都是蛋白质,这些蛋白质构成机体抵抗力的基础,“蛋白质从哪来?必须靠吃饭才能来。人体不像植物,需要用光来进行光合作用,而人体必须靠我们这张嘴,能够把营养吃进去,能够吃出我们的抵抗力”。

      如何“吃”出免疫力?

      既然饮食和抵抗力关系密切,该怎样通过饮食提高抵抗力、增强免疫力?陈伟用一组数据给出答案:

      一是保持健康的一日三餐,疫情期间,很多人被迫宅在家里,要保持生活规律,除正常睡眠外,想保住抵抗力必须吃三餐,不能减餐,早、中、晚餐都要吃;二是每天要保证4大类食物,包含粮食类(谷薯类)、蔬菜水果类、优质蛋白质食物类和油脂类;三是每天要保证12种以上食物,即4大类中至少要有12种食物以上;四是一周至少要吃25种以上食物,实现营养比较均衡,增强抵抗力。

      他还提供具体食谱说,粮食类(谷薯类)每天至少吃3两以上不超过1斤的主食,主食指细粮或粗粮,包括大米、白面等食材,再配合一部分谷薯像红薯、山药、芋头、土豆等食材;蔬菜水果类每天应该吃1-2斤,补充维生素和膳食纤维,达到满足营养的基础需求;优质蛋白质食物类“要把好东西吃到位”,包括肉、蛋、奶、豆制品,其中,每天肉至少2-3两、蛋1-2个、奶1-2袋,再加上一点豆腐,就构成优质蛋白质组合;油脂类方面要有一点油脂做保护,每天2-3勺油。

      疫情期间饮食要注意什么?

      陈伟首先对“吃大蒜可以预防病毒”“抹香油可以对抗病菌”等食物治疗新冠肺炎的谣言予以澄清指出,食物对免疫力的影响只是指基础作用,不存在特效食物,偏方治不了病,也不能真正对疾病起到预防作用。“吃好饭,做好运动,做好个人防护,这才是安全度过疫情的最重要也是最有效的方式方法”。

      他说,疫情期间,公众在饮食方面的注意事项还包括分餐制、把食物煮熟煮透、不迷信冰箱和阳台、远离野生动物等内容。

      分餐制方面,外出或公共场合大家都会很小心,但回到家里面往往会放松,这点应该注意警惕,要减少家庭聚餐,三口人吃各自饭菜,有公菜一定要尽量用公勺和公筷,减少相互之间交叉关联。

      烹制食物方面,一定要注意把食物煮熟煮透,陈伟建议疫情期间比平常烹调多加热一分钟,“已经熟了,再多煮上一分钟,多炖一分钟,这样对你,对你的家人生活都是安全的”。

      现在还是冬季,北方有些民众想蔬果等食物放阳台上,外边挺冷坏不了,或者放冰箱里,冰箱能够把病菌都冻死也坏不了。陈伟指出,有此想法者一定要注意,冰箱和阳台都只能提供一定的保存温度,昼夜温差也会有较大变化,一般来说在0度-4度并不能抑制细菌生长。此外,特别是宅家人士,要定期更换不新鲜食材,发现有一点点坏的水果、蔬菜,都要尽可能剔除。

      远离野生动物方面,从目前来看疫情跟野生动物非常有关,应该拒绝各种野生动物(食品)。当然,也不必矫枉过正,疫情防控期间有很多人因害怕而杀、扔宠物就大可不必,人类经过成千上万年驯养的猪牛羊鸡鸭等家畜家禽的肉制品,也完全可以放心餐食。

      陈伟还特别提醒,应对疫情防控,公众一定要在饮食中减少对自己抵抗力的损伤,包含避免吃太多不洁净、容易闹肚子的食物,注意食物生熟分开、餐具分开等,以减少因饮食因素致病给个体抵抗力带来新的负担。(完)

  • 2020-02-23
    07:43

    专家:理发店座椅间距不宜小于1.5米,避免与顾客聊天

      在家“禁足”了1个月后,我们也快拥有了流星花园F4同款发型。随着理发店tony老师陆续开工,如果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重回颜值巅峰,成为急需考虑的问题。

      “理发店座椅间距不宜小于1.5米,公共用品用具应一客一用一消毒,理发店人员尽量避免与顾客聊天。”22日,针对疫情防控期间理发,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庞星火在发布会上如此表示。

      2月22日,北京市召开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陈杭 摄

      开门营业?先做好这些

      据庞星火介绍,理发店开门营业有几点需要注意:一是理发店应该保持室内空气流通。营业前首先打开门窗,采用自然通风。有条件的可以开启排风扇等抽气装置以加强室内空气流动。

      二是保持环境卫生清洁,及时清理垃圾。顾客理(剪)发后落在座椅、地面的头发应一客一清扫,统一收集到塑料袋内,并扎紧袋口。

      三是在洗手处要为顾(宾)客提供洗手液,并保证水龙头等设施正常使用。有洗手间的应保持清洁和干爽。对接触较多的公用物品和部位进行预防性消毒。

      四是提供给顾(宾)客使用的公共用品用具应一客一用(换)一消毒。

      五是建立工作人员健康监测制度,加强员工健康宣传教育工作,要求员工下班后尽量不要参加私人聚会聚餐等。建立员工每日健康监测制度,进行体温监测登记。若员工出现发热、干咳等症状时,不得带病上班,应佩戴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及时就医。

      资料图:苏有智同事为医护人员义剪。受访者供图

      六是工作人员在为顾(宾)客提供服务时应保持个人卫生,勤洗手,并佩戴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工作服保持清洁卫生。

      七是疫情防控期间应建立顾客预约制度,顾客到店当天应提前电话了解顾客健康状况,如有发热、干咳等症状的顾客应提示更改预约时间。未预约临时到店的顾客,应登记姓名、联系电话,告知大致的等候时间。做好顾客的解释工作,取得顾客的理解及配合。

      八是合理安排顾客到店时间,避免人员聚集。

      九是对不佩戴口罩的顾客应进行劝阻,遇有发热、干咳等症状的顾客可拒绝其入店。

      十是店内每个美发座位服务面积不宜小于2.5平方米,座椅间距不宜小于1.5米,店内应设有流动水洗发设备。

      值得一提的是,顾客在进店后全程佩戴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非必要不摘除。工作人员在为顾客提供服务过程中应全程佩戴口罩,也要尽量避免与顾客聊天。

      义工为派出所民警和辅警理发。 陈选平 摄

      延伸

      18日,北京市美发美容协会官网就已发布公告,平稳有序恢复正常经营活动。要求本市美发美容行业门店达到防疫规定要求才能开业。

      21日,北京市商务局发布《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美发美容行业经营服务指引》。各区要有序组织美发企业复工经营,满足疫情防控条件后方可对外营业。并要求疫情期间,建议各企业暂停提供面部美容服务。

      在保护消费者的健康安全上,还提出了各美发美容企业要准备好体温检测器、口罩、消毒液等防护物资。摘掉门帘,在保持室内温度的情况下,手动大门尽量保持开启状态,避免反复触摸造成的疾病传播风险。劝导顾客彼此间保持1米以上距离,避免人群过度拥挤。

      作者:谢艺观 陈杭

  • 2020-02-21
    11:24

    国家卫健委公布的第六版诊疗方案更新了哪些内容?

      新华社北京2月20日电 题:国家卫健委公布的第六版诊疗方案更新了哪些内容?

      新华社“新华视点”记者王秉阳

      截至2月19日24时,境内新冠肺炎累计确诊病例超过74000例。随着临床治疗经验积累和研究取得进展,医学界对于疫情的认识进一步深入。

      国家卫健委19日在官网发布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六版)》,其中关于传播途径、药物以及重症患者治疗方面的更新内容受到关注。

      气溶胶传播:特定环境下可能存在

      第六版诊疗方案明确,经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是新冠病毒主要的传播途径;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长时间暴露于高浓度气溶胶情况下,存在经气溶胶传播的可能。

      气溶胶是指悬浮在气体中所有固体和液体的颗粒。气溶胶传播是指飞沫混合在空气中形成气溶胶,飘浮至远处,造成远距离传播。

      此前,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曾表示,在理论上气溶胶传播是有可能的,但是即使有,对传播流行的作用也非常有限,不是主要传播方式。

      多位专家表示,可能存在的气溶胶传播限定条件包括“封闭环境”“长时间”“高浓度”,这意味着,气溶胶传播在公众日常生活中出现的概率不高。

      “在新冠肺炎患者集中的密闭空间,比如医院重症患者的病房,在给患者进行插管、上呼吸机等治疗的情况下,空气中可能会形成新冠病毒的气溶胶。”北京协和医院第二批支援武汉抗疫国家医疗队队长、感染内科主任李太生说。

      李太生说,这提醒医护人员和研究人员,当他们在一些特殊环境下工作,例如进行气管插管等临床治疗、实验室检测、样本操作等,应注意采取空气隔离的防护措施,如佩戴医用防护口罩、护目镜。但普通公众对此不必过于担心,在家常开窗通风就可以。

      临床药物:增加磷酸氯喹和阿比多尔两个试用药

      第六版诊疗方案删除了第五版方案中“目前没有确认有效的抗病毒治疗方法”的字样,在试用药物中增加了磷酸氯喹、阿比多尔。

      专家表示,这表明根据科研和临床应用的进展,上述两款药物对治疗有帮助,让医生有了更多对付新冠肺炎的“武器”,并且这两款药都属于“老药新用”。

      科技部生物中心副主任孙燕荣介绍,磷酸氯喹已经临床应用了70多年,既往研究表明,它有广谱抗病毒作用和免疫调节作用。此外十余家医院联合开展了关于磷酸氯喹对于新冠肺炎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评价。专家组认为,“该药用于广泛人群治疗的安全性是可控的。基于前期临床机构所开展的研究结果,可以明确磷酸氯喹治疗新冠肺炎具有一定疗效。”

      阿比多尔是治疗流感的药物,主要适应症是A类、B类流感病毒引起的流行性感冒,同时对其他一些呼吸道病毒感染可能也有抗病毒活性。

      至此,新冠肺炎的试用药物共有4种,除了此次增加的磷酸氯喹、阿比多尔,还有此前方案中的洛匹那韦/利托那韦、利巴韦林。

      但“有效”并不等于“有特效”,北京协和医院感染内科副主任曹玮提示,目前治疗新冠肺炎依然没有特效药,就是没有定向杀死病毒的药,但或许能抵抗病毒的进一步感染。

      针对方案中新增加的磷酸氯喹,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表示,磷酸氯喹谈不上特效药,但值得探讨;就目前来看,对治疗是有帮助的。“现在突然面临着全世界都没有见过的新东西,往往实践是先于科研的,就是摸着石头过河。”

      曹玮说,目前抗病毒治疗的药物仍缺乏足够的循证医学证据,需要在临床应用中进一步评价试用药物疗效,同时评估毒副作用。

      第六版诊疗方案对试用药的态度也相当审慎:建议在临床应用中进一步评价目前所试用药物的疗效。不建议同时应用3种及以上抗病毒药物,出现不可耐受的毒副作用时应停止试用相关药物。

      重症患者救治:血浆治疗方法进一步细化

      在抗击新冠肺炎过程中,重症、危重症的救治是重中之重,也是降低病死率的关键。第六版诊疗方案中对康复者血浆治疗的适用症和用法、用量进一步细化,并建议适用于病情进展较快、重型和危重型患者。

      “康复病人的血液中很可能存在抗体,可以在他们知情同意的情况下采集一些,用于危重症患者的抢救。”李太生介绍,从临床病理发生过程看,大部分新冠肺炎患者经过治疗康复后,身体内会产生针对新冠病毒的特异性抗体,可杀灭和清除病毒。康复者恢复期血浆治疗,就是利用康复者血浆中一定滴度的病毒特异性抗体,降低患者体内病毒含量,从而达到治疗预期。

      目前,全国治愈出院的患者已逾万人,为血浆治疗提供了有利条件。已有武汉、上海、重庆、广东、山西等多地新冠肺炎康复者捐献血浆。

      此外,国家卫健委办公厅等于2月14日印发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重型、危重型病例诊疗方案(试行第二版)》,首次推荐使用人免疫球蛋白(IVIG)。

  • 2020-02-20
    16:28

    上下班、坐办公室该如何防护?疾控中心专家给你支招

      大众网·海报新闻济南2月20日讯(记者 梁雯 张光) 20日,在山东省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上,山东省疾控中心病毒所所长寇增强,向返岗复工人员提出了6点自我防护的建议,涉及交通出行、办公室卫生、开会聚餐、下班回家等多个方面。

      寇增强首先就交通出行中的个人防护提出建议。他说,建议大家首选步行、骑行或乘坐班车、私家车出行。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或班车时,务必全程正确佩戴口罩,途中尽量避免用手触摸车上物品。此外,如果要到县域之外的地方上班,请及时到社区(村)提前办理健康通行卡(仅限本省通用)。

      在进入工作区前,要自觉接受体温检测,体温正常方可进入。若出现不明原因体温异常,应及时到医院就诊排查。根据省委领导小组(指挥部)办公室最新部署,医疗机构发热门诊对所有不明原因发热(≧37.3℃)的病人,或者虽无发热症状但呼吸道症状明显,结合流行病学史怀疑罹患新冠肺炎的病人,都会进行实验室检测和影像学检查并隔离观察。如果遇到这种情况,需要积极配合。

      在办公室办公时,要保持办公区环境清洁,每天早、中、晚各打开门窗一次,每次自然通风30分钟以上。人与人之间保持1米以上距离。

      寇增强建议,要尽量减少不必要的会议或采用视频会议形式,确需召开的会议,应全程佩戴口罩。进入会议室前洗手消毒,开会人员间隔1米以上。压缩会议时间,会议室定时开窗通风1次。会议结束后场地、家具、话筒、茶具等用品消毒。疫情防控期间应尽量减少出差。

      此外,还要避免聚餐,进入餐厅要佩戴口罩。采用分餐进食,避免人员密集,餐厅每日消毒1次,餐桌椅使用后进行消毒。餐具用品高温消毒,保障食品安全与合理营养。

      下班回到家中摘掉口罩,要按照有关规定进行处理,然后洗手消毒,其次手机、钥匙、门把手等日常接触部位,使用75%酒精等擦拭,居室保持通风和卫生清洁,避免多人聚会。

      “以上无论那个环节,如人员交流较为密切时,应全程佩戴口罩,避免握手等接触,按照规范勤洗手、勤消毒。”寇增强说,遇到突发情况时,比如员工、工勤等人员被诊断为病例(或疑似病例),要及时联系当地疾病预控中心指导处理,并协助、配合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和卫生学处置。

  • 2020-02-20
    11:54

    外出回家咋洗脸?听听一线专家的建议

  • 2020-02-19
    09:46

    为什么洗手能防呼吸道传染病?怎样保证洗手效果?专家释疑

      为什么洗手能够有效预防呼吸道传染病?

      洗手是预防传染病最简便有效的措施之一,日常工作、生活中,人的手不断接触到被病毒、细菌污染的物品,如果不能及时正确洗手,手上的病原体可以通过手和口、眼、鼻的黏膜接触进入人体。通过洗手可以简单有效地切断这一途径,保持手的清洁卫生可以有效降低感染新型冠状病毒的风险。

      怎样保证洗手效果?

      洗手是减少手部细菌、病毒最直接有效的办法之一,正确洗手是关键。正确洗手是指使用流动水,肥皂或洗手液洗手,每次洗手应揉搓20秒以上,应确保手心、手指、手背、指缝、指甲缝、手腕等处均被清洗干净。不方便洗手时,可以使用含酒精的免洗洗手液进行手部清洁。

      洗手的步骤有哪些?

      1、 用流动水将双手淋湿。

      2、 取适量肥皂或洗手液均匀涂抹双手。

      3、 认真搓洗双手至少20秒。

      第一步,洗手掌。手心相对,手指并拢相互搓揉。

      第二步,洗手背。手心对手背,手指交叉,沿指缝相互搓揉。

      第三步,洗指缝。手心相对,手指交叉,相互搓揉。

      第四步,洗指背。一手弯曲呈空拳,把手指关节放在另一手的手心,旋转搓揉。双手交换进行。

      第五步,洗拇指。一手握住另一只手的大拇指,旋转搓揉。双手交换进行。

      第六步,洗指尖。一手五指指尖并拢,放在另一只手的手心,旋转搓揉。双手交换进行。

      第七步,洗手腕。一手握住另一只手的腕部,旋转搓揉。双手交换进行。

      4、 用流动水冲洗干净双手。

      5、 捧起一些水,冲淋水龙头后,再关闭水龙头(如果是感应式水龙头不用做此步骤)。

      6、 用清洁毛巾或纸巾擦干双手,也可用吹干机吹干。

      什么时候需要洗手?

      新型冠状病毒流行期间,为了避免经手传播,应注意洗手,洗手频率根据具体情况而定。以下情况应及时洗手:外出归来,戴口罩前及摘口罩后,接触过泪眼、鼻涕、痰液和唾液后,咳嗽打喷嚏用手遮挡后,护理患者后,准备食物前,用餐前,上厕所后,接触公共设施或物品后(如扶手、门柄、电梯按钮、钱币、快递等物品),抱孩子、喂孩子食物前,处理婴儿粪便后,接触动物或处理动物粪便后。

      外出不方便洗手时,该怎么办?

      可选用有效的含醇速干手消毒剂进行手部清洁,特殊条件下,也可使用含氯或过氧化氢手消毒剂。使用时用量要足够,要让手心、手背、指缝、手腕等处充分湿润,两手相互摩擦足够长的时间,要等消毒液差不多蒸发之后再停止。但是,对公众而言,不建议以免洗的手部消毒液作为常规的手部清洁手段,只是在户外等没有条件用水和肥皂洗手的时候使用。

      (资料来源:中国健康教育中心组织专家编写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健康教育手册》)

      防疫课堂

      疫情当前如何保护孩子?家长关心的八大问题

      打赢疫情阻击战 这些食物都是战“疫”标兵

      如何节约使用口罩?给您支几招

      快递会传播新冠病毒吗?这些生活细节要注意!

      复工了,下班做好5个动作不把病毒带回家

      图解:返岗后,工作场所如何做好防护?收好这份攻略

      预防新冠病毒感染 居家消毒做对了才有效

      疫情期间,怎样做好个人防护?10条实用建议

      战"疫"时刻怎么吃才安心?8类食材推荐

      抵御新冠病毒 增强营养提升免疫是防御法宝

      口罩必戴N95?你离正确戴口罩就差这一步

      疫情当前上班如何战"疫" 教你几招做好防范

      外出回家要消毒吗?专家谈居家消毒那些事儿

      面对疫情老年人如何自我防范? "12招"要记牢!

      抗击病毒,如何做好居家心理防护?教你5招

      防疫期间,生活中的随身小物件你会消毒吗?

      返岗工作,乘坐公共交通如何自我防护?

  • 2020-02-18
    07:06

    心理抗“疫”,公众应如何行动?

      新华社上海2月17日电  题:心理抗“疫”,公众应如何行动?

      新华社记者吴振东、郭敬丹、俞菀、许东远

      新型冠状病毒不仅侵袭身体,同时也影响人们的心理。自1月下旬以来,全国多地已启动对确诊患者、疑似患者、医护人员等不同群体的紧急心理危机干预工作,心理援助成为抗击疫情的重要防线。疫情下的“情绪雾霾”有哪些表征?心理抗“疫”,公众应如何行动?专业人士又开出了哪些“良方”?

      确诊患者易生“心病”

      “我怎么还在发烧”“住在这里会不会交叉感染”“我不想治疗了”……隔离病房内,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心境障碍诊疗专家陈俊,时常能听到这些话。“有一名老年患者,很害怕自己和家人发生意外,有比较严重的焦虑。”在听取医疗专家意见后,陈俊为患者开具了小剂量助眠药物,并进行心理疏导。

      “有的患者担心治不好,觉得‘睡着了就醒不过来了’;有的患者烦躁时会扯掉氧气面罩;还有少数患者会出现抑郁、反应呆滞等较严重症状。”陈俊表示,这些情绪都是疫情下正常反应,经过对症药物治疗和心理疏导,改善效果普遍良好。

      在不自知的情况下把病毒传染给了家人,是许多患者最大的“心病”。据统计,浙大一院之江院区隔离病房内,不少患者都存在轻度抑郁和焦虑症状。“他们担心自己,也担心家人,既恐惧又内疚,病房里抬眼可望的各种医疗设备、防护严密的医护人员,也加剧了这种情绪。”该院精神卫生科教授许毅说。

      医护人员也是心理专家们观察和照护的对象。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梳理出医护人员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包括“长期过劳导致身心疲惫”“面对大量患者感到压力、无助和恐惧”“对自己和家人患病的担忧”等。

      目前,上海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已专门公布了一个微信二维码,供有需要的医护职工单独联系。浙江省卫健委也组建了针对医护人员的心理专家团队。“社会的关心和支持对医务人员来说非常重要。比如,热心市民送来的奶茶、水果等,就让医护人员感到特别欣慰。”陈俊说。

      “情绪雾霾”需引起重视

      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党委书记、主任医师谢斌说,在地震等自然灾害发生后,大家考虑的是团结,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会被拉近。而传染病却不同,为了避免交叉感染人们必须相互远离。“这种特殊性会让更多人陷入负面情绪。”

      “寒假延长了也高兴不起来,一直想看的书还是静不下心去看,一直想做的事仍在找各种理由拖延。”类似的苦恼,同济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副教授姚玉红已经听到多次。

      在她看来,“不确定感”本身就是挑战个体内心安全感的重要因素。眼下,开学时间的不确定导致部分学生无所适从,而长时间闷在家里又引发出他们既往的“未完成”焦虑,让心理上的“欠债”更加凸显。

      “一方面我会梳理相关信息,增加学生的掌控感;另一方面也提示他们通过规律作息、适当运动,把生活带进正常的节奏。”姚玉红说。

      很多老人的饮食起居因为疫情也有了改变,比如不能健身了,不能参加邻里活动了。上海静安区石门二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医生苏蓬说:“有的老人‘闷’久了,焦虑和烦躁,从电话里、视频里,口气、面部表情上都能听出来、看出来。我会敦促他们在家中保持平日的健身习惯,不要因疫情而停止,这对心理健康也有帮助。”

      一些原本容易焦虑的人,更可能在群体焦虑下走向“草木皆兵”。“从我们最近接到的数百个热线电话看,确实有部分人恐慌感更为强烈,比如会时常感觉胸闷、发热,每隔一两个小时就量一次体温,然后不断地去医院看病,要求医生做检查等。我们称这种为焦虑情绪引起的躯体化反应。”浙江省心理卫生协会理事长赵国秋说。

      不应忽视的还有广大基层干部。华东理工大学心理援助志愿者郑悦说,一名社区干部曾打进电话,表示连续高强度的工作使自己备感压力,已经失眠多日,但又必须继续战斗。“希望多保障基层干部有一定的休息时间。”

      与焦虑“和解”,个人和社会应积极行动

      华东师范大学应用心理学系副教授张麒认为,网络时代同时存在“信息过载”和“信息窄化”现象,一个人如果只盯着疫情相关信息,对生活的其他方面不再关注,焦虑情绪就会持续放大,产生“想象中的恐惧”。“要掌握科学的信息,减少未知带来的恐慌;也要把时间留给自己日常感兴趣的东西,这是一种积极的自我‘心理防护’。”

      浙大一院精神卫生科副主任胡少华说,特殊时期人们更要学着与焦虑、恐慌等情绪“和解”。他建议,一要保持充足睡眠;二要保证适当运动;三要合理安排一天时间,不要只专注于某一件事,还可趁着这段时间,回顾生活和工作,做好下一步的规划。

      此外,谢斌等人认为,在做好防控的前提下有序复工复产,让社会慢慢恢复到正常运转状态,有助于提升整个社会的免疫力,社会生活正常以后,对个人心理也会产生保护作用。

      做好心理抗“疫”,必须进一步丰富公众的纾解渠道。专家建议,可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鼓励更多专业心理咨询机构和公益人士参与,综合运用网课、在线聊天、制作新媒体产品等手段,将更多优质心理援助课程和服务送至更多群众,促进“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社会氛围的形成。

  • 2020-02-17
    15:44

    疫情期间,如何安全去医院就诊?

    新华社北京2月17日电(记者温竞华、田晓航)新冠肺炎流行,医院不免成为很多人心中“危险等级最高的地方”。特殊时期,其他病还要不要去医院?有轻微发热或呼吸道症状就要去发热门诊吗?怎么才能避免交叉感染?针对一些民众的疑问,记者进行了采访了解。

    其他疾病还要不要去医院“凑热闹”?

    专家提示,对于急症或危重症患者,仍需到急诊尽快就医,注意做好防护。对于慢性病稳定期的患者,则尽可能减少去医院就诊,可以线上咨询。

    国家卫健委医政医管局监察专员郭燕红表示,互联网医疗咨询服务通过线上引导患者分时段就诊,能够尽量减少患者在院内的聚集,降低交叉感染的风险。

    记者了解到,为减少患者到医疗机构就诊次数,近日多地相继出台政策措施,适当增加慢性病患者单次开药药量。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感染疾病科主任王贵强说,目前该医院最多可为高血压、糖尿病、慢性肝病等需要长期用药的患者一次性开三个月的药。若患者是老年人,家人还可持其身份证、医保卡等证件代为开药。

    也有不少患者在疫情出现前就约好了相关手术,王贵强建议,若是针对白内障等病情发展缓慢的疾病的择期手术,患者可与主治医师商量将手术时间延期到疫情之后。

    那么,需要每周或每月定期到医院接受治疗的患者该怎么办?由北京协和医院组织编写、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北京协和医院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大众防护问答》提示,对于强需求的治疗安排,如患有恶性肿瘤需要定期静脉输液化疗治疗的患者,在经治医生评估风险后,接受医院安排及时入院完成化疗治疗,入院期间配合病房安排做好个人防护。

    对于患类风湿关节炎、溃疡性结肠炎等病情稳定、定期应用生物制剂的自身免疫病患者,可考虑在经治医师指导下,短时期改用口服治疗方案,或适当延长给药间隔,必要时再回医院接受治疗。

    有轻微发热或呼吸道症状就要去发热门诊吗?

    不少人出现了轻微发热或呼吸道症状,却害怕去发热门诊会被隔离或交叉感染,对此王贵强强调,特殊时期,为保证患者和他人的安全,一般不明原因发热的患者需要先经过发热门诊筛查,排除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方可根据情况到门诊就诊。只有新冠肺炎疑似或确诊患者才需要进行隔离观察。

    《北京协和医院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大众防护问答》提到,如无流行病学史,单纯出现打喷嚏、流鼻涕、咽痛等上呼吸道症状,而乏力、发热、咳嗽等症状都不太明显,也可能是普通感冒,年轻患者、无基础病人群,可暂居家观察。

    一旦发热症状加重或呼吸困难加重,尽早到发热门诊就医;年长患者或有基础病人群,建议尽快就医。

    冬季也是流感高发季,流感多以高热、头痛、肌痛和全身不适起病,可有畏寒、寒战,多伴有全身肌肉关节酸痛、乏力、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此类患者,需要到发热门诊进行筛查。

    到医院就诊如何正确防护?

    专家提醒,患者到医院就医,一定要戴口罩。到一般门诊就诊,正确佩戴一次性医用口罩即可。如果去发热门诊,建议佩戴医用外科口罩,并尽量乘坐私家车或出租车、网约车就医。在医院减少不必要的接触,回家后好好洗手。

    有人担心,去过医院会不会成为密切接触者?北京地坛医院感染性疾病诊疗与研究中心首席专家李兴旺说,在没有防护的情况下,与疑似或确诊病人近距离接触的人,才算密切接触者。

    此外,《北京协和医院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大众防护问答》提出,目前发热患者有专用通道,疑似或确诊患者有专门的隔离区域,因此去医院看病接触到感染者的机会并不会显著高于其他相对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患者仅去医院看病并不会成为密切接触者。

    粪便里可以检测到新型冠状病毒,医院的厕所还能用吗?王贵强表示,目前还没有证据说明新型冠状病毒存在粪口传播,经呼吸道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仍是主要传播途径。只要戴口罩、勤洗手,就不需要过度担心,医院的厕所同样可以放心使用。


  • 2020-02-17
    13:17

    疫情期间如何到超市安全购物?外套、包装袋咋处理?疾控专家这样说

      大众网·海报新闻济南2月17日讯(记者 董昊骞 通讯员 吕晓萌)为积极响应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的号召,人们大都选择留在家里,减少外出。不过总有出门采购生活必需品的时候,比如到超市、菜场购物,这种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为减少感染几率,降低感染风险,济南疾控中心专家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

      一、尽量让家中的年轻人出门,避免老人和孩子等免疫力较低的人群出行,避免他们到人群密集的地方,保障他们的安全。

      二、出门购物需要正确佩戴防护口罩,尽量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建议步行、骑行或乘坐私家车等交通工具,如必须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务必全程佩戴口罩,途中尽量避免用手触摸车上物品。

      三、选择通风好、人流量相对较少的商场、超市。

      四、进入超市前,自觉配合工作人员接受体温检测,体温正常方可进超市。

      五、购物前列好购买清单,不在超市内闲逛、闲聊,缩短选购商品的时间。

      六、选购物品时,尽量与人保持1米以上的距离。特别注意在排队结账时,不要人挨人。尽量选择扫码购或自助收银机进行结账,提高结账速度,减少不必要的钱币污染和等待时间。

      七、外出归来后应该进行彻底清洁,防止将病毒携带至家中。

      口罩咋处理?

      回到家中,应第一时间将口罩摘下,放进垃圾袋中;然后用75%的医用酒精对垃圾袋内部进行喷洒消毒;最后将垃圾袋密封好,再进行丢弃。

      其他物品咋处理?

      带有外包装的物品可以直接去掉包装袋,或用消毒剂喷洒表面进行消毒后再取出。手机、钥匙等物品,应将它们的外表面用75%的医用酒精进行喷洒消毒,然后用纸巾进行擦拭。

      衣物咋处理?

      回家后,应立即将自己身上所穿着的外套进行更换,并将其放置在凉台、窗口处进行通风。

      按照七步洗手法,使用抗菌洗手液/香皂在流动清水下进行冲洗,至少二十秒。

      购买的食物彻底做熟方可食用,水果、蔬菜要清洗干净,必要时可用专用清洗剂清洗。

  • 2020-02-17
    13:10

    疫情当前,手机消毒怎么消?啥时候消?

      大众网·海报新闻济南2月17日讯(记者 董昊骞 通讯员 吕晓萌)最近出现了许多关于触摸手机可能传播新冠病毒,需要经常对手机进行消毒的说法。那么,手机到底是否需要消毒,何时进行消毒,具体如何进行消毒呢?17日,记者从济南市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了解到,手机作为人们经常接触的物品,相比较而言,污染较重。但并不是说污染较重就都需要消毒。对于处在普通环境下的市民,平时,保持手机清洁即可,若没有明显污染物,不必对手机进行消毒;目前新冠病毒流行期间,应该分清污染来源,有针对性地对手机消毒,避免通过手机传播造成感染。

      手机污染来源:

      通话时唾液的喷溅污染

      口腔内的食物残渣和温暖、湿润的环境为病原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提供了理想的生存环境,有人估计,口腔中生活着约700种细菌。用手机通话时,由于唾液的喷溅,造成手机的污染。

      污染的手接触手机造成污染

      手是细菌病毒的搬运“机器”,它能将细菌病毒在不同物体间来回转运,手接触了污染的物品,如果不进行手卫生,再接触手机,手机就被污染了。

      手机接触了污染的物品

      如果不小心将手机放到有病原微生物污染的地方,造成手机的污染。

      了解了手机污染的来源后,在新冠肺炎期间,防止病毒通过手机进行传播,应把握好消毒时机,采取正确的消毒方法对手机进行消毒。

      手机消毒时机

      如果没有外出或者外出进行了手卫生后再接触手机,不必进行消毒,保持清洁即可。若手机接触了污染的物品或手接触了污染的物品、公共区域没有经过消毒处理的按钮、门把手等没有进行手卫生就触摸手机,应当对手机进行清洁与消毒。

      消毒方法

      消毒前将手机关机,先用干净的纸巾、棉球或纱布将手机清洁干净,然后用上述材料沾取适量酒精(干湿适中,不流液为度)将手有可能接触的地方进行擦拭消毒。

      平时应注意手卫生,在吃饭和去卫生间时,尽量不要接触手机。

  • 2020-02-17
    09:39

    新冠疫情遭遇“流感季” 混合感染现象需警惕

      近日,《中华预防医学杂志》在线发表广州市公共卫生专家的论文《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同时警惕季节性流感的叠加效应》,引发广泛关注。

      我国流感流行高峰季节呈现南北差异,北方地区出现在秋冬季节,而南方地区通常出现在冬春季。因而,本次新冠肺炎疫情较重的南方地区还即将“遭遇”季节性流感。有的人担心流感会被误诊为新冠肺炎,还有人对两种病毒会不会叠加感染产生疑惑,科技日报记者就此连线采访相关一线专家。

      在临床症状上两者易混淆

      上述论文认为,新冠肺炎疫情的流行走向极有可能和今年的流感流行季重叠,这引发人们对于流感被误诊为新冠病毒的忧虑。北京市救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患者的定点医院之一、北京佑安医院感染综合科主任梁连春近期接受采访时也称,今年疫情流行正好与流感重合,且初期表现非常类似。

      “初筛时可能会有部分流感病人成为新冠肺炎疑似病例。”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呼吸科主任解立新教授对科技日报记者说。“流感也是一种病毒性感染,多为甲型或者乙型流感病毒感染。临床上会出现发热、畏寒、全身肌肉酸痛,血常规会提示白细胞正常或者偏低、淋巴细胞数下降,重症流感胸部CT可出现磨玻璃阴影。”北京朝阳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医师王晶表示,流感和新冠肺炎在临床症状上比较容易混淆。

      不过,“流感年年有,但今年不是流感高发期,绝大部分流感病人是轻症,因而误诊为新冠病毒的概率不会很高。” 解立新解释,从流感的历史轨迹来看,每8—12年会出现一个峰值,重症流感病人增多,称为“大年”。最近一次流感流行出现在2017年年底到2018年年初。今年距离上一次流感高发期仅两年多。从去年11月底到现在,解放军总医院接诊的流感患者明显少于两年前,国内其他地方也是如此,其中轻症流感病人居多数,故可称为“小年”。“轻症流感往往是上呼吸道的症状比较明显,包括嗓子疼、有打喷嚏、有流鼻涕等,很少有肺炎表现;而本次新冠肺炎主要是下呼吸道症状,突出表现为干咳、呼吸困难,相当部分病人都会出现肺部病变。”

      可能存在混合感染现象

      前述论文专家认为,SARS期间和2009年甲型H1N1流行期间都存在混合感染季节性流感情况,因而推测本次新型冠状病毒与季节性流感也可能存在混合感染现象。

      对此,解立新表示两种及以上病毒叠加感染在临床中较为常见。近日,中日友好医院确诊一例“三连阴”新冠肺炎患者的消息引起社会高度关注,该患者三次咽拭子检测均为阴性,最终通过肺泡灌洗留取标本,核酸检测阳性才确诊为新冠肺炎。而这位患者在住院前甲流检测是阳性。“这是一个典型的开始被诊断为流感但实际叠加新冠肺炎感染的患者。”王晶用“对我们震动很大”来形容,一方面觉得新冠病毒的隐匿性很强,三次核酸检测皆为阴性;另一方面如果两种病毒合并流行,新冠肺炎的诊断和防治将面临更大的困难和困扰。“以往如果患者确诊为流感,一般无需继续严格筛查流行病学史,也不会单间隔离。但是疫情当下,如果这类患者叠加新冠肺炎,不尽早确诊并隔离就会隐性感染很多人。”

      丹娜(天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周泽奇也表示,“除了新冠病毒感染与侵袭性真菌合并感染的病例外,还有与其他流感病毒、普通病毒、细菌等合并感染的可能。”

      如果出现了以上合并感染的情况,周泽奇表示,检验科医师通常还会对病人做除新冠肺炎核酸检测以外的其他检测或联合检测,为临床提供参考依据。“比如用分子诊断直接检测病原体,或者用生物标记物检测方法来帮助临床治疗。”

      有专家建议,在对呼吸道病例排查过程中,即使检测到季节性流感病毒阳性,如果影像学不能排除新冠肺炎,也需要进一步检测新冠病毒核酸。

      王晶也表示,通过胸部CT和核酸检测能够相对有效鉴别两种病毒引起的肺炎,进行下一步对症治疗。因此符合最新新冠肺炎指南中疑似病例要求的患者务必第一时间做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第五版指南认为一般间隔24小时连续两次均为阴性可排除新冠肺炎,而当前的流感核酸检测可从病原学角度相对准确地诊断流感病毒。(唐 芳)

  • 2020-02-16
    21:49

    疫情当下,在家生活学习如何增强自律?心理专家教你这么做 | 用“心”战“疫”⑥

  • 2020-02-16
    21:49

    给全国家长!疫情防控期间指导孩子居家学习生活10条建议来了

  • 2020-02-16
    21:49

    【够科普】手持红外体温检测仪测量哪里的体温最准?多人使用会不会造成交叉感染?

  • 2020-02-16
    15:25

    冠状病毒“这一家子”都是怎么回事

      作者:张晗 胡犇(单位: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

      当前,全国正齐心协力,开展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在对抗疫情的同时,公众对引发此次疫情的2019新型冠状病毒也很关注。很多人可能不是第一次听说过“冠状病毒”,但对于这个病毒家族不断出现的新成员陌生又好奇。冠状病毒“这一家子”都是什么样?到底有什么特别的?

      在江西省赣州市龙南县第一人民医院,医务人员妥善收集疑似发热病人的检验样品。廖斌摄/光明图片

      像“皇冠”一样的 病毒

      冠状病毒为不分节段的单股正链RNA病毒,属于巢病毒目、冠状病毒科、正冠状病毒亚科。冠状病毒是一类主要引起呼吸道、肠道疾病的病原体,1937年首次从家禽体内分离,最早在人体内发现是在1965年。在电子显微镜下,这类病毒颗粒的表面有许多规则排列的突起,整个病毒颗粒就像一顶中世纪欧洲帝王的皇冠,因此被命名为“冠状病毒”。

      在自然界中,冠状病毒广泛存在于动物体内,必须依赖宿主细胞才能繁衍。冠状病毒的宿主丰富多样,除人类以外,还可感染猪、牛、猫、犬、貂、骆驼、蝙蝠、老鼠、刺猬等多种哺乳动物以及多种鸟类。一些冠状病毒感染后可造成人畜共患病。

      那冠状病毒是如何进入宿主细胞的呢?它们首先要附着在宿主细胞表面的受体分子上。冠状病毒粒子外包着囊膜,膜表面分别有刺突糖蛋白、小包膜糖蛋白和膜糖蛋白等3种蛋白。刺突糖蛋白,也就是上文提及的“皇冠”的突起,是冠状病毒感染性和致病性的关键。由刺突糖蛋白组成的刺突来识别和结合位于宿主细胞表面上的受体,就像“钥匙”和“门”的关系一样。一旦把宿主细胞的大门打开,细胞便对病毒毫无戒心。

      在安徽省铜陵市义安区钟鸣镇清泉村,大学生志愿者向村民宣传科学防疫知识。过仕宁摄/光明图片

      庞大的冠状病毒家族

      冠状病毒科分为α、β、γ、δ属等4个属。α属冠状病毒包括人冠状病毒229E、长翼蝠冠状病毒1、猪流行性腹泻病毒等11种。β属冠状病毒包括鼠肝炎病毒、果蝠冠状病毒HKU9、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相关病毒等9种。γ属冠状病毒包含禽冠状病毒和白鲸冠状病毒SW1两个种。δ属冠状病毒包含猪δ冠状病毒(PDCoV)。

      目前,除2019新型冠状病毒外,已知的可感染人类的冠状病毒共有6种,其中4种冠状病毒在人群中较为常见,致病性较低,一般仅引起类似普通感冒的轻微呼吸道症状,包括人冠状病毒229E、人冠状病毒OC43、人冠状病毒NL63和人冠状病毒HKU1。还有2种冠状病毒较为人们所熟知,分别是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和中东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也就是我们简称的SARS冠状病毒和MERS冠状病毒,它们可引起严重的呼吸系统疾病,属于高致病性新发冠状病毒。

      SARS是21世纪初首先暴发于我国并造成全球大流行的一种致死性呼吸道传染病,属于冠状病毒科的β冠状病毒属,具有起病急、传染性强、死亡率高等特征。SARS冠状病毒的主要传染源是SARS患者。呼吸道分泌物中的病毒可通过空气飞沫传播给与患者密切接触的人员,也可以通过气溶胶传播到环境中。经过科学家们十余年的探寻,蝙蝠已被证实为SARS病毒的源头,是背后真正的自然宿主,而果子狸只是将病毒从自然宿主传播到人的中间宿主。

      SARS暴发十年后,另一种新发现的与人类疾病有关的冠状病毒,即MERS在中东出现。这种病毒与SARS病毒类似,感染人后引起严重呼吸道疾病。MERS冠状病毒与SARS冠状病毒同为β冠状病毒属的成员,但两者分属两个不同的亚类。同SARS相比,MERS的持续人际传播能力较弱,鲜少出现类似SARS的超级传播事件,绝大部分病例都发生在沙特、阿联酋等中东国家。MERS也是一种由动物传播给人的新发传染病。经感染实验证实,骆驼与人MERS冠状病毒具有高度的同源性、相同的细胞嗜性及复制水平,揭示了单峰骆驼是MERS的直接来源。而在对MERS冠状病毒的溯源过程中,目前已有越来越多证据显示其可能也由蝙蝠冠状病毒进化而来。

      我们从冠状病毒科的构成就能看出,除上述与人类疾病有关的冠状病毒外,自然界中还存在许多其他不会感染人类的冠状病毒。比如γ属的禽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引起的鸡传染性支气管炎在鸡群中具有高度传染性,是重要的呼吸道疾病之一,对家禽的养殖业危害很大。2016年,广东清远一种猪场暴发仔猪致死性疾病,发病仔猪表现为严重急性腹泻、呕吐、体重迅速下降,5日龄以下的仔猪死亡率高达90%。经研究,该疾病的病原也是一种冠状病毒,被命名为猪急性腹泻综合征冠状病毒,简称SADS冠状病毒。SADS冠状病毒与SARS冠状病毒具有诸多相似之处:两者均发生于广东,都由新发冠状病毒引起,源头都是菊头蝠,但目前证据显示SADS只会感染猪,并不传染人。在当时的新闻报道中,SADS冠状病毒也被称为“新型冠状病毒”,之所以叫作新型,只因其是一种新发现的病毒罢了,和当前发生的2019新型冠状病毒是完全不一样的病毒。

      未来可能会发现更多冠状病毒

      根据国家卫建委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此次从武汉市不明原因肺炎患者下呼吸道分离出的冠状病毒为一种属于β属的新型冠状病毒。虽然2019新型冠状病毒与SARS和MERS冠状病毒同属于冠状病毒这一大家族,但其基因特征与它们有明显区别。目前所见传染源主要是新型冠状肺炎感染的肺炎患者,经呼吸道飞沫传播是主要的传播途径,亦可通过接触传播。

      目前,对于2019新型冠状病毒没有特异治疗方法和特效药,也并无现有可用疫苗,以对症、支持治疗为主。对此,我们不用感到恐慌,因为科学家们在探寻2019新型冠状病毒的路上一往无前,正在探寻有关这一病毒更多的秘密,这些将为人类战胜这些病毒提供坚实的基础。同时,保持基本的卫生、养成安全的饮食习惯、避免密切接触等正确的防护手段可有效预防病毒感染。

      针对此次冠状病毒疫情的暴发,世界卫生组织提醒,随着全球监测工作的改善,可能会发现更多冠状病毒。对于SARS、MERS以及2019新型冠状病毒这类具有跨种传播至人群可能的新发传染病,最有效的预防是从疾病的源头做起,不去侵扰蝙蝠等野生动物的自然栖息地,减少与蝙蝠等传染源动物的接触机会。另外,由于中间宿主相对于自然宿主和人类接触机会更多,在病毒从自然宿主到人的传播链中往往扮演着关键角色。因此杜绝野生动物交易、避免养殖动物与宿主的接触对预防人冠状病毒也具有重要意义。

      《光明日报》( 2020年02月16日 06版)

  • 2020-02-16
    14:42

    北京疾控中心:避免“过度消毒”引起人体刺激和环境污染

      新华社北京2月16日电(记者 赵琬微)在15日举行北京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上,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庞星火提出,目前不少小区、企业、办公场所、街面存在过度消毒的现象。

      庞星火说,随着返程高峰到来和企业的复工,有的小区、写字楼对于所有进入的人员进行喷雾消毒,还对道路、绿化、空气,甚至街面都进行大面积的喷洒消毒。实际上,普通场所对门把手、门铃按钮、电梯按钮、电梯箱壁、扶手等重点部分精准消毒即可。室外环境、空气、地面、绿植等在没有明确受到呕吐物、分泌物、排泄物污染时,不需要消毒。

      庞星火建议,消毒要科学适度,避免浪费人力、物力和财力。对于没有出现病人的场所,通常是以清洁卫生为主,预防性消毒为辅;人群密集的场所,比如说公共交通工具、电梯间、办公场所、会议室、场所、宾馆、超市、饭店等,针对手经常接触的重点部位每天重点开展消毒;对快递小哥、警察、出租司机等特殊人群,提倡戴口罩、勤洗手,做好个人防护,避免交叉感染。

      庞星火提示,消毒剂对物品有腐蚀作用,特别是对金属腐蚀性很强,同时也会对人体的黏膜、皮肤有很强的刺激。应科学、适度消毒,避免残留的消毒剂对环境造成污染。

  • 2020-02-16
    10:15

    长时间戴口罩致皮肤不适? 解决办法来了!

      广州日报讯 (全媒体记者张青梅 通讯员梁译尹、高三德)新冠肺炎疫情下,奋战在一线的医护人员因为长期佩戴护目镜和口罩,导致面部过敏,被口罩勒出红红的印子,面颊和鼻子磨破皮,甚至压破起了脓疱,真的令人心疼。当前全国正处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工作的关键阶段,进入公共场所和乘坐公共交通工具,都要佩戴口罩。对于复工上下班戴普通口罩的大多数人来说,虽然不会出现一线医护人员这样严重的皮肤情况,但毕竟每天也是要戴好几个小时,所以也有部分人会出现皮肤问题。

      广州市中医医院皮肤科潘慧宜副主任中医师来教大家几种应对方法。

      问题一:面部皮肤出现压痕、破皮

      出现原因:

      由于较长时间佩戴口罩,皮肤组织受压、摩擦而出现的机械伤害。常见部位有与口罩绑带接触的颧骨、脸颊部、耳后,与口罩塑形处接触的鼻梁部。

      预防:

      1.佩戴松紧合适的口罩。对广大街坊来说,一般低风险暴露时佩戴一次性医用口罩。非耳挂式口罩如绑带式,也可减少对耳后皮肤的摩擦及压力。

      2.佩戴时间不宜过长,如卫生条件允许,2~3小时摘下口罩或适度变换口罩位置使局部减压。

      3.佩戴前可以局部涂抹润肤剂,减少口罩边缘摩擦对皮肤的刺激。

      问题二:出现红斑、丘疹、瘙痒等过敏现象

      出现原因:

      1.口罩的材料,如无纺布、金属夹、橡胶带等,对于少部分人来说会导致过敏,引起接触性皮炎。

      2.使用了不合格口罩, 伪劣材质在佩戴时可能刺激皮肤发生过敏。

      3.已佩戴较长时间,或清洁过度使皮肤屏障受损,口罩内潮湿容易滋生病菌,进而引起皮肤红肿瘙痒等。

      预防:

      过敏体质者,佩戴前应了解口罩材质,避开过敏成分,同时避免使用伪劣产品。口罩潮湿时,及时更换口罩。

  • 2020-02-16
    10:11

    【够科普】戴呼吸阀口罩会对周围人群造成风险?中国疾控专家回应

      央视网消息(记者 董淑云 韩雪 马烨):疫情当前,正确使用个人防护用品很重要。口罩是预防呼吸道传染病的重要防线,可以降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风险。部分口罩上带有呼吸阀,佩戴这样的口罩是否会对周围人群造成风险?对此,中国疾控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处研究员冯录召进行了解答。

  • 2020-02-16
    13:40

    新冠肺炎疫情下如何到超市安全购物?这几点建议请收好

      为积极响应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的号召,广大市民朋友们都呆在家里,不外出。那么,市民需要到超市购物需要注意哪些呢?为减少感染几率,降低感染风险,济南市疾控中心的专家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

      一、尽量让家中的年轻人出门,避免老人和孩子等免疫力较低的人群出行,避免他们到人群密集的地方,保障他们的安全。

      二、出门购物需要正确佩戴防护口罩,尽量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建议步行、骑行或乘坐私家车等交通工具,如必须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务必全程佩戴口罩,途中尽量避免用手触摸车上物品。

      三、选择通风好、人流量相对较少的商场、超市。

      四、进入超市前,自觉配合工作人员接受测量体温,体温正常方可进超市。

      五、购物前列好购买清单,不在超市内闲逛、闲聊,缩短选购商品的时间。

      六、选购物品时,尽量与人保持1米以上的距离。特别注意在排队结账时,不要人挨人。尽量选择扫码购或自助收银机进行结账,提高结账速度,减少不必要的钱币污染和等待时间。

      七、外出归来后应该进行彻底清洁,防止将病毒携带至家中。

      口罩处理。回到家中,应第一时间将口罩摘下,放进垃圾袋中;然后用75%的医用酒精对垃圾袋内部进行喷洒消毒;最后将垃圾袋密封好,再进行丢弃。

      物品处理。带有外包装的物品可以直接去掉包装袋,或用消毒剂喷洒表面进行消毒后再取出。手机、钥匙等物品,应将它们的外表面用75%的医用酒精进行喷洒消毒,然后用纸巾进行擦拭。

      衣物处理。回家后,应立即将自己身上所穿着的外套进行更换,并将其放置在凉台、窗口处进行通风。

      洗手。按照七部洗手法,使用抗菌洗手液/香皂在流动清水下进行冲洗,至少二十秒。

      购买的食物彻底做熟方可食用,水果、蔬菜要清洗干净,必要时可用专用清洗剂清洗。

  • 2020-02-16
    06:56

    药物研发进展怎样?重症救治有何良方?——科技部门权威回应新冠肺炎科研攻关新进展

      新华社北京2月15日电 题:药物研发进展怎样?重症救治有何良方?——科技部门权威回应新冠肺炎科研攻关新进展

      新华社记者罗沙、姜琳、董瑞丰

      有效药物是防控疫情的制胜武器,重症救治是降低病亡率的关键。记者从2月15日举行的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已经有7个诊断检测试剂获批上市,部分药物筛选与治疗方案、疫苗研发、动物模型构建等取得阶段性进展。

      疫苗研发进展如何?部分品种已进入动物实验阶段

      新型冠状病毒疫苗的研发对疫情的防控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进展备受关注。

      从新冠肺炎疫情伊始,我国已第一时间启动疫苗研发工作。组建团队、启动专项、分离毒株……科研人员正以分秒必争的状态,全力以赴开展科研攻关。

      1月7日,中国科研人员就从样本中分离出新型冠状病毒并检测出病毒全基因组序列,并及时向全世界公开全部信息,为疫苗研发奠定基础,受到世界卫生组织的高度好评。

      “实行挂图作战,每个工作节点精确到天。当前部分疫苗品种已经进入动物实验阶段。”科技部中国生物技术发展中心主任张新民15日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说。

      新冠病毒是一种人类首次面对的新型病原体,研发疫苗的难度和周期可想而知。同时,疫苗作为一种直接用于健康人的医疗产品,必须具有可靠的安全性。

      目前,世界上多个国家的研究人员也已投入对新冠病毒疫苗的研发。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11日在日内瓦表示,疫苗有望在18个月内准备就绪。

      “我们积极倡导国际合作。”张新民表示,疫苗研发必须遵循科学规律以及严格的管理规范,需要给科研人员一定的时间来开发出安全、有效的疫苗产品。

      他表示,为确保疫苗尽早研发成功,我国并行安排多条技术路线,灭活疫苗、mRNA疫苗、重组蛋白疫苗、病毒载体疫苗、DNA疫苗等并行推进。

      “这是一次不寻常的疫苗研发。科技部、中科院等单位全程跟踪,一线科研人员夜以继日,多个品种、多种实验齐头并进。”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员严景华在发布会上说,团队承担的是重组蛋白疫苗的研发,将严格遵循科学规律,全力加快研发速度的同时把安全性放在第一位,力争让疫苗早日上市。

      药物研发进展如何?“部分药物初步显示临床疗效”

      在武汉十余家医疗机构,一种名为“瑞德西韦”的新药正进行临床试验。科研人员密切关注和记录着已入组的168例重症患者,17例轻型、普通型患者的康复状况。

      位于武汉江夏大花山户外运动中心的中医方舱医院门外,运载着新冠肺炎患者的救护车陆续到达。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疗救治专家组的临床观察,通过中西医结合,轻症患者恢复快,重症患者治疗周期缩短。

      在多轮筛选的基础上,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科研攻关组聚焦到磷酸氯喹、瑞德西韦、法匹拉韦等一批药物并开展临床试验。“目前部分药物已初步显示出临床疗效,部分临床救治建议已经纳入诊疗方案。”张新民说。

      应对新冠肺炎的药物研发还能再快一点吗?

      对于公众的期盼,中国科学院副秘书长周琪院士解释说:我们都期待一个新药的出现,但新药出现有客观限制,也有时间要求。科学的事情不能降低标准,一定还要按照药物研发流程把它做完。

      他表示,现在比较难的问题是如何作出更加科学的判断,尤其是在确定部分可能有效的“老药”来拓展适应症的环节,以及在找到潜在化合物完成细胞水平评价走向动物模型评价的环节等。

      “通过更科学的判断,让这些药物和治疗手段尽快通过安全性和有效性评价,尽快在各部门支持下走上临床救治的一线。这可能是全国人民期待的,也是所有科学家和医生们期盼的。”周琪说。

      重症患者怎么救?更多新技术显现效果

      中日友好医院的呼吸与危重症医学团队整建制搬到武汉,从2月1日到现在,半个月来团队已能开展几乎所有的对呼吸衰竭的诊治技术。

      在武汉部分医院,独立院区被开辟出来,作为专门收治重症和危重患者的定点医院。各地驰援的医疗队队员覆盖了ICU、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心内科、消化内科等多个科室,携手全力救治患者。

      在总结救治经验的基础上,医疗专家还专门形成重症和危重症患者诊疗的方案,提出了加强使用有创呼吸机等一系列方法。

      有的新冠肺炎轻症患者突然转为重症和危重症,被认为是体内突然出现“炎症风暴”,即人体免疫系统过度反应,造成对自身的伤害。

      能否及时阻断“风暴”?一些潜在药物开始临床试验。“正在筛选一些老药。”周琪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已经做了14例重症和危重症病人的临床试验,目前正进行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大概有100余位病人入组。

      眼下还有哪些管用的新技术?张新民介绍了两项目前临床效果良好的研究:一是采集治愈患者恢复期血浆,用于重症患者治疗;二是开展干细胞技术在重症救治方面的临床研究。

      “处于恢复期患者的血浆中存在大量保护性抗体。”张新民说,截至目前,武汉市江夏区第一人民医院、武汉金银潭医院等多家医院对11位重症患者进行这一治疗后,临床症状明显改善。

      张新民说,经过严格的临床前安全性、有效性评价,以及严格的质量检定,干细胞产品在遵照相关规定的前提下对若干重症患者进行了治疗,也初步显示安全有效。

  • 2020-02-15
    06:52

    中医药在抗击新冠肺炎中起了什么作用?专家介绍

      疫情发生以来,中医药力量积极发挥作用,介入治疗,在预防、治疗、恢复等方面都给出了专业意见。

      中医药在新冠肺炎治疗方面发挥了怎样的作用?治疗效果如何?14日,湖北省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中医药参与疫情防控的有关情况。

      发布会现场

      全国中医药系统向湖北派出2220人支援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黄璐琦:

      中国中医科学院、北京中医药大学、广东省中医院和天津、江苏、河南、湖南、陕西等地中医医院的医务人员,组成三支国家中医医疗队,共334人支援湖北,14日下午已正式运行。全国中医药系统共向湖北派出2220人,许多队员都参加过抗击非典。

      国家中医医疗队累计收治确诊疑似患者248人,症状改善159人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黄璐琦:

      国家中医医疗队在当地大力支持下,坚持中医药结合、突出中医药特色,累计收治确诊、疑似患者248人,症状改善159人。

      得了新冠肺炎应该第一时间吃上中药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仝小林:

      重点要预防新冠肺炎的发生。在新冠肺炎初期,就开始吃中药,防止它由轻转为重症。到重症时就是中西医结合救治减少死亡。而到了恢复期,中医一大特色是通过益气健脾、益气养阴、化痰通络一些方法,包括非药物疗法,比如火罐、针灸、刮痧、食疗、心理治疗等能够帮助病人恢复。现在很多民众对中医“治未病”的思想还不了解,我们应该大力宣传中医“治未病”的思想,知道怎么防、怎么治,大家心理也不慌张了。一旦得新冠肺炎的时候,应该第一时间吃上中药。

      甘肃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的中药房,拍摄于2020年2月8日。(资料图) 艾庆龙 摄

      个体病人对中药介入治疗满意度高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黄璐琦:

      从临床观察看,通过中西医结合治疗,胸闷等不适症状消失较快的患者治疗周期缩短,个体病人对中药介入治疗的意愿迫切,治疗满意度高。

      吃中药后新冠肺炎患者紧张心理得到缓解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黄璐琦:

      我们在这次防治过程中体会很深,老百姓对中医药有种迫切需求,吃了中医药后紧张心理得到一定程度缓解。他说,根据临床调查,重症患者有80%愿意接受中医药治疗,轻症患者有90%愿意接受中医药干预,隔离的患者也希望中医药早期介入。

      患者对中医回访满意度达70%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黄璐琦:

      在新冠肺炎患者康复期,患者出院后可能会有肺部炎症以及食欲不振的症状,还会要求中医给恢复期的中药,对中医相应的回访满意度达70%,非常满意。

      中医配药现场。艾庆龙 摄

      希望湖北武汉让中医药深度参与救治,扩大救治面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黄璐琦:

      在新冠肺炎救治方面,湖北省中医药参与救治的百分率大概75%以上,全国其他地区已经达到90%以上,湖北省还有很大空间,以更加有力的措施,更精准的手段,希望湖北省武汉市让中医药深度参与,扩大救治面,让患者和疑似患者能够得到中医药的治疗。

      中西医结合住院时间显著小于西医治疗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黄璐琦:

      针对金银潭医院对重症患者救治情况,截止到2月14日中午12点以前,中国中医科学院医疗队在金银潭医院,负责的床位是42张,共收治患者86例,其中重症是65例,危重是21例。目前出院33人,其中纯中医治疗8例,我们把出院病人和中西医结合的,也包括纯中医治疗跟西医的做比对,结果是中西医结合在核酸的转阴时间比西医组显著降低,发热、咳嗽、乏力、咽干、食欲减退等十个症状比西医组明显改善,对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明显改善,并且中西医结合平均住院时间显著的小于西医组。

  • 2020-02-14
    22:41

    【一图读懂】疫情中的孕妈们该注意哪些

    【一图读懂】疫情中的孕妈们该注意哪些

  • 2020-02-14
    22:41

    “疫”期减少去医院 耳鼻咽喉头颈部20种常见病,儿科专家一次为你说清

      

      鼻出血

      患儿如遇到鼻出血时,父母不要惊慌,正确的止血方法往往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注意安抚患儿,一般采取坐位或半卧位,嘱咐患儿勿将血液咽下,以免刺激胃部引起呕吐。

      2、用手指压紧双侧鼻翼15分钟,同时可用冷水袋或湿毛巾敷前额和后颈部,以促使血管收缩减少出血。

      3、如果压迫鼻翼15分钟,鼻腔出血仍不能停止,应前往医院进行鼻腔填塞止血。

      4、对于鼻腔出血量不多但反复出血的患儿,可在压迫止血后,可短期于鼻腔局部涂抹抗生素软膏(例如红霉素眼膏等),以促进黏膜愈合。

      5、对于反复鼻腔出血且一般状态较差或伴有严重出血性疾病的患儿,应及时转诊至血液科等相关科室进行治疗。

      鼻异物

      如果一旦考虑到儿童鼻腔塞入异物的可能性,应及时前往医院就诊,切忌在家中盲目取异物,以免将异物推入鼻腔深处。

      变应性鼻炎

      1、变应性鼻炎的症状发作期应就医,进行药物治疗。

      2、远离过敏原。

      3、重视鼻腔护理。规律盐水清洗鼻腔可有效的减少鼻腔刺激物,对于改善鼻炎的症状也有很大的帮助。

      4、锻炼身体,增强免疫力。建议患儿根据年龄段进行适当的体育活动,以增强免疫力;饮食应该注意均衡饮食。

      儿童鼻-鼻窦炎

      对于单纯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鼻-鼻窦炎可进行对症处理,多可7~10天缓解。急性细菌性鼻窦炎治疗原则是以控制感染、预防并发症为主。急性期时应就诊,积极对症治疗。

      小儿急性鼻炎和感冒

      要关注局部和全身症状,以利病症的鉴别。规范用药的同时,饮食宜清淡且易消化,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如果患儿鼻腔堵塞、流涕4周以上,或反复发作需及时到耳鼻喉科就诊,应注意排除引起鼻腔堵塞的其他疾病,例如腺样体或扁桃体肥大、过敏性鼻炎等。

      

      急性中耳炎

      由于小婴儿不会诉说,可表现为摇头,挖耳等,或者就是夜间哭闹,饮食和睡眠不好。2岁以上的孩子多可诉说患侧耳痛或同侧面痛,头痛等。疼痛较剧烈,多在夜间痛醒,不肯再睡。

      急性中耳炎耳痛的特点是发作性的,发作间期常无特别表现。如果是耳道疖子的疼痛,多为触碰疼,即当触碰耳廓或按压耳周会加重疼痛。

      1、对症止痛:首先要对症缓解疼痛,可采用美林等药物对症。多数急性中耳炎在对症后,同时治疗呼吸道感染可治愈。

      2、当出现发热或耳内流水溢液等症状时,应根据血常规结果给予抗生素治疗以及耳局部点药治疗。并应到专科医生处就诊。

      3、部分急性中耳炎患者可转为慢性,并有影响听力的可能性,家长们应在随后的1-2周,注意听力的变化,以便及时就诊。提倡母乳喂养(尽量斜抱),增强免疫力,积极锻炼身体,提高身体素质,避免上呼吸道感染可有效预防本病发生。

      分泌性中耳炎

      临床上往往较难以发现。多数情况中耳积液大都在3个月内可以自行吸收,应积极治疗原发病。对于一部分积液始终无法吸收的病人,则需要手术治疗。关注儿童听力问题,注意交流时的反应,如果出现交流时,儿童出现需要对话方重复、或是注意力不集中等情况,需要进行就诊。

      外耳(外耳道)湿疹

      单纯外耳(外耳道)湿疹,局部用药情况可以用双氧水清洗后,擦干,涂一些湿疹膏如氧化锌等,如果仍不能控制,可以局部加用一些激素类药膏如地塞米松药膏、糠酸莫米松药膏等,一般都能得到很好的控制。护理上,如能找出过敏原则尽量避免,如居住环境、衣着、饮食等,当然,很多的湿疹是难以找到确切的过敏原的。其次局部护理上注意耳部的清洁,防止耳道内进水。平时要注意耳部皮肤的滋润,可以使用一些油性的药膏如凡士林等。如上述办法仍不能控制婴幼儿的外耳道湿疹,或者分泌物明显增多、出现耳痛、纳差等表现,应及时去医院就诊。

      外耳道异物

      如果发现耳道有“东西”,无不适症状,需与外耳道耵聍区分,耵聍指耳道正常分泌物,多数可自行脱落,如果结成团块,可阻塞耳道。如果出现耳痛,需与外耳道炎、中耳炎相区分。如果发现耳道内有异物或伴耳痛症状,家长不要自行夹取或使用滴耳剂类冲洗,需要到就近医院耳鼻喉科就诊,医生根据异物情况,做出相应处置。

      听力障碍

      婴幼儿期当出现对声音反应不敏感、被叫名字经常不回应或者看电视音量越来越大时,家长需要提高警惕。可疑的听力障碍最终需要完善的听力学检查进行确诊。听力障碍要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以免影响儿童的言语能力。

      头颈

      儿童颈部小包块

      常见原因是颈部淋巴结肿大,也可为甲状舌管囊肿、鳃裂囊肿等。

      当发现颈侧出现成串的小包块、颈部正中孤立肿块,或者出现红肿表现应及时就诊。观察到颈部各种包块的情况,家长们要勤观察,多触摸,不必惊慌,不必害怕,同时要选择正规医院进行治疗,以免耽误病情。

      咽喉

      儿童打鼾

      如果孩子出现了打鼾的症状,且持续时间较长时,需要到医院进行相应的检查。

      儿童声音嘶哑

      根据小朋友出现声音嘶哑的时间(出生后即出现还是逐渐发生)、声音嘶哑的持续时间(很快缓解还是长时间持续)、严重程度(轻度嘶哑还是发音困难)等,可以初步判断声音嘶哑的病因,但是想要明确诊断,需进行电子喉镜检查。

      1、避免让孩子过度用声。家长要以身作则,与孩子交流时柔声细语,喧哗的地方尽量避免高声喊叫,帮孩子养成一个良好的发声习惯。

      2、适当进行发声训练,呼吸节律的训练,以改善发音习惯,有利于恢复。

      3、针对相应的病因治疗必不可少。如与咽喉反流相关的声音嘶哑,要嘱咐小朋友睡前2小时不要进食、喝奶,进食不要过饱,饭后不要立即躺下、婴幼儿避免奶睡等不良生活习惯。如果为喉部新生物导致声嘶,应及时就诊。

      咽异物

      当患儿有明确进食鱼骨、坚果、鸡骨等尖锐食物后出现咽痛、咽异物感,较小患儿有流口水、拒奶等表现时,要高度怀疑咽异物的可能。一旦发现异物,喝醋及咽馒头及米饭并不是好的办法,反倒在挤压下异物卡的更深,应及时医院就诊。

      喉、气管、支气管异物

      当患儿有明确的异物吸入,出现阵发性咳喘症状;或者当出现突发咳嗽、慢性咳嗽,经治疗无效或治疗有效但病情反复时;以及同一部位的反复肺炎或肺脓肿需考虑异物进入支气管的可能。

      小儿呼吸道异物是很危险的急症,如果在家里发生时,对比较小的孩子可提起腿,头朝下,用力拍击背部,在重力作用下使异物冲出声门,或者让患儿坐在大人的腿上,用双手使劲快速挤压其上腹部,借助胸腔内的压力将异物咳出,即海姆立克式急救法。一旦发现,最好的办法还是立即送到有条件的医院,这些医院有经过专门训练的耳鼻喉科医生和一定的设备条件,可在全身麻醉下用气管镜取出异物。但应注意在送往医院过程中一定不要吃饭喝水,以便医生能尽早手术。

      家长们一定要注意,重在疾病的预防:

      (1)教育儿童不要随意把硬币、钮扣、小玩具等物含在口中玩耍,以免误吸入气管。

      (2)进食时不让孩子打闹、说话、以防食物呛入气管。

      (3)不要随意喂婴幼儿食用颗粒状食物。

      (4)谨慎让3岁以下的小孩接触到花生瓜子和其他小颗粒性物品。

      (5)虽然果冻引起气管异物的发生率不高,但一旦发生往往后果严重,所以在给孩子食用时要特别小心。

      (6)不要让孩子躺在床上吃东西,或含着食物睡觉。

      (7)加强对昏迷及全麻下患者的护理,防止呕吐物进入下呼吸道。

      食管异物

      食管里卡住了异物,具体的症状根据异物的种类、形状、大小及异物的停留部位、时间不同而有所不同。儿童多表现为哭闹不安、流涎、拒食、吞咽疼痛等,有的小朋友表现为仅能喝水、喝奶而不能进干食。时间长了,炎症反应重,就会出现发热、颈部肿胀,颈部运动困难,甚至出现呼吸困难。小年龄的儿童往往叙述病史困难,而有的家长疏于照护,就诊时间往往较长,因此并发症相对较多。对于食管异物的诊断多需影像学或是食管胃镜检查进行明确,一旦明确诊断,应及时取出。一旦有可疑的异物吞咽史,家长需立即带患儿到医院就诊。

      咽喉烫伤及化学性腐蚀伤

      在儿童意外伤害中,由于小朋友性情急躁,照顾不周等原因,可能会出现误喝沸水或进食烫热的食物等情况,导致咽喉部烫伤。还有的小朋友会把酸碱等腐蚀性液体当成饮料喝下,出现咽喉部黏膜化学性腐蚀伤。

      如果不慎发生沸水咽喉烫伤或者误吞化学腐蚀性液体,应尽快送到有条件的医院进行处理。应密切注意有无呼吸困难,以免延误抢救时机。

      耳鼻咽喉科常见外伤

      儿童生性好动,外伤是常见的意外伤害。遇此情况,家属不要惊慌,首先要辨别外伤部位及伤情,注意患儿是否合并重要部位损伤,比如有无磕碰头部,以防延误治疗。

      鼻外伤

      鼻部外伤常见表现为鼻出血,鼻部皮肤损伤,鼻梁偏曲,一侧鼻背塌陷等,逐渐出现鼻部肿胀,有些患儿同时伴有双侧或一侧眼睑肿胀淤血,呈青紫色,肿胀一般在10天左右逐渐消退。

      鼻出血一般为暂时性的,出血量不大,可自行停止,如遇出血量大,出血不止,家属应迅速就医予以止血;伤后如果皮肤完好,可用冰袋,冷毛巾等敷于鼻部,切忌不要按压、揉搓鼻部造成骨折加重;如皮肤破损出血,有条件,可先予以基本消毒包扎止血,再于医院就医,予以清创缝合;鼻部外伤常同时存在鼻骨骨折,所以对于存在明显外观异常或肿胀明显者,应于医院完善影像学评估,必要时予以鼻骨整复术,并宜在伤后2周内进行。

      耳外伤

      耳廓暴露于头颅两侧,在发生磕碰、车祸、坠跌等意外易受外伤,挖耳有时可导致鼓膜外伤。

      耳廓挫伤可表现为皮下瘀血、血肿,如无皮肤损伤,可予以冷敷后就诊,如血肿较大,应在严密消毒下穿刺抽血,局部加压包扎。耳廓撕裂伤应及早就医清创缝合。耳道流血提示外耳道皮肤损伤伴或伴有颞骨骨折,鼓膜破裂,应及时就医。此外,耳外伤还可出现耳鸣、眩晕、恶心、呕吐、走路不稳,这些提示有可能存在内耳外伤,应及时就医。耳部的外伤骨折,有可能出现脑脊液漏,即脑脊液从骨折的缝隙里流至耳朵里,有的可通过鼓膜穿孔从耳道里流出来,这时切记不要随意塞耳,以免导致感染从缝隙进入颅内,应及时就医查找源头,并予抗生素预防感染。

      咽喉部外伤

      咽喉部外伤可分开放性和闭合性,开放性外伤多需紧急处理,尤其是存有活动出血、影响呼吸的开放外伤,更应及时就诊,以免延误病情;咽喉部闭合性外伤是指没有皮肤裂开的外伤,包括撞伤、挫伤、扭伤等,常因表现不典型而忽略,但部分病人可以有隐匿皮下出血或是喉部肿胀,而在伤后一段时间后出现呼吸困难、声音嘶哑的症状,不及时发现可引发危险。

      当出现咽喉部外伤史,应在外伤后及时就诊,进行诊断评估,了解一些潜在的风险,并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来源:北京儿童医院公众号:北京儿童医院服务号)

  • 2020-02-14
    22:41

    被疫情困住的亲子关系应该如何解围

      疫情防控中,为了减少外出感染的风险,很多人都待在家里。尤其是儿童和青少年,基本都被“关”在家庭这个最小的封闭单位里。长时间在同一屋檐下共处,让许多家庭的代际矛盾也凸显出来。有的孩子因为想出去玩,和家长产生激烈冲突;有的家长自己焦虑,又把情绪传递给孩子;还有的家长抱怨孩子天天沉浸在电子产品里不学习、不听话……

      很多家长把亲子关系紧张的原因归结为疫情,认为只要疫情结束,亲子冲突就可以自行消失。然而,北京大学第六医院儿科副主任医师告诉我们,亲子之间关系不良、沟通不良,其实与疫情没有关系。亲子关系的好坏,是延续存在的状况。

      李雪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只是因为疫情让大家每天都呆在一起,这个问题就变得更突出了。那些没有亲子问题的家庭,疫情期间也没有什么问题。孩子们反倒觉得,每天能有很多的时间和爸爸妈妈呆在一起很不错。而那些本身亲子沟通就不好的家庭,在疫情期间,问题就会变得非常突出。还有一些家庭介于两者之间,短时间内的相处,大家还能彼此谦让,彼此忍耐,但时间久了,每天24小时在一起,很多问题就会暴露出来。”

      李雪认为,由于特殊时期的相处而使亲子问题暴露出来,这并不是什么坏事。“这个过程能够让家长和孩子发现彼此之间相处的问题。只有发现问题才能早点去解决问题。”

      孩子需要的是家长真心的陪伴

      造成亲子沟通不良的最常见原因是什么呢?李雪认为,一般情况下,亲子之间产生沟通问题的原因出在家长身上。“例如在这次疫情中,很多家长会因为种种原因产生焦虑情绪。这个时候,如果孩子不太听话,家长就很容易把自己的焦虑情绪转嫁到孩子身上。”

      亲子矛盾的产生很多时候也源于家长对孩子的控制欲,以及在这个过程中暴露出的情绪管理和情绪控制能力的缺陷。其实他们想控制孩子,却又控制不了,

      “很多时候,不是事情本身无法沟通,而是家长和孩子在沟通的时候夹杂很多情绪问题,会把问题扩大化。”李雪说,“比如家长规定孩子9点去做一件事情,孩子可能9点10分还没有做,家长觉得不可以,于是开始从头到尾地指责,翻旧账,把自己的情绪问题发泄到孩子身上……”

      “在我们来看,有很多家长和孩子虽然每天在一起,但是他们真正和情感有关的沟通和交流却很少。家长并不太关心孩子喜欢什么,高不高兴,因为什么事情伤心,更多的只是关心作业写没写完,网课上了没有,口罩有没有戴好,洗没洗手……但实际上,很多时候,家长真正需要关心的是孩子心里是怎么想的,开不开心,需要自己去做什么……”

      每一个孩子需要的都是家长真心的陪伴,而不是没完没了的唠叨。发生在亲子之间的一个典型矛盾是,一方面,家长一边为孩子付出,一边觉得“我这样是为你好”;另一方面,孩子却觉得家长“根本就不知道我想要什么”。李雪说,这是因为很多时候,家长给孩子的东西并不是他们真正想要的,其实孩子真正想要的并不多。“比如很多家长在看到孩子玩手机时,会误以为孩子只是想玩游戏,但实际上,孩子想要的是有独立的空间,是被尊重。”

      真诚的沟通永远都是最好的沟通方式

      如何在疫情期间处理好亲子关系呢?

      李雪认为,首先,家长不要让自己的焦虑情绪影响到孩子。“每天看着疫情数据,每个人可能都会或多或少地感到焦虑。当感到焦虑时,就要把自己隔离开。”

      每个人都要有独处的时间,无论是家长还是孩子,无论是丈夫还是妻子,每个人都需要有自己独处的时间。“找一段时间,留给自己,让自己去消化负面的、焦虑的情绪,不要让你的焦虑情绪影响到身边的人。”

      李雪说,世上没有完美的人,也没有完美的家长。当家长感到自己的焦虑时,其实可以直接告诉孩子。因为其实即使家长不说,孩子也会感受到家长不好的情绪。家长可以跟孩子说,“我现在有点担心,有点不高兴,我想要自己呆一会儿,你也可以去做自己的事情。你不要打扰我,过一会儿我就好了。”——真诚的沟通永远都是最好的沟通方式。

      其次,家长在给孩子安排日程时,要给孩子留出自主的时间。“很多家长会希望把孩子的生活安排得井井有条,让孩子有规律地作息,有很多时间去学习,这是非常好的做法。因为当孩子的时间被安排得很满时,他就可以有比较高的效率,不容易焦虑。但同时家长也一定要注意,在给孩子制定日程表的时候,一定要给孩子留出一些让他做自己喜欢的事情的时间,让他愿意做什么就做什么,愿意怎么做就怎么做。不管是大孩子还是小孩子,不管是学龄前的孩子还是在上学的孩子,都需要这样的时间,只有这样,孩子才能得到真正的放松。”

      此外,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家长需要找准自己的角色站位。特别是对待处于青春期的孩子时,要用成年人的态度去跟孩子进行沟通和交流,而不是把孩子当作小朋友,用对待六、七岁小朋友的方式去管理青春期的少年不可取。处于青春期的孩子需要独立的空间做自己的事情。这时候家长最应该做的是培养孩子自我管理、自我调节的能力。不能“孩子长大了,而家长和孩子的沟通方式还没长大”。

      “疫情给家长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练习机会,家长可以好好利用这段与孩子相处的时间,学习如何了解孩子的真实感受,练习如何与孩子进行更有效的沟通和交流,锻炼自己的情绪管理和情绪控制能力。同时,也要给自己和孩子都留出足够的空间,不去过分地打扰孩子,也不让自己被别人打扰。”李雪说。

      (李雪:北京大学第六医院儿科副主任医师,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应用行为分析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心理咨询和治疗专委会副秘书长)

  • 2020-02-14
    16:06

    多个传播途径尚待明确 专家提醒防护“有的放矢”

    (抗击新冠肺炎)多个传播途径尚待明确  专家提醒防护“有的放矢”

    中新社北京2月14日电 (记者 张素)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新型冠状病毒的传播途径不限于最新版《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里所说的“经呼吸道飞沫和接触传播”。

    主要的传播途径未改变

    13日,中国疾控中心团队从两省的新冠肺炎确诊病例便标本中分离到两株新冠病毒。在此之前,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李兰娟团队已分别从新冠肺炎患者的粪便样本中分离出新冠病毒。

    中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新闻发言人米锋在新闻发布会上对此回应说,部分病例早期症状中有腹泻等胃肠道症状,患者粪便标本中核酸检测阳性或分离到病毒,提示感染新冠病毒以后,病毒在消化道内可以增殖。

    不过,米锋表示这并不意味着新冠病毒主要传播途径发生变化,“仍以呼吸道和接触传播为主”。

    钟南山团队成员、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赵金存也表示,研究发现提出粪口传播的可能性,但需深入研究进一步确证。

    有病毒学专家说,除非有明确的实验证据,否则无法得出“新冠病毒存在粪口传播”的定论。“非典”时期,香港淘大花园暴发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疫情,后续调查推测SARS病毒通过排泄物或废水传播。但是,世界卫生组织最终判断是“尚无证据表明粪口传播方式在SARS病毒传播中起着关键作用”。

    一些传播途径尚待明确

    有病毒学专家在复盘香港淘大花园案例时推测是因下水管道出现问题,导致含病毒气溶胶扩散。而在最新版《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里,气溶胶传播与消化道传播同为“尚待明确”。

    相较于一般的空气传播,气溶胶能悬浮得更久、飘得更远。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感染疾病科主任王贵强分析,病毒通过气溶胶传播至少有两个特定条件,其一是要在电梯、实验室等密闭空间,其二是单位体积的病毒颗粒要达到一定数量和浓度。因此公众无需过度担忧。

    眼下,尚待明确的新冠病毒传播途径还有两个:母婴垂直传播、血液传播。

    母婴垂直传播即病原体由亲代传染给子代,包括孕期生殖细胞传播、胎盘中血液传播、妊娠分娩过程中通过产道传播、产后哺乳传播等。日前,一位出生仅30小时的新生儿在武汉被确诊为新冠肺炎患者。但从十余位妇产科专家在权威医学刊物《柳叶刀》最新发表的文章结论来看,通过对9例被确诊为新冠肺炎的孕产妇样本进行比对分析,尚未发现新冠病毒有母婴垂直传播的迹象。

    SARS病毒被认为存在通过血液传播的可能性。有研究病毒输血传播的专家指出,新冠病毒等自限性病毒在感染初期会大量复制增殖,存在通过输血或共用针头等进行血液传播的可能性。

    提示防护措施作出调整

    人们不断探求病毒的传播途径,是为在防护时更“有的放矢”。米锋强调,当前主要的传播途径尚未改变,戴好口罩和做好手卫生仍是最重要、最有效的防护措施。

    针对上述尚待明确的传播途径,专家也给出相应建议。比如粪口传播,对于一般人群而言要做到便后盖好马桶盖冲水,如厕前后规范洗手,确保下水道通畅。对于一些地区来说,要加强公共厕所、医疗废水的卫生管理。

    还有病毒学专家提醒,粪便中的病毒很容易经过污水进入人的食物环节,所以也要关注食品安全问题。

    尽管暂未发现母婴垂直传播,但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院长乔杰强调,应将孕妇和新生儿视为关键高危人群,进行更多随访研究以评估产妇及胎儿的安全健康。她还说,应将疑似和确诊感染的孕妇及新生儿隔离在指定地点,暂停母乳喂养。

    另据官方日前印发的《关于做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血液安全供应保障工作的通知》,在提出“尚无证据表明新冠肺炎有可能通过血液和血液途径传播”的同时称:“对于具有流行病学史的献血者,应当劝其暂缓4周献血。”(完) 

  • 2020-02-14
    13:13

    十连降!湖北以外地区13日新增确诊病例267例 连续第10天呈下降态势

      央视网消息: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的数据分析,2月13日,内地除湖北以外地区新增确诊病例为267例,连续第10天呈下降态势。

      国家卫生健康委通报:2月13日0—24时,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确诊病例5090例,其中,湖北新增确诊病例4823例(武汉3910例)。

  • 2020-02-14
    12:14

    中国生物研制治疗性新冠特免血浆制品投入临床救治重症患者

      今天(2月13日)晚上,国药集团中国生物发布了关于新冠肺炎治疗进展方面的好消息:国药中国生物已完成对部分康复者血浆的采集工作,开展新冠病毒特免血浆制品和特免球蛋白的制备。经过严格的血液生物安全性检测,病毒灭活,抗病毒活性检测等,已成功制备出用于临床治疗的特免血浆,在中国生物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国药集团武汉血液制品有限公司、武汉市江夏区第一人民医院、武汉血液中心、中科院武汉病毒研究所、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的紧密合作下,投入临床救治重症患者。

      有关专家表示:SARS爆发期间,就有将SARS患者康复后的血浆输注给重症SARS病人实现治愈的案例。目前在缺乏疫苗和特效治疗药物的前提下,采用这种特免血浆制品治疗新冠病毒感染是最为有效的方法,可大幅降低危重患者病死率。

      从1月20日开始,中国生物经过一系列准备和协调,组建了专门团队,调集了相关装备设备及原材料,在武汉地区实施了新冠肺炎康复者血浆采集。2月8日,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五版)为指南,首期在江夏区第一人民医院开展了3名危重患者的新冠特免血浆治疗,目前连同后续医院治疗的危重病人超过了10人。临床反映,患者接受治疗12至24小时后,实验室检测主要炎症指标明显下降,淋巴细胞比例上升,血氧饱和度、病毒载量等重点指标全面向好,临床体征和症状明显好转。

      业内专家指出,从临床病理发生过程看,大部分新冠肺炎患者经过治疗康复后,身体内会产生针对新冠病毒的特异性抗体,可杀灭和清除病毒。

      据中国生物介绍,这种新冠特免血浆制品,是由康复者捐献的含高效价新冠病毒特异性抗体的血浆,经过病毒灭活处理,并对抗新冠病毒中和抗体、多重病原微生物检测后制备而成的,用于新冠肺炎危重患者的治疗。为此,中国生物联合武汉血液中心发布倡议书,恳请新冠肺炎康复者朋友献出爱心捐献血浆,力所能及地帮助仍处于危难之中的其他患者。

      中国生物研发相关负责人表示,新冠病毒特免血浆的采集、制备和系列检测过程,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制备工艺成熟,所需时间短。目前,由中国生物承担的“2019-nCoV感染恢复期患者特异血浆和特异免疫球蛋白制备”项目,已获得国家科技部组织制定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公共安全风险防控与应急技术装备”重点专项立项,同时得到了湖北省科技厅和卫健委等部门的大力支持。

      疫情发生后,中国生物高度重视,1月20日立即启动疫情防控应急预案,成立了工作领导小组,同时组建了新型冠状病毒专项科研攻关团队,由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副理事长、科技部“863计划”疫苗项目首席科学家、中国生物董事长杨晓明担任总指挥,着重开展了新冠病毒相关诊断试剂、新冠病毒特免血浆制品、新冠病毒特免球蛋白、新冠病毒灭活疫苗、新冠病毒重组基因工程疫苗、新冠病毒单克隆抗体等科研攻关。其中,中生上海捷诺首家研制出新冠病毒核酸分子检测试剂盒,并首批取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发的注册证;针对湖北武汉疫情重点地区,成立了抗击疫情前线指挥部,由中国生物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总经理段凯博士负责动员和协调一线资源,在湖北省科技厅的努力推动和积极协调下,争分夺秒推进新冠特免血浆制品、新冠病毒灭活疫苗、单克隆抗体等项目的科研攻关。

      中国生物高度重视新冠病毒相关研发攻关工作,先期紧急安排了4亿研发资金,利用中国生物已有的各种技术平台,与国家疾控中心、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所以及武汉各医院等有关单位紧密合作,得到了国家有关部门以及湖北省、武汉市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中国生物表示:下一步,将积极履行央企社会责任,全力推动预防、治疗产品等项目研发,确保攻关工作精准、有序、高效。

      执行主编丨龚 政

      内容来源丨中国生物

  • 2020-02-14
    11:36

    专家分析:597位治愈出院患者90%为轻症患者 平均住院10天左右

      央视网消息:在13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卫生健康委相关负责人透露,已组织专家对597例治愈出院病例进行初步分析,这597位治愈患者中,90%为轻型和普通型患者,10%为重症和危重症患者,平均住院10天左右。

  • 2020-02-14
    11:35

    卫健委官员:即便重症和危重症 经过精心救治也可治愈出院

      央视网消息:2月13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发布会上,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医管局监察专员郭燕红在答记者问时说,治愈出院的病人越来越多,说明防治工作显现了一定成效。

      她说,从2月7日开始,每天治愈出院的患者都达到500以上,目前累计治愈出院病例近6000例。治愈出院的病人越来越多,这是一个非常积极的信号,说明防治工作显现了一定的成效。

      通过组织专家对治愈出院病人当中的597例进行初步分析,第一是在出院病人当中,90%左右是诊疗方案当中的轻型和普通型,10%是诊疗方案当中的重症和危重症。可见,即便是重症和危重症,经过精心的救治,也可以治愈出院。

      第二是这些病例平均住院日10天左右,特别是针对治疗的方法进行了分析,92%的患者是早期使用抗病毒治疗,或者是抗病毒治疗联合对症治疗,积极的呼吸支持、循环支持,效果也是非常好的。一些新技术、新方法,包括中医药的优势,都对病人的转归发挥一定的作用。

      卫健委也在不断总结这些治愈出院病人在治疗当中的有益经验,把一些行之有效的治疗措施能够很快纳入到新的诊疗方案当中,指导全国的医疗救治工作不断提高治愈率。

  • 2020-02-14
    11:34

    国家卫健委:500多名治愈患者中92%早期使用抗病毒治疗

      在13日举行的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医管局监察专员郭燕红表示,我们组织专家对治愈出院病人当中的597例进行了初步分析,90%左右是诊疗方案当中的轻型和普通型,10%是重症和危重症。这些病例平均住院10天左右,92%的患者早期使用抗病毒治疗或者抗病毒治疗联合对症治疗,积极的呼吸支持、循环支持,效果也非常好。一些新技术、新方法,包括中医药的优势,都对病人的转归发挥一定的作用。(记者田晓航、陈聪)

  • 2020-02-14
    11:33

    湖北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康复患者体内抗体可抗病毒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武汉2月13日电 (记者高兴贵 常理)13日21时,湖北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挥部召开新闻发布会,重点介绍武汉市新冠肺炎重症救治进展情况。

      发布会上,在回答经济日报记者关于“重症患者的主要治疗方案”的提问时,中央指导组医疗救治组专家、北京朝阳医院副院长童朝晖表示,新冠肺炎患者出现的是严重的呼吸衰竭,病情进展快,缺氧发展得很明显;此外,这次患者心脏受到的“攻击”非常厉害,救治难度比以前要大。因此,我们提出要密切观察这类患者的生命体征,比如心率、血压、血氧的变化。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副院长张挪富在发布会上表示,根据前期数据,ICU中大概有60%以上的病人上下呼吸道都能检出病毒,且病毒载量非常高。除了呼吸道之外,在重症患者血液、粪便中也找到了病毒,说明也有可能出现其他传播途径。张挪富还表示,理论上重症的传染性可能会高于轻症,但轻症患者同样也具有传染性。

      针对高龄及有基础疾病患者,金银潭医院院长张定宇提示,要加强预警监测,发现有不好苗头抓紧处理,没有达到重症标准也可按重症进行治疗。希望早点采取干预措施治疗原发疾病,提高救治成功率。

      张定宇还表示,患者康复后体内含有大量综合抗体,能够对抗病毒。对这些抗体的研究和使用,可以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作出贡献。

  • 2020-02-14
    11:02

    酒精+84消毒液? 小心消毒变“被毒”

      新冠肺炎疫情正处防控关键期,疑似紫外线类消毒造成伤眼,疑似酒精碰上84消毒液导致晕倒……昨日接连两桩民众防护消毒不当案例在网络上引起高度关注。疾控专家、临床医学专家就此给出权威的酒精、84消毒液使用指引,避免消毒变“被毒”。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何雪华、张青梅 通讯员粤卫信、粤疾控、张灿城

      昨日,网络上一个截屏让很多人“惊呆了!”

      截屏里帖子称,武汉某小区一名男子将酒精喷上口罩,戴着进电梯,遇上电梯刚刚84消毒液消毒过,“瞬间晕倒死亡”。因为电梯同乘人员以为是新冠肺炎,都跑了,打了120,一小时后来,男子已死亡。

      随后当地媒体记者向武汉市警方、武汉市第四医院专家求证,发现武汉市公安局黄陂区分局没有接到类似的110报警,排查了辖区医院,也无相关记录;武汉市第四医院心内科医生孙雨霏认为,酒精遇84消毒液是会产生有害物质,“有可能导致肺水肿,没听说过晕倒的”,马上致死不太可能,新冠肺炎导致的猝死可能性也不大,除非合并了暴发性心肌炎。

      指引1

      酒精、84消毒液不能混着用!

      虽然“武汉男子戴喷了酒精的口罩,坐电梯时遇84消毒瞬间死亡”这事存疑,不过,当酒精碰上84消毒液,是真的很危险!

      广东省疾控中心消毒与病媒生物预防控制所副主任技师钟昱文指出,84消毒液有效氯含量5.5%~6.5%,是无色或淡黄色液体,有刺激性气味。只要空气中的二氧化碳(CO2)溶解于84消毒液中,与次氯酸钠反应,生成具有漂白性的次氯酸,就发挥消毒作用。

      也正是因为它的强碱性、强氧化性,决定了它最好单独、稀释后使用。

      否则,如果84消毒液与酒精、洗衣粉这样的碱性物质混着用,或者在密闭空间里两者高密度“碰撞”,84消毒液主要有用成分次氯酸钠(NaClO)是强碱性、强氧化性,混合其他碱性,会影响NaClO的电解平衡,若碱性过强,就可能生成Cl2,也就是氯气。

      84消毒液也不能与洁厕灵混合,前者主要成分次氯酸钠(NaClO)与后者主要成分盐酸(HCl)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氯气,两整瓶这样的东西混合,产生的氯气足以危及生命。

      氯气是一种黄绿色的刺激性气体,易引起呼吸道的严重损伤,对眼睛、黏膜和皮肤都有高度刺激性,人吸入后很快就会引起氯气中毒,当浓度达到3000毫克/立方米时,能致人死亡。

      指引2

      酒精不能大量囤到处喷

      省疾控中心消毒与病媒生物防控所所长刘礼平指出,75%酒精确实可以消毒,让新型冠状病毒灭活,但消毒用酒精,正确使用非常重要!

      酒精是甲类火灾危险品,易燃易挥发,遇明火、高热可引起爆炸燃烧,空气中乙醇浓度超过3%即可发生火灾,甚至比直接点燃酒精更危险。

      有人吸烟、炒菜、打电话、使用电蚊拍等,周围都要避免使用酒精,尤其是在高浓度喷洒消毒后。

      不建议喷洒酒精对衣物消毒,如果遇到明火或静电,可发生燃烧。

      酒精消毒时要保证通风,远离高温、火源、电源,不可将酒精用于大面积如楼道、会议室、办公室等喷洒消毒。

      万一酒精起火,可使用干粉灭火器、二氧化碳灭火器等进行灭火;小面积着火也可用湿毛巾、湿衣物覆盖灭火;室外还可以使用沙土覆盖。

      严禁使用水泼或干燥的毛巾、衣物进行扑打,否则若被酒精引燃,火势将蔓延扩散,越烧越大。

      指引3

      84消毒液要稀释后使用

      广东省疾控中心消毒与病媒生物预防控制所副主任技师钟昱文指出,84消毒液,是一种以次氯酸钠为主的高效消毒剂,本身消毒作用就很强,建议单独稀释使用。

      稀释时戴好手套,现用现配,一次性使用,勿用热水稀释!热水会促进氯的挥发,影响消毒的效果,还会使空气中氯气含量增多,过多吸入身体中有导致中毒的风险。

      建议常规按消毒液与水的比例为1:100稀释后,作为有效氯500毫克/升使用。消毒液并非浓度越高越好,过高浓度的消毒剂既不能达到有效的消毒效果,又造成环境污染。

      消毒后一定要用清水冲洗干净衣物、餐具,彻底清理残留,要开窗通风换气,避免消毒了房间,遗留了伤害。

      使用完84消毒液后,一定要把盖子拧紧放置在阴凉、干燥、通风的地方,放置最好的位置是小孩碰不到的地方,以免误服,或接触到皮肤、眼睛。

  • 2020-02-14
    10:05

    感冒、流感和新冠肺炎咋区分?要把握住这几点

      “最近一直干咳,难道我被传染了?”“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后有哪些症状?出现发热、乏力、干咳等症状,就意味着感染了新型冠状病毒吗?如何区分感冒、流感和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什么是普通感冒?什么是流感?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又有何症状?”近期,网上不停地更新着这些文章。许多人一边对照自己的症状,一边认真读着。刚确定自己得的不是感冒,不是流感,但又出现了刺激性干咳,严重时又会感觉呼吸时发憋,“完了,这次可能真的是感染了新型冠状病毒了!”

      作为耳鼻喉科医生,我们想说,不必慌张,一直干咳不一定是被传染了新型冠状病毒。过敏性鼻炎患者也会出现一种症状:刺激性干咳,咳嗽严重时甚至会出现呼吸发憋情况。现正值冬春交际之时,过敏季遭遇流感高发季,又有新型冠状病毒肆虐全国,局部大范围暴发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性肺炎,难免会引起众多惶恐。如最近一直干咳,如何居家判断是否感染了新型冠状病毒?

      第一,针对现在出现的新型冠状病毒进行自我排查:1、是否到过疫区;2、是否接触过发热病人;3、是否有发热、乏力的现象。

      若是有任一上述病史及症状,就必须遵照传染病法的相关规定,立即自我隔离,做好防护后至最近的定点医院进行诊治。

      第二,若无任一上述病史及症状,仅表现为干咳,而且是刺激性阵发性咳嗽,考虑是否有“过敏性鼻炎,过敏性咽喉炎,过敏性支气管炎甚至哮喘”等病史。过敏性哮喘患者在冬春季节,常以咳嗽、胸闷、气短、呼吸困难为首要症状;近日北京的气温不断攀升,随着春季的到来,一些季节性过敏性鼻炎患者也常伴有咽痒、刺激性干咳。

      因此我们建议,严重的季节性过敏性鼻炎或季节性哮喘患者,可以在预计发病的两周前使用鼻喷激素或服用抗过敏药物(例如氯雷他定片,依巴斯汀片,孟鲁司特钠片等),可预防或减轻症状发作强度。若是已出现明显鼻痒、喷嚏、鼻涕及刺激性干咳,严重时甚感呼吸发憋不畅,也不必焦虑、慌张,可至医院耳鼻喉科专科就诊。

      在新型冠状病毒肆虐的当下,注意防护,不要恐慌,采取媒体宣传的正确防护措施,避免进入人员密集的场所,就能有效地预防和控制病毒的传播。

      (作者刘芳系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康复医院耳鼻咽喉科主任、副主任医师。张雷系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康复医院耳鼻咽喉科主治医师)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0-02-14
    06:34

    专家访谈|科学使用口罩既要“防”也要“省”

      □ 本报记者 于新悦

      什么样的场所需要什么种类的口罩?口罩是否可以重复使用?废弃的口罩应该作何处理?记者采访了山东省胸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学科主任医师徐玉荣,就这些问题进行解答。

      既不能有侥幸心理不戴口罩,也不能过度恐慌造成口罩浪费。徐玉荣介绍,一般而言,市民如果没有和外人密切接触,独处或是一家人宅在家中时,可以不佩戴口罩。如果出入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比如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乘坐电梯,超市购物等,可以选择佩戴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N95口罩是医护人员、社区工作人员等接触确诊病例或疑似病例时使用的,在目前消耗量较大的情况下,不建议在一般场所使用,以免挤占医用资源。”徐玉荣说。

      在口罩“家族”中,有一种口罩很特殊——带呼吸阀的口罩。这种口罩的呼吸阀内带有活瓣:吸气时,活瓣关闭;呼气时,活瓣开启。佩戴这种口罩,呼出的气体不经过滤,直接经过呼吸阀排入周围环境。因此,这种口罩仅提供单向防护,普通人佩戴能够降低吸入飞沫的风险,但如果具有传染性的人佩戴了带呼吸阀的口罩,则仍然会对周围人群造成危险。专家建议,新冠肺炎病人和怀疑自己感染、要去就医的人,不要佩戴这种带呼吸阀的口罩,而是至少佩戴医用外科口罩。

      小区内一旦出现了确诊病例或疑似病例,需要佩戴N95口罩吗?对于这一问题,徐玉荣认为,小区内出现确诊或疑似病例,佩戴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已经足够。但要注意其活动轨迹,在接触电梯、楼梯扶手、门把手等公共设施时,可以用纸巾、湿巾等对手进行保护,如果做不到,要注意在洗手前不能接触眼睛、鼻孔、嘴巴等部位。

      对于口罩储备不足但需要频繁出门的人来说,如何节省口罩成为紧要问题。徐玉荣表示,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可以反复使用。一般来说,当口罩佩戴3-4个小时,里层会出现潮湿,这个时候可以通过悬挂通风、晾晒、吹风机烘干等方法,让口罩重新变得干燥,然后继续使用。“但再次使用时一定要注意区分正反面。”徐玉荣提醒,最好不要用84消毒液、酒精等喷洒口罩后继续使用,因为消毒剂被人体吸入后,也会对呼吸道带来伤害。

      此外,认真处理废弃口罩,能够避免形成新的传播隐患和环境污染。对于每天废弃的口罩,建议按照医疗废弃用品进行分类,居民在家中将使用过的口罩放入密封的袋子里或者容器中,居民小区也应设立单独的垃圾桶用于丢弃使用过的口罩,再由防疫部门与市政部门统一处理。

  • 2020-02-14
    06:48

    钟南山、李兰娟院士团队从新冠肺炎患者粪便中分离出病毒

      新华社武汉2月13日电(记者胡喆、肖思思)记者2月13日从科技部获悉,钟南山、李兰娟院士团队近日分别从新冠肺炎患者的粪便样本中分离出新型冠状病毒,这一发现证实了排出的粪便中的确存在活病毒,对于准确认识疾病的致病传播机理,帮助全社会有针对性地做好防控,切断疫情传播途径具有重要意义。专家表示,是否存在粪口传播目前还需进一步研究,不要过度紧张或恐慌,一定要勤洗手、勤消毒,食物煮熟再吃,注意个人和家庭卫生,注意下水道的通畅及必要的消毒。

      这是2月13日举行的广东省人民政府新闻发布会现场。新华社记者 邓华 摄

      钟南山院士团队专家、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赵金存教授介绍,广州医科大学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广州海关技术中心生物安全三级实验室及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合作,从一例新冠肺炎患者的粪便拭子标本中分离到一株新型冠状病毒。该样本是由珠海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提供的粪便拭子标本,实验室通过多种细胞系接种样本并传代,最终从Vero E6细胞中成功分离出新型冠状病毒毒株。

      浙江大学传染病诊治国家重点实验室李兰娟院士团队近日也同样从患者粪便样本中分离到病毒。浙江大学传染病诊治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吴南屏教授介绍,研究人员从5份粪便样本中分离到了3份新型冠状病毒阳性,在分离出的细胞里也观察到明显病变,经过检测并常规盲传及再次标本分离都确认了病毒的存在。

      “我们在实验室里发现了这个情况,流行病学专家还需进一步调查确认,是否有较强的传染性这有待于进一步的调查和科学研究。如这个粪便里的病毒是吞进去的还是在肠道细胞增殖,以及与血液的关系、痰液的关系、与疾病发生发展的关系等都有待进一步研究证实。”吴南屏说。

      吴南屏建议:“大家注意公共卫生,多洗手、吃熟食,食物要洗净烧透,注意个人卫生及必要的污水处理。”

      2月13日,钟南山院士团队专家、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赵金存教授在广东省政府新闻发布会上介绍情况。新华社记者 邓华 摄

      赵金存表示,这个发现证实了排出的粪便的确存在活病毒,尽管目前还没有充分的证据说明存在粪口传播,但结合香港青衣长康邨康美楼最近发生同一建筑发生2名新冠病毒患者,可能与该楼的下水道的污染相关。

      “提醒大家要更加重视个人和家庭的清洁,如便后洗手,注意下水道的通畅,以避免有可能出现的粪便病毒的传播。患者粪便中病毒的分离为我国新冠肺炎疫情的防控策略的制定提供了重要信息,对公共卫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赵金存说。

  • 2020-02-14
    06:45

    【新华网连线武汉】新冠肺炎专家组成员详解“临床诊断病例” 对控制疫情非常有必要

      新华网北京2月13日电(记者李由 陈杰)截至2月12日0时至24时,全国新增确诊病例15152例,其中湖北临床诊断病例13332例。湖北省增加了临床诊断病例分类,临床诊断病例指的是什么?与确诊病例有何区别?突增的病例来自哪里?13日晚间,记者视频连线了正在武汉率队开展重症患者救治工作的全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专家组成员、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院长刘新民。

      12日,湖北省新增新冠肺炎病例14840例,与11日的1638例相比出现大幅增长,这些突增的病例来自哪里?刘新民说:“新增病例中,如果刨除临床诊断病例,确诊病例数实际上是一千五百多例,和昨天的确诊病例数据相比是下降的,临床诊断病例大多是来自于过去的疑似病例,所以大家不必为这个数字一下子增多而感到惊慌。”

      刘新民告诉记者,新冠病毒过去需要核酸检测阳性,才能够诊断。但在临床上真能找到病源的也就是20-30%,由于病原学诊断存在一些困难,存在“假阴性”的情况,会带来一些疑似病例不能确诊,还有一些漏诊病例出现。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五版)中,湖北省增加“临床诊断”分类,提出第一,有接触流行病学史。第二,有临床表现。第三,有影像学表现,经过临床大夫判断就可以诊断。临床诊断实际上是把诊断的范围更扩大了,这将减少漏诊。

      刘新民认为,临床诊断病例的出现实际上是临床诊断扩大,按照政府的规定,应收尽收、应治尽治,将符合临床诊断的病人和确诊的病人一样进行收治,这样一来将对控制传染源起到很好的作用,对控制疫情非常有必要。

      今天是刘新民来到武汉率领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医疗队开展重症患者救治工作的第13天,说起这些天以来的一线感受,他表示,自己对战胜疫情一直保持乐观的态度。“你看除湖北以外,确诊病例近一个星期都是在往下走的,湖北省内确诊病例如果去掉临床诊断病例数,也在往下走,我觉得应该看到希望,大家在一起努力,有能力也有信心,能够战胜疫情。”刘新民说。

  • 2020-02-14
    06:36

    粪便中分离出新冠病毒 专家认为对此不必过度紧张

      粪便中分离出新冠病毒,专家认为对此不必过度紧张

      本报记者 付丽丽

      13日,与湖北新增确诊病例数同样惹人关注的,还有这样两则消息。

      钟南山、李兰娟院士团队近日分别从新冠肺炎患者的粪便样本中分离出新型冠状病毒。这意味着什么?是病毒有了新的传播途径吗?普通人又该如何防护呢?

      据报道,在广东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上,钟南山院士团队专家、广州医科大学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赵金存教授介绍,该实验室与广州海关技术中心生物安全三级实验室及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合作,从一例新冠肺炎患者的粪便拭子标本中分离到一株新型冠状病毒。该样本由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提供,实验室通过多种细胞系接种样本并传代,最终从Vero E6细胞中成功分离出新型冠状病毒毒株。

      与此同时,浙江大学传染病诊治国家重点实验室李兰娟院士团队也从患者粪便样本中分离出病毒。该实验室副主任吴南屏教授介绍,研究人员从5份粪便样本中分离到了3份新型冠状病毒阳性,在分离出的细胞里也观察到明显病变,经过检测并常规盲传及再次标本分离都确认了病毒的存在。

      “从上面两个消息可以看出,粪便中存在病毒是比较肯定的,但这只是新增了一种传染源,尚不能就此说新冠病毒存在新的传播途径。”13日晚,南方医科大学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主任赵卫教授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说。

      赵卫2003年曾参与过抗击“非典”。他告诉记者,“非典”时期,香港淘大花园下水管道中也曾检测出SARS病毒,但对SARS是否存在粪口传播途径一直没有证实。

      赵卫介绍,所谓粪口传播即消化道传播,是指细菌、病毒等病原体通过粪便排出体外污染食物、水源或食具,易感者于进食时病原体通过口腔进入消化道而感染人体。在粪便中存在病原体,只能表明消化道有感染存在,不能证明其一定会通过消化道传播。

      “粪便中检测出病毒,并不意味着病毒传播途径发生了变化,目前仍然是以呼吸道和接触传播为主,但对新冠病毒防治确有新的值得注意的问题。”赵卫说,比如在冲马桶时,粪便中的病毒可能散播在空气中,如恰好吸入,就可能造成感染。尤其是在农村地区,很多厕所没有上下水系统,暴露的风险更大。

      赵卫强调,这对普通人家居生活来讲,影响不大,只要周边没有感染源,不需要做出什么改变。但对隔离区和医院病人粪便可能需要加强管理,经过特别处理后再排放到公共污水系统中等。

      赵金存也表示,患者粪便中存在活的新型冠状病毒是一个现象,提示新冠病毒传播可能有新途径,比如存在“粪—口”“粪—呼吸”的可能性,但是否会造成人与人之间传染,还要进一步研究。但这个研究对国家疫情防控相关措施,找到潜在疫情传播点,也许会起到促进和完善作用。

      “在实验室里发现了这个情况,流行病学专家还需进一步调查确认,是否有较强的传染性还有待于进一步的调查和科学研究。如粪便里的病毒是吞进去的还是在肠道细胞增殖、以及与血液、痰液、与疾病发生发展的关系等都有待进一步研究证实。”吴南屏说。

      在赵卫看来,这种发现只是提示粪便中有病毒,但是不是具有传染性,造成易感人群的感染,还要看粪便中病毒的数量。如果数量很少,在下水道中经过其他生活污水的稀释,其传播能力就比较有限。至于患者在发病阶段的粪便中是否带毒及病毒数量的多少,还需要深入研究。

      “普通民众大可不必过度紧张或恐慌,防护方式跟之前也没有太大变化,一定要戴好口罩、勤洗手、勤消毒,食物煮熟再吃,避免聚集性社交活动,注意个人和家庭卫生,注意下水道的通畅及必要的消毒等。”赵卫说。

      (科技日报北京2月13日电)

  • 2020-02-14
    06:27

    坚持住!全国湖北以外地区新增确诊病例9连降!

      据国家卫健委数据统计,2月12日0-24时,全国湖北以外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新增确诊病例312例,连续第9日呈下降态势。

  • 2020-02-14
    06:33

    科学使用口罩既要“防”也要“省”

      专家访谈

      □ 本报记者 于新悦

      什么样的场所需要什么种类的口罩?口罩是否可以重复使用?废弃的口罩应该作何处理?记者采访了山东省胸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学科主任医师徐玉荣,就这些问题进行解答。

      既不能有侥幸心理不戴口罩,也不能过度恐慌造成口罩浪费。徐玉荣介绍,一般而言,市民如果没有和外人密切接触,独处或是一家人宅在家中时,可以不佩戴口罩。如果出入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比如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乘坐电梯,超市购物等,可以选择佩戴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N95口罩是医护人员、社区工作人员等接触确诊病例或疑似病例时使用的,在目前消耗量较大的情况下,不建议在一般场所使用,以免挤占医用资源。”徐玉荣说。

      在口罩“家族”中,有一种口罩很特殊——带呼吸阀的口罩。这种口罩的呼吸阀内带有活瓣:吸气时,活瓣关闭;呼气时,活瓣开启。佩戴这种口罩,呼出的气体不经过滤,直接经过呼吸阀排入周围环境。因此,这种口罩仅提供单向防护,普通人佩戴能够降低吸入飞沫的风险,但如果具有传染性的人佩戴了带呼吸阀的口罩,则仍然会对周围人群造成危险。专家建议,新冠肺炎病人和怀疑自己感染、要去就医的人,不要佩戴这种带呼吸阀的口罩,而是至少佩戴医用外科口罩。

      小区内一旦出现了确诊病例或疑似病例,需要佩戴N95口罩吗?对于这一问题,徐玉荣认为,小区内出现确诊或疑似病例,佩戴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已经足够。但要注意其活动轨迹,在接触电梯、楼梯扶手、门把手等公共设施时,可以用纸巾、湿巾等对手进行保护,如果做不到,要注意在洗手前不能接触眼睛、鼻孔、嘴巴等部位。

      对于口罩储备不足但需要频繁出门的人来说,如何节省口罩成为紧要问题。徐玉荣表示,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可以反复使用。一般来说,当口罩佩戴3-4个小时,里层会出现潮湿,这个时候可以通过悬挂通风、晾晒、吹风机烘干等方法,让口罩重新变得干燥,然后继续使用。“但再次使用时一定要注意区分正反面。”徐玉荣提醒,最好不要用84消毒液、酒精等喷洒口罩后继续使用,因为消毒剂被人体吸入后,也会对呼吸道带来伤害。

      此外,认真处理废弃口罩,能够避免形成新的传播隐患和环境污染。对于每天废弃的口罩,建议按照医疗废弃用品进行分类,居民在家中将使用过的口罩放入密封的袋子里或者容器中,居民小区也应设立单独的垃圾桶用于丢弃使用过的口罩,再由防疫部门与市政部门统一处理。

  • 2020-02-13
    23:16

    粪便中分离出新冠病毒意味着什么?是传播途径发生变化了吗?专家:民众不必过度紧张

      13日,与湖北新增确诊病例同样惹人关注的还有这样一则消息。

      钟南山、李兰娟院士团队近日分别从新冠肺炎患者的粪便样本中分离出新型冠状病毒。这意味着什么,是病毒传播途径发生了新的变化吗,普通人又该如何防护呢?

      据报道,在广东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上,钟南山院士团队专家、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赵金存教授介绍,广州医科大学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广州海关技术中心生物安全三级实验室及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合作,从一例新冠肺炎患者的粪便拭子标本中分离到一株新型冠状病毒。该样本是由珠海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提供的粪便拭子标本,实验室通过多种细胞系接种样本并传代,最终从Vero E6细胞中成功分离出新型冠状病毒毒株。

      与此同时,浙江大学传染病诊治国家重点实验室李兰娟院士团队也从患者粪便样本中分离到病毒。浙江大学传染病诊治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吴南屏教授介绍,研究人员从5份粪便样本中分离到了3份新型冠状病毒阳性,在分离出的细胞里也观察到明显病变,经过检测并常规盲传及再次标本分离都确认了病毒的存在。

      “从上面两个消息可以看出,粪便中存在病毒是比较肯定的,但这只是新增了一种传染源,尚不能就此说新冠病毒存在新的传播途径。”13日晚,南方医科大学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主任赵卫教授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说。

      赵卫2003年曾参与过抗击“非典”。他告诉记者,“非典”时期,香港淘大花园下水管道中也曾检测出SARS病毒,但对SARS是否存在粪口传播途径一直没有证实。

      赵卫介绍,所谓粪口传播即消化道传播,是指细菌、病毒等病原体通过粪便排出体外污染食物、水源或食具,易感者于进食时病原体通过口腔进入消化道而感染人体。在粪便中存在病原体,只能表明消化道有感染存在,不能证明其一定会通过消化道传播。

      “粪便中检测出病毒,并不意味着病毒传播途径发生了变化,目前仍然是以呼吸道和接触传播为主,但对新冠病毒防治需要有新的值得注意的方面。”赵卫说,比如在冲马桶时,粪便中的病毒可能散播在空气中,如恰好吸入,就可能造成感染。尤其是在农村地区,很多厕所没有上下水系统,暴露的风险更大。

      赵卫强调,这对普通人家居生活来讲,影响不大,只要周边没有感染源,不需要做出什么改变。但对隔离区和医院病人粪便可能需要加强管理,经过特别处理后再排放到公共污水系统中等。

      赵金存也表示,患者粪便中存在活的新型冠状病毒是一个现象,提示新冠病毒传播可能有新途径比如存在“粪-口”“粪-呼吸”的可能性,但是否会造成人与人之间传染,还要进一步研究。但这个研究对国家疫情防控相关措施,找到潜在疫情传播点,也许会起到促进和完善作用。

      “在实验室里发现了这个情况,流行病学专家还需进一步调查确认,是否有较强的传染性这有待于进一步的调查和科学研究。如这个粪便里的病毒是吞进去的还是在肠道细胞增殖、以及与血液、痰液、与疾病发生发展的关系等都有待进一步研究证实。”吴南屏说。

      在赵卫看来,这种发现只是提示粪便中有病毒,但是不是具有传染性,造成易感人群的感染,还要看粪便中病毒的数量。如果数量很少,在下水道中经过其他生活污水的稀释,其传播能力就比较有限。至于患者发病的哪些阶段粪便中带毒及病毒数量的多少,还需要深入研究。

      “普通民众大可不必过度紧张或恐慌,一定要戴好口罩、勤洗手、勤消毒,食物煮熟再吃,避免聚集性社交活动,注意个人和家庭卫生,注意下水道的通畅及必要的消毒等。”赵卫说。

  • 2020-02-13
    15:01

    假阴性、无症状传播…专家详解:新冠比SARS更“狡猾”?

    假阴性、无症状传播…专家详解:新冠比SARS更"狡猾"?

    人民网北京2月12日电(赵竹青)近日,中日医院出现一名三次咽拭子检测均为阴性、通过下呼吸道样本才确诊“新冠肺炎”的患者。同时也有一些患者情况恰恰相反:核酸检测已确诊,却一直没有出现任何相关的症状。面对如此“狡猾”的新型冠状病毒,我们应该怎么办?

    核酸检测也有“漏网之鱼”?

    目前对于确诊新冠肺炎,核酸检测是一个不可或缺的手段。中日医院的案例,引发了人们的担忧:核酸检测是不是仍存在漏诊的情况?会不会导致更多的“隐形传播”?

    “任何病毒的核酸检测检出率都不可能是百分之百,对新型冠状病毒的核酸检测也不例外。”对此,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呼吸内科主任高占成表示,目前的诊疗方案已经考虑了这一点。

    “要是检测结果阳性,我们可以确诊为新冠肺炎,如果初次检测结果阴性的属于疑似病例患者,按照卫生健康委现行诊疗方案的要求,需要在定点医院进行隔离治疗,严格观察。”高占成说。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孙永昌介绍,检测新冠病毒核酸采用的是一种叫做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的方法,检测的标本是鼻咽拭子。理论上,这种检测方法的敏感性是很高的,也就是说阳性率很高。但在临床实际中,会受到患者本身病情轻重程度、疾病发展的不同阶段、取样采样的方式方法和实验室自身的检测条件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而出现所谓的“假阴性”。

    如何尽力避免“假阴性”的出现?孙永昌表示,应当分析可能造成假阴性的原因,采取一些相应的对策。包括多次复查、采集标本的规范化、采集多种标本如鼻咽拭子、痰、血液等、实验室技术的优化等,都有助于提高阳性率。当然,及时研发和使用新的检测方法,也会进一步提高病原学诊断水平。

    三次咽拭子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均为阴性,虽然只是个例,但也说明病毒隐匿性很强,给确诊带来一定挑战。北京佑安医院感染综合科主任梁连春表示,在临床诊断中,除核酸检测之外,还需进行流行病学史详细调查、观察肺部影像表现等综合来判断,提高诊断的准确率。另外,对于高度疑似但核酸检测呈阴性的患者,也需按照确诊病例管理,不能轻易让其出院。

    “新冠”比SARS更“狡猾”?

    “狡猾”、“诡异”,这是中山大学附属三院感染科副主任林炳亮对新冠病毒的第一印象。

    林炳亮发现,新冠病毒的诡异之处还不少:潜伏期患者具有感染性,无症状患者也有感染性,作为一个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某些患者特别是重症患者的持续排毒时间较长……

    “目前我们对这个新的病毒所知甚少。”孙永昌表示,虽然“武汉不明原因肺炎”出现后,我们很快找出元凶是一种新型冠状病毒,但初期对其所致疾病的表现和规律还不够了解。

    对于新型冠状病毒传播力较强的原因,孙永昌总结了几点。包括潜伏期即具有传播能力,因此具备传染性的时间长;临床症状不典型,无症状感染者也具有传染性;该病毒传播方式多样,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眼睛、嘴或鼻的粘膜间接接触,也有可能存在气溶胶和粪-口途径传播的可能等。

    “冠状病毒基因组中有两个极易发生突变的区域,即编码刺突蛋白和辅助蛋白的基因区域。”孙永昌说,由于冠状病毒会尝试与新的受体结合以逃避免疫反应,因此冠状病毒在这两个基因区域产生很多复制错误,而这会促进病毒演化,最终导致冠状病毒由一个物种传染给另一个物种的能力很强。

    新冠病毒是否比SARS还要更“狡猾”?孙永昌推测,SARS病毒引起的感染也会是多种表现形式的,只是受当时科技条件所限,没有能够发现而已。“如果与SARS病毒比较的话,那时候我们知道的更少。直到把SARS控制住了,我们还没有像今天这样能够使用一种病毒核酸检测方法来及时确诊。”

    “希望通过对它的认识,慢慢揭开它诡异的面纱。”林炳亮说。

    那些SARS告诉我们的事

    人们战胜SARS的经验,对这次抗疫有无借鉴之处?“有很多。”孙永昌说,SARS之后,我国建立了应对突发、新发呼吸道传染病的制度、体系,在后来应对人感染禽流感、2009流感流行,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医护人员也具备了在有效防护的基础上,战胜新发呼吸道传染病的业务能力和心理准备。

    同时,通过SARS一战,认识到呼吸学科与危重症医学捆绑式发展的重要性,各级医院陆续建立、完善了具备呼吸疾病诊治和内科危重症救治能力的学科体系-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培养了一大批具有相应能力的医疗和护理人才。“这样的人才队伍,成为今天阻击新冠肺炎战役的主力军。”孙永昌说。

    林炳亮认为,抗击SARS给我们带来的主要经验有两点:首先是要信息公开,通过专家等的解读,减少恐慌,保持社会稳定。另外一条就是,汇集全国之力,集中收治,比如小汤山模式。

    这些天,我们看到,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启动,每日举行新闻发布会,定时向公众通报疫情的进展情况,邀请各方面的专家对公众关心的问题作解读;火神山医院、雷神山医院、方舱医院的迅速启用;全国各地调集医务人员支援湖北省抗疫前线……在抗击疫情的过程中,这些举措发挥了相当重要的作用。

    林炳亮总结,随着对这个疾病认识的深入,在推动疫情防控方面,要做好几样事情:

    首先是控制传染源。对有流行病学史患者进行核酸筛查,尽可能找出传染源,给予隔离治疗。对于确诊和疑似的患者,要尽可能快地找到抗病毒的药物,把患者的病毒量降下来,把传播能力控制住。

    同时,还要切断传播途径。目前最简单行之有效的办法就是戴口罩,勤洗手,保持通风,公共设施和公共场地的消毒。同时,基于可能存在消化道传播,粪便的处理,下水道的管理也非常重要,防止发生像当年SARS时候香港淘大花园群发感染的事件。

    在保护易感人群方面,还要加快疫苗研发进度,同时做好个人防护,增加自身免疫功能抵御疾病。

  • 2020-02-13
    13:23

    预防新冠病毒感染 居家消毒做对了才有效

    编者按:对抗疫情的关键时期,勤洗手、多消毒已经成大家日常生活中的“规定动作”,但消毒你真的做对了吗?

    消毒剂需配制 避免过度消毒

    居家消毒人们会用84消毒液、漂白粉/水、含氯消毒粉或含氯泡腾片等含氯消毒剂来消毒。但这些用品不可直接使用,需要稀释,配制成有效氯浓度500 毫克/升的含氯消毒剂。

    使用消毒剂以清洁为主,预防性消毒为辅,应避免过度消毒,在受到污染时随时清洁消毒。

    清洁物品表面及地面时,可使用含氯消毒剂(有效氯浓度250~500毫克/升)擦拭,作用30分钟,再用清水擦净。

    配制方法:

    1.使用84消毒液(有效氯含量5%):按消毒液:水=1:100比例稀释;

    2.消毒粉(有效氯含量12%~13%,20克/包):1包消毒粉加4.8升水;

    3.含氯泡腾片(有效氯含量480~580毫克/片):1片溶于1升水。

    酒精消毒,75%浓度效果最佳

    医用酒精消毒属于化学消毒法,使用时要注意:75%浓度的效果最佳。

    特别提醒,不要把酒精大量喷洒在婴幼儿和成人身体上,一方面防止酒精过敏,另一方面也要注意使用时不可靠近火源和热源,防止火灾。

    学名乙醇的酒精,在常温常压下就是一种易燃、易挥发的无色透明液体,闪点仅13℃,扩散后蒸汽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爆炸燃烧。

    给电器表面消毒,应先关闭电源,待电器冷却后再进行,如用酒精擦拭厨房灶台,要先关闭火源,以免导致爆燃。

    每次取用酒精后必须立即将容器上盖封闭。家庭不要大量囤积酒精!

    如果酒精浓度过高(例如 90%),需稀释至75%左右使用,否则无法有效杀灭病毒。

    84消毒液勿与洗涤剂、酒精混用

    最常见的84消毒液,是一种以次氯酸钠为主的高效消毒剂,本身消毒作用就很强,请单独稀释使用。

    一旦84消毒液与洁厕剂(如洁厕灵)或酸性洗涤剂混合使用,会产生化学反应,加速次氯酸的分解,释放氯气。

    这种黄绿色的刺激性气体,易引起呼吸道的严重损伤,对眼睛、黏膜和皮肤都有高度刺激性,人吸入后很快就会引起氯气中毒,当浓度达到3000毫克/立方米时,能致人死亡。

    同时,84消毒液也不能与酒精(弱碱性)、碱性洗活剂(如洗衣粉)同时使用,84消毒液主要有用成分次氯酸钠(NaClO)是强碱性、强氧化性,混合其他碱性,会影响NaClO的电解平衡,减弱消毒效果;若碱性过强,可能生成Cl2,也就是氯气。

    居家勤通风 做好空气消毒

    每天室内通风换气少于2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

    吃熟食 做好餐饮具消毒

    吃熟食,尽量避免密切接触家禽和野生动物,拒绝野味。家用餐具可以用煮沸或高温消毒15 min。

    勤洗手 做好手消毒

    饭前便后要洗手,这是手卫生的基本要求。排泄物中可能存在病毒,要求每个人都更加关注手卫生。哪些情况需要洗手?传递文件前后;在咳嗽或打喷嚏后;在制备食品之前、期间和之后;手脏时;在接触他人后;接触过动物之后;接触公共物品;外出回来后。

    在流动水下,淋湿双手取适量洗手液(肥皂),均匀涂抹至整个手掌、手背、手指和指缝。认真揉搓双手至少15秒,注意清洗双手所有皮肤,包括指背、指尖和指缝。在流动水下彻底冲净双手,擦干,取适量护手液护肤。注意擦干宜使用纸巾。具体揉搓步骤为:

    内:掌心相对,手指并拢,相互揉搓。

    外:手心对手背沿指缝相互揉搓,交换进行。

    夹:掌心相对,双手交叉指缝相互揉搓。

    弓:弯曲手指使关节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揉搓交换进行。

    大:右手握住左手大拇指旋转揉搓,交换进行。

    立:将五个手指尖并拢放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揉搓,交换进行。

    如果没有流动的水,如何做好手消毒?中国疾控中心消毒学首席专家张流波说,可以使用含酒精消毒产品清洁双手。75%酒精可灭活病毒,含酒精消毒产品可以作为肥皂和流水洗手的替代品。

    “光做好手的消毒还不够,还要消毒手机。”张流波提醒,手机跟手一样,也要做到时常消毒。在做完手卫生之后,要用酒精、消毒纸巾擦拭手机。(人民健康网综合自人民日报、广州日报)

  • 2020-02-13
    13:23

    维生素C能帮助抗病毒吗?我们从食品营养学角度分析分析

    抗疫期间,网络上总少不了“吃什么可以抗病毒”的讨论,尤其是维生素C。关于其是否能够提高人体免疫力,对抗病毒感染有效果,很多人争论不休。下面,就针对常见的10个相关问题,从食品营养专业的角度出发,帮助大家理解这些莫衷一是的说法。

    问题1:某医生说治疗中使用维生素C对患者病情恢复有帮助,这有可能吗?

    答:有可能。如果一个人长期维生素C供应不足(比如经常吃盒饭、外卖、方便食品这种情况),或因为生理原因增加了维生素C的消耗量(比如感染、烧伤、应激等情况),那么,适当补充维生素制剂是合理的。

    新冠肺炎患者处于病毒感染状态,精神心理上也处在高度应激,对维生素C的生理需求量必然会加大。住院时患者处于食欲不振状态,未必能够保证膳食中得到足够的维生素C。所以,治疗过程中适度补充,对于疾病康复是有益无害的。

    顺便说一下,我国是维生素C生产大国,供应丰富,价格低廉,无需担心使用这种药物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

    问题2:新冠肺炎患者增加维生素C供应有益,是否能证明服用维生素C帮助预防病毒性肺炎?

    答:病毒感染者补充维生素C有益,不等于在果蔬充足摄入的情况下,再服用大剂量维生素C,能有效预防这种疾病。目前还没有这样的研究证据。

    预防和治疗本来就不是一回事,患病者和健康人的生理状态不一样,对维生素C的需求量也不一样。所以,未感染病毒的人,没必要为了防病而吃大剂量维生素C,只要保证日常膳食供应充足就行了。

    要知道,治疗用的维生素C服用量,通常是几百毫克到几千毫克;而日常膳食的推荐量只有100毫克而已,即便是孕产妇,推荐量也不到200毫克。

    问题3:吃药片保健品,能替代吃蔬菜水果补充维生素C吗?

    答:对没有患病的人来说,最好的维生素C来源自然是天然果蔬。吃天然果蔬没有维生素C过量的可能性。相反,很多人日常膳食的果蔬供应不足,或烹调不合理,摄入数量达不到推荐量的情况是很常见的。

    维生素C药片只有这一种营养成分,而果蔬中除了维生素C还有其他多种营养保健成分。所以,维生素C片只能预防缺乏,却不能完全替代果蔬摄入的健康益处。在不妨碍消化吸收,不妨碍其他食物摄入的前提下,充足摄入蔬果是最好的选择。

    问题4:现在维生素产品这么多,应当买国产的,还是进口的呢?价钱和维生素C的质量有关系吗?

    答:其实无所谓是否国产,也无所谓是什么价钱。关键看剂量,以及是否符合你的需求。

    实际上,全世界90%以上的维生素C都是中国生产的。很多国家进口中国的维生素C原料,然后加些辅助原料,做成不同口味、不同配方、不同片剂类型的产品。

    由于中国的维生素C生产工艺水平高,产品成本低,1公斤维生素C还不到100元(市场价有波动),那么100毫克才不到1分钱。按这个大量采购的成本,您就可以算算,如果不算营销广告投入,那些高价维生素C产品的利润能有多高。

    当然,不同产品的消费属性还是有差异的。普通小药片只有维生素C和少量淀粉/糊精等(便于成型压片),咀嚼片需要加有咀嚼性的配料,并添加甜味剂、柠檬酸、香精等。加橙子香精就有橙子味,加草莓香精就有草莓味,能给食用者带来愉悦感。这样的产品同时就具备了糖果的消费价值。如果做成泡腾片,加了速溶起泡的成分,加了糖、酸和香精,就同时具备了甜饮料的消费价值。不过,这些和维生素C本身的价值就没什么关系了。

    问题5:药店工作人员说,那种几块钱一瓶的维生素C产品是化学合成的,对身体有害,一百多块钱一瓶的是纯天然的,真的吗?

    答:目前市场上的维生素C,几乎都是用淀粉类原料经过微生物发酵制取的。有兴趣的朋友可以上网查一下,都有详细的工艺流程。从淀粉到葡萄糖,从葡萄糖到维生素C的前体,2-酮基-L-古洛糖酸,然后再转化成维生素C,再经过调整酸碱度和精制,即可得到成品。

    在遵医嘱适量服用的情况下,发酵生产的合格维生素C不存在有毒成分残留的问题,并不比昂贵的产品更不安全。至于过量服用,哪怕是食盐和大米饭,吃多了也会有害,与是否“天然”没关系。

    实际上,几乎没有人用天然果蔬来提取维生素C。这是因为维生素C在天然食物中含量太低(1公斤果蔬中只有10毫克到1000毫克的维生素C),同时果蔬原料又难以储存容易腐烂,提取分离成本过高,过程中得到的低浓度维生素C又极易氧化分解。所以,所谓的天然提取的维生素C,基本上是不存在的。

    当然,含维生素C的纯天然产品也不是没有。那就是各种富含维生素C的果蔬冻干粉。它们既含有维生素C,又含有其他多种营养和保健成分,非常有利于健康,很多优势是维生素C本身所替代不了的。只不过,这些产品中的维生素C没有分离提取,它们的健康优势,是果蔬中其他成分协同作用的效果,和维生素C本身是否纯天然无关。

    市面上那些价格偏高的维生素C产品,大部分也不是纯的果蔬冻干粉。它们的主料还是发酵生产出来的维生素C,加上少量的果蔬冻干粉,再加些颜色、风味、口感方面的配料做成的。不过,那些配料大部分都没有营养价值。

    问题6:维生素C药片应当什么时候吃呢?可以和饭菜一起吃吗?可以和补铁、补钙的产品一起吃吗?

    答:维生素C是水溶性的,非常容易被身体吸收利用,什么时候吃都可以。

    如果和饭菜一起吃,它还有帮助非血红素铁吸收的作用(就是植物性食品中的铁),所以医生往往给贫血患者开维生素C。因为它的酸性,也有利于碳酸钙类钙片的利用。配点甜味水果一起吃,和酸奶一起吃,也是没问题的。

    问题7:我贫血,医生让我吃补铁胶囊的同时,每天吃600毫克维生素C和600毫克叶酸,是不是太多了?

    答:您这种情况要遵医嘱。

    只是暂时服药治疗,治疗剂量都会高于日常膳食量。贫血者每天600毫克维生素C和叶酸完全不用担心。和没有需要增加维生素供应的疾病、没有医嘱、没有营养师建议的大量服用不是一码事。

    问题8:老年人怕冷,吃蔬菜不敢吃生的,吃水果还怕凉,能把水果加热一下吃么?

    答:哪怕把水果放在暖气上温一下,或热水、微波炉轻度加热一下再吃,也比不吃好。

    其中的膳食纤维、钾、镁等成分都能完全保存,类黄酮等物质也能保留大部分。不过,毕竟加热之后可能损失一些维生素C,在吃水果之外可以再加一片维生素C小药片,弥补损失。

    问题9:我们都知道维生素C很容易氧化,又很怕热,那么,日常烹饪比如蒸、煮、炒,是不是很容易就破坏掉?是不是吃水果比吃蔬菜补充维生素C的效果好?

    答:吃水果一般不需要加热,维生素C没有损失,这是对的。不过,日常吃的大部分水果维生素C含量偏低,如苹果、梨、桃、葡萄、香蕉等,维生素C含量不超过10毫克/100克,甚至更低,无法保障一天中的维生素C供应达标。

    柑橘类(柚子、橙子、柑子、橘子、金桔、柠檬等)、莓类和浆果(草莓、蓝莓、蔓越莓、桑葚等)多一些,含量最高的是鲜枣、猕猴桃。

    不过,对国人而言,大部分维生素C还是来源于蔬菜。蔬菜烹调之后会降低维生素C含量,但如果加热时间不长,实际上还能保留一半甚至更多。

    例如,白菜的维生素C含量和橘子相当。但是,对北方人而言,一年中吃的白菜要比橘子多得多。小白菜、油菜(包括油菜薹、菜心、鸡毛菜等)的维生素C含量比大白菜还要高。

    在各种烹调方法中,蒸、水油焖和短时间炒,能够让维生素C的保存率最高。如果是焯和烫的做法,维生素C会因为水溶损失较大,但也能保存一半。相比来说,炖煮的方法既有长时间加热、氧化,又有溶水损失,维生素C保存率最低。不过即便如此,保存率也不是零。而且添加醋、番茄酱、柠檬汁等酸性调料可提高保存率。

    问题10:维生素C是水溶性的,也很容易溶在汤里,是不是必须把菜汤喝了才不浪费呢?

    答:没错。维生素C的水溶性非常强。所以,日常焯烫蔬菜会造成较大的维生素C损失,甚至可以高达50%。如果做汤的话,会有一半以上溶入汤里。煮菜和炒菜的时候,少量菜汤里也会溶出一部分,具体损失的多少主要和烹调时间、加盐数量、菜本身的质地紧密性等因素有关。

    如果菜汤很清淡,的确可以直接喝掉。但如果汤里有很多油盐,那么还是别喝为好。实在可惜汤里溶出的那点,还不如额外补充一片100毫克的维生素C片。

    希望以上10个问题回答,能帮您澄清一些困惑。事实上,科学研究并没有穷尽所有的未知,人类对病毒相关饮食治疗的了解也还非常有限。所以,现在无需过度纠结,改进饮食、运动和生活习惯,把自己的健康状态维持在高水平上,就是对抗大多数疾病的最佳措施!(范志红 中国营养学会理事)

  • 2020-02-13
    13:16

    科普:疾病和病毒命名有讲究

      世界卫生组织日前宣布新型冠状病毒所引发疾病的英文名为“COVID-19”,国际病毒分类学委员会宣布这种病毒的英文名为“SARS-CoV-2”,但相关负责人强调“这一名称与SARS疾病之间没有关联”。

      那么,传染性疾病和病毒的命名有什么讲究呢?

      疾病命名有原则

      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11日在瑞士日内瓦宣布,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命名为“COVID-19”。谭德塞说:“在世卫组织、世界动物卫生组织以及联合国粮农组织的共同指导原则下,我们必须找到一个不涉及地理位置、动物、个人或人群,同时方便发音且与疾病有关的名称。”

      2015年,世卫组织等机构提出了对新发现传染性疾病命名的指导原则,提倡使用中性、一般的术语代替人物、地点、动物、食物和职业的名称来命名。

      这是因为过去一些传染性疾病的名称曾导致污名化和其他不良后果。比如2009年,“猪流感”这个名称曾让一些国家“谈猪色变”,甚至限制猪肉贸易、下令屠宰生猪,后来世卫组织宣布这种疾病的正式名称为甲型H1N1流感。再如2012年在中东一些地方出现的“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由于疾病名称中含有“中东”这个地理名称,曾引发争议。

      在本次新冠肺炎疫情出现后,国际科研人员在分享相关信息时曾使用多个不同的英文名称。世卫组织宣布的新名称“COVID-19”包含冠状病毒、2019年等要素的英文简写,较易拼读。世卫组织说,对未来可能出现的其他冠状病毒相关疾病,新名称可提供一个标准格式。

      冠状病毒新成员

      一种疾病的名称与引发这种疾病的病毒名称不一定相似。有时二者类似,比如麻疹与麻疹病毒;有时病毒名称源于其他方面,比如鼻病毒、腺病毒等根据感染宿主部位而得名。

      国际病毒分类学委员会11日在其官方网站上宣布,新型冠状病毒的英文名为“SARS-CoV-2”。美国《科学》杂志网站12日报道说,国际病毒分类学委员会冠状病毒研究小组主席约翰·齐布尔表示,他们是根据基因测序等方面的分类学研究提出这个名称,“这一名称与SARS疾病之间没有关联”。钟南山院士9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曾表示,新型冠状病毒与SARS冠状病毒是同一类,但不是同一种。

      基因测序等研究结果显示,新出现的这种冠状病毒与SARS冠状病毒同属冠状病毒科的β属冠状病毒。

      冠状病毒研究小组在预印本网站bioRxiv上贴出一篇论文,介绍了他们对这种病毒的分类依据。

      研究人员说,它是冠状病毒群体中的一个新成员。目前已知可感染人类的冠状病毒共有7种,可引发较严重疾病的冠状病毒有曾在2003年肆虐的SARS冠状病毒,以及前几年影响沙特阿拉伯、韩国等地的MERS冠状病毒等。

      有媒体报道,一些专家对国际病毒分类学委员会提出的这一名称持不同意见,正在商讨能否推动重新命名。

  • 2020-02-13
    10:44

    临床诊断病例是什么,与确诊病例有何区别?专家解读

      湖北首次将临床诊断病例数纳入确诊病例数 何为临床诊断病例?专家解读

      今天(2月13日),湖北省卫健委官网发布的最新疫情情况,将临床诊断病例数纳入确诊病例数进行公布。通报显示,湖北省新增新冠肺炎病例14840例(含临床诊断病例13332例)。

      临床诊断病例指的是什么?与确诊病例有何区别?总台央视记者独家专访了中央指导组专家、北京朝阳医院副院长童朝晖。

      为什么要设临床诊断这个档级?2月5日《新闻1+1》,白岩松连线中国医学科学院院长王辰,也提及了这个问题。

      什么是临床诊断病例?与确诊病例有何区别?

      童朝晖:第五版卫健委的方案里已经对湖北地区已经提出来临床诊断病例问题。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五版修正版)

      我们在日常的工作中也有临床诊断。平时诊断肺炎时,实际上病原学百分之二、三十要靠临床百分之七、八十来诊断。所以这次在湖北地区增加了临床诊断病例。前段时间我们主要靠核酸来进行确诊病例,但实际上有一大部分疑似病例按照临床表现都有:1、有流行病学史;2、发热、呼吸道咳嗽、憋气的症状。然后进行查体检查临床特征,做CT影像后进行一个综合诊断。

      为什么要设临床诊断这个档级?

      王辰:设出临床诊断这个档级非常有必要。

      现在对于病毒核酸的检测能力在不断提升,但不同的试剂之间精准程度有差别,并不是所有患者都能检测出核酸阳性,所以有大量看着流行病学史上、接触史上像是,临床症状也像是,但是核酸未能得到确证的病人,现在被列为疑似病例,我建议在武汉出现这样的病人,应当可以列为临床诊断病例,因为核酸对于已确诊的病人阳性率也只在30%~50%之间,因此设出临床诊断这个档级是非常有必要的。

      湖北省卫健委官网发布的通报指出,随着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认识的深入和诊疗经验的积累,针对湖北省疫情特点,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印发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五版)》在湖北省的病例诊断分类中增加了“临床诊断”,以便患者能及早按照确诊病例接受规范治疗,进一步提高救治成功率。根据该方案,近期湖北省对既往的疑似病例开展了排查并对诊断结果进行了订正,对新就诊患者按照新的诊断分类进行诊断。

  • 2020-02-13
    10:25

    假阴性、无症状传播…专家详解:新冠比SARS更“狡猾”?

      人民网北京2月12日电(赵竹青)近日,中日医院出现一名三次咽拭子检测均为阴性、通过下呼吸道样本才确诊“新冠肺炎”的患者。同时也有一些患者情况恰恰相反:核酸检测已确诊,却一直没有出现任何相关的症状。面对如此“狡猾”的新型冠状病毒,我们应该怎么办?

      核酸检测也有“漏网之鱼”?

      目前对于确诊新冠肺炎,核酸检测是一个不可或缺的手段。中日医院的案例,引发了人们的担忧:核酸检测是不是仍存在漏诊的情况?会不会导致更多的“隐形传播”?

      “任何病毒的核酸检测检出率都不可能是百分之百,对新型冠状病毒的核酸检测也不例外。”对此,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呼吸内科主任高占成表示,目前的诊疗方案已经考虑了这一点。

      “要是检测结果阳性,我们可以确诊为新冠肺炎,如果初次检测结果阴性的属于疑似病例患者,按照卫生健康委现行诊疗方案的要求,需要在定点医院进行隔离治疗,严格观察。”高占成说。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孙永昌介绍,检测新冠病毒核酸采用的是一种叫做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的方法,检测的标本是鼻咽拭子。理论上,这种检测方法的敏感性是很高的,也就是说阳性率很高。但在临床实际中,会受到患者本身病情轻重程度、疾病发展的不同阶段、取样采样的方式方法和实验室自身的检测条件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而出现所谓的“假阴性”。

      如何尽力避免“假阴性”的出现?孙永昌表示,应当分析可能造成假阴性的原因,采取一些相应的对策。包括多次复查、采集标本的规范化、采集多种标本如鼻咽拭子、痰、血液等、实验室技术的优化等,都有助于提高阳性率。当然,及时研发和使用新的检测方法,也会进一步提高病原学诊断水平。

      三次咽拭子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均为阴性,虽然只是个例,但也说明病毒隐匿性很强,给确诊带来一定挑战。北京佑安医院感染综合科主任梁连春表示,在临床诊断中,除核酸检测之外,还需进行流行病学史详细调查、观察肺部影像表现等综合来判断,提高诊断的准确率。另外,对于高度疑似但核酸检测呈阴性的患者,也需按照确诊病例管理,不能轻易让其出院。

      “新冠”比SARS更“狡猾”?

      “狡猾”、“诡异”,这是中山大学附属三院感染科副主任林炳亮对新冠病毒的第一印象。

      林炳亮发现,新冠病毒的诡异之处还不少:潜伏期患者具有感染性,无症状患者也有感染性,作为一个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某些患者特别是重症患者的持续排毒时间较长……

      “目前我们对这个新的病毒所知甚少。”孙永昌表示,虽然“武汉不明原因肺炎”出现后,我们很快找出元凶是一种新型冠状病毒,但初期对其所致疾病的表现和规律还不够了解。

      对于新型冠状病毒传播力较强的原因,孙永昌总结了几点。包括潜伏期即具有传播能力,因此具备传染性的时间长;临床症状不典型,无症状感染者也具有传染性;该病毒传播方式多样,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眼睛、嘴或鼻的粘膜间接接触,也有可能存在气溶胶和粪-口途径传播的可能等。

      “冠状病毒基因组中有两个极易发生突变的区域,即编码刺突蛋白和辅助蛋白的基因区域。”孙永昌说,由于冠状病毒会尝试与新的受体结合以逃避免疫反应,因此冠状病毒在这两个基因区域产生很多复制错误,而这会促进病毒演化,最终导致冠状病毒由一个物种传染给另一个物种的能力很强。

      新冠病毒是否比SARS还要更“狡猾”?孙永昌推测,SARS病毒引起的感染也会是多种表现形式的,只是受当时科技条件所限,没有能够发现而已。“如果与SARS病毒比较的话,那时候我们知道的更少。直到把SARS控制住了,我们还没有像今天这样能够使用一种病毒核酸检测方法来及时确诊。”

      “希望通过对它的认识,慢慢揭开它诡异的面纱。”林炳亮说。

      那些SARS告诉我们的事

      人们战胜SARS的经验,对这次抗疫有无借鉴之处?“有很多。”孙永昌说,SARS之后,我国建立了应对突发、新发呼吸道传染病的制度、体系,在后来应对人感染禽流感、2009流感流行,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医护人员也具备了在有效防护的基础上,战胜新发呼吸道传染病的业务能力和心理准备。

      同时,通过SARS一战,认识到呼吸学科与危重症医学捆绑式发展的重要性,各级医院陆续建立、完善了具备呼吸疾病诊治和内科危重症救治能力的学科体系-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培养了一大批具有相应能力的医疗和护理人才。“这样的人才队伍,成为今天阻击新冠肺炎战役的主力军。”孙永昌说。

      林炳亮认为,抗击SARS给我们带来的主要经验有两点:首先是要信息公开,通过专家等的解读,减少恐慌,保持社会稳定。另外一条就是,汇集全国之力,集中收治,比如小汤山模式。

      这些天,我们看到,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启动,每日举行新闻发布会,定时向公众通报疫情的进展情况,邀请各方面的专家对公众关心的问题作解读;火神山医院、雷神山医院、方舱医院的迅速启用;全国各地调集医务人员支援湖北省抗疫前线……在抗击疫情的过程中,这些举措发挥了相当重要的作用。

      林炳亮总结,随着对这个疾病认识的深入,在推动疫情防控方面,要做好几样事情:

      首先是控制传染源。对有流行病学史患者进行核酸筛查,尽可能找出传染源,给予隔离治疗。对于确诊和疑似的患者,要尽可能快地找到抗病毒的药物,把患者的病毒量降下来,把传播能力控制住。

      同时,还要切断传播途径。目前最简单行之有效的办法就是戴口罩,勤洗手,保持通风,公共设施和公共场地的消毒。同时,基于可能存在消化道传播,粪便的处理,下水道的管理也非常重要,防止发生像当年SARS时候香港淘大花园群发感染的事件。

      在保护易感人群方面,还要加快疫苗研发进度,同时做好个人防护,增加自身免疫功能抵御疾病。

  • 2020-02-13
    10:30

    速看!消毒液使用指南

    5e0c863ae47d42e2d8ec182f56a5f8b9.jpg

      防疫情,不出门,常通风,勤洗手,还得记住居家消毒。平时并不常用的消毒液最近成了家家户户必备物资。消毒液怎么用又能杀菌又安全?钥匙手机衣服到底该怎么消毒?速看速转这份消毒液使用指南。

  • 2020-02-13
    10:27

    专家说:什么是传染病网格化管理

  • 2020-02-13
    10:25

    特殊时期如何安全度过一天?收藏24小时防疫全攻略

    6d86948aeecb5876feeda556a3e3e29a.jpg

  • 2020-02-13
    09:24

    一个人如何将新型冠状病毒传给5个人?广州疾控揭秘

      虽然1月份两次出差武汉,但珠海男子施强(化名)自觉“自己是安全的”,没想到就是他,一个人将新型冠状病毒传给了5个人,包括他的家人和大巴同车人!

      2月12日,省疾控中心首次全面披露患者流行病学调查,以案说事,揭秘家庭聚集性感染、大巴感染是怎么发生的。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何雪华 通讯员粤疾控

      发病 首先中招的是其妻子

      1月20日晚,在广东珠海市居住的施强,跟妻子一起出现低烧,于是到医院就医。1月21日双双接受住院隔离治疗,并确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施强觉得很惊讶,因为在此之前,他一直认为“自己是安全的”。

      原来,他从1月3日起,先后两次赴武汉公干,不过据他对医生说,“在武汉期间,本人很少出门,没有接触有发热、咳嗽等症状的病人,也没有野生动物接触史。”

      调查 “密切接触者这么多”

      施强夫妻确诊后,严密而迅速的流行病学调查开展了,从施强离开武汉的1月17日查起,一查才知道,原来他的密切接触者这么多!

      据施强自述,当天离开武汉,坐高铁到了广州,从广州转乘大巴到珠海,到达珠海后,由他的爸爸开车接回了家。回到家后第二天的1月18日,他还跟朋友一家三口聚餐了。

      其实,施强在武汉返回的路途中就已经出现肌肉酸痛症状,不过他没当回事,只是在跟朋友聚餐后到药店买药自行服用,但未见好转。

      随即根据管理要求,疾控人员对与施强密切接触的他父母、儿子,朋友一家三口、药店人员、公司数名同事以及大巴前后2排人员进行密切接触者管理。

      结果 几天内就传染了5人

      工作人员对密切接触者开展检测,1月22日确诊了施强的父母、儿子都被他感染新型冠状病毒。

      一名小伙子,属于施强在大巴内的密接人员,尽管他没有症状表现,仍按要求接受检测,1月23日也被确诊感染新型冠状病毒。

      至此,施强一个人,在几天内就感染了5名人员,全部可以建立起流行病学关联。

      分析:飞沫传播接触传播

      疾控人员分析了此案例中感染新型冠状病毒的可能途径。

      对施强而言,有两种可能的感染途径:

      ① 曾经在武汉外出时,身边有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病人,但也许发病症状不明显,同时自己也没有做好相关防护措施(如戴口罩),陌生人在其身边打喷嚏、咳嗽导致飞沫传播,从而感染。

      ② 在武汉的公共场所中,用手触摸到了沾有病人飞沫的物体表面,而后没有及时洗手,不经意用脏手触摸到自己的眼鼻口,从而接触感染。

      对同乘小伙子而言,有两种可能的感染途径:

      ① 已发病的患者在大巴上没有戴口罩,小伙子也没有戴口罩,患者打喷嚏、咳嗽时没有用纸巾捂住口鼻,通过飞沫传播传染给小伙子。

      ② 小伙子触摸到了患者打喷嚏或咳嗽的飞沫,没有及时进行手清洁,触摸了自己的眼鼻口部位,通过接触传播。

      对于施强4名家人而言,就是因为家人的密切接触,导致了感染。

      假设:四措施可防传染

      其实,施强从武汉回珠海时,他可以采取多个预防措施防止家人及其他人感染:

      ① 从武汉回珠海的途中应该佩戴好口罩,勤洗手,在公共场合减少触摸公共物品;从武汉回珠海后,自行在家隔离14天,减少与家人的密切接触(如保持距离、戴口罩等)。

      ② 如果没有戴口罩,打喷嚏、咳嗽时就应该用纸巾或手肘捂住口鼻,并妥善丢弃用过的纸巾,并立即洗手。

      ③ 在出现症状(如:发热、乏力、干咳,或伴有鼻塞、流涕、腹痛或腹泻)时,结合自己的武汉旅游史,应立即引起注意,戴上口罩立即就医。并告知家人学会观察自己的健康状况,如有任何不适应立即就医。

      ④ 应时刻提醒家人注意居家通风、消毒,也要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勤换洗衣服。

      然而,就因为他个人防护意识不够强,“错过”了每一步,导致家人和同乘大巴的小伙子感染。

  • 2020-02-13
    09:05

    湖北通报中新增的“临床诊断病例”是什么?中央指导组专家解答

    原标题:湖北省今天通报中新增的“临床诊断病例”是什么?中央指导组专家解答

    2月12日,湖北省卫健委官网发布的最新疫情情况,新增了新冠肺炎“临床诊断病例”的具体数字。临床诊断病例指的是什么?与确诊病例有何区别?就此,总台央视记者独家专访了中央指导组专家、北京朝阳医院副院长童朝晖。

    1、什么是临床诊断病例?为什么要新增临床诊断病例?

    童朝晖:第五版卫健委的方案里已经对湖北地区已经提出来临床诊断病例问题。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五版修正版)

    我们在日常的工作中也有临床诊断。平时诊断肺炎时,实际上病原学百分之二、三十要靠临床百分之七、八十来诊断。所以这次在湖北地区增加了临床诊断病例。前段时间我们主要靠核酸来进行确诊病例,但实际上有一大部分疑似病例按照临床表现都有:1、有流行病学史;2、发热、呼吸道咳嗽、憋气的症状。然后进行查体检查临床特征,做CT影像后进行一个综合诊断。

    2、核酸检测和CT影像有什么区别?哪个诊断比较重要?

    童朝晖:这些对临床医生来讲都不可缺少,要做一个综合判断,综合分析。要考虑核酸的相关化验,也要分析CT影像。作为一个呼吸科医生,作为一个临床危重症医生,我们要仔细询问病史,发现临床的蛛丝马迹,运用现代技术进行临床查体,包括这次的核酸技术。CT影像既是放射科医生的专长,也是临床医生的看家本领,我们经常一眼就能看出来(问题)。所以要综合分析,不能强调某一个的重要性。

  • 2020-02-13
    06:29

    深圳先进院完成新冠候选疫苗研发第一阶段:样品制备及分装

      “中科院深圳先进院”微信公号2月12日消息,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已造成愈千人死亡,感染人数仍在不断攀升,疫苗的研制迫在眉睫。面对疫情的蔓延,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多个团队第一时间展开科研攻关,肩负起科研“国家队”的使命担当。

      其中,深圳先进院合成所、深圳合成院胡勇实验室联合所内多个团队,在1月底根据SARS-CoV-2新型冠状病毒的基因序列,利用mRNA平台技术,科研和产业化工作双管齐下,在两周时间内快速设计并合成了针对新型冠状病毒关键靶点的候选mRNA疫苗。2月11日,第一批候选疫苗已完成符合GMP标准的样品制备及分装。

      通常来说,疫苗研发主要包括临床前研发、申报临床、临床试验、申报生产、上市五个流程。疫苗的临床前研发主要包括候选疫苗的研发、GMP制剂开发、药物临床前安全性评价等工作。

      为了缩短周期,团队同步推进“候选疫苗的研发”和“GMP制剂开发”,日前提前完成了“GMP制剂开发”这一步骤。候选疫苗的研发主要是在实验室内进行的,而实现GMP样品的制备则是药物临床前安全性评价和迈向临床试验的重要一步。

    cf6befd72c23a7d8167ea4e3aecf3d60.jpg

      疫苗研发流程简图,现团队研究工作处于前期阶段。 “中科院深圳先进院”微信公众号 图

      mRNA疫苗技术因其快速灵活的特点,能有效应对新兴病毒(例如新型冠状病毒)的威胁。传统的灭活疫苗和减毒疫苗存在着研发周期长、生产工艺复杂等问题,而mRNA技术则有望将新型冠状病毒疫苗的研发周期缩短至传统疫苗研发周期的三分之一。其工作原理可以理解为携带细胞制造抗原蛋白指令的mRNA,进入人体后被细胞吞噬,细胞内的蛋白质制造工厂根据指令,将抗原蛋白制造出来,从而激活免疫系统,引起特异性的免疫反应。

      利用mRNA这一前沿技术,胡勇实验室联合所内多个团队在两周时间内已完成多种针对新型冠状病毒的mRNA疫苗抗原序列设计、载体构建、小试合成、中试合成、制剂开发等工作。香港刘鸣炜修复医学中心李林鲜团队提供了mRNA疫苗递送系统技术支持。通过转染细胞检测抗原表达成功筛选出首批候选mRNA疫苗。在多只健康小鼠身上注射后显示,候选疫苗在动物体内能长时间表达。

      值得一提的是,团队克服了mRNA规模生产和制剂开发的难题。首批mRNA候选疫苗已完成了符合GMP标准的样品制备,即达到了“优良制造标准”,这为后续的疫苗研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药物申报需要有确定的剂型,才能进行药效评估、安全性评价,进而进入临床试验。候选疫苗GMP样品的成功制备,一方面能够保证疫苗在后续的测试中剂型的一致性;另一方面,也是为快速规模化生产打下基础。”胡勇介绍道。

      胡勇表示,首批候选疫苗的GMP样品在2至3月将进行CRO级别的临床前动物安全性评价,并与有相关资质的合作单位进行动物攻毒实验。符合临床试验标准的mRNA候选疫苗预计于4月上旬,与相关医院合作开展初步研究者发起的(IIT)临床试验。

  • 2020-02-12
    15:53

    教育部:2020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874万 上半年就业形势复杂严峻

      大众网·海报新闻北京2月12日讯(记者 姜雪颖 申家鑫)2月12日,教育部高校学生司司长王辉在新闻发布会上介绍,2020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874万,同比增加40万人。综合考虑经济下行压力和疫情叠加的影响,预计今年上半年高校毕业生就业面临的形势就更加复杂严峻。教育部已经针对防控疫情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

    97c0a5c8f280b96de29a5df6d9b37025.png

      加强网上就业服务。教育部将大力推进网上就业服务,教育部就业平台将紧密联系省级就业平台、高校就业网和社会招聘网站,组建就业大市场,共享岗位信息,共同开展网上就业服务。同时,对网上的用人单位和招聘信息进行严格审核,确保信息真实有效,推动各地各高校开展网上面试、网上签约以及网上办理就业手续。

      大力开拓就业渠道。进一步组织实施好特岗教师计划、大学生村官、三支一扶、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等基层项目。鼓励大学生参军入伍,进一步落实好基层就业学费资助等优惠政策,鼓励毕业生到基层就业、创业。深入挖掘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创造的就业机会,支持毕业生实现多渠道就业。

      着力强化重点帮扶。指导高校对建档立卡贫困家庭毕业生、身体残疾毕业生等群体提供“一对一”的帮扶,有针对性地开展就业岗位推送工作。开发一批线上就业指导课程,开通就业咨询热线,做好毕业生的心理辅导工作。

      适当延长择业时间。对离校时未落实工作单位的高校毕业生可按规定将户口、档案在学校保留两年,待落实工作单位后再及时办理就业手续。

  • 2020-02-12
    15:50

    教育部:推迟开学后要进行错峰、错区域、错层次开学

      大众网·海报新闻北京2月12日讯(记者 刘璐 申家鑫)今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就教育系统疫情防控工作举行发布会。教育部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王登峰表示,推迟开学以后,要进行错峰、错区域和错层次开学,确保返校过程的安全、有序、错峰。

    76471cbcff9d98a897551bcf90920d76.png

      王登峰介绍,错区域就是疫情严重地区和其他地区要错开时间,错层次就是大学,包括高职高专、中专和中小学也要错开开学时间,因为中小学基本是在属地范围内,而大学包括中职和高职都有跨省的流动,所以这是一个错层次的开学。错峰就是在同一个地区错开不同时间来开学。

      学生到达学校之后,对于来自不同地区的学生,可能要采取不同的措施,每一所学校都要按照统一的部署和要求进行消杀方面的准备,来自疫情严重地区的,和确诊病人有过接触的,包括有咳嗽发烧症状的同学,可能要进行单独的隔离,其他的同学每天要测量体温,要随时关注他们身体状况的变化,这些不一定需要隔离。

      湖北籍的学生到外地上学,首先要符合湖北当地的要求。其他地方到武汉去上学的同学也是同样,在武汉地区还没有解除人员流动管控时,也不能够过去。

  • 2020-02-12
    15:40

    教育部:中国教育电视台将向全国直播学习课程 覆盖偏远农村

      大众网·海报新闻北京2月12日讯(记者 姜雪颖 申家鑫)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定于2月12日15时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教育系统疫情防控等有关工作情况。

      疫情期间,偏远贫困地区学生如何实现停课不停学?对此,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吕玉刚表示,各地要特别关心农村边远贫困地区学生的学习问题,特别是农村的留守儿童,要给予更多关心和支持。从2月17日开始,中国教育电视台第四频道将通过直播卫星平台向全国用户传授有关课程学习资源,将覆盖偏远贫困农村地区,特别是网络信号比较弱和有线电视没有通达的地区,解决这些地区学生的学习问题。

    97c0a5c8f280b96de29a5df6d9b37025.png

      同时,吕玉刚指出,教育电视台播出时间是有限的,这些学习资源以小学课程资源为主,同时兼顾了初中和高中学生的学习。

  • 2020-02-12
    06:39

    钟南山院士关于“潜伏期24天”的解读

      新华社北京2月11日电 11日晚,钟南山院士接受采访表示:有关我们团队关于1099例新冠肺炎患者临床特征的文章,这个研究是全国30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共计552家医院提供临床的数据,研究团队对患者临床特征进行综合分析的。

      这篇文章是一个预印版(preprint server),预印版本身就需要征求更多的同行意见,按照预印版的官方要求,其信息并不能给媒体引用,也不能指导临床,必须要经过同行评议。在预印版里面的潜伏期,我们有一种统计的方法是根据患者的口述来记录下来的,我们根据患者讲述过接触传染源时间以及症状最早出现的时间进行计算,最长的是24天。但实际上真正叙述有24天的病人只有1例,也就是说1099例中只有1例。以这仅有的1例患者报道的时间作为疾病的最长潜伏期是不够科学,既往其它疾病也有先例,如狂犬病。我们的研究显示所有患者潜伏期的中位数是4天,此外,我们在这篇文章即将报道四分位间距,分别是2天与7天(即差距为5天),其更加科学地反映人群的总体情况。

      因此关于未发表的文章部分信息不应该被过度解读。

  • 2020-02-12
    06:38

    钟南山:疫情拐点无法预测 峰值应在2月中下旬出现

      新华社武汉2月11日电(记者李伟)11日下午,广东医疗队武汉前方ICU团队与后方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举行远程视频病例讨论会议。钟南山院士通过视频连线说,从目前来看,疫情拐点还无法预测,但峰值应该在2月中下旬出现。疫情拐点由返程高峰的防控情况决定。

      钟南山说,没有任何人可以做出一个严格的拐点预测,但通过一些数学模型分析,也结合实际情况来看,现在全国新增病例的速度比原来慢慢有所减缓,南方地区应该2月中旬达到发病最高峰。

      全国返程是否会导致进一步的发病高峰?钟南山认为,不太会有新的更高的高峰,因为延长假期已把潜伏期度过,加上各个城市严格的哨点进行健康监测,如发现有问题,肯定会被隔离。

      钟南山认为,至于武汉的情况,还是需要一定时间的努力,因为武汉现在每天新增的病例并没有明显减少。武汉首先要做到的是把有病的跟没病的分开。

      “人传人的问题,在武汉仍然没能解决。”他说。

      钟南山认为,危重症病人看起来治疗仍有一定难度,新冠肺炎跟SARS不太一样,治疗还需更多探索。现在的治疗实际上是超越常规的治疗,新冠肺炎有独特的病理特征,抗病毒和抗炎(抗病毒引起的炎症风暴)是两个主要问题。

      “相信有足够的场所,有充足的医生,有较好的防护工具,以及有我们多方面的支撑团队,武汉的情况应该会比较快地改观,但是现在还处于一个相当困难的阶段。”钟南山说。

  • 2020-02-11
    18:28

    农业部:农村地区发现疑似病例必须转到上级定点医疗机构救治

      大众网·海报新闻北京2月11日讯(记者 刘璐 孙靓)今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就加强农村疫情防控有关情况举行发布会。国家卫生健康委基层卫生健康司司长聂春雷表示,农村地区发现疑似病例,不主张把疑似患者留在基层。发现发热、疑似的,及时转诊,农村机构治疗不了新冠病毒感染患者,必须转到上级定点医疗机构去采取相应的救治措施。

    773cc312fabc4c5e845b68f1279e3f26.png

      聂春雷强调,对于当前农村老年人、慢病患者正常的就医需求,除定点医疗机构专门收治确诊和疑似患者外,其他发热患者可到综合医院的发热门诊。其他医院,包括综合医院的其他科室,现在还在正常提供服务。农村老年人有病需要到上级医疗机构治疗,转诊渠道是畅通的,但要做好个人防护。

  • 2020-02-11
    18:20

    国家卫健委:少发文、少开会 下沉基层解决防疫工作

      大众网·海报新闻北京2月11日讯(记者 刘璐 孙靓)今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就加强农村疫情防控有关情况举行发布会。国家卫生健康委基层卫生健康司司长聂春雷表示,解决基层疫情防控工作,各部门要少发文、少开会,要深入一线、下沉基层,真正解决实际问题,不要以会议落实会议、文件落实文件。

    773cc312fabc4c5e845b68f1279e3f26.png

      聂春雷称,要让基层干部和医务人员把更多的精力和时间投入到疫情防控上,不做一些无谓的事情。国家发一个文,各级没必要层层发文,按照有关要求去落实就可以,要切实为基层解决问题。

      同时,各部门督导检查要实实在在、深入一线,检查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基层解决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不要把基层有没有发文、有没有记录作为检查督导的标准,要为基层减轻不必要的负担,使他们真正全身心投入到疫情防控工作中。

  • 2020-02-11
    18:13

    农业部:疫情防控期间要充分发挥农业龙头企业作用

      大众网·海报新闻北京2月11日讯(记者 刘璐 孙靓)今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就加强农村疫情防控有关情况举行发布会。农业农村部农村合作经济指导司副司长毛德智表示,农村医疗卫生条件相对较差,力量薄弱,要号召广大农民合作社参与疫情防控,组织广大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参与疫情防控工作,疫情防控期间要充分发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作用。

    a9acae17e0b0cc7cc54c5c94f9bc6c60.png

      毛德智介绍,为激发广大农民合作社参与疫情防控的活力,农业部专门开设了“抗击新冠肺炎——农民合作社在行动”专栏,编发交流农民合作社在抗击疫情过程中生产保供、捐款捐物、防疫消杀等方面的做法和经验。

      同时,疫情防控期间各级农业农村部门积极组织引导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利用好的设备、机具,比如无人喷防机具,开展农村地区的疫情防控工作。用好乡村治理信息化平台。鼓励各地农业农村部门,各县乡村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有效利用各类乡村治理的信息化平台开展疫情防控。

  • 2020-02-11
    18:10

    疾控专家:在户外开阔地劳动生产无需担心感染新冠肺炎

      大众网·海报新闻北京2月11日讯(记者 姜雪颖 孙靓)马上要面临春耕备耕,农民在农业生产中应如何防疫?对此,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11日在新闻发布会上明确表示,即使有报告疫情的地方,如果劳动生产是在户外开阔的地方,也没有必要担心劳动生产会造成感染新冠肺炎。

      吴尊友表示,如果大棚规模比较大,相当于集约型生产,很多人参与,就像大型的企业场所的防范措施一样,进大棚都应该有测量体温、了解健康状况,如果发现有体温异常、体温升高,或者感觉不适的人就不应该进入大棚生产,需要赶紧安排去附近的医疗机构去就诊。

      吴尊友强调,新冠肺炎防控期间,对其他人的防护措施对农民同样适用,比如生产环境注意通风,在人员聚集的地方需要戴口罩,勤洗手、勤换衣、勤洗衣,这些常用的措施都是有效的。

  • 2020-02-11
    17:50

    卫健委:培训332万名医务人员 确保基层防护用品供应

      大众网·海报新闻北京2月11日讯(记者 姜雪颖 孙靓)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于2月11日15时在北京召开新闻发布会。国家卫生健康委基层卫生健康司司长聂春雷介绍,截至 2月10日24时,“新冠肺炎”培训专题已上线各类课程共计257项,累计培训 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332万名医务人员,其中“基层防控”和“村医专栏”两个栏目累计学习人数达到56.6万。
      据了解,国家卫健委要求主要利用线上培训方式,加强对乡村基层人员有关疫情防控基本知识的培训,加快提高乡村基层疫情防控能力;在中国继续医学教育网络平台和微信公众号开通“新冠肺炎”防控培训专题,将最新政策文件、各地动态和疫情防控知识作为主要培训内容,向乡村和基层所有医务人员免费开放。
      聂春雷强调,现在各地都在尽最大的努力来保证基层防护用品的供应。目前防护物资缺乏还是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特别是医用口罩等。在基层发热门诊,和发热的疑似患者是接触的,其中有可能的感染者,做好防护非常重要。目前,农村地区防护用品还是比较短缺的,卫健委一直会同相关部门努力解决,特别是要求各地在物资调配时一定要考虑基层医疗机构医务人员防护用品的供应问题,要确保基层的医务人员不要由于没有防护用品而感染。

  • 2020-02-11
    17:49

    如何加强疫情期间农村厕所管控?农业农村部:及时覆盖粪便确保人粪不见面

      大众网·海报新闻北京2月11日讯(记者 姜雪颖 孙靓)2月11日下午,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举行新闻发布会。记者从会上获悉,针对农村厕所革命关键举措包括加强农村厕所日常管理,引导农民群众对自家的户厕勤打扫、常通风,保持清洁卫生,做到地面不见垃圾、便器不见粪渍。对于已经完成改厕的地区,要指导农民群众及时维修破损、渗漏的化粪池等设施,发挥无害化效果。对于使用传统旱厕的地区,要及时对粪便进行覆盖,“人粪不见面”。

    74efdc826f0219b49e56fdee912d92a0.png

      农业农村部农村社会事业促进司副司长何斌表示,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总结好经验好做法和本地适宜技术模式,进一步完善工作方案,采取互联网、新媒体教学等多种形式,加强对农村改厕施工人员的技术培训,提升工作能力和水平,为疫情结束之后及时推进厕所革命打好基础。

  • 2020-02-11
    17:17

    中国疾控中心:超8成聚集性疫情发生在家庭

      大众网·海报新闻北京2月11日讯(记者 刘璐 孙靓)今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就加强农村疫情防控有关情况举行发布会。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介绍,聚集性疫情主要发生在家庭占83%以上,其余在医疗机构、饮食服务、农村村庄、超市商场、企事业单位、交通工具、养老院和学校等地也有发生。

    aaf951ce53bf49b91dfb2ed783841d9b.png

      吴尊友表示,聚集性疫情的发生主要是因为首例病人有在湖北或在武汉居住、生活、旅游的历史。由于家庭生活接触或者照顾病人,或者由于聚餐之类的聚合,使得发生二代的传播。三代、四代被感染主要是第一代引入的病例临床特征不明显,大家在接触生活中,或日常照顾当中防范意识不强而引发。

      吴尊友建议,要避免到人员密集的地方,或者乘车,到封闭的地方,这些地方都有可能发生聚集性疫情。如果家里有病人,或者需要照顾病人,一定要做好防护。家庭居室要注意通风,个人要注意卫生防护,要戴口罩,洗手,尽量避免参加聚会、聚餐这样的聚集性活动,乘车一定要做好防护措施。

  • 2020-02-11
    17:16

    国家卫健委:农村疫情防控的重点在“防”

      大众网·海报新闻北京2月11日讯(记者 姜雪颖 孙靓)2月11日下午,国家卫生健康委基层卫生健康司司长聂春雷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农村疫情防控的重点在“防”,外防输入,内防扩散。

      农村地区疫情防控面临一些难题,包括不少农民群众防护意识弱、认识不足,且受传统风俗习惯影响,很多农村地区习惯走亲访友,如果管控不好可能对疫情防控带来影响。此外,农村医疗卫生能力不强,人员不足,特别在一些地方比如湖北,基层防护物资有的不是很充分。

      农业农村部农村合作经济指导司副司长毛德智表示,针对这些问题,下一步要落实防控措施,对发热疑似病例及时送诊。运用大喇叭和手机、微信等现代化传媒手段讲解疫情防控知识。保障物资供应,畅通农村物流配送通道。妥善解决好确诊患者和疑似病例返乡家属的实际困难工作,并扎实做好返程农民工的防疫工作。

  • 2020-02-11
    15:48

    农业部:加强农村疫情防控 深入开展村庄清洁行动

      大众网·海报新闻北京2月11日讯(记者 刘璐 孙靓)今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就加强农村疫情防控有关情况举行发布会。农业农村部农村社会事业促进司副司长何斌表示,要深入开展村庄清洁行动,从源头上预防疾病传播。推进农村厕所革命,确保今年底东部地区、中西部城近郊区等有基础、有条件的地区基本完成农村户用厕所无害化改造。

    7b2e95fcf7b7c1ace2b561470da13ccd.png

      何斌介绍,开展村庄清洁行动是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基础性工作。要引导农民群众自觉打扫房前房后、屋内屋外,不乱丢生活垃圾、不乱倒生活污水、不随地吐痰、不乱堆柴草和农具,在疫情防控期间不乱丢用过的口罩,做好环境卫生“门前三包”。鼓励农民群众清理户内外杂物、瓶瓶罐罐等,铲除病媒生物的孳生环境,引导农民群众及时清扫畜禽粪污,减少人畜共患病的传播风险。

      全面加强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对于农村主干道、小广场这些公共区域的卫生,要及时清扫转运,特别是在疫情防控期间,要做到不漏扫、不断档。

      着力引导农民养成卫生习惯,重点普及卫生厕所知识、日常保洁知识、卫生防疫知识,引导农民群众树立健康卫生理念、养成健康生活方式,提高自我防护意识和能力。

  • 2020-02-11
    15:24

    各地出院标准不同?卫健委:新冠肺炎诊疗方案第五版适用于全国

      大众网·海报新闻北京2月11日讯(记者 姜雪颖 孙靓)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于2月11日15时在北京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加强农村疫情防控有关情况。

    7b2e95fcf7b7c1ace2b561470da13ccd.png

      目前,针对各地出院标准是否不同的疑问, 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宣传司副司长米锋回应称,经过国家专家组的反复讨论,国家卫生健康委研究制定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五版)》,这个方案适用于全国,这一标准兼顾了疾病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和病原学检测等结果,符合当前疾病特点,全国各地都应按此标准统一执行。

  • 2020-02-11
    14:46

    专家解“毒”:为什么传染性强、药物研发难

    (抗击新冠肺炎)专家解“毒”:为什么传染性强、药物研发难

    中新网北京2月11日电 (记者 孙自法)全国各地春节后返岗复工模式已陆续开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的疫情防控形势严峻。

    病毒是怎样侵入人体?新冠病毒为什么传染性强?抗病毒药物研发为什么难?17年前战胜SARS有哪些经验可供这次战“疫”借鉴?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常委兼秘书长、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孙永昌主任医师通过网络接受采访,向媒体科普解析新冠肺炎疫情。

    新冠病毒与SARS相同机制感染人类

    孙永昌介绍说,病毒通过非特异性的布朗运动到达人体呼吸道的细胞表面,病毒表面的病毒结合蛋白与人体细胞表面的受体发生不可逆的特异性识别和结合。接着,病毒通过胞饮、融合或者直接穿入的方式进入人体细胞内。

    病毒进入细胞内之后,脱去蛋白衣壳,暴露出病毒基因组。病毒基因组利用宿主细胞的核酸、蛋白质大量合成病毒核酸及病毒结构蛋白后装配成成熟的病毒。最后这些细胞内成熟的病毒被释放,且在释放过程中有些种类的病毒会破坏宿主细胞。释放的大量病毒再进入下一个易感宿主细胞,如此恶性循环,最终导致组织和器官的损伤。

    他指出,SARS病毒通过与人体细胞上的一种叫做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ACE2)的受体结合而入侵,最新研究发现,新冠病毒的受体也是ACE2,因人类肺泡II型细胞高度表达ACE2,所以成为新冠病毒首要攻击目标。还有研究发现,心脏、食道、肾、膀胱等器官都表达ACE2,提示这些器官也可能会受到新冠病毒的侵袭。

    新冠病毒传播力较强有四大原因

    孙永昌分析认为,新冠病毒传播力较强,主要有以下四方面原因:

    一是新冠病毒潜伏期即具有传播能力,因此具备传染性的时间长。

    二是新冠肺炎临床症状不典型,无症状感染者也具有传染性。

    三是新冠病毒传播方式多样,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眼睛、嘴或鼻的粘膜间接接触,也存在气溶胶和粪-口途径传播的可能,这方面目前虽有待进一步确认,但应引起高度警惕。

    四是冠状病毒基因组中有两个极易发生突变的区域,即编码刺突蛋白和辅助蛋白的基因区域。由于冠状病毒会尝试与新的受体结合以逃避免疫反应,因此冠状病毒在这两个基因区域产生很多复制错误,而这会促进病毒演化,最终导致冠状病毒由一个物种传染给另一个物种的能力很强。

    至于新冠病毒比SARS更狡猾的说法,孙永昌认为,不是新冠病毒更狡猾,而是人们对这个新的病毒所知甚少,对其所致疾病的表现和规律还不够了解。目前看来,新冠病毒感染的病人,典型的有发热、咳嗽、有肺炎,但也有很多病人不发热、不咳嗽,甚至没有明显的肺炎。

    抗病毒药物作用靶点非常多研发难度增加

    抗病毒药物研发为什么难?孙永昌表示,病毒必须借助活的、有细胞结构的生物,才能够进行自身的增殖,而在给予抗病毒药物治疗时,又会对宿主细胞产生杀伤作用,因此,抗病毒药物研发相对于抗菌药物明显高一个难度等级。

    “病毒永远在进化之中,近20年的临床经验告诉我们,任何一个病毒到来,都是一种全新的病毒,初期是没有办法的”。某些病毒如艾滋病病毒、甲型流感病毒的复制突变率特别高,易出现耐药性毒株。

    同时,药物都是以病毒复制过程中的某个环节作为靶位,对不进行复制的潜伏病毒无效,而抗病毒药物的作用靶点非常多,研发难度增加,真正落实到某个抗病毒药物时,可供选择的又非常少。因此,药物特别是对抗病毒药物而言,研发本身就是一个耗时、耗力、耗金钱的过程,需要巨大的经济和人力投入。

    他强调,抗病毒药物研发难,并不代表病毒感染无药可治,现已有多种抗病毒药物可通过不同作用机制抑制病毒复制,有效治疗病毒所致疾病。目前,针对本次新冠病毒的药物已加紧筛选和研发,备受关注的瑞德西韦正开展临床试验。

    战胜SARS三大经验值得借鉴

    孙永昌表示,中国17年前战胜SARS的很多经验,都可以供这次战“疫”学习借鉴,其中最重要的有三点:

    一是SARS之后中国建立起应对突发、新发呼吸道传染病的制度、体系,这在后来应对人感染禽流感、2009流感流行,都发挥出重要作用。

    二是通过SARS一战,医护人员具备在有效防护基础上,战胜新发呼吸道传染病的业务能力和心理准备。

    三是通过SARS一战,认识到呼吸学科与危重症医学捆绑式发展的重要性,各级医院陆续建立、完善具备呼吸疾病诊治和内科危重症救治能力的学科体系——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培养出一大批具有相应能力的医护人才,也成为这场新冠肺炎战“疫”的主力军。(完)

  • 2020-02-11
    11:39

    国家卫生健康委:武汉 湖北 全国治愈比例均明显上升 全国治愈比例8.2%

    央视网消息:2月10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就加强基层社区疫情防控有关情况举行发布会。

    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宣传司副司长米锋会上介绍,截至2月9日24时,据各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现有确诊病例35982例,其中重症病例6484例,累计治愈出院病例3281例,累计死亡病例908例,累计报告确诊病例40171例,现有疑似病例23589例。累计追踪到密切接触者399487人,尚在医学观察的密切接触者187518人。

    累计收到港澳台地区通报确诊病例64例,其中香港特别行政区36例,澳门特别行政区10例,台湾地区18例。

    米锋表示,武汉、湖北、全国治愈比例均明显上升,其中全国治愈比例8.2%,1月27日为1.3%;湖北治愈比例6.1%,1月27日为1.7%;武汉治愈比例6.2%,1月27日为2.6%;说明全国各地的医疗救治效果初步显现。同时,随着对口医疗支援力量的加强,采取多种措施增加床位供给,湖北及武汉救治能力得到明显提升。

  • 2020-02-11
    12:04

    真相来了丨“假阴性”比例高 那为什么还要用核酸检测?

      不少人认为,只要感染病毒,核酸检测就应该是阳性;如果检查是阴性,就说明没有感染新冠肺炎。

      然而,事实并不是这样的。

      一些患者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但是核酸检测报告阴性,我们把这种情况称之为“假阴性”。

      中国医学科学院院长王辰院士在2月5日接受央视采访时表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核酸检测 只有30%~50%的阳性率。

      也就是说,即便是确诊的病例中,也有不少是核酸检测没检测出来的。

      “假阴性”增多给疫情防控带来不小挑战。那么核酸检测还靠谱吗? 象总整理了果壳、新京报、丁香医生、南方周末等多家的报道与资料,我们一起看一看核酸检测到底靠谱不靠谱吧。

      什么是新冠肺炎核酸检测?

      新冠病毒有遗传物质。这次的2019新型冠状病毒的遗传物质是单链RNA,这是它最核心最明确也最准确的标志。如果检测到有这个新冠病毒的核酸,那么,就肯定能说明,的确是有这个新冠病毒。

      为什么会出现“假阴性”?

      在检验学科里有一种说法,“garbage in, garbage out”(垃圾标本出垃圾结果)

      咽拭子在口腔和鼻腔取样是新冠肺炎检测最普遍的样本采集方式。

      咽拭子取样是属于上呼吸道,但是由于新冠病毒主要是在肺的深部,离大气管较远,感染者又较多干咳、痰液不多,所以上呼吸道病毒含量相对较低,增加了“假阴性”的概率。

      打个比方,你如果用望远镜看1公里以外的东西, 如果只有几个人,你可能看不清楚,认为没有人;但是如果有1000个人站在那里,就可以确定1公里外有人。

      病毒就和这个比方中的人一样,需要达到一定的量,核酸检测才会显示阳性。

      事实上,根据国家卫健委发布的新冠肺炎实验室检测技术指南,对标本采集的种类、方法、包装和保存等都有严格要求。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可能导致“假阴性”,如:

      样本质量差,比如口咽等部位的呼吸道样本;

      样本收集得过早或过晚;

      没有正确保存、运输和处理样本;

      技术本身存在的原因,如病毒变异等。

      “假阴性”频出 要不要放弃核酸检测?

      当前,核酸检测仍是确诊新冠肺炎“金标准”。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呼吸内科主任高占成9日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发布会表示,对于确诊新冠肺炎,目前核酸检测是不可或缺的手段。

      有专家此前建议,因核酸检测可能出现漏检,应当将CT影像也纳入确诊标准。

      在武汉这类疫情较重地区,已将CT影像纳入确诊标准。

      但也有专家提出不同意见,CT是一种肺炎疾病诊断的影像学方法,不过引起肺炎的病毒有很多种,不一定是新型冠状病毒,而核酸检测是新型冠状病毒的病源学诊断方法,二者不能互相取代。

      当然还有更准确的基因测序检测,但基因检测对设备、生物信息团队、成本、检测周期都有较高的要求,因此核酸检测作为病原诊断的一个依据,是目前确诊的最重要依据。

      “假阴性”是否会导致漏诊?

      “假阴性”最大的麻烦是,感染者被误诊为没问题就回家了,结果可能把家人都感染了。因此,很多普通人担心接触的人当中可能会有“假阴性”的病人。

      不用过分担心。

      因为,病例的确诊和排除,除了核酸检测,还将结合流行病史以及临床症状等判断。

      根据国家卫健委最新发布的新冠肺炎诊疗方案,病例诊断分为疑似病例、确诊病例以及临床诊断病例(仅限于湖北省)。具体分析因素包括:

      流行病学史(发病前14天内有武汉旅行史等);

      临床表现(发热、肺炎影像学特征等);

      病毒核酸检测等。

      简言之,核酸检测不是唯一判断标准。

      北京世纪坛医院呼吸内科主任医师丁新民表示,核酸检测的结果不能作为唯一的判断依据,目前这一点临床上是比较清楚的。对于症状、影像学特征都高度疑似的患者,即便测出阴性,也需要进一步观察。

      如何避免“假阴性”解除隔离出院?

      国家卫健委诊疗方案规定,解除隔离和出院标准有4个要求,包括:

      体温恢复正常3天以上;

      呼吸道症状明显好转;

      肺部影像学显示炎症明显吸收;

      连续两次呼吸道病原核酸检测阴性(采样时间间隔至少1天)。

      

      为了最大程度防控疫情,相比国家卫健委发布的出院标准,多地已提高出院要求,包括加测粪便核酸检测、延长观察时间等。

      在湖北,达到国家标准后,还需再观察10~12天。

      上海和浙江增加了粪便核酸检测。

      广东还要求患者病程要大于等于14天,才允许患者出院。

      所以,不是说“阴性”了就能出院了,还有很多标准,可以进一步降低“假阴性”的概率。

      象总说

      从科学角度看,核酸检测出现“假阴性”是不可避免的。

      事实上,任何检测都有可能出现“假阴性”的问题。国家及地方正在出台各种政策,力所能及将风险控制到最小。专家认为,整个完善的诊疗以及检测系统完全能把漏洞都堵上。

      你所担心的,国家早为你想到了。

      如果大家关注最新的数据,会发现全国除湖北外地区新增确诊病例连续6天下降,这意味着疫情防控正朝着好的方向发展,春暖花开的日子正向我们走来。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 2020-02-11
    13:15

    如何正确get酒精与84消毒液

    43ed487232b5a03c1d09e85655b694fa.jpg

  • 2020-02-11
    13:14

    【防疫科普】新冠肺炎“炎症风暴”是什么?如何应对?

      光明网讯抗击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的进展始终牵动人心,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重症患者病死率已有明显下降趋势。近日,有报道称,新冠肺炎有些病例可能前期病症较轻,但后期突然加重,这与病人感染和导致“炎症风暴”有关。那么,什么是“炎症风暴”?一线医生如何应对?哪些病人更易出现“炎症风暴”?对此,光明网记者采访空军特色医学中心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潘蕾。

      什么是“炎症风暴”?

      潘蕾介绍,所谓“炎症风暴”,专业术语叫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即SIRS。假设病毒最开始从呼吸道进入人体,进入后可能会先在咽部等地方停留,此时身体就会有炎症细胞(比如白细胞、淋巴细胞、巨噬细胞等等)聚集在这一局部。这些炎症细胞会分泌一些细胞因子,想要把这个病毒局限起来或者清除掉。 但细胞因子分泌后,身体又会对细胞因子产生反应,如果此时身体的反应太过严重,就会产生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可以说,病人的感染激活了机体的免疫细胞,大量的免疫细胞攻击病毒,并杀死病毒所在细胞,造成细胞大量死亡,引起机体的损害。通常,正常的免疫是保护,但过度的免疫就是损伤。不但会导致肺部的损害,还会引起肾脏、肝脏、心肌等等损害。总而言之,人体的炎症因子,就是把“双刃剑”,不仅可以杀掉病毒,也会给自身造成损害。

      一线医生如何应对“炎症风暴”?

      因为现在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没有特效药,有些药也在试用阶段;目前抑制“炎症风暴”最有效、最主要的方法还是激素。潘蕾谈道,激素也是双刃剑,使用必须合理,时机、剂量必须适合,疗程须妥善把握,不能长期使用也并非使用越早越好,医生们都是因人而异进行谨慎判断。

      潘蕾表示,当炎症风暴发生后,新冠肺炎病人的病情会突然加重,不仅导致肺部的损害,还会引起肾脏、肝脏、心肌等器官的损害。此时肺泡内的巨噬细胞调集细胞因子,可能会产生剧烈反应,最终导致ARDS,即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或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ARDS的出现,说明人体肺部的氧气含量已经非常低,随时会危及人体生命,这时候医生们就用到了“终极大boss”ECMO(体外膜肺氧合),ECMO 的主要原理是把患者静脉血引出体外进行氧合,再将氧合后的血液输回体内,用于供氧,暂时替代心肺功能,通俗一点来说,就是“人工肺”。

      哪些病人更易出现“炎症风暴”?

      潘蕾表示,“炎症风暴”出现的患者个体差异不同,如果收治的病人本身就有基础疾病,比如糖尿病、冠心病、肾功能不全等,在 “炎症风暴”的作用下,就会引起多器官衰竭从而导致死亡,这在重症病人和危重症病人中出现的几率比较高。

      那么,患病的老人、小孩是否更易出现“炎症风暴”呢?对此,潘蕾表示并非如此,反而在某些青壮年身上产生“炎症风暴”的反应会更剧烈一些,可以理解为:抵抗力越强、人体内的对抗越厉害,产生的反应愈发重。但并不是所有人都这样,有的人抵抗力很强,也可以将病毒清除。总之,还是和个体差异有关。(光明网记者 张梦凡 张蕃)

  • 2020-02-11
    11:26

    【防疫科普】复工必读!“办公+居家”消毒指南请查收

    【防疫科普】复工必读!“办公+居家”消毒指南请查收

  • 2020-02-11
    10:47

    专访武汉大学中南医院专家:大部分轻症患者不会转为重症

    针对有新冠肺炎患者病情突然加重的情况,赵医生介绍,这个比例并不高,很多病人突然加重是因为炎症反应过于激烈。

  • 2020-02-11
    10:25

    专家把脉:疫期宅在家,如何不焦虑

    疫情发生期间,很多人大部分时间都是宅在家里。原本想象着宅在家里可以想吃就吃,想喝就喝,每天拿手机上网,很过瘾,可是真的长时间待在家里,不能出门,心情却会变得有些焦虑。甚至有些人,担心自己被感染,每天测很多次体温;还有一些人,陷入信息过载的焦虑,每天抱着手机不停地刷疫情的情况,连饭都顾不上吃,可能还会熬夜;也有一些人,每天在网上盯着,一发现有新药的消息,马上出去抢购……

    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第六医院院长陆林说,对大量新的信息产生反应,是正常的,但是如果过度反应,就可能产生焦虑甚至恐慌的情绪。

    那么,什么是过度反应呢?

    陆林说,比如测体温,每天不要超过两次,上午一次,晚上一次就够了。如果测十几次,就是过度反应。比如了解舆情防控的信息,每天不要超过一个小时,要看国家权威部门公布的信息,不要看非正规渠道的信息,如果不停的看手机,过多的信息就可能会带来压抑、焦虑的情绪,甚至会让人产生恐慌。

    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医学心理科主任姜荣环告诉我们,一般人群在遇到重大疫情的时候,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心理、生理,包括行为上的反应,很多人会有紧张、焦虑、恐惧、悲观的情绪,这种不良情绪如果不能得到很好的缓解,就会出现各种身体上的反应,比如睡眠不好,再加上休假期间生活作息不规律,可能还会表现出反应迟钝、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身体方面可能会有头昏、头晕、心慌、胸闷、憋气的现象,以及消化不良、食欲不振这种植物神经系统功能紊乱的症状。有的人可能还会有点咳嗽。这其实是一般人在遇到重大特殊事件时的正常反应,也叫做“正常人对特殊情境的正常反应”。

    很多人因为认识不到这一点,在出现这些反应时,会过分担心,从而加重不良反应,陷入恶性循环。所以我们首先要认识到,这种反应是特殊情况下的正常反应,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疫情慢慢得到控制,也会慢慢减弱和消退。

    那么,宅在家里的朋友们,应该如何进行自我心理建设,避免陷入焦虑呢?

    姜荣环告诉我们,首先要养成一个规律的生活作息习惯,保证良好的睡眠,因为睡眠不充足,生活不规律,就会导致整个身体状况变糟,情绪也容易紧张。看手机的时间要控制在一个小时之内,要给自己安排一些娱乐、休息、学习的时间,让自己的生活丰富起来,这也会从一定程度上缓解焦虑的情绪。

    其次还可以通过一些现代化的通讯技术设备,比如电话、短信、微信、视频跟亲朋好友进行交流,互相鼓励支持,

    最后,还可以进行一些放松训练,比如通过呼吸放松,肌肉放松等方法,帮助自己消除情绪、症状,保持一个更好的身体状态和心理状态。

  • 2020-02-11
    06:21

    病情突然加重、核酸“假阴性”、气溶胶传播……权威专家回应关于疫情认识的最新热点

      新华社北京2月10日电 题:病情突然加重、核酸“假阴性”、气溶胶传播……权威专家回应关于疫情认识的最新热点

      新华社“新华视点”记者王秉阳

      截至2月9日24时,全国累计确诊新冠肺炎病例超过4万。近日,关于新冠肺炎疫情出现了一些新的令公众关注的现象和说法。事实上,随着大规模检测以及临床治疗经验的积累,医学界对于疫情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化。“新华视点”记者就相关热点采访了权威医学专家。

      热点一:为什么有的轻症患者突然病情加重甚至去世?

      有的患者早期发病并不严重,但会突然加速,几天内发展成危重症甚至死亡。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重症医学科副主任钟鸣日前表示,病人体内可能启动了炎症风暴,导致各个器官功能衰竭。

      所谓炎症风暴,指的是病人因感染激活了肌体的免疫细胞,造成免疫细胞过度损伤。正常的免疫是保护,过度的免疫是损伤。炎症风暴不但对肺,还会对肝、肾、心脏等器官造成损害。炎症风暴发生后,病人的病情往往急转直下,很快神志不清、呼吸紧迫、气急、憋气,然后出现血氧饱和度下降甚至凝血功能障碍,各个脏器会发生衰竭。

      炎症风暴一旦启动,阻断十分困难。北京协和医院第一批支援湖北抗疫医疗队队长、感染内科主任医师刘正印对记者形容,炎症风暴发作就像多米诺骨牌的连锁反应,至于什么时候会触发第一张牌,目前还没有固定模式。

      “炎症因子就像是扳机,扣动后会触发各个器官出现炎症损伤的问题。”刘正印介绍,炎症风暴导致多脏器功能障碍死亡率比较高,尤其是晚期呼吸机治疗效果不好的病人,高龄和有慢性基础性疾病的病人。

      多位专家表示,炎症风暴的出现没有绝对规律,难以预判、监测,目前还缺乏有效治疗手段。

      刘正印表示,发生炎症风暴的患者早期看起来都非常轻,但到后期会越来越重,多在10天左右最为明显,真正到了多脏器功能障碍的时候再去救治,困难就非常大了。所以关键还是要早发现、早诊断,加强对症支持治疗。

      热点二:为什么核酸检测“假阴性”现象频发?

      病毒核酸检测中,有的疑似新冠肺炎患者前几次检测呈阴性,但在多次检测后最终呈阳性。核酸检测中的“假阴性”频发令人关注。

      近日,北京中日友好医院的一则通知显示,一位武汉来京发热肺炎患者,2月5日被确诊为新冠肺炎。此例患者入院前3次咽拭子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均为阴性,甲流核酸检测阳性,因此于1月30日以“重症甲流”收入院。入院后插管上呼吸机,通过肺泡灌洗检测才发现新冠病毒核酸阳性。

      类似的多次核酸检测均为“假阴性”的情况并不罕见。

      记者了解发现,新型冠状病毒的检测包括“样本采集”“直接或灭活后提取核酸”“扩增检测核酸”三部分,并非仅仅有足量的试剂盒就可以开展检测,还需依赖多环节的共同努力。检测试剂盒性能如何、采样是否规范有效、实验操作是否标准,每个环节都影响着最终的检测结果。

      “目前,病毒核酸检测通常采用实时荧光PCR技术,方法成熟,有很好的特异性。不过,目前很多此前没有研发病原体核酸检测试剂经验的公司也加入生产,试剂盒的质量难以保证。”国家卫健委临床检验中心副主任李金明表示。

      而且,专家表示,并非只要有病毒,试剂盒就能检测出来。只有当采集到的样本中病毒量达到某个量值时,才能检测出其中的新冠病毒核酸。

      此外,患者样本问题、检测人员的操作也对准确率有很大影响。

      金博是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检验科的助理研究员,负责疑似病人的核酸检测。他说,“目前核算检测基本采取鼻咽拭子、口咽拭子采样,样本采集的部位都是在病毒浓度较低的上呼吸道。而病毒浓度较高的下呼吸道样本——如肺泡灌洗液、深部痰,其实是更好的检测标本,但对于轻症患者却往往并不实行这样的采样方式。”

      金博说,所有检测环节的规范标准都有赖于人员的操作。记者了解到,疫情愈发严重后,北京、上海紧急对医务人员采样进行了强化培训,并采取三甲医院采样送疾控部门检测,或有资质的医院自行检测疾控部门复核的方式,尽量避免“假阴性”出现。

      热点三:如何避免“假阴性”患者不能及时确诊?

      目前疫情防控形势紧迫,为避免“假阴性”患者继续传染,及时被隔离并得到救治,多位专家表示,多种方式印证和临床诊断的重要性愈发凸显。

      北京协和医院感染内科主任李太生说,如果出现感染症状,建议检查血常规和胸部CT。如果在新冠肺炎高流行地区,白血球正常或偏低、淋巴细胞偏低,且胸部CT提示病毒性肺炎,就符合新冠病毒感染的临床表现,即使核酸检测为阴性,也不能放过。

      国家卫健委日前在官网发布了第五版诊疗指南,表示湖北省内疑似病例具有肺炎影像学特征者可作为临床诊断病例,这意味着,不再仅仅依靠核酸检测作为确诊的唯一标准。

      中日友好医院在发生“假阴性”事件后也回应称,不再以核酸检测阳性作为患者确诊、转运的唯一标准。即使患者核酸检测阴性,只要由专家组根据流行病学史、影像检查结果、临床症状等综合表现判定为临床确诊病例的,也应在第一时间转至定点医院收治,最大限度降低潜在疫情影响。

      中国工程院副院长、呼吸与危重症医学专家王辰表示,新冠肺炎有个特点,并不是所有患者都能检测出核酸阳性。此前有根据大量流行病学史、接触史、临床症状看着都像是,但是核酸检测未能得到确诊的病人,现在,这些患者也被列为疑似病例。他建议在武汉出现这样的病人,应当可以列为临床诊断病例。

      热点四:气溶胶也是主要传播途径?

      近日有消息称,气溶胶传播也是病毒的主要传播途径。对此,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表示,理论上气溶胶传播是有可能的,但目前还没有得到证实。“即使有,对传播流行的作用也是非常有限的,不是主要传播方式。”

      气溶胶是指悬浮在气体中所有固体和液体的颗粒。气溶胶传播,是指飞沫混合在空气中形成气溶胶,飘浮至远处,造成远距离的传播。国家卫健委第五版诊疗指南指出,目前气溶胶传播尚待明确。

      李太生表示,在临床气管插管等专业医疗操作、特殊条件下,才可能发生气溶胶传播。临床医务人员应注意采取空气隔离措施,如佩戴医用防护口罩、护目镜。但普通民众对此不必过于担心。

      李太生说,新冠肺炎目前还是主要通过飞沫和接触传播的疾病,如果是在常规临床护理、一般的工作和生活条件下,采取正确佩戴口罩的飞沫传播防护措施,去公众场所、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出行记得戴口罩、勤洗手,足以保护不被感染。

      吴尊友表示,飞沫传播距离很短,不会在空气中长期飘浮。如果不是在密闭空间里,通风会令空气中的病毒浓度降低。“建议公众每天保证一定的时间开窗通风,降低感染风险。”

  • 2020-02-10
    18:05

    解放军心理专家:疫情面前,给心理穿好“防护服”

    新华社武汉2月10日电(记者黎云、贾启龙)随着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战役不断推进,如何做好自我心理防护,保持必胜信心?如何给予一线医护人员更多的心理关爱?治愈出院的患者重回社会后如何进行心理修复?记者就相关问题,采访了正在武汉一线工作的全军精神病学专业委员会常委、解放军心理专家周小东教授。

    “恐慌”不同于“恐惧”,是一种正常反应

    “恐慌和恐惧的核心要点都是害怕心理,但概念差别很大。”周小东介绍,恐惧的对象是具体、可见、可触、可体验的,所以也就有具体的回避方法,回避后恐惧心理就会自然消失。恐慌则不然,恐慌的对象看不见、摸不着,不容易防范,这就给人们带来了不安,不确定的心理反应,所以,在害怕的基础上增加了焦虑和不知所措。

    周小东说,此次疫情在一定范围内导致了恐慌心理的出现。控制恐慌情绪蔓延,最重要的是及时、客观、全面、真实地传递疫情信息,介绍科学防控措施。“这是避免出现群体性恐慌最为有效和关键的一环。”周小东说,同时人们要多接受一些积极信息,多看到全体医护工作者全力抗击疫情的努力,坚定必胜的信心。

    周小东还认为,人们应从做好个人防护做起,积极参与联防联控,在行动中通过耳闻目睹看到希望,恐慌会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减轻和消失。

    一线医护人员压力大,树立必胜信念非常重要

    连续超负荷工作,不少一线医护人员休息与睡眠不足,出现了体能下降、晕眩、呕吐和呼吸困难、胸闷心慌等生理不适。

    周小东认为,在出现生理不适的同时,部分医护人员可能出现心理创伤反应,如怀疑自己的职业选择错误,感叹生命脆弱,进而对自己经历的一切感到麻木与困惑等,还有的医护人员会感觉到不够安全,出现频繁过度洗手、噩梦连连等现象。

    “医护人员的心理问题需要得到更多关注。”周小东说,进行自我暗示、树立坚定战胜疫情的信念非常重要。自我暗示能直接影响言论和行为,使内心变得更加镇定,有利于做出理性的判断和正确的选择。在疫区,还可以多与朋友交流,相互鼓励,沟通感情,增强心理上的相互支持。

    周小东认为,对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医护人员不要采取否认、回避、退缩、指责抱怨等不良应对方式,要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把注意力转移到有氧运动、倾听音乐等活动上。“这样,焦虑、恐惧的体验就会变弱。”周小东说。

    患者痊愈回归社会,心理康复窍门多

    随着越来越多的患者治愈出院,这部分人群的心理问题也是周小东关注的重点。“需要加强‘支持’‘理解’和‘放松’的心理康复训练,使他们更好地回归到社会生活中去。”周小东说。

    “全社会都要关爱康复患者,帮助他们建立起平和心态,乐观看待未来前景,仅将患病当作人生的一个片段。”周小东说,可以根据每个人的性格、爱好等特征,找到各式各样舒缓情绪的小窍门,比如听喜欢的音乐、看书、与家人聊天、做游戏、打太极等。

    也可以在规律作息的基础上,开展定时的放松训练。周小东推荐比较简易有效的呼吸放松法:先选择一个自己认为舒服的姿势,可以选择坐着、站着或躺着,然后把一只手放在腹部胸肋下面,闭上双眼,保持慢吸气3-5秒钟直到肺部已充满空气,然后缓慢呼气3-5秒钟。在练习中,通过鼻子进行吸气与呼气时,练习者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到呼吸的节奏上来。“每天2-3次,每次15分钟,效果会比较明显。”周小东说。

  • 2020-02-10
    17:10

    专家:2003年非典疫情防控是网格化管理的成功典范

      大众网·海报新闻北京2月10日讯(记者 姜雪颖 申家鑫)10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加强基层社区疫情防控有关情况。中国医师协会全科分会会长、北京市西城区月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杜雪平表示,社区进行网格化管理,地毯式排查将有利于做好疫情防控工作,2003年非典疫情防控就是网格化管理的成功典范。

      杜雪平指出,首先要及时了解常住人口、户籍人口,特别是外来人口和返乡人员的健康状况,做好监测、消毒、通风和卫生环境整治。

      据了解,基层网格化管理就是全面启动社区防控工作,把家庭医生、居委会、民警和民政等各方面力量组织起来建立防控的工作组织体系,实现网格化管理,地毯式排查。

加载更多
  • 1
  • 2
  • 3
  • 4
  •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