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网首页 分站 网站导航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手机客户端 用户登录

“激荡”40年 黄河岸边小渔村渐成中国西部“致富之村”

2020年06月28日 20:11
/1

“激荡”40年黄河岸边小渔村渐成中国西部“致富之村”

  图为东海心村的渔民。 刘伟 摄

  中新网鄂尔多斯6月26日电 题:“激荡”40年 黄河岸边小渔村渐成中国西部“致富之村”

  中新网记者 李爱平

  “村民在黄河边养鱼40年,想不到养出一个‘第八批全国一村一品的示范村镇’的荣誉称号。”高瑞平讲起这些的时候,哈哈大笑。

  他说:“自从2018年7月有了这个荣誉后,东海心村的知名度提高不少,外界称我们这里为‘致富之村’。”

  高瑞平所在的家乡是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达拉特旗东海心村,这里是黄河几字弯环抱的地方。他所在的村庄“距离黄河最远不到4公里,最近只有几百米。”

  图为东海心村。 刘伟 摄

  “东海心村全村共有1720户,这里的村民借助黄河水的滋养,除了发展水稻种植外,一批头脑灵活的村民纷纷发展养鱼业,很多人还在黄河岸边开餐馆,发展旅游业。”高瑞平认为,这也是东海心村被称为“致富之村”的原因。

  作为该村的村委会主任,高瑞平说:“这里的村民因养鱼而富,通过养鱼村民平均收入都在10万左右,早已经过上小康生活了。”“之前的土房早已换成砖房了。”

  “40年前,这里土地很贫瘠,一些村民决定利用黄河水试着养鱼,谁想到逐渐发展壮大,最后变成了一个渔村。”东海心村养鱼协会会长武二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如是表示。

  图为东海心村。 刘伟 摄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过去40年间,这里的诸多村民逐渐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渔民。李永强即是其中之一。

  “1980年前后,父亲李七就在黄河岸边开始养鱼。”李永强说,“当时没有经验,缺乏设备,但父亲靠着摸索,从最初只敢养2亩,到后来的38亩,父亲养鱼的规模逐步扩大。”

  子承父业的李永强,如今在当地经营着一家鱼餐馆,他说,“依靠养鱼,现在的日子一天比一天好,我们村的知名度也越来越高了,去年一些从北京、上海来的游客觉得这里的鱼很有特点。”

  当地村民张福宽正在拓展自己的养鱼事业,他的另一个身份是东海心新农专业合作社负责人。

  2019年,张福宽从村民手中承包了1200多亩闲置盐碱地,用其中100亩土地养殖了8万余只螃蟹。“没想到国庆节就销售一空。”

  张福宽透露,养鱼之外,他还养地蹼、稻田虾、稻田蟹等500余只水禽。他打算以生态种养殖改造当地更多的盐碱地,调整水产养殖结构,带动老百姓增收致富。

  黄河岸边的这一小渔村,在村民致富的同时,也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认可。

  记者从达拉特旗政府获悉,从1998年开始,东海心村被评为内蒙古自治区水产养殖先进地区,2005年,东海心村养鱼协会与其他139家协会共同被评为全国优秀协会。2018年7月,东海心村(“大树湾”黄河鱼)入选第八批全国一村一品的示范村镇。

  官方资料显示,近年来,东海心村在“大树湾”黄河鱼品牌的带动下,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已颇具知名度,目前当地打造的“海心岛非遗小镇”已开门迎客,该小镇共包含剪纸等13种非遗传承工艺技术,得到外界认可。

  “受疫情影响,尽管目前来此观光的游客并不是很多,但我们坚信疫情结束后,这个小渔村一定会有不错的前途。”高瑞平乐观预言。(完)

图集热榜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