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蘑菇撑起“致富伞”

2021

/12/23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董昊骞 仪首歌

手机查看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董昊骞 仪首歌 菏泽郓城报道

  2021年10月28日上午,72岁的颜贵青拿着小刀,正忙着对刚采摘下来的蘑菇进行粗加工。

  在这里,老人半天就能挣到30块钱。6年前,自从老伴偏瘫后,家庭的重担就落在了这名不识字的农村妇女肩上。幸好,村里的娴硕谷物种植专业合作社吸纳她到合作社打工,负责蘑菇粗加工。在老人眼中,她手里握的不仅仅是小蘑菇,更是吃饭的底气。

  在颜贵青老人心里,她对合作社充满了感激。在娴硕合作社老板王淑全心里,要感谢的人则是山东省农科院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的首席专家万鲁长。

  首席专家来到小乡村,让这里的蘑菇供不应求

  2020年,万鲁长作为山东省农科院首批“组团下乡”的农业科技人员之一,来到郓城挂职两家合作社的科技副总。

  其实,王淑全和万鲁长已经算是老朋友了。2016年,刚开始从事食用菌种植的王淑全受限于专业知识技术,种植始终不得要领。在向万鲁长请教后,合作社的产量有了明显提升。2017年,山东省农科院在这里建设了一个综合研发实验基地,并建立了山东省食用菌产业体系。

  2018年,万鲁长考虑在此处探索珍稀高档食用菌种植,便带领娴硕合作社老板王淑全到外地考察。2019年,合作社确定了种植黑皮鸡枞菌,并取得了不错的效益。

  2020年8月,万鲁长和同事们“组团下乡”来到郓城后,任务更重了。他发现,郓城县的食用菌产业普遍存在着基础薄弱、品种落后、市场不畅、效益低下等问题。万鲁长陆续为南赵楼镇润通合作社、郓州街道森农合作社和侯咽集镇娴硕合作社,引进了大球盖菇、灵芝、香菇、黑皮鸡枞菌等20余个优良新品种,优化调整了当地的食用菌品种结构。

万鲁长(右)正与郓城娴硕合作社负责人王淑全在一起交流黑皮鸡枞菌栽培技术。

  在娴硕合作社,他建议将原本简易的菇棚设施提升为可周年化栽培的立体设施。“以前,简易的菇棚设施只能季节性栽培,而且都是平面栽培,需要大量的场地。”娴硕合作社在万鲁长的建议下,将简易菇棚进行了升级改造,实现了周年化栽培和立体栽培,减少了占地面积,提高了空间利用率。

  “自从种植了黑皮鸡枞菌,我们合作社一个菇棚的纯收入就能达到10—15万元,现在主要销售到北上广地区,而且供不应求。”王淑全的开心溢于言表,“以前是‘靠天吃饭’,现在是天天都能‘吃上饭’。”

  合作社主动邀请,与农科专家结成“利益共同体”

  在与万鲁长的接触中,王淑全被折服的不仅是技术和学识,还有敬业精神。

  2017年冬,娴硕合作社种植蘑菇不久,万鲁长答应前往该合作社指导白灵菇的种植。相约当天,恰逢下雪,“雪天路滑,我以为万老师得过一天再来,没想到他当天冒着大雪就来了,特别让人感动。”王淑全说,让他感动的事不止这一件,比如初创业时,合作社条件很差,连土地都没整理,一下雨就很黏。“万老师理解我们创业的艰辛,在这里和我们同吃同劳动,夏天他每次从棚里出来,全身都湿透了。雨后来帮忙时,有一次他的鞋底子还被粘掉了。”

  2021年8月,万鲁长在首轮“下乡”期满后,向院里申请继续留下。这次,他挂职郓城县侯咽集镇枣杭村第一村主任,继续帮助娴硕合作社闯过引入珍稀高价值品种、提升加工和销售方式等关口。

  在多年的接触中,王淑全越发觉得离不开万鲁长的帮助。今年9月29日,王淑全主动与万鲁长签订了协议,结成“利益共同体”。

  “很早就想和万老师形成紧密的合作,但一直没有合适的方式。现在省农科院鼓励科研人员通过技术入股等形式,参与我们合作社的经营,结成了‘利益共同体’,相当于让科研人员和我们企业共进退。”王淑全说,“万首席以技术入股合作社的方式,帮助我们解决了技术和新品种培育等难题,实现了与我们的深度融合。”

  “现在我们正准备引进更多的珍稀品种,从栽培上进一步优化,提高产量和产值。”万鲁长说,“利益共同体”的结成让双方合作更为紧密,也让省农科院和郓城的发展紧密相连。

72岁的颜贵青老人在合作社打工,半天就能挣30块钱。

  合作社有了发展,交给村里的“扶持资金”由最初的几万元涨到了如今的十几万元。这些钱,70%用于帮助村里经济困难的家庭,剩下的30%用于发展村里的公益事业。

  如今,在娴硕合作社打工的村民约有70人,年龄普遍在50—70岁。今年72岁的颜贵青老人就是其中之一。

责任编辑:解西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