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海报新闻 媒体矩阵

大众网
全媒体
矩   阵

扫描有惊喜!

  • 海报新闻

  • 大众网官方微信

  • 大众网官方微博

  • 时政公众号爆三样

  • 大众海蓝

  • 大众网论坛

  • 山东手机报

山东手机报订阅方式:

移动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8000

联通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58000678

电信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97009

首页 >2021专题汇总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 >蹲点报道

王伯祥:山东潍坊寿光蔬菜产业的推动者

2021

/ 06/18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孙永莲

手机查看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孙永莲 潍坊报道

  潍坊寿光是“中国蔬菜之乡”,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买全国、卖全国的寿光农产品物流园已经成为全国蔬菜价格形成中心和信息交流中心,拥有全国最大的蔬菜生产和批发市场,是中国最大的蔬菜生产基地,也有全国最大的蔬菜批发市场,改革开放以来,全国蔬菜产业迅猛发展,成为亿万农民增产增收的渠道,被誉为“国际蔬菜产业硅谷”。说起山东潍坊寿光蔬菜的发展与成就,不少人说,这和王伯祥的蔬菜产业推广密切相关。

  王伯祥清瘦沧桑,衣着简朴,恭谦的笑容下闪烁着思想的睿智。当年,正是这位“百姓书记”带领寿光农民发展蔬菜、建设市场、大战不毛之地、发展工业强县、让群众走上富裕之路的。

  在担任寿光县委书记期间,王伯祥以造福一方百姓为己任,集中力量办了三件事:搞了蔬菜产业化、建起了全国最大的蔬菜批发市场,让“冬暖式大棚”走向全国;组织了寿北开发,把占全县总面积60%的不毛之地,硬是变成了全县的“粮仓”和“银山”;选用了一批能人,发展壮大了一批骨干企业。

  1986年,王伯祥上任寿光县委书记时,正面临温饱问题解决后百姓们反映没钱花的问题。“为官一任就要造福一方,老百姓没钱,就想办法让老百姓有钱花,过上好日子”王伯祥说。

  大棚种出来万元户

  1988年,王伯祥在三元朱村王乐义那里了解到,东北有人会种“过冬不生炉的大棚”。王伯祥经过多次调研后觉得可行,就下决心带领百姓一起种大棚。

  当时老百姓人均收入不过百元,投资建一个大棚却要六千多元,百姓没钱没技术,就在大家犹豫的时候,王伯祥给大家吃了定心丸,说“如果有损失,县里给补偿,犯的错误我来承担,我们先搞大棚试点,等成熟了再推广”。

  就这样,在王伯祥和党员的带头下,17个大棚种植成功,涌现了首批种菜万元户。第二年一下子发展到了5000多个,第三年基本上就在全县铺开了,农民纷纷效仿,还推广到全国各地。

  到1991年,寿光的蔬菜大棚已发展到3.3万个。如今,寿光已成为“中国蔬菜之乡”。王伯祥激动地说:“现在大棚在潍坊已是到处开花结果了。”

  菜种出来了,销路也要做好,得有市场

  寿光大棚之所以能发展起来,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寿光西边有胜利油田,油田有30万工人,因当地不产蔬菜,出来汽车必然走寿光,从那儿走的时候,很多人就从寿光捎些菜回去,这样来来回回,老百姓自发形成了个马路市场。但考虑到占道严重,王伯祥就在当时的寿光镇九巷村划出一块地,专门给菜农交易,随后逐步扩大。多年以后,交易点搬到了现在的寿光农产品物流园。

  在王伯祥和百姓们的坚持与努力下,寿光蔬菜批发市场的建设取得了惊人成就。从1986年开始,寿光蔬菜批发市场三次扩建,正像王伯祥设想的那样,“市场越来越大,越来越红火,交易量越来越多,很快形成了江北最大的蔬菜批发市场。老百姓不管种什么菜,种多少,拿到寿光这个市场上,没有卖不了的”。

  如今的物流园不仅实现了蔬菜“买全国、卖全国”,让寿光蔬菜从研发、生产到物流、销售全产业链发展,同时由物流园和专家共同研发的“中国寿光蔬菜指数”,已经成为全国蔬菜价格和交易趋势的“风向标”,为国家发布有关蔬菜政策提供着参考依据。

  王伯祥在任县委书记的5年多时间,除了带领寿光南部人民发展大棚、建设市场,还将寿北一带变成了“聚宝盆”。

  老百姓的“粮仓和银山”

  由于寿光北部靠海,大片盐碱地成为阻碍发展的大问题。眼看寿南变成白茫茫一片蔬菜大棚,发展迅速,而如何开发还是一片盐碱地的寿北,是王伯祥一直忧虑的问题。

  为解决长期困扰寿光经济发展的南北不平衡问题,王伯祥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科学决策,大胆提出了突破北部的战略,确定了三件大事:挑沟抬田、渔业养殖、建晒盐厂。

  为了实现这一战略,王伯祥连续三年组织20万劳力上阵开发寿北,带领老百姓将那些盐碱地非常严重、不长庄稼的盐碱滩,都搞成高标准的条台田、盐田、养虾池,把占全县总面积60%的不毛之地,硬是变成了全县的“粮仓”和“银山”。

  如今再到寿北,一眼望不到边的防潮大坝将海水锁在坝外,盐碱地变成高标准的条台田,潮间带和浅海滩涂也都筑成高标准的盐田和养虾池,昔日盐碱滩变成了聚宝盆。

  在面对工业基础十分薄弱的局面,王伯祥主持论证上马了一批重点项目,公开考选、大胆启用优秀企业经营人才,较早地实行了企业股份制改造,为寿光企业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回想起当年岁月,王伯祥仍然激动不已,“正因为改革,寿光的农业才不断发展,农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寿光富在蔬菜上,富在了市场上,富在了盐田养殖上,都是那时打下的好基础,不然不会发展这么好。就是那时把基础打好了,以后百姓自觉自愿地走了蔬菜、养殖和工业的道路了,我只是给寿光打了个底子”。

  现在,退休后的王伯祥仍然保持着每天读书看报,关心国家大事的习惯,他还在思考着县委书记对一个县发展的作用,他建议国家要采取一些措施专门培养县委书记,有适合的苗子就培养一批,他说,县委书记好了,一个省就好,一个省好了,国家就好。

  一抹绿色铺就了寿光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厚重底色,而在王伯祥看来,“这是我这个县委书记的责任”。简短的话语,正是这位“百姓书记”的初心。

责任编辑:沈广安

相关推荐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