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山东 | 体育 | 娱乐 | 女性 | 财经 | 幽默 | 评论 | 书画 | 博客 | 旅游 | 图片 | 论坛 | 房产 | 汽车 | 教育 | 健康 | 商桥 | 打折
 大众报系: 大众日报 农村大众 齐鲁晚报 生活日报 鲁中晨报 半岛都市报 经济导报 城市信报 青年记者 成长先锋 新闻书画网 国际日报山东版 南美侨报山东版
 当前位置:大众网主站>财经>产业报道
站内搜索:
向左还是向右 成品油价困境呼唤定价机制改革
2006-09-30 09:42:00 作者: 来源:金融时报
    石油上下游苦乐两重天

     随着能源供应的日趋紧张,能源企业成为人们心目中最赚钱的企业。然而,展现在我们面前的并不全是这样的景象。

     追随着国际油价一路飙升的轨迹,国内三大石油商上半年净入账超过千亿元的财富梦想已是既成事实。中石油上半年有近807亿元的净入账,同比增长29.4%,再次蝉联香港最赚钱上市公司;第二大石油巨头中石化上半年净赚近207亿元,同比增长14.6%,超出市场预期;而中海油净利润则超过了150亿元。借助油价上涨东风,三大石油商今年上半年最少赚了1160亿元。

     而原油价格的高涨给炼油行业的压力却是沉重的。国内炼油行业自2005年5月份以来一直处于亏损状态。作为中石化规模最大的炼油企业之一,上海石化2006年上半年主营业务收入为234.23亿元,较去年同期的218.86亿元增长7.02%,而净利润却像坐上了过山车一般迅速下滑,比去年同期猛降101.67%。上半年其主要生产原料原油的加权平均成本达到3706.77元/吨,相对于去年2875.79元/吨,上涨了830.98元/吨,涨幅接近30%。这直接导致了上海石化上半年的原油加工总成本增加到161.997亿元,同比增长22.68%。上海石化称,原油成本已占到其销售成本比重的70.64%。而其前不久出炉的中期报告显示,前6个月亏损2756万元,亏损原因则是耳熟能详的“原油价格高涨带来的成本增加”。

     尽管国家上半年已两次调高成品油价格,上调幅度达到15%,但成品油价格的上调仍赶不上原油价格的上涨速度,上半年中石化的成品油价格低于原油价格每桶4.5美元。炼油业亏损已成定局。

     市场价格PK计划价格

     国家发改委经济运行局副局长朱宏任直言:“中国石油炼化行业亏损的主要原因是中国国内成品油价格与国际原油价格长期倒挂。”

     所谓油价倒挂,就是指由于国际原油价格的攀升,炼油企业原油采购价格不断上升,而成品油的价格却并没有随之提高,造成成品油价格低于企业的炼油成本,造成企业“越炼越亏”的状况。

     由于国内外原油价格已接轨,国内政策无法调控,使得这种波动已成为常态。而我国成品油价格没有完全放开。据了解,目前我国石油业的原油和成品油定价机制都由发改委制定。原油及成品油价格的确定取决于国家发改委根据国际石油市场价格与国内实际情况制定的基准价。具体地说,国产原油基准价格是由国家发改委根据上月国际市场相近品质原油的离岸价格加上关税确定的,贴水或升水由购销双方根据原油运杂费负担和国外油种的质量差价及市场供求等情况协商确定,这样使得国内原油定价滞后于国际市场价格一个月。

     这样的定价机制,使国内原油价格基本与国际市场接轨,也使得中石油和中石化在国际原油价格的持续上涨中充分受益,业绩取得了“爆炸式”的增长。与此同时,国产原油定价滞后于国际市场价格一个月的“时间差”,又使得我国的原油进口陷入了“买涨不买跌”的怪圈———国际油价上涨时,由于预期一个月后国内定价也会相应上涨,所以几大公司就会高价大量买进。

     同时,这种定价机制也使得石油炼化企业特别是炼油企业,在国内成品油价格相对较低的情况下,其利润空间被挤占进而被压成了负数。虽然最近发改委再次上调了国内成品油价格,但与国际油价仍存在不小差距,石化等下游产业盈利减少或亏损的局面难以扭转。

     据了解,去年以来,国内成品油的价格始终较国际价格低1000多元/吨。以近期新加坡到岸价为例,6月份汽油零售价为5844元/吨,柴油零售价为5822元/吨,而同期国内汽油零售价仅为4600元/吨至4700元/吨,柴油零售价仅为4200元/吨至4300元/吨。而同期的国际石油期货价格已突破每桶60美元,约合每吨3500元人民币。这就造成了传说中“炼一吨油亏一千元”的情况。

     “尽管布伦特和WTI原油已跌至60美元/桶左右,但目前国内成品油出厂价约为58美元/桶(汽油、柴油折合平均价),仍然低于国际原油价格。”作为国内最大的原油进口商的掌门人,中国石化董事长陈同海日前在公开场合这样表示。

     陈同海说,中石化是世界上前几位的原油采购商,每年从国际市场上的采购量都在1亿吨左右,尽管公司改革创新了采购机制,平均采购价格要比市场价低3美元/桶左右,但这并不足以完全消化原油价格上升的影响。

     在此价格体制下,国际油价大幅上涨给包括国内两大石油巨头旗下的上游开采企业带来了高额盈利,而给其下游炼化企业带来的却是巨额亏损。

     价格改革考验政府智慧

     在消费者和炼油厂的埋怨声中,由发改委确定的定价机制成为了一个尴尬的角色。

     如果认真观察中国现行能源价格机制,不难发现,国家加强对电力、油品等涉及国计民生的重要物质实行政府定价无可厚非。有人指出,近两年来,在煤炭、原油等一次能源大幅上涨的前提下,与百姓相关的电价和成品油价一直没有做相应幅度的上调,这实际上体现了新一届政府稳定社会、体恤民意的大局意识和民本思想。

     但同时也应该看到问题的另一面,去年,国际油价涨幅巨大与国内成品油价格倒挂矛盾加剧,导致南方一些省市闹起了“油荒”。这些现象暴露了中国油品等垄断行业产品的定价机制和管理体制中存在许多问题。如何完善石油的定价机制,保障国内的石油供应,已经成为国家有关部门不得不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有关专家指出,对油品等垄断行业产品价格体制的改革应尽快研究,稳步推进。比如,对自然垄断行业中的非自然垄断业务,应在价格形成中引入竞争机制,形成市场定价。市场价格的形成可以促进公共产品的生产企业降低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优化资源的配置。对自然垄断业务应继续实行政府定价或实行政府管制价格,但必须建立规范的价格形成规则、制度,做到价格公平、成本合理负担以及消费合理。同时,建立和完善价格听证制度,公开信息,让公共产品生产企业的成本、利润、报酬接受社会的监督。

     毋庸置疑,国内石油价格与国际市场接轨是我国对外开放,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充分利用国际资源满足国内经济发展需要的必然选择。随着对外开放程度的提高,我国经济已成为世界经济重要组成部分。国内石油价格不仅要反映国内资源状况,而且还要反映国际市场供求关系变化,这就在客观上要求国内石油价格要与国际市场接轨。

     更重要的是,建立节约型社会要求我们的石油价格必须与国际市场接轨。一方面我国石油资源短缺,人均占有的探明可采储量仅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7.7%。另一方面,我国资源消耗过多。2004年,我国GDP产出消耗的能源量是世界平均水平的3.36倍,是美国的4倍多,是日、英、德、法等国的近8倍。价格不合理是资源消耗多的重要原因之一。国内油价与国际市场接轨,有利于发挥价格杠杆作用,促进资源节约和有效利用,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记者 程瑞华)

编辑: 肖辉杰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






 
报业集团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 2001-2007 www.dzww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Email:xinwen@dzwww.com
鲁ICP证B2-2006103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