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山东 | 体育 | 娱乐 | 女性 | 财经 | 幽默 | 评论 | 书画 | 博客 | 旅游 | 图片 | 论坛 | 房产 | 汽车 | 教育 | 健康 | 商桥 | 打折
 大众报系: 大众日报 农村大众 齐鲁晚报 生活日报 鲁中晨报 半岛都市报 经济导报 城市信报 青年记者 成长先锋 新闻书画网 国际日报山东版 南美侨报山东版
 当前位置:大众网主站>财经>金融保险
站内搜索:
加强管理:降低不良助学贷款 美国经验或可借鉴
2006-08-31 10:58:00 作者: 来源:经济参考报
  人民银行8月30日专门发布进一步加强助学贷款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在秋季开学前妥善安排好助学贷款的工作。在此之前,不断有媒体报道我国助学贷款开展不畅,甚至在一些地方成为烫手山芋,出现地方政府不热心,银行不积极,学校不支持,学生很无奈的现象。比较贫困的云南省竟有8000万元贷款压着未按期发放,海南助学贷款招标流产,银行追逃贷款的官司也在不断增多。

    对于开展助学贷款,国家在此之前已出台不少政策措施,但每到具体落实下来,就会遇到重重困难,无法解决。可以说助学贷款已成了地方政府难办,教育、银行、学校头痛的老大难。

    美国是开展助学贷款比较成功的国家,从20世纪90年代初期贷款拖欠率的22.4%,通过十几年政府和商业银行“防”“罚”并重等措施,使拖欠率下降到了5%左右的历史新低点,这与我国当前高达20%以上的不良助学贷款比例形成鲜明对比。美国助学贷款之所以成功,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承担贷款风险的是政府,而不是银行。

    美国目前最盛行的国家助学贷款是“斯坦福贷学金”。“斯坦福贷学金”分两种形式:一种形式是资金直接来自于政府,政府承担风险;另一种形式是由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提供贷款,由州政府进行担保,联邦政府进行再担保。如果学生违约没有归还贷款,或者由于死亡、疾病等原因无法还贷,州政府和联邦政府将向银行赔付95%的拖欠贷款。家庭经济状况困难的学生还能得到政府的利息补贴,自己不用支付大学期间的贷款利息。

    在防范风险方面,凡是拖欠贷款的人,银行则会把拖欠者的账户转给专门的追款机构。在美国的个人资信系统中,个人助学贷款违约记录会终身相伴。如果出现赖账不还等,还会诉诸法律由法院强制执行还贷。

    从美国开展助学贷款的做法和经验看,我国已经具备解决助学贷款的能力和条件,具体说来,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政府在开展助学贷款中应起主导作用。从美国开展助学贷款的情况看,政府的作用非常突出。我国与美国相比,政府的财力虽然还比较薄弱,但为了扶植教育事业的发展,国家对助学贷款的财政贴息。但是,财政补贴必然增加国家和地方的经济负担,特别在一些经济欠发达的地区,对财政贴息能否承受或愿意承受、承受多少都存在诸多的不确定性。从1999年我国开办国家助学贷款以来,实际贷出的数额不到100亿元,平均每年才有10多亿元,这与巨大的是极需求相差甚远。这一方面说明政府对助学贷款的扶植政策还没有到位;另一方面说明政府在助学资金的安排上还比较少,需要进一步加大力度,把政策、资金扶持到位。

    其次,政府要鼓励支持商业银行发放助学贷款。根据国家出台的助学贷款有关政策,一名教育权威人士指出,第一性的就是如何进一步调动承办银行的积极性。银行助学贷款往往面临两个问题,一是它确实有一定的风险;二是运行成本确实比较高。根据这个情况,国家建立了一个风险补偿金,规定按实际贷款发生额的15%准备风险防范基金,这个钱一半由政府支付,另一半由学校支付,这样能从根本上解决了经办银行风险的负担问题,解除了承办银行的后顾之忧。然而,事实并没有达到这样的预期效果。2004年高校新助学贷款办法开始实施后,按照相关规定,部属院校助学贷款由教育部、中国银行负责发放;省属院校助学贷款由本省自行负责。可有的省市为了减轻负担,不愿意承诺一定的财政支持,至使助学贷款进展缓慢。据一位银行业内人士指出,银行要求政府支持,实际上就是希望政府能够提高贷款风险的补偿率,如果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助学贷款问题就不难解决。

    第三,利用个人资信系统防范贷款风险。从美国和一些个人资信系统健全的国家经验看,利用此系统是防范风险贷款的有效方法。我国已经建立了全国联网的个人资信系统,这为防范助学贷款风险提供了新的保障,前不久上海一家国有商业银行就运用资信系统成功规避了一笔助学贷款风险,并成功催讨回贷款,防范了贷款风险的发生。
编辑: 肖辉杰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






 
报业集团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 2001-2007 www.dzww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Email:xinwen@dzwww.com
鲁ICP证B2-2006103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