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山东 | 体育 | 娱乐 | 女性 | 财经 | 幽默 | 评论 | 书画 | 博客 | 旅游 | 图片 | 论坛 | 房产 | 汽车 | 教育 | 健康 | 商桥 | 打折
 大众报系: 大众日报 农村大众 齐鲁晚报 生活日报 鲁中晨报 半岛都市报 经济导报 城市信报 青年记者 成长先锋 新闻书画网 国际日报山东版 南美侨报山东版
 当前位置:大众网主站>财经>金融保险
站内搜索:
"财税出官"助长地方投资热情 调控变相"流产"
2006-10-13 08:59:00 作者: 来源:经济参考报

    “财税出官”现象极大地助长了地方固定资产投资热情。“为了财税增长,各地都在上演投资大战。”——

    政绩考核下的投资大战

    “一个干部只要到苏州来镀一下金就很容易提拔,因为苏州的财政收入太高了。”江苏苏州市一位区主要领导接受记者采访时,一语道出官场风行多年的“财税出官”现象。

    记者最近在安徽、江苏等地采访时,一些干部均反映,现在上级领导到下面检查工作,首先关心的是财政和税收增长了没有,增长多少,增长的幅度多大。

    据安徽庐江县一位干部介绍,现在考核干部政绩的指标有四大块:一是经济、二是计划生育、三是社会治安、四是农村工作。其中,实际的硬指标就是经济指标,经济指标主要是财政收入,评价标准主要看财税增长及增长幅度。对干部政绩考核以100分计,财税收入占整个分值30%左右。省对市(地),市(地)对县(市),县(市)对乡镇,层层都是如此。

    “财税出官”现象极大地助长了地方固定资产投资热情。“为了财税增长,各地都在上演投资大战。”庐江县一位主要领导告诉记者:“固定资产投资的一个直接好处就是,能增加财政税收。”

    “现在许多乡镇干部百分之六七十的精力都用于招商引资。”庐江县泥河镇党委书记夏远生说:“不招商引资就不可能有工业项目,没有工业项目,就不可能有财政税收的增长。”苏州市财政和税务部门的有关领导也一致认为,苏州十分重视财税的增长,财税增长的压力很大。

    财政收入互相攀比之风盛行

    一些干部指出,“财税出官”造成财政收入互相攀比之风盛行,“财政收入你十几,我二十;你二十,我二十多”。一些地方官员为了财税增长,不顾当地生态环境,不顾长远发展,只顾眼前,有水快流,私挖滥采,不顾一切招商引资,甚至弄虚作假,买税票,作假账。

    “‘财税出官’的危害和影响值得充分重视。”国家发展改革委产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姜长云说,首先,“财税出官”容易导致财税指标的虚假性,影响经济形势分析和完善调控政策的科学性。早在几年前,财税数据就已是水分较高的指标之一。据我们对某省某县的调查显示:如果用可用财力夸大的数据与实际数的比重来衡量可用财力的水分率,那么,这种水分率2001年为26.0%,2002年、2003年分别上升到28.5%和40.2%。如此高水分的财税数据,如何支撑对经济形势的科学判断和对调控政策的科学完善?

    其次,“财税出官”容易导致基层政府、企业和农户的资金被抽吸过度,妨碍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在“财税出官”的体制下,不断增加的财税上缴任务,往往驱使地方政府加大对企业、农户的税收征取力度,甚至不惜“挖地三尺”、寅吃卯粮、强行征税。有的企业尚未正式开业,但收税就已开始。有些地方为完成财税指标,甚至不惜贷款交税,征收“过头税”更是普遍。

    第三,“财税出官”容易助长固定资产投资的膨胀,导致宏观调控政策变相“流产”。在“财税出官”的体制下,面对上级政府不断增加的财税增收指标,面对本级政府不断增加的财政支出需求,地方政府只得千方百计找项目、上工程,大搞招商引资,借此开拓税源,由此导致地方政府对固定资产投资始终保持高昂的热情,成为推动固定资产投资高速增长的重要原因。

    “财税指标是考核干部的重要指标,也是经济重要的指标,有其科学性和合理性,要科学地、具体地对待。”安徽省财政厅副厅长周春雨说:“经济决定财税,经济发展的水平和速度决定着财税的规模和速度。此外,财税的来源与地方的经济结构有关。”(记者 李仁虎 肖波 葛如江)

财税体制改革滞后拖宏观调控后腿

    近日在安徽省庐江县采访,县委书记范洛森向记者讲述了他近期亲历的“项目大战”:外地客商欲到庐江投资三个项目,由于提出的优惠要求过多以及需要进行环保等评审,县里尚在研究中,邻近县市闻风而动,全盘答应客商条件,很快“抢”走了这三个总投资达两亿多元的项目。

编辑: 余梁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






 
报业集团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 2001-2007 www.dzww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Email:xinwen@dzwww.com
鲁ICP证B2-2006103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