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山东 | 体育 | 娱乐 | 女性 | 财经 | 幽默 | 评论 | 书画 | 博客 | 旅游 | 图片 | 论坛 | 房产 | 汽车 | 教育 | 健康 | 商桥 | 打折
 大众报系: 大众日报 农村大众 齐鲁晚报 生活日报 鲁中晨报 半岛都市报 经济导报 城市信报 青年记者 成长先锋 新闻书画网 国际日报山东版 南美侨报山东版
 当前位置:大众网主站>财经>金融保险
站内搜索:
邮储银行将打破农村金融格局 与农信社各有长短
2006-10-20 09:57:00 作者:全四清 牛卫国 白洁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随着农业银行商业化改革后农村营业网点的大量撤并,农信社就成了农村金融市场的主宰者。“这种绝对掌控的局面十分不利于‘鲶鱼效应’的发挥,不利于农村金融的健康成长,因为互补优势和行业发展只有在竞争中才能得到充分体现和发挥,成功的例子如移动和联通。”有关专业人士称,这种不利局面随着邮政储蓄银行贷款业务的拓展,随着农村邮政储蓄“抽血机制”向“输血机制”的转变,农信社“一股独大”的“霸主”地位就会被打破,而出现农村金融格局的“双峰并侍”。

     以农业大省河南为例,目前,全省邮政储蓄存款已达905亿元,2130个网点中有2/3以上分布在农村。目前河南省农村信用社拥有6600个网点,截至今年6月底,各项存款、贷款余额和新增贷款额均居全省金融机构第一,农业贷款占全省金融机构农业贷款总额的89.62%。从网点数量和业务量来看,河南省农村信用社有着绝对的优势。而且农村信用社已经锻炼出了一大批懂经营会管理的农村金融业务人员,有较为牢固的客户群。邮政储蓄部门多数人认为:邮政储蓄银行与农信社的竞争不可避免,而且竞争会日益加剧。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任何事物都有一个由小到大到强的过程。邮政储蓄银行的自身优势也很明显———已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自己的资金清算网络,资金结算渠道全国畅通,而多数农村信用社联合社还没有实现全国联网,河南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于今年8月才实现全省联网;邮政储蓄银行成为国内第五大银行后,其组织架构明确,产权结构明晰,而农村信用社刚进行增资扩股改革,还处在探索和起步阶段;邮政储蓄银行没有历史包袱,可以轻装上阵,而河南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于2005年才摘掉戴了9年的亏损帽,但历史包袱仍然沉重。

     “未来农村金融业竞争的焦点会凸现在服务质量和服务功能上。”有关业内人士说,办事效率很关键,比如,农村季节性的贷款,如果等一个月才办下来,那么对于农民来说就意味着拿到手的钱作用已经大大减小了。

     记者了解到:一些农村信用社为了杜绝吃、拿、卡、要的行业不正之风,开办了阳光信贷。在南阳市一些农村信用社联合社信贷服务大厅,记者看到,墙上不仅详细记录了客户申请贷款需提供的资料和申请贷款条件,还公布了信贷员的照片和分管区域,“阳光信贷”服务承诺宣传栏,公布了限时调查答复和限时发放贷款承诺。一些信用社在接到客户书面申请后展开贷款调查,然后贷款给客户,贷款时间已经缩短到数日。焦作市农村信用社联合社在《焦作日报》上刊登了《焦作市农村信用社系统服务承诺书》。承诺一是限时办结,其中包括限时调查答复,限时审批发放贷款;二是阳光操作,公布贷款审查的资信内容和发放的条件及程序,不得接受客户的宴请和礼金、礼品等。

     河南邮政储蓄也在宣传邮储小额质押贷款的优势时,把审批手续简单、办理时间快放在首位,称如果手续合格,借款人在两天内、最快一天内就可以拿到贷款。

     “农业是高风险弱质产业,季节性、时令性比较强,因此,邮政储蓄和农信社为了壮大自身业务、巩固农村市场,纷纷在限时办结贷款、提供优势服务上进行“赛跑”,很符合农村金融市场的特点,农民和商户都很欢迎。”有关专业人士认为。
编辑: 肖辉杰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






 
报业集团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 2001-2007 www.dzww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Email:xinwen@dzwww.com
鲁ICP证B2-2006103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