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山东 | 体育 | 娱乐 | 女性 | 财经 | 幽默 | 评论 | 书画 | 博客 | 旅游 | 图片 | 论坛 | 房产 | 汽车 | 教育 | 健康 | 商桥 | 打折
 大众报系: 大众日报 农村大众 齐鲁晚报 生活日报 鲁中晨报 半岛都市报 经济导报 城市信报 青年记者 成长先锋 新闻书画网 国际日报山东版 南美侨报山东版
 当前位置:大众网主站>财经>私人理财
站内搜索:
要不要买经济适用房?
2004-08-12 12:00:00 作者: 来源:

    背景介绍

  面对经济适用房的井喷,面对购买经济适用房群体的不断扩张。究竟经济适用房在北京楼市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又起到怎样的作用呢?经济适用房项目的开发商、商品房项目的开发商、普通购房人关于经济适用房的对话,是英雄所见略同的不谋而合?还是火山爆发般的唇枪舌剑?我们拭目以待......

  经济适用房尚不能成为楼市的主角,仅仅只是北京房地产其中一个类型,一种特别的产品。

  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好。我手上有一组数据,从98年北京开始建经济适用房,差不多六年时间,累计开复工是1415万平方米,完成投资314.8亿,你说这个数据是否表明经济适用住房政策改变北京房地产市场结构,经济适用房发展到今天已经成为北京房地产的主角吗?任志强:没有,整个结构组成中如果不占主导部分,在北京市这个比例比较低,不足以改变北京房地产的结构。这个比例这么小,更不能成为主角。

  主持人:你用什么样的数字来说明呢?任志强:这个比例这么低怎么可能?田占雄:从数量来说,6000万开复工,累计五六年的时间才完成314亿的投资,我认为不是北京房地产的主角,仅仅只是北京房地产其中一个类型,一种特别的产品。

  经济适用房购买群体限制的放宽,使得高收入家庭有机会购买经济适用房。而经济适用房仍属紧俏商品。

  主持人:北京市中9.6万户低收入购买经济适用房,我想请问各位在中低收入家庭里面,肯定包含一些高收入家庭,目前在整个的经济适用房里面,高收入和中低收入比例是怎样的?田占雄:有一些高收入的人买了经济适用房,这个还没有办法承认。

  任志强:北京市的最初的销售政策没有限定销售收入。

  田占雄:在第一批中没有。

  任志强:然后在后期的销售规定里规定一个家庭收入年收入6万以下的人可以购买,同时附加一个规定,凡是被拆迁的家庭都可以购买经济适用房,凡是教师都不受家庭年收入的限制,而可以自由购买经济适用房,实际上扩大经济适用房,按23号文件规定,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家庭是不按年收入计算的,而按是否是被拆迁户,或者是否是公务员,或者是否是教师,用其他权利来申请购买,所以在这中间产生不是按中低收入家庭来衡量的标准和条件,因此有相当一部分人用其他的准入制度而购买经济适用房。

  田占雄:他是比较正确的,准入制度后出现了政策,前面是没有限制,在准入制度首先有一个六万块钱,后面还有其他的附加条件,这种附加条件里面是否就都是六万块钱以下,没有限定。

  任志强:被拆迁户中不乏有一些高收入者,特别是拿国家的拆迁费以后,有可能原来的收入水平低而后变成收入水平高,或者说本人的收入水平高,但是他的户口处于被拆迁地区,包括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包括道路改造等等,都有一些高收入家庭遇到了政府征地的拆迁,所以他们也购买了经济适用房,按文件规定他们也有权利去购买,这里限制性的变成不完全由收入作为唯一标准的。

  主持人:没有高收入者,你说每年有那么多的经济适用房面积,市场怎么消化?田总你有没有担心?田占雄:暂时不会担心,第一价位比较低,第二有金融上的支持,第三是收入,一方面老百姓多少有一些积蓄,而且还可以通过亲戚朋友来借,和拆迁得来的钱,或者其他途径得来的钱,这些都是正当的,这样购买力会比以前减少,但不至于经济适用房销路会阻塞。

  任志强:经济适用房现有产量不足以保证北京市的消费,我们去年城市拆迁9.6万户,今年在我们政府文件上规定是预计要拆迁6.8万户,如果加上各区的拆迁,实际上政府在今年的拆迁过程中的户数也超过了当年经济适用房的供给户数,这样计算起来,假定北京市政府不取消拆迁的居民可以购买经济适用房这一政策,实际上我们经济适用房供给量不能满足低收入家庭和被拆迁家庭的购买需求。因此,经济适用房不会没有市场,或者说不会出现没有人去积极购买的现象。最近已经有公事出台,很快会出台经济适用房有关管理的制度,随后各级政府都会出台相关的有关制度,那时候才会知道各地政府对经济适用房购买者的限制,我们才可能知道是否把拆迁户排除在经济适用房供给的对象之外。所以那个时候才能确定经济适用房的实际供给对象是谁和它的供给量大小。

  经济适用房购买群体比较复杂,收入层次不同,但总体来讲还是集中于中低收入家庭。而经济适用房的发展方向将是集中于公共交通发达的地区。

  主持人:第三个数字,也是开发办提出的,经济适用房平均价格是3378元/平方米,比同一地段低600元,我想问一下各位经济适用房的开发商,经济适用房接下来的房价是个什么样的状态?是调整往上升还是往下降?田占雄:还是这个价格,政府一直限定2600块钱。

  主持人:开这么多年,经济适用房到底是赔了还是赚了?陆总,你开发的三环项目确实不错。

  陆亭宇:我先多说一些其他的,关于购买人群的问题,我以前没有搞过经济适用房,感觉比较大的反差就是客户群,直观上来看,到这儿买房子,有骑自行车的,有坐公共汽车的,你说是不是买这个房子的人一个大款都没有,我也无法对每个人的收入进行太深入的估计,总体感觉这个收入层次不一样。但是任何一个政策不可能完全切的非常的死,就像交通规则是不能闯红灯,但是一样有人闯红灯,所以这个政策制定完之后,怎么样去执行它,我们会有一些新的规则和措施,但是从大的感觉,我以前没有搞过经济适用房,现在我觉得购买人群基本上还是比较低的,但是和绝对收入很低的人,也不是,在我那儿买一套房子也要30多万,绝对低收入也不可能买。你刚才说的价格问题,我觉得价格问题在这个问题上他们说的不算,是政府审定的,价格会不会涨,会不会落,看新的经济适用房的成本在哪里,地段在哪里,会不会以后成本更高。我现在还没有办法回答是不是会赔,但是价格落差600块钱,实际上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政府减帐,还有一部分把开商的利润限定在成本的3%。到底有没有利润,做完我才能知道,成本控制很关键。

  刘新虎:我比较同意陆总的说法,我觉得第一个问题,关于购买对象,我跟你比较有同感,因为我们全部入住有一期,有一户提出来,当时也挺感动的,那一户我们引进了一家装修公司在做,当时谈的时候,90平方米的房子,业主说看能不能我花七千块钱让我住进去,就是完全初装修的房子90平方米,包括厨房和卫生间全部都是初装修情况下,我觉得经济适用房,政策里面有一部分人可能是存在这种情况,但是我们应该看到主流,我们还是为整个社会的中低收入家庭确实解决了一些具体的问题。另外一个问题,我觉得刚才说的价格的问题,我看了写的文章,价格问题我觉得这是一个统计的数据的方法的问题,原来因为它的总量的问题,2600这种比例比较大,所以总的拉低这个房价,现在低的房子可能在四环以内,这个量上来是一个量的问题,并没有绝对价格涨,而是一个统计数据上显示价格有一个上升的过程。另外一个,从我们来做经济适用房项目来说,我们觉得有一个特点,田总也有他的特点,从中低收入家庭购买一方面是房价的问题,有经济适用房布局的问题,相对比较远就要考虑一个运营成本,有一个生活居住成本的问题,相对来说,在买的比较远一点,可能便宜一点,可能交通费用等等费用比较高的情况下,也不是他选择的。以后经济适用房布局的趋势可能更趋向公共交通比较发达的地区,另外一个,布点不是大阻团的布点,相对会分散一点,南城不可能到北城去买,这不太现实,从经济适用房布局上来说,更考虑到中低收入家庭已经生活的很具体、很细化,不可能第一批为了启动经济适用房而选择这样的做法,从整个社会的问题论证可能要更细化一些。

  陆亭宇:我觉得前面有一阶段舆论在关注,在任总那儿买房子可能不会到我这儿买,即使这个地方便宜,因为不同的人群,他要是买了,很可能也是给父母住,可能给父母买,或者给子女买的这种情况。

  购买经济适用房因为其还款压力相对较小,适合年轻人独立负担;不买经济适用房的原因主要是更在乎生活环境、邻里素质。

  主持人:周小姐是第一位经济适用房购买者,你为什么买经济适用房,你买的是哪个项目?周小姐:我买的回龙观旁边的一个项目,所以只好买旁边新开发的项目,就在回龙大院那儿,我觉得我买房不能代表整个经济适用房购房者的一种想法,仅仅代表我这个城市,我这个年龄段,这一部分年轻人购买人的想法,我很多同事也买了经济适用房,我们年龄决定我们的购买能力是有限的,其次是我们的生活态度和个性,我们希望在年轻的时候没有太多的压力,有更多的支配空间,比如我买经济适用房只要首付六七万就可以了,比如说我买一城的房子,一城和回龙观有一段距离,但是在公交上并没有多长时间,一城的房子才6300元,我买回龙观才2600元,这在月供上有很大的差距,我省下来的钱可以买车,但是我多了很多生活上的自由,对经济的支配权利,这是我们这部分年轻人想买房子的一个主要原因。不是说我们买不起四五千的房子。

  任志强:说明你年收入超过6万块钱。

  周小姐:不是,毕竟我已经工作了。我们月供一般商品房3千块钱。

  主持人:你年收入多少?周小姐:我个人年收入不超过6万。

  主持人:家庭年收入呢?周小姐:我今年刚结婚,买房的时候是个人。我是大学毕业之后到北京工作,事实上我是外地人,我有北京户口,在审核的时候只审核我一个人。

  刘新虎:相对我来说,我们那儿买的我控制在30万以内,可能他的年收入可能就是在五万左右,或者两个单身的人在这种情况下,可能首付的是家庭的人去给他付了,但是其他的按揭款就由自己来付。两个人如果单独成户的话,应该算一个,因为这是分开的。

  任志强:在法律上有明文规定的,什么样称为家庭。在英国或者美国、香港都同样,中国没有做明确的规定,如果按家庭计算,我们通常按全国的标准算,一个家庭有3.6人为平均家庭收入。下一次建设部出台有关规定就会对限定,对家庭作出约束规定,什么是家庭,什么不是家庭。

  主持人:田总,你主要的购买人群也是这种年轻人多一点,还是说家庭这样的户数多一点,还是个人多一点。

  田占雄:都有,还是家庭比较多一些。比如有两口之家,刚结婚没有房子,没有孩子,老人也买了,但是他的资金来源有的是资金比较拮据,有可能朋友资助,亲戚借,还有拆迁,在城里拆迁给他一些补偿款,除了买房子以外还够买车,如果四千块钱,仅仅够买房,除了买房子以外,便宜的房子他还可以买一些低廉价格的车。有的人说回龙观停车车位很紧张,但是看起来高档车还不是很多,大部分都是中低档次的车,这个车不能证明有车的人就有6万元收入以上,也不证明6万元以下的人也可能买车,这个确实不是很好判定。

  主持人:田总,你认为高档的车是什么车?田占雄:目前的收入20万元以上的车相当比较高档。当然不一定非得买奔驰、宝马,那那个车有可能是借的,这说不清楚。因为我们国家准入制度标准确定了不是很严格,我们国家的统计手段也没有那样先进,所以定出这个数据标准就有可能里面出现一些不符合实际的东西,有些水分。这个要一步一步地说,因为经济适用房的定点就是要解决中低收入的住房困难的人,为这部分人服务的。那么,国家要控制,所以有一些条件限制,就是限制的不是很严格。所以有一些高收入的人,刚才我们讲的会有一些属于拆迁的,有一些机关的,教师,还有一些有政策限定允许他买经济适用房的人,就没有受6万块钱这个限制。

  主持人:我们今天还请了慕容小姐,她是我认识的人里面不买经济适用房的人,我想问一下,你为什么不买经济适用房?又便宜又好。

  慕容小姐:我觉得可能还是追求的生活方式不同,比如说我觉得经济适用房也应该是不错的,但是就是说你可能是自己生活到某一段,那个你女孩说买目前对我合适的,我毕业十年了,我也是经过十年的努力,而且工作的累积,我可以有条件选择我自己喜欢的生活方式,可能我更在乎我的邻居是谁。拆迁户里面也有高收入,有各种方式,有拆迁等等机会,也可以买那种房子,我想拆迁户可能有钱,可能不买这种房子,可能买更好一点的房子,就是非经济类的房子,我觉得可能我会选择它有网球场,或者有会所,时间比较紧张。我其实原来挺喜欢丽都,当时我也考虑到上班,上班找一些比较的,我经常出差,一年可能要去几十个城市,或者是十几个城市,这样可能更方便,像我可能会在这儿买一套公寓式的方式,周五周六父母可能在那儿住,假期我想在那边住,根据自己的目前工作的状态和生活方式,和自己的能力,我认为品牌也很重要,因为产品的质量和竞争度,和周边的一些环境,我经常会问谁住在这儿,我在想大家将来可能会一起去拉萨旅游等等,是一个圈子,这个东西可能是附加值,这个作为非经济类,可能这个更有价值吧。

  任志强:我们现在讨论的不是什么人买经济适用房,经济适用房应该供给什么样的人,经济适用房只供给那些低收入家庭,绝大多数还是要买商品房,18号文件和23号文件规定之一,经济适用房供给对象做了严格的规定和限制,因为国家给予税收减免优惠性政策住房,让低收入家庭能够有房住,所以实际的供给对象应该限制在国家文件规定中的这一部分人群。如果高收入者或者有一部分高收入者侵占了低收入者的权利和利益的话,任何一个国家都没有可能全部由政府负担起社会保障住房制度,而面对不是低收入者,是面对所有的高收入者,那样我们商品房市场化就不存在。所以这次18号文件所规定限制性的条件,包括公示制度要求,以及对经济适用房的面积的限制性条件,都体现了国家把经济适用房作为社会保障体系来保障低收入住房权利的一种政策。

  经济适用房发展至今与政府推出时的初衷有了很大的出入,而今后有该如何发展还应该因地制宜。

  主持人:任总,当时政府推出经济适用房的初衷和目前发展状况来看,这个目标是一致的吗?任志强:不是一致的,已经发生很大的变化,23号文件里面规定了大多数人购买经济适用房,因为那个时候从货币化向市场化过度,如果一刀切限制了所有的人,都进入到商品房市场,就会使很多的人没有能力去一步跨入到商品房市场中,五年之后,政府在18号文件中明确做了一个修改,是认为总货币化向市场化过度的阶段已经完成,所以可以限制让低收入者购买经济适用房,然后其他的中高收入者或者是中等收入者以上的人去买商品房。我们不能用18号文件去限定以前的,只能对18号文件下达以后的才有限制权利。我们廉租房是很低的,到现在还不到一万,这个数量非常低,如果适当地限制中高收入者购买经济适用房,政府才会拿出更多的钱去解决廉租房,这样更低收入的家庭住房也会得到解决,这是18号文件一个非常明确的导向,各级政府正在准备出台有关经济适用房购买对象的一些要求,和解决廉租房的一些实施措施。

  主持人:按照你这样的看法,接下来经济适用房开发的面积是怎样的情况,是比今年开发面积减少还是怎样的?任志强:从全国来说是不平衡的,有的地方解决的好,所以社会住房保障体系会缩小,有些地区发展情况比较差,所以他会更多地推出一些经济适用房。这次文件明确规定,各地政府要根据各地的情况来做决定,从北京市目前的情况看,能按文件规定列入低收入家庭比例比较低,建设部讨论时,一般预算一个城市大概只有20%左右的人能够享受购买经济适用房,大概有10%的人可能要进入廉租房的社会保障体系中去,这样从总体上说,大概只有30%以下的人能够选择购买经济适用房或者享受住房社会保障体系的一个优惠政策。因此北京市会适当作出一些调整,我们不可能在一年之内把所有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全部解决,每年的供给量有可能比现有的供给量适当地缩小。

  主持人:陆总,你三环新城卖完之后,还开发新的项目吗?陆亭宇:目前没有,两方面,首先经济适用房要申请,我下一个项目还没有确定,所以不存在选定,政府根据经济适用房需求量做决定,下一步经济适用房项目我听说方式也会变,可能有招投标什么的,现在新项目没有出来。

  刘新虎:我们一期这周全部入住,二期也是经济适用房,继续再做,还有10万平米左右,我比较同意陆总说的。任总说的可能供应的方式要改变,另外政府要形成土地的供应方式,包括我刚才说的,可能有一些布局方面的要调整,造成土地的供应方式不像现在是申报,然后才审批,可能是另外一种供应方式,我们可能还要等一等,要看政府的引导方式是怎样的,然后才决定怎么做。

  田占雄:我们现在是做第六期,还要继续做。我们经济适用房还有大约200平方米。

  陆亭宇:我下一步的情况,我现在目前放号正在做一期,二期、三期也是经济适用房,也都立完项目。没有另外选其他的项目。

  开发经济适用房的利润在3%左右,而目前的三个主要的经济适用房开发商不存在通过开发经济适用房,跟政府的关系比较好了之后,在其他的地方,比方说招投标或者资金回笼上得到一些益处,然后再开发一些商品房的问题。

  主持人:任总,他们都是经济适用房开发商,到底为什么开发经济适用房,他们的小算盘打在哪里?他们赚钱吗?任志强:这个得问田总,经济适用房政府给他的规定,相当一部分是政府限定的价格,连3%可能都没有,实际上据我了解,这个项目政府应该给一个补贴,如果不计算政府补贴,政府主导的国有企业承担企业亏损来保证市场供应,充分体现的是政府对经济适用房住房或者中低收入政策性的优惠,第二批、第三批经济适用房开发,改变了其中的一部分做法,有一部分限定了3%的利润,有的是高于3%的利润,其中一个方面是因为经济适用房在销售的过程中,大量的购房的收款超出了原有的预算,而原来成本中计算的利息就不用再支付,同时新的资金形成了一部分存款利息,这两部分差是非常大的,比如说金典、今日家园,在政府核算他成本的时候,给他计算了他要建设期的资金投入的利息,而他实际收款由于在早期的时候,或者还没有投入必要的建设资金把钱收回来,反而使资金获得了存款利率,这两者之差可能会远远大于3%的利润,不但保证开发商的利益,而且可能比开发商预算的多,并不是所有的项目都会出现同样情况,有些项目是支出大于预算计划,有的项目是支出小于预算计划。在座的开发商实际完成以后才能算出来,可能我们产生多少利润,也可能小于3%,也可能大于3%。

  田占雄:我想说18号文件对经济适用房是特殊的,而且对商品房的梯级增加若干条,现在强调要普通商品房,原来我们叫商品房、经济适用房,中间多几个梯级,消费层次变了,这样国家会在经济适用房上面作一些控制,不会让经济适用房建设规模越来越大,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这种控制是根据我们国家的中低收入的人口来作出适当决定的。国家我觉得还应该有一个政策,我们刚刚买了经济适用房,这个家庭的收入提高了,怎么处置,香港还有其他地方,你在多长时间里年收入超过这个范围。如果大量的建了经济适用房,一个国家的统一收入没有了,按政策上的税费收取减少,这样也对建设化资金减少。所以,18号文件规定普通商品房概念要加强,使我们整个商品房的供应在经济适用房的基础上有三千、四千的,每个梯级,来满足不同人群的需要,有不同的价位来适应不同层次收入的人,这样整个房地产市场满足不同需要的人就达到一定程度,我想将来的房地产市场也应该是这样,多价格、多品种这样一个市场。跟我们服装市场、餐饮市场是一样的,可以满足各种不同人的各种需要,不是一味光靠高档生活,现在国家解决中等收入住房的改善,应该是作为国家的一种扶持。

  主持人:任总,经济适用房开发商有没有这种情况,通过开发经济适用房,跟政府的关系比较好了之后,可以在其他的地方,比方说招投标或者资金回笼上得到一些益处,然后再开发一些商品房。

  任志强:从目前来看,三个主要的经济适用房开发商,他们可能不存在这些问题,有些开发商是因为资金的总量不足,而希望用经济适用房的资金回笼来有利于项目的建设,比如前期的做商品房很难迅速回笼资金,这个不是建设中的问题,也不是作为开发商因为某项东西才去选择,我会用大量宣传、投入大量的广告去定位我销售的对象,或者在设计上想更多地满足他所定位的人群,去做一些特殊的设计等等,特别是个性化的需求会相应的减少,它的市场相对来说可以保证他迅速的回笼资金,这是一个主要的方面。

  陆亭宇:我们做经济适用房,我们之所以把这个项目申报经济适用房,也是根据项目的情况来决定的,经济适用房一个大的特点,就是销售进度比较快,市场风险相对小,我们项目相对比较大,占地34公顷,总建筑面积107万平方米,经济适用房大概80万平方米,当时之所以选择这个项目做经济适用房,也是根据它在南城,这么一个相对比较大的规模,交通条件方方面面很多因素,最后作出这样的决定。但是经济适用房因为它是一个成本控制在1400块钱的造价,对我们来说在1400块钱以内怎么把品质做上去,我们这个项目在品质上也下的不少工夫,有时候都是两厅四户的,都是四明的朝阳的。

  经济适用房是不是好房子,由于价位的影响,经济适用房无法跟高档商品房做比较。而购房者认为三千多的回龙观的房子比四千的塔楼好。

  主持人:按照配置,房型、户型的设计,应该说经济适用房是一个好房子,你为什么说经济适用房不是好房子。

  任志强:经济适用房是不是好房子,如果跟过去比,应该是好房子,要看对比对象是谁,比如从我们规划条件上做了一些限制,一个是车位,车位的限定就不一样,很显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可能更多的家庭有更多的私人汽车的时候,像回龙观就很难去满足停车位,但是好一些的商品房地区不会出现这种情况,或者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不会出现这个情况,它的车位和其他配置都比较足,这是一个明显的差别。这两年我们看到典型的变化就是汽车高速增长,在今后一段时间,这个会是一个突出的问题,从全北京市的停车情况来看,停车都是一个巨大的问题。所以早期开的一些包括商品房也存在同类的问题,汽车不够停,但是后期的这些商品房基本上要求1:1以上,它的停车位相对来说能够保证小区的治安环境,抵免的停车以及交通等等方面。经济适用住房总的水平上可能低于商品房的水平,是政府在限定购买对象的同时,限定成本,所以不可能自由地发挥,所以不可能加点这个或者加点那个。另外一个,在整个配置上,相对来说它的其他配置条件也会低于商品房的配置条件,从目前来看,经济适用房的建设相当一部分在政府指导下由开发商尽最大的努力去使经济适用房和商品房的差距缩小,这是很明显的一个趋势,并不表示经济适用住房各种配置条件就好于或者优于商品房的配置条件。

  主持人:周小姐你当时买了经济适用房,买不到回龙观,为什么买经济适用住房都要去排队,是因为经济适用房所有的房子全都是一样子,所有的朝向,不管是朝南还是朝北,在抢购的时候,主要是抢朝向和楼层的问题。

  周小姐:主要的问题是便宜,在相同价位上有一个比较,不能拿两千多的经济适用房和八千的商品房去比较,如果比三千多,我觉得三千多的回龙观的房子比四千的塔楼好。

  陆亭宇: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它的价格、户型,价格调节手段很弱,原来没有。

  不愁卖的经济适用放出现滞销的原因,除户型设计、朝向等影响外,最主要的原因是面积过大。一般来说,120平方米左右是卖的比较好的。

  主持人:疯狂购买的同时,还是会出现卖不出去的经济适用房的房子,这种现象为什么会出现,为什么前面疯狂抢购,后面还有房子卖不出去。

  田占雄:我们一期最后剩了20多套,就是七千多套的房子最后剩下20多套。现在有最不好的房型,相对比较顶层或者朝向不好的,户型问题造成的购买量就差一些,我们现在主打的户型是120-130平方米左右,超过130平方米就相对难一些,从这个点上,中低收入要求买经济适用房比较多,刚才慕容小姐说的有一定道理,经济适用房区域里面生活的人是有的人追求的,有的人不追求的。看大多数人还是来买比较经济实惠,而且面积又适合于他。

  主持人:根据你这么长时间的市场经验,120平方米左右是卖的比较好的,现在根据18号文件,所有的经济适用房户型做一些调整,就是80平方米左右,总价在32万元左右,他的市场会不会好。

  田占雄:原来的老房子,城里老百姓住的房子,甚至我们八十年代北京刚刚建的房子,基本是56到59平方米,一居室的45平方米,两居室56平方米,三居室大概78平方米,现在在新旧程度上升一个档次,在平房和楼房上升一个档次,在环境里面也升一个档次,而价位又适合的,这也是满足经济适用房的条件。

  主持人:还会出现抢购的情况吗?任志强:还会的,如果按照30%计算的,最少有120万户的低收入或者中低收入家庭,现在一共才提供9.6万套,数据还差很远。

  主持人:既然经济适用房有这么好的市场,为什么你们不做经济适用房?任志强:我为什么不做经济适用房,因为我选择的地域和区域可以做更好的房子。

  主持人:陆总那个地方交给你,你会做高档房吗?任志强:作为一个商人来说,或许利润是必要性的,特别是作为房地产的城市建设而言,当然是盖好房子对城市建设贡献更大一些。

  陆亭宇:经济适用房排队按现有政策是绝对的,由于现在价格调控手段弱化的话,将来会出现好的户型、好的朝向和同区位的商品房差别特别大。

  经济适用房与商品房相比,前期的资金投入相仿,区别在于中期以后的资金压力会小一点,而经济适用房更多的压力非经济压力,而是社会压力。

  主持人:是不是市场有这样的想法,好多房地产商都要从经济适用房入手,可能掏取房地产第一桶金,你有这样的想法?陆亭宇:从这个项目来说,搞经济适用房并不是说不需要投钱,或者说只投很少钱,前期一定需要很大量的投入,不可能一开始就销售。

  主持人:你以前做过商品房,商品房和经济适用房具体操作上哪个在前期更需要资金?陆亭宇:前期差不多,在中期可能经济适用房的资金压力要小一些,到销售以后,而且大规模销售以后,前期都是一样的,需要大量的投入,特别是你要做经济适用房,你规模又比较大,压力就更大,经济适用房带来一个问题,政府主导方方面面比较关注,无论你从开工到交房各方面,如果出了一些差错,不仅仅是是经济问题,而且造成社会问题。

  主持人:你的压力主要来自于对社会的贡献吗?陆亭宇:我压力是来自对社会的承诺问题,有这方面责任的问题。如果大家很认同、很关注这个项目,最后出了什么问题,对我房地产生涯来说,这个可能更重要。

  选择经济适用房还得选择品牌,这一品牌包含诸如地段等很多内容。

  主持人:慕容小姐,你觉得现在的经济适用房这边可能住了一些拆迁的或者是危旧城改造的这些人,你觉得经济适用房建到什么程度,你能接受它?慕容小姐:我觉得还是品牌,设施还是有不同的,如果说经济适用房VS商品房,我们会比较它的供应商,投资商,谁来经营这一块。

  主持人:可是经济适用房也有品牌呀,回龙观就是一个很好的品牌。

  慕容小姐:还是看这个产品本身吧,实际来看还是看我的区域性,我在哪个位置,比如任总说,他选地可能选CBD区,然后是高档商务区,那边可能很好,我可能也很喜欢,但是我在这边工作,我路上的交通成本可能会高一些,时间上会很紧张,这边离我近,这是综合的因素,我会考虑一个综合的东西,也许他也是很好的。我觉得对我个人来讲,我还是选择这边的房子。

  经济适用房市社会保障体系的一部分,它将长期存在,但是让更多的人住上经济适用房是阶段性的,不是一个长期的。

  主持人:98年经济适用房刚出来的时候,从市场了解到,当时对经济适用房任总具有高瞻远瞩的评价,现在请任总对接下来经济适用房发展趋势会是怎样的?任志强:希望更多人买经济适用房,这是阶段性的,不是一个长期的,任何一个国家不可能让政府采取优惠政策来解决住房问题,特别是我们的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尤其不可能出现这种情况,希望经济适用房作为社会保障体系,这次国务院18号文明确提出,经济适用房确实只能作为社会保障体系一部分。从国际上来说,任何一个国家都有这一部分对低家庭住房社会保障,我们现在也纳入社会保障一部分。从今后发展来说,肯定社会保障体系是在逐步加强和建立的过程中,而我们国家过去的全民所有制包括集体所有制,它的社会保障靠全民所有的退休、退养、分房子和公费医疗来解决。这次经济适用住房也是社会保障中的一部分,今后我们可像国际一些发达国家一样会把教育纳入到社会保障体系中,作为各个城市发展不平衡,经济适用住房政策会是一个相当长期的政策,在任何一个政策中,都没有因为经济发达了,或者已经变成了发达国家了,就取消了社会保障体系,因为任何一个社会中都必然有低收入家庭的存在,和需要社会进行保障的一个政府工作任务,透视是政府调节社会公平的一部分,它会长期存在的。但是如果经济适用住房的供给量会发生变化的话,也一定会随着我们现在社会的进步和低收入家庭的人群比例来进行调整,当低收入家庭人群比例缩小,供给量也会相应缩小,当低收入家庭比例在某些城市比较大的时候,他的这种社会保障责任和供应量也是逐步加大。

  主持人:我替一个普通购房者问你一个问题,接下来我们将近200万平方米经济适用房大约在什么时候推出来,主打户型是什么样的,它的价位还是在这个价位上活动吗?田占雄:价位肯定不会变更。户型肯定是按照政府颁布文件中的规定去做,现在我们户型是稍微偏大一些,18号文件下达以后,政府规划部门会根据这个文件来调整,方案政府批准了我们才能实施。
 

编辑: ray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






 
报业集团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 2001-2007 www.dzww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Email:xinwen@dzwww.com
鲁ICP证B2-2006103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