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山东 | 体育 | 娱乐 | 女性 | 财经 | 幽默 | 评论 | 书画 | 博客 | 旅游 | 图片 | 论坛 | 房产 | 汽车 | 教育 | 健康 | 商桥 | 打折
 大众报系: 大众日报 农村大众 齐鲁晚报 生活日报 鲁中晨报 半岛都市报 经济导报 城市信报 青年记者 成长先锋 新闻书画网 国际日报山东版 南美侨报山东版
 当前位置:大众网主站>财经>私人理财
站内搜索:
公务员家庭加息后理财个案
2004-12-10 10:23:12 作者: 来源:SRC-336
暂缓购房计划
  刘先生今年32岁,在某区机关从事宣传工作,月收入3500元;太太在教育系统从事管理工作,也是公务员,月收入3000元;家庭积蓄主要为一年期定期储蓄5万元(三个月前存入,存期一年),五年期凭证式国债2万元(10月20日购买),活期储蓄5万元。他们住的是单位的房改房,由于面积较小,两人打算换一套稍大一点的房子,正当准备买房的时候遇到了10月29日的加息,因此他们在理财上有点不知所措:加息之后房价走势如何,现在买房会不会多花冤枉钱?三个月前存入的5万元存款和2万元国债用不用办理提前支取然后重新存入?另外如果不买房的话,手里的钱如何结合加息这一现实来重新调整?
  理财分析
  刘先生和太太均是公务员,收入稳定,各种保障良好,因此,在具有一定积蓄的情况下,考虑更换住房、提高生活质量无疑是正确的。但面对突如其来的加息,房价的走势肯定会发生一些变化,弄不好就会和买股票一样被“高位套牢”,所以换房的计划需要一段时间的观望和等待。加息之后,刘先生为了尽快享受加息的“优惠利率”而考虑将定期存款和国债办理提前支取也应慎重,需要进行计算和比较之后再作决定。在当前负利率的情况下,刘先生将5万元的积蓄用于活期储蓄,会加重家庭金融资产的贬值,所以有必要进行调整。
  理财建议
  一、加息后不应盲目提前支取
  按银行规定,支取未到期的存款按活期利率计息,如果刘先生将三个月前存入的5万元定期存款办理支取,只能取得活期利息72元,之后如果连本带息存成一年定期储蓄,按照目前一年期2.25%的年利率计算,平均每月利息75.1元(在存款期满的前提下),9个月为675.97元,一个实际存款年度的利息为72+675.97=749.97元。如果刘先生不提前支取,将5万元继续存储,到期后则可得利息792元,比提前支取后转存多得利息44.03元。所以,刘先生的5万元存款没有必要办理转存。
  另外,刘先生今后应尽量选择短期储蓄,因为,有关专家称这次加息可能是人民币利率U形曲线向上回升的拐点,也就是说,人民币很可能会开始进入加息通道,刘先生选择一年期的短期储蓄会及时享受加息后的较高利率。
  二、刚买的国债赶紧提前兑付
  加息之后,财政部接着发布公告,宣布调整2004年凭证式(六期)国债的利率,2004年10月29日(含当日)后购买的国债,其持有到期票面利率3年期上调至3.37%,5年期上调至3.81%。而加息前售出的国债(刘先生目前所持有的)3年期仅为2.65%、5年期仅为3.00%,其中五年期和调整之后的利率差距高达0.8个百分点。也就是说,加息前后相差几天,但收益却是“冰火两重天”———加息前、后购买的一万元国债的实际到期收益相差400元!
  所以,建议刘先生将10月20日购买的五年期国债办理提前兑付,支付手续费10元。然后,立即购买调整利率之后的5年期凭证式国债,这样调整后,赵先生的实际到期利息收益将增加780元。
  三、可以暂缓购房计划
  央行此次加息后,5年以上个人住房贷款的利率从5.04%上调至5.315%,众多贷款购房者会考虑成本,购房需求会出现一定程度的萎缩。另外,升息会对炒房者产生较大影响,因为炒房、存房的利息支出会增加,炒房成本会随之提高,有些炒房者会考虑以“降价处理”来收缩存量,从而会对房地产市场的无度上涨起到一定抑制作用。所以,建议刘先生不用急于购房,持币观望,等楼市明朗了再买也不迟。
  四、可以将部分活期存款转为开放式基金
  根据刘先生的收入情况,手中留有1万元活期存款便可以应付家庭的各种开支,其余4万元可以购买开放式基金。加息之后,股市会受到一定影响,许多开放式基金的净值也会随之下跌,在这种情况下,购买开放式基金可以减少投资成本。刘先生可以选择基金净值相对稳定、基金累计净值较高的绩优基金;如果刘先生具有短期投资意向,也可以购买货币基金,这种基金像活期存款一样方便,没有各种费用,收益高于银行加息后的同期银行储蓄,具有一定投资价值。
编辑: houhaihua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






 
报业集团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 2001-2007 www.dzww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Email:xinwen@dzwww.com
鲁ICP证B2-2006103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