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山东 | 国内 | 国际 | 体育 | 财经 | 休闲 | 娱乐 | 健康 | 女性 | 人才 | 房产 | 短信 | 论坛

大众日报 农村大众 齐鲁晚报 生活日报 鲁中晨 半岛都市报 经济导报 城市信报 青年记者 小记者 国际日报山东版

      您的位置: 大众网首页 -> 大众日报 -> 大众书画

 

从艺自白

2002-08-22 06:47:42 

  我没有进过美术专科班,也不曾拜师受业。有多少资料需要学习,有多少技巧需要掌握。可是哪有时间?无奈只得在工作之余或借助灯光赶这段路程。这与登入学府集中攻读捷足步入画坛者相比,是何等艰辛。所以我曾自比为拓荒垦植的农夫。然而农夫也自有其便利之处。在荒野里奔波,择路自由,取法也随意。我于国画途中,主要是靠文学引路。文学是绘画中看不到的灵魂,也是画家自身不易被察觉的主心骨。我自幼爱好书画,也爱好文学。正是文学使我于艺道略有所悟;正是文学给我以鉴别文野的尺度;也给我以不肯枉入他人模式的性格。因而我的学习不是被动地接受灌输,而是主动地有选择地学习,有创造地运用。我对徐渭、八大、石涛、吴昌硕、齐白石诸家甚为推崇。年轻时也曾反复模拟过他们的作品,但仅仅是摹一笔像一笔,虽然得到某些手上技巧,却不见大的进展,真是“似我者死”。后来随着学养的积累,逐步从认识上有所提高,才逐渐由盲目走向自觉性。
  绘画与音乐、诗词一样,是一定的观念、情感的表现形态。因此当继承传统时,首先必须明白古今的时空变化、情感变化。应当承认传统里面可以吸取的优秀东西很多,但重要的是要根据时代情感的变化和自己的艺术个性选择吸收。有些东西再好,只要无助于自己的特需,不是接过来就能够借以发挥、创造的,也只可欣赏品味而已,不可取来运用。否则,盲目投足,往往会陷入古人旧巢而孵化出现代古董。所以我对哪一家的技艺,也没去死死地“钻进去”,当然也就不必再下那番所谓“跳出来”的功夫。这,倒也省去了一层脚步。
  由于没受过先生的管教,没受过教程的束缚,因此,在我的脑海里不存在非此不通的独木桥。而我的继承发展观、时空变化观、审美艺术观则成了我学习和创作中或取或舍的惟一准则。我的主意是:遵循民族艺术的发展规律,继承传统特征,借鉴外来文化,站在时代前沿,编制时代的个性化的绘画语言,倾诉时代情感,创造具有中国气派的当代艺术。我的创作方法是:“随意变形,形随意变”。我认为必须以情感重新塑客观物象。注入主体情感的物象,强化拟人灵气,其自然形象必“变”。以此升华为艺术形象,亦即“意”的替身和符号。所以我以为“形非变不足以入画”。同时,由于主体观念、情感的变化,绘画语言的变化,布局、取势、构成、形式及其内涵等等,自然随之变化,因而其新自出;不必冥思硬创。反之,抛开艺术规律硬创出来的“新”,实属无本之木;“惟新是美”是幼稚的时髦观点。
  有人说我的画“新”,有人说我的画“生”(不熟见),固属溢美之词,但也似有缘由:我的店规是现买现卖,不存旧货,不新又奈何?我在旷野里开垦“自留地”,收获点五谷杂粮,未经“专科”蒸、“本科”煮,怎么不生?这也算是艺术社会贫农们的“穷有理”吧。
  隋易夫

 

 编辑:

发表评论】【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上一条:海风醉人自无声
下一条:浙派书画名作价格攀升

::: 专刊推荐 :::

  人  物  大众周末
  大众书画  
丰  收
  都市女性
  现代教育
  资  讯
  城市信报
  大众娱乐
  速  读
  往  事
  青 未 了
  健    康
  法  鉴
  人文阅读

::: 新闻专题 :::

-

感受海尔“流程再造”

-

每周救助一户特困家庭

-

“三农”问题政策解读

-

鲁中新闻丝路文化之旅

-

大众网 总编在线

-

第五届国际果蔬博览会

-

魅力济南 大众网报道

报业集团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 2001-2002 dzww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报业集团网络中心主办 Email
:webmaster@mail.dzdaily.com.cn
鲁ICP证0001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