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山东 | 国内 | 国际 | 体育 | 财经 | 休闲 | 娱乐 | 健康 | 女性 | 人才 | 房产 | 短信 | 论坛

大众日报 农村大众 齐鲁晚报 生活日报 鲁中晨 半岛都市报 经济导报 城市信报 青年记者 小记者 国际日报山东版

      您的位置: 大众网首页 -> 大众日报 -> 大众要闻

 

争抢海外博士的背后
——国际化人才催生跨国引智新观念
2002-07-03 05:37:06 

  由青岛市政府和欧美同学会共同举办的“21世纪中国:国际化人才与创业”项目洽谈会6月29日落幕。洽谈会共达成合作意向215项,正式签订协议35项;达成聘任客座教授、高级顾问和海外工作站首席代表意向77人次,正式签订协议47人次。
  “成果是抢出来的。”青岛市人事局局长张泽忠告诉记者,这次有来自北京、天津、贵州、江西及我省各市的37个代表团参加了洽谈,不少省市都是政府主要负责人亲自带队,表现出争抢人才的强烈欲望。
  惊喜之余,人们不禁要问,现在国内各地每年都培养出成千上万的博士、硕士,为何还要舍近求远专门来抢150余名海外博士?
  “因为这样的国际化人才实在太少了!”青岛高新区管委会主任刘明君认为,国际化人才不仅具有国际化的成长背景、国际化的知识结构,而且具备国际化理念并懂得现代管理方法,并能熟练运用国际化的规则和语言处理WTO事务。这显然是人才队伍中的“黄金一族”。
  乍一看满眼是人才,而真正的国际化人才却难寻其踪。说起对国际化人才的渴望,一位来自昆明的人事工作者感慨颇深:“有一次我们为了找一名与外国公司的谈判代表,专程到北京花了6万多元找了三四家咨询公司,最后才找到理想人选。确实,政府机构、企业单位中了解WTO的人不多,尤其是高级国际化人才的紧缺已成为制约现代化进程的关键因素。青岛市国际商务翻译事务所主任楚成东也举了个例子,青岛市一家外贸公司因为翻译不过关,一个单词没译准,一下丢了67万美元。
  留学人员在发达国家不仅系统学习了先进的科学技术,逐步形成了现代化理念,而且了解国际游戏规则,通晓国际语言,熟悉国际化行为方式,理解中外文化差异,使他们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这样的“海归派”就成了人才市场上的“香饽饽”。然而,采访中海外博士们虽然对各地抢人才的热情予以肯定,但最关注的还是创业环境。“跨国引智要有国际化观念,像欧洲不少国家都以专家共同体、科学家联盟的形式,成立跨国攻关组织,最大限度整合国际资源人才。”来自德国的交通智能化专业博士张锡文说,目前跨国引智中,顾问型多、项目型少,“走穴”考察多、落叶生根少,急需更新观念,创新形式。
  看来,引进来只是成功的第一步,只有让留学生们找到适合自己的创业平台,做到“事业留人”,才能让跨国引智见实效。在此次项目洽谈会上,记者看到举办者给100多位海外博士摆起摊位,让他们自我推销,构成了一道独特风景。给博士大舞台,让洽谈会互动,引智形式的创新使短短三天的引智活动高潮迭起。
  国际化的引智模式才能赢得国际化人才的“芳心”,这是此次洽谈会带给人们的启示之一。
  本报记者 刘国良

 

 编辑:

发表评论】【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上一条:死不瞑目的控诉
下一条:城市建管看亮点(下)

::: 专刊推荐 :::

  人  物  大众周末
  大众书画  
丰  收
  都市女性
  现代教育
  资  讯
  城市信报
  大众娱乐
  速  读
  往  事
  青 未 了
  健    康
  法  鉴
  人文阅读

::: 新闻专题 :::

-

感受海尔“流程再造”

-

每周救助一户特困家庭

-

“三农”问题政策解读

-

鲁中新闻丝路文化之旅

-

大众网 总编在线

-

第五届国际果蔬博览会

-

魅力济南 大众网报道

报业集团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 2001-2002 dzww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报业集团网络中心主办 Email
:webmaster@mail.dzdaily.com.cn
鲁ICP证0001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