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山东 | 国内 | 国际 | 体育 | 财经 | 休闲 | 娱乐 | 健康 | 女性 | 人才 | 房产 | 短信 | 论坛

大众日报 农村大众 齐鲁晚报 生活日报 鲁中晨 半岛都市报 经济导报 城市信报 青年记者 小记者 国际日报山东版

      您的位置: 大众网首页 -> 大众日报 -> 大众要闻

 

安全第一 预警在前
—枣庄峄城石膏矿大面积塌陷410名矿工幸免于难
2002-07-05 05:34:21 

  山东省枣庄市峄城石膏矿区狠抓安全生产,建立预警机制,在最近一次矿区顶板大面积塌陷事故中,5个矿井的410名井下矿工全部安全转移,避免了一次特大安全事故的发生。
  “狂欢之夜”发生了“灭顶之灾”
  5月20日傍晚,山东省枣庄市峄城区迎来了一年一度的庙会。街头广场的露天歌舞、杂技演出尚未开始,台前幕后已人流如潮。
  19时40分,从矿区回城的峄城区建材局局长兼矿区综合管理办公室主任杨依俊,刚端起饭碗,手机就响了:
  “杨主任,顺源矿刚刚发现塌陷前兆,现场已经组织井下矿工撤离避险。”电话中传来矿区技术科长仲维光急切的报告:“我已分别通知吴林等4个相邻矿井的工人立即撤离。你还有什么指示?”
  “我知道了。你转告各矿,马上无条件撤离,不许漏掉一个人!再通知这5个矿的特派员,井下人员全部撤离后立即封井,何时复工必须等待矿区的统一指令。”
  杨依俊顾不上吃饭,随即给市、区两级领导报告了矿区的险情,又分别给矿区内的4个乡镇领导通报了情况,要他们协助做好矿工及家属的避险工作。
  就在杨依俊接到电话后1小时35分钟,一场“灭顶之灾”降临了。
  矿区塌陷相当于一场地震
  几名矿工目睹了那场塌陷造成井喷的骇人场面:“整个井口就像一架巨大的鼓风机,强大的气流呼啸着卷起大大小小的石膏块,撞击着井架震天价响,前后不过五六分钟,但井口周围已形成了一座矿石山。”
  6月15日,记者随安监人员从相邻的吴林矿下井,迂回了七八百米,来到与顺源矿采空区联通的界面。在地下120米深处,只感到巷道内深邃空旷、静寂无声。眼前的场面依然触目惊心:横断面约50多平方米的巷道已被冒落的岩石填满,桌面大小的石块将井下通道完全堵死,作业面内原本堆积、散落的大量矿石已被塌陷时形成的冲击波一扫而光。事故发生时,如果人在现场,根本无处躲避。
  矿区技术科长的介绍让人不寒而栗:当晚矿区塌陷的面积14·47万平方米、总重量超过230万吨的顶板,垂直冒落6米多,将近100万立方米的采空区转瞬间即被冒落的土石雍塞得水泄不通。
  据山东省地震局测定,峄城矿区塌陷释放的能量相当于一次3·6级地震,是迄今为止监测到的山东境内强度最高的矿山塌陷事故。
  “巨大的冲击波一下子就把井架的顶盖掀掉了,强烈晃动的地面让人站不稳。”底阁三矿矿长王昌利追述说:“我和镇党委书记魏作明赶到矿上时,井下已经停电,我们跟几个从井下撤离的矿工停在距井口200多米之外,还要提防从井口喷过来的石块。要不是撤离及时,有可能酿成震惊全国的特大安全事故。”
  提前2小时15分开始撤离
  矿区发生大面积塌陷的时间是5月20日21时15分。值得庆幸的是,井下矿工紧急撤离的时间是当晚19时,即塌陷前的2小时15分。正是这2小时15分,为井下作业的410名矿工赢得了生命。
  赵正富,顺源矿安全科长。事故发生的前3天,他第一个发出了预警信号。5月17日上午,他在例行监测时,于第9、10两个观测点同时发现了顶板塌陷的部分前兆迹象,立即向矿区“安检特派员”杨绪龄做了报告。杨绪龄下井察勘了现场后,组织技术人员分析险情,要求有关预警监测人员在定时监测的同时,加强了重点部位的监测。随后两天,险情扩大。
  杨绪龄,第一个下令紧急撤离的指挥者。当天下午14时30分,本该下班的杨绪龄由于对险情一直放心不下,又一次下井到第9、10两个观测点察看。突然,他发现矿柱脱帮现象进一步加剧,并隐约听到一些微破裂声响。15年的矿区工作经验使他断定,井下地压已出现新的变化,塌陷可能一触即发。根据矿区预警监测人员有权指挥作业面工人撤离避险的规定,他当机立断,命令作业面上的工人立即全部撤离,这时刚好19时整。
  19时20分,顺源矿中班的46名矿工第一批撤离井场。
  杨绪龄随现场矿工升井后,又依照“先撤离,后报告”的险情报告制度,立即给矿区技术科长仲维光报告了矿井地压变化的最新态势及井下人员已经撤离的情况。
  仲维光接到报告毫不迟疑,按照矿区统一避险的预案,立即电话通知与顺源矿作业区相通、相邻的吴林、底阁、甘沟、富山4个矿的井下矿工撤离作业区。于是,其它各矿井下工人也陆续撤出。
  吴林矿三工区区长王振雨是最后撤离的井下人员之一。他是20时30分接到撤离通知的。为了不漏掉一人,他和矿工陈发锋整理好工具后又逐个作业点检查,在确认63名工友全部安全撤离后才跑步离开。在距升井罐笼仅差10米远时,塌陷发生了,强劲的冲击波将王振雨重重地摔到绞车上,呼啸而至的气流裹挟着石块从身后将陈发锋击倒在地。
  几分钟后,他们两人在粉尘弥漫的巷道中相互搀扶着跨过最后几米巷道,向井上发出升井的信号。21时25分他俩在工友们的焦急期待中乘罐笼回到井上,成为此次矿山塌陷事故中最后撤离的井下矿工。
  手缠绷带的王振雨对记者说,他与陈发锋是这次特大矿山塌陷事故中仅有的两名轻伤员。
  记取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教训
  峄城人不会忘记,2000年那一次石膏矿塌陷事故中,有5名矿工遇难身亡。时任抢险总指挥的颜世昌,对矿工们立下誓言:“我们决不让同一块石头绊倒第二次!”
  当年8月,矿区打破“多头管理”格局,成立了快速反应的安全生产监管机构——矿区综合管理办公室。16家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石膏矿,结成一个以安全监管为载体、预警服务为纽带的矿区安全共同体。
  矿区综管办主任杨依俊介绍说,按照行业控制目标,石膏矿每百万吨人员死亡率为2人,峄城石膏矿区年产量200万吨,但近两年来未发生一例死人事件。他们狠抓安全生产的做法有“三前”:
  一是安全监管机构“靠前”。峄城矿区的16个石膏矿分属区、乡两级5个主管单位,新的安全生产监管机构——石膏矿区综管办建立伊始,就把办公室设在距区政府所在地30公里外的金源石膏矿上,包括主任杨依俊本人在内的22名工作人员常年坚守在矿区靠前指挥,确保在第一时间掌握情况、及时决策。
  二是消除隐患措施“提前”。在国家尚未制定统一的石膏矿开采技术标准前,峄城矿区根据工作实践制订了一套安全生产规程,赋予安检技术员“一票否决”的“生杀大权”,可以视险情下令人员撤离、停产封井。
  三是预警工作“超前”。矿区活跃着一支由11人组成的地压观测预警小组。这些专职人员三班轮值对井下设立的若干观测点,采用自创的竹竿弯曲测压、地鼓裂缝沙检等手段,装配一些类似地震监测的简易设备,观测矿井顶板和地压变化,实行24小时动态监控。由观测站长及时掌握安检情况,发现问题立即报告。
  (新华社济南7月4日电)
  新华社记者 张民华 宋振远

 

 编辑:

发表评论】【关闭窗口 

::: 专刊推荐 :::

  人  物  大众周末
  大众书画  
丰  收
  都市女性
  现代教育
  资  讯
  城市信报
  大众娱乐
  速  读
  往  事
  青 未 了
  健    康
  法  鉴
  人文阅读

::: 新闻专题 :::

-

感受海尔“流程再造”

-

每周救助一户特困家庭

-

“三农”问题政策解读

-

鲁中新闻丝路文化之旅

-

大众网 总编在线

-

第五届国际果蔬博览会

-

魅力济南 大众网报道

报业集团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 2001-2002 dzww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报业集团网络中心主办 Email
:webmaster@mail.dzdaily.com.cn
鲁ICP证0001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