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山东 | 国内 | 国际 | 体育 | 财经 | 休闲 | 娱乐 | 健康 | 女性 | 人才 | 房产 | 短信 | 论坛

大众日报 农村大众 齐鲁晚报 生活日报 鲁中晨 半岛都市报 经济导报 城市信报 青年记者 小记者 国际日报山东版

      您的位置: 大众网首页 -> 大众日报 -> 大众读书

 

喊出自己的声音
□ 逄春阶
2004-10-15 07:25:00 

  昨天的新闻,今天已成历史,仍能引起我们深思。曾几何时,农民养猪不能杀,户家养牛也违法,集体不能办饭店,土地不能想种啥就种啥……泡在基层的记者何荣德,以笔为器,开腔解析——

  《喊出自己的声音》是大众报业集团副总编辑何荣德同志的新闻
作品集。一篇篇读着,就像平常跟老何拉呱一样亲切。他的干脆、爽
快、随和、幽默,都隐藏在字里行间。书里说的是冒着热气的真话。
  书中的作品,大多采写于20世纪70到80年代。这是中国改革开放
大潮从萌动到涌起、到奔腾的年代,是创新与守旧、开放与封闭、文
明与愚昧相斗相争、交替变化的年代。老何同志长期在采访第一线,
立时代潮头、在改革前沿,观察、思考,努力去做人民群众心底期盼
的记录人和代言人。“自己的声音”成为改变某些政策的前奏,它与
历史的车轮之声相辉映,是时代交响乐的一个声部、几个音符。换言
之,是伟大的时代赋予了记者的胆识,是伟大的时代催生出记者的激
情,是伟大的时代成就了记者对人民的忠诚。东坡有词句:“春山磔
磔春禽鸣,此间不可无我吟”。我们身处中华民族进行伟大复兴的新
时代,喊出自己的声音应该成为每一个记者的不懈追求。
  世上之声,无不含情。老何的作品,言的是民情、喊的是民声,
因为出身农家、泡在基层的他有着与民同髓的血缘。在改革开放初期,
经过长时间的政治高压和思想禁锢,乍暖还寒,政治风险非今日可以
猜度。面对那个年代的一些现象,你选择沉默,可以理解。但何荣德
同志却选择开腔问谬:农民养猪,为什么不能杀?农民户家养牛怎么
就违法?村上办个饭店咋还跟政策拧着?他以笔为器、以笔为旗,喉
咙尽管沙哑,但那是呐喊:《实行杀猪“两把刀”促进养猪事业发展》
、《中沙海冲破红头文件————两根缰绳牵来成群黄牛》、《做饭
的也不能吃“大锅饭”》。喜民所喜,愁民所愁,恨民所恨,他要喊:
《350万斤大豆为何卖不出去?》、《刘老汉正为鸡饲料作难发愁》、
《郝茂坤致富受妒,李书记登门撑腰》、《千万不能失信于民》、《
政策再不能变来变去了》。这样的声音,只有跟老百姓心连心、根连
根、筋连筋的人才能喊出。面对指责,他一边潜心调查,一边据理力
争;面对压力,他不躁不馁,让事实说话。作者说:“坦白地说,多
少次,我想哭,但把泪憋下了;多少次,泪憋不住,就滴在采访本上。
”作为一个新闻界的新兵,我在采访时,不用说眼泪滴在采访本上,
面对百姓的疾苦我的眼泪都很少了。读着老何同志的自白,我更深刻
地理解了艾青的诗句:“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
爱得深沉。” 
  见识是文章的筋骨,见识是文章的灵魂。没有见识,喊出的声音
再大,也没有穿透力,更没有感染力。新闻作品如果老是人云亦云,
开不出“第一腔”,这样的记者干一辈子又有啥劲!没有见识恰如夜
晚“随灯行路,只步尺寸之光,所过阡陌坊衢,瞢然不识”。只有具
备高度的政治敏感和新闻敏感,吃透上头精神,摸透下头实情,才能
把握时代脉搏,找准下笔方向,见别人所未见,言别人所未言。1981
年底老何听说一农户发生火灾,众乡亲慷慨解囊的事情。如果写篇“
一家有难,百家支援”、“大火无情人有情”之类的平庸稿,举手可
为。但老何没有止步,他到出事现场去,到当事人家去,一层层分析,
反复琢磨。当时刚实行大包干没几年,一些人想不通,怀疑地分了,
人心也散了。还有论调说,这是倒退,是精神滑坡。他把自己的所观
写成了《不吃“大锅饭”,还是一家人》,用事实回答了人们的困惑,
阐释了“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的古朴道理。“文革”
结束后,一些地方还在压制歧视知识分子。老何不服气。他写出了《
菏泽地区环办歧视压制知识分子》的批评稿件。写这类稿子,不用说
当时,就是今天,也还冒着一些风险。老何之敢喊,是因为他认准了
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真理,而认准了真理也才生出见识,才会形诸文
字。有论者曰:“胸中有日月,谈吐富亮色。”没有理论功底,就看
不清楚;没有政策水平,就整不明白;没有文字功底,就写不鲜活。
  善思者习惯于与众不同,与俗鲜谐,自成一格,放在哪儿都显出
个人的光芒来。书中的“理稿随想”部分,是老何个人思索痕迹的集
中流露。可以说,它把历史和现实紧紧拧在一起。它绝不是可有可无,
更不是自作多情,而是情感内在的延伸和升华。看新闻作品,作者是
在幕后,而“理稿随想”部分,作者毫无保留地走到了前台,是如此
直接,是如此真诚。
  它回答了带露水的鲜花是怎么采集来的,采集中一行行歪斜的脚
印,印证着一个党报记者的作风;它揭示了强烈的情感如何导引自己
把喊出来的欲望变成喊出来的行动,它展现了一个老记者有苦有乐的
原汁原味的生活状态。他把采集的旧新闻当成“酵母”,膨胀起自己
的记忆,使思绪在过去与现在之间来回穿梭。比如从《车印》中,他
思考到“主”对“仆”的信任缺失问题;从《百万农户“购粮证”换
成“售粮证”》中,他思考到“土地证”问题,土地证问题,核心是
产权问题;从当年写舆论监督稿,他思考到现今舆论监督面临的新问
题。从《成武县委书记主动纠正上报的不实数字》,他思考到急需进
行的体制改革问题。我喜欢这些即兴篇章,因为它有事有理、有情有
景、有声有色、有滋有味,最关键的是有棱有角。
  通览全书,可清晰地感受到改革开放初期新闻变革的轨迹和脉络。
“35年新闻路,一半时间干记者,写了稿子别人改;一半时间干编辑,
修改别人的稿子。”这不是一个副总编辑的履历表,而是一个新闻记
者的成长史,是一个老新闻工作者的自画像。其中的酸甜苦辣又有谁
知?但他无怨无悔。因为他喊出了自己的声音,而且喊的是原声,不
是变声。掩卷沉思,当我也成为一个老兵的时候,我能不能也拿出一
本这样的书?我会不会也有精彩的故事讲给比我小的新兵们听呢? 
  《喊出自己的声音》
  何荣德著 泰山出版社

 

 编辑:

发表评论】【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上一条:新书导读
下一条:耶利内克与《钢琴教师》

::: 专刊推荐 :::

  人  物  大众周末
  大众书画  
丰  收
  都市女性
  现代教育
  资  讯
  城市信报
  大众娱乐
  速  读
  往  事
  青 未 了
  健    康
  法  鉴
  人文阅读

::: 新闻专题 :::

-

感受海尔“流程再造”

-

每周救助一户特困家庭

-

“三农”问题政策解读

-

鲁中新闻丝路文化之旅

-

大众网 总编在线

-

第五届国际果蔬博览会

-

魅力济南 大众网报道

报业集团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 2001-2002 dzww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报业集团网络中心主办 Email
:webmaster@mail.dzdaily.com.cn
鲁ICP证000100号